当前位置:奇妙百科 > 秘书基础 > 三年级硬笔书法教案课时(精选18篇)

三年级硬笔书法教案课时(精选18篇)

时间:2024-04-03 07:08:06

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教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和形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三年级教案范文,供广大教师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二课时教案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三年级硬笔书法教案

1、掌握示字旁和衣字旁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示字旁”、“衣字旁”和“祝、福、衬、衫”,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

4、培养对书法的热爱及简单的审美。

写好“示字旁”、“衣字旁”和“祝、福、衬、衫”,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

1、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2、写好“示字旁”、“衣字旁”和“祝、福、衬、衫”,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

讲授法、直观教学法。

练习纸课件。

一课时。

导入。

示《坐姿要求》。

1、学生自由读;齐读。

2、按《坐姿要求》要求坐端正。

二、新课指导。

出示田字格中的示字旁和衣字旁。

今天,我们一起来一起认识两个新的朋友——示字旁和衣字旁。

1、“写写偏旁”。

仔细观察每一笔书写的位置。

1)示字旁:这个偏旁分四笔写成。书写时首笔为侧点。第二笔为横撇,与点拉开距离。第三笔写垂露竖,与侧点对齐。末点靠近竖画起笔处,并注意与首点的变化。

2)衣字旁:与示字旁同理,撇点和末点的位置稍低,并注意呼应。学习书写示字旁和衣字旁,可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直接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相似之处和细微区别,力寻求教学突破口。

2、讲“穿插”

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左右两部分之间的距离要恰当,太紧太松都不行。为了更好地使左右两部分融为一体,“穿插”是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一边空间有余,而另一边又有长笔画不得舒展,就可很自然地“穿插”,让它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咬合,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

如“祝”右边撇的可适当插入示字旁末点的下面。

三例字指导。

1、学习示字旁及含有示字旁的字。

1)学写“示字旁”:首笔写右点,俯点启下;第二笔写横撇,横宜短,左低右高,夹角莫大;第三笔垂露竖写在点的正下方;最后在撇和竖的交叉点处写右点。横撇可张扬一些,以显神采。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书空。

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两个示字旁,教师巡视,相机知道。

2)学写“祝”“福”两个字。

同学们,我们知道许多示字旁的字,你还记得吗?指名回答。

示字旁的字具有祝福、祈祷的意思。出示“祝”“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如何写好“祝”和“福”这两个字。请你观察观察我们如何才能写好这两个字。指名回答。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一边强调重点笔画,学生书空。

祝福。

“祝”,左右结构,左小右略大。右边撇的可适当插入示字旁末点的下面。

“福”,左右结构,左小右大。“福”右部要写得宽一些。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4)展示评议。

指名回答:这幅作品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鼓励学生多发现同学作品的优点。

5)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意见及时修改。

2、学习衣字旁及含有衣字旁的字。

1)学写“衣字旁”:俯点启下,横撇的夹角莫大,折角对点。在撇和竖的交叉点处写撇点和右点。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书空。

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两个示字旁,教师巡视,相机知道。

2)学写“衬”“衫”两个字。

“衬”,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部“寸”字,横短,竖钩长,点偏上,靠近短横,“寸”的横可穿插衣字旁最后两笔撇点的上面。

“衫”,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部三撇的最后一笔撇的撇尖可穿插到衣字旁末点得下面,三笔撇由短到长,间距相等。

3)同桌互评,看看谁得的红星多。

四、课堂小结。

谈谈你的收获。

崔仕友三年级第三单元第

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操作的实践活动,在观察中发现特点,使学生认识平移与旋转现象,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为了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教学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玩一玩中认识图形的平移及旋转现象,在学一学中感受其特征,再说一说中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在做一做中不断深化体验,同时,我给出有启发性的提问,如你发现了什么等,以便在操作中落实教学目标,避免低效的活动。

另外由于修订后的教材与实验教材相比降低了教学内容的难度,在教学时,我把握好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能根据图意列出正确的算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提出目标。

1.趣味口算(1)进行口算练习。

8+49+67+76+85+10+86+65+815-513-1014-4。

(2)听算练习。

2.提出学习目标。

(1)自学课本p107的内容,能根据图意并列式(2)计算时,能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能运用8、7、6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合作交流,展示成果。

1.自主学习,同桌展示。

(1)独立学习课本p107的例4与做一做,并根据图意列式.(要求先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再同桌合作交流、探讨,教师参与其中,及时帮助。)(2)同桌展示。

2.全班展示,激发冲突(1)例题展示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可用以下方法解决。

a、用数数算出兔子的总只数b、按颜色分类计数后,算出总数。10+5=15(只)。

c、按左右群分类计数后算出总数。8+7=15(只)。

(2)“做一做”展示。

a、树上有7只小小鸟,又飞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鸟?7+3=10(只)。

b、草地上原有9个松果,被小松鼠抱走了3个,还剩多少个?9-3=6(个)。

(3)老师和同学随机质疑:a、为什么用加法计算?b、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小结:(1)让学生评议哪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

(2)教师结合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问题的情况,肯定学生探索的解决方法,同时特别强调:把小兔按群分成两部分,用8+7计算出结果,按白色、灰色分成两部分可以用10+5解决问题。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寻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深化练习,拓展延伸。

1.练习二十的第1题。

(1)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意思,并填空列式。

草地上有()只母鸡,有()只公鸡。一共有()只鸡。口+口=口。

(2)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解决方法。

让学生寻找另一种解决方法。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两三人讨论解决办法。

(3)交流。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决办法。比如:鸡栏有3只白鸡、9只花鸡。用9加3算出鸡的总只数。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9+3=12(只)。

(4)强化认识。让学生看着8+4=12(只)、9+3=12(只)两个算式,分别口述出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这一问题的思考过程。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2.鱼缸里有16条鱼,小猫捞走了6条。鱼缸里还有多少条?口o口=口。

3.思考题:小红左边有6个同学,右边有5个同学,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四、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又学会了一个新新本领,能很好地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出示课题:解决问题)数学知识可真重要啊,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它来解决更多的问题。

英语三年级下学期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写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第一课时。

导入。

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很多新的启示。

学生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2、质疑问难。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2、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英语三年级下学期

《为了他的尊严》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使乞丐获取劳动所得,从而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并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

[设计理念]。

一、凸显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努力开发教材,通过感情朗读、想象、补写等方式,深入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与主人公、作者产生心灵共鸣。

二、关注学生的发展,发挥主体作用。根据教材的特点,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通过问题引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获得情感的体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三、以点带面,提高阅读品质。抓住重点句,并以此辐射全文,以点带面,提升阅读整体性,提升阅读品质。以妇人的话为突破口,抓住乞丐搬砖前后外貌、心理、语言、神态、行为和身份等的不同进行比较、感悟,从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问题一)。

四、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理解文章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抓住文章中的空白点,进行合理丰富的想象并且鼓励求异思维。

五、树立大语文观,课内外阅读相结合。调动学生的语言积累,使课内外有机结合,并尝试用一句话来表达本节课的收获(格言创作),以进一步达到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升华情感的目的。

六、加强评价,激发兴趣。重视课堂评价,用丰富多彩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个性化朗读,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自读自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进一步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锻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写“双手健全的乞丐”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学――对学――群学”。

2、通过交流理解妇人所说“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这句话的含义。

3、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表达学完本课的感受(格言创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才能有尊严的道理。:

四、拓展与积累:

发散学生思维,想象、扩写乞丐搬砖的过程中几次心理活动;试自己创作格言。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抓住乞丐搬砖前后外貌、神态、心理、语言、行为和身份等的不同进行比较、感悟,并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妇人所说“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这句话的含义。(问题一)。

二、难点:看看那位双手健全的乞丐,他是怎样做的?想象他的结果会怎样?作者在课文中写他有什么作用?(问题二)。

[教学准备]。

1、放松心情,与学生交谈。

2、孩子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上课,好吗?

3、上课――问好――(向听课老师敬礼)。

[教学过程]。

1、师:请同学伸出右手在空中跟老师一起书写。【板书:尊严】生:书空练习。

2、师:谁来说说这两个字在写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生:生答。

师:在生字本上把这个词语规范地书写一遍吧!强调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脚放平。

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子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生:生写字。

师:轻轻放下手中的笔,请看黑板。

3、补充板书:“为了他的”,请齐读课题。师:“他”在这里指的是谁?生:乞丐。

师:哪个乞丐?

生:独臂乞丐。――【彭武壹板书:独臂乞丐】师:谁为了他的尊严?

生:妇人(女主人)。――【彭武壹板书:女主人】。

4、你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请看大屏幕,举手填空――段。

一个(独臂乞丐)来到一座庭院(乞讨),女主人没有施舍给他(钱物),却要求乞丐(搬砖)。乞丐整整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并且从中受到了启发,若干年后竟然成了一名(成功人士)。

师:老师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了!你们敢挑战吗?

你能用一句话说出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谁来试一试?――句师:你说得真好!能用简练的语言把自己了解的故事内容介绍出来。

师:面对女主人这样的做法,她的孩子也不解的发问,女主人怎样回答呢?谁最先找到了答案?请你朗读。

6、师:搬不搬砖对乞丐来说怎么就不一样了?

请大家把语文书打到p73页,让我们一起找寻答案。

7、掌声有请我们本节课的学术助理!

三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让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运用乘加(或减)除减(或加)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3、借助11题对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准备: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600÷207×920÷584÷6。

2、计算。

(说说运算顺序)。

二、探究新知。

1、观察101页2题画面收集数学信息。

2、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合作学习。

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说出理由(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方法,选择其中一种进行汇报)。

四、汇报交流。

对于不同的'解决方法进行鼓励。

五、教师提升。

解决问题的方法提示:。

1、整理题目中的信息、并找出问题。

2、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思考)。

3、小组内交流。

4、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果。

六、及时反馈。

解决练习二十三9、11、12题(结合11题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七、学生谈收获。

三年级硬笔书法教案

1、认识笔画卧钩。通过观察分析卧钩形态以及“心”字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模仿能力。

2、学习书写含有笔画卧钩的字。

3、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正确的执笔方法。

卧钩的书写方法。

写法技巧、运笔方法。卧钩弧度势态的把握,“心”字的结构教学。

自学、讲、练法。

田字格纸。

一、导入过渡:

1、欣赏图片。老师最近在练字,要想把字写好,必须要选好字帖。个人喜欢田老师的字。今天就把它带来想和大家一起欣赏。怎么样,好看吗?好看在哪了?2、想把字写好,首先笔画至关重要。因为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结构单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笔画“卧钩”的写法。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写“卧钩”笔画。

1、形象比喻,初识笔画“卧钩”的形态。提问:卧钩像什么?(月亮、小船、香蕉)(你们说的都很形象,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弯度。)。

2、观察卧钩形态。提问:卧钩的弯度是怎样的?(卧钩弯度大一点)。

3、师讲解示范,卧钩的写法,下笔稍轻,先向右下(笔画由轻到重),到起钩处向左上钩出,钩要出尖,但不宜过大。

a、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运用儿歌,掌握写法。前边大弯后略平。轻起渐按钩前顿,出钩轻快且有力。

b、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卧钩”有什么特点。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

4、小结:卧钩:起笔轻,右下斜,呈弧形,收笔顿,左上钩。

三、学写例字:

1)、说说哪些字有这个笔画呢?

2)、运用多媒体讲解并示范“心”第1笔为垂点,略向左斜,从横中线上起笔,写在半格中间;第2笔卧钩,钩尖略低于起笔的齐平线,起笔处不要与垂点靠得太近;第3笔为挑点、第4笔为右点。教学“心”字时,我先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写了一个“心”字,它有三个点,卧钩是这个字的重点笔画。每个字就是一个故事,“卧钩”像一个人躺在吊床上,第一点最低,因为枕头要低一些,第二点,因为他的手举得很高,第三点正好落在横中线上。

3)、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例字,学生摆好三个点的位置。

4)、教师的直观示范,把例字的书写过程展示给学生看,明确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四、学写忠、思、想,了解变为心字底后写法的不同。

五、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六、总结。

每一个字就是一个故事,要想把这个故事讲*,必须把笔画写的到位,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会收获满满。

写好钢笔字的意义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学目标:通过讲解写好钢笔字的意义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写好钢笔字的作用和方法。教学重、难点:掌握正确的写钢......

三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让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运用乘加(或减)除减(或加)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3、借助11题对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准备: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600÷207×920÷584÷6。

2、计算。

(说说运算顺序)。

二、探究新知。

1、观察101页2题画面收集数学信息。

2、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合作学习。

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说出理由(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方法,选择其中一种进行汇报)。

四、汇报交流。

对于不同的解决方法进行鼓励。

五、教师提升。

解决问题的方法提示:。

1、整理题目中的信息、并找出问题。

2、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思考)。

3、小组内交流。

4、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果。

六、及时反馈。

解决练习二十三9、11、12题(结合11题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七、学生谈收获。

三年级《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教案

3.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敢于提问,自主读书,合作讨论,直至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家人,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读了课文你就会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这个思写成红色

读课题:

师:看一看,思下面是什么?上面是什么?对,心田。从心田里发出的声音才是最真、最美的声音,让我们用心里的声音来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小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师:这些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

师:那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师:小朋友们读得很认真,现在谁能告诉我们,是谁每逢佳节倍思亲?

板书:王维

师:王维是谁?谁来告诉我们?

板书:长安

师:读得真好,但老师还想见一见王维,谁来扮演王维作一个自我介绍?

师:佳节指什么节日?什么时间?又有哪些风俗呢?

板书:九月九日

板书:兴高采烈

师:请你接着老师的话说下去,用上兴高采烈。

师:六一儿童节到了

师:谁还能用兴高采烈说一句话?

师:谁能用你的声音让我们感觉到长安人们的兴高采烈?

师:王维兴高采烈吗?那他怎么样?他想到了哪些人?还想到了哪些事?

板书:山东兄弟

师:这就叫思绪万千。

板书:思绪万千

师:你有过思念的.感觉吗?你会用什么方法表达你的思念?

师:可是当时还没有如此先进的通讯设备,就连写一封信,也要很长时间才有可能寄到家乡。作为诗人的王维表达思念的最好方式是写诗。

1.朗诵:

师:下面我们掌声有请唐朝大诗人王维为我们朗诵他的诗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生读诗

师:诗写得棒,读得也棒!连我都想读了。谁敢和我比一比?

师:我读诗的水平可不简单,要想和我比,你可得多读几遍。

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配乐

3.小比赛

4.谁能背诵这首诗?

师:现在谁明白了老师为什么把这个思写成红色?

师:谁来帮帮老师,把黑板上的这首诗写完整。其余的同学请在底下默写。

(提醒书写和握笔姿势)

评价:

师:连粉笔字都写得这么好看,你的钢笔字一定更好看!

茱萸这个词书本不要求会写,你都能写出来,真不简单。

师:你回家还想做什么?

师:课后小朋友就做自己想做的事吧。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

板书:

兴高采烈

长安

九月九日

山东

思绪万千

(王维)

每逢佳节倍思亲

(兄弟)

三年级25课《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讲述了发明家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把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的故事,从而告诉大家:“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在设计这堂课之前,我想课文中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也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关键。于是就将这一环节作为重点进行处理。

教学过程:

师:我们班的同学很了不起,脑袋特别好使,今天我们做个竞猜游戏,行吗?生:没问题。

师:你的优点是什么?生:我画儿画画得好。

师:你呢?生:我写作文写得好。

师:如果说我集合了你们俩的优点,我的优点是——生:你不仅画画好,而且文章写得好。

师:我们快速抢答,怎么样?答得好有奖品哟!(出示)橡皮+铅笔   ?生:橡皮铅笔。

师:真不错,接着看:(出示)轮子+椅子     ?     生:轮椅。

师:很了不起,接着:(出示)楼房+( )    双层汽车生:楼房+汽车等于双层汽车。

师:同学们的表现很不错!老师要奖励大家看一段动画片,准备好了吗?(教师播放《自相矛盾》视频。)   师:现在,我们开始上课,好吗?生:好。

师:上课。同学们好!生齐:老师您好!师:同学们,刚刚我们看的动画片知道是什么故事吗?生:矛和盾。生:不对,是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师:很好。故事中提到了两种兵器,知道是什么吗?

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生字词语会读了吗?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生:敢。

师:大家看,会读第一组词语吗?谁来试试?生:自卫、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学生“左抵右挡”读得不准确,教师领读,正音。

师:来看看第二行词语,试试看!生:进攻、庞然大物、大显神威。

学生“庞然大物”读得不准确,教师领读,正音。

师:同学们预习得非常好,词语读得很好,接下来的挑战难度更大,有没有信心?生:有!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和朋友比赛,面对朋友雨点般刺来的矛,发明家(        ),还是(        )。经过反复思考,发明家将矛的(     )和盾的(     )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个(    )在战场上(      ),德国兵一下子退了十公里。学生自己练习、准备。生: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和朋友比赛,面对朋友雨点般刺来的矛,发明家(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经过反复思考,发明家将矛的( 进攻)和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个(庞然大物)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德国兵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师:非常好!老师要表扬你,读通了这段话,你就了解了课文大意;而且这段话里暗藏了本课的11个生字,你全都读准了,非常好!谁再来试试?一生再读,全班齐读。

师:请画出句子中的反义词,圈出能解释课题中“集合”的词。

生:反义词是“自卫—进攻、盾—矛”;能解释“集合”的词是“合二为一”。

师:把这样一对矛盾的事物合二为一,怎么集合呢?有什么好处呢?请读课文2---4自然段。(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

生: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坦克。

师:(出示坦克图)看着眼前的坦克,你们还能找到矛和盾的踪影吗?

生:这样既能很好地自卫,又能更好地进攻,在战场上可大显神威。师:说说你对“大显神威”的理解,请用课文里的句子来说明。生:(读课文第5自然段中的句子。)。

师:你能抓住关键词语读出了“大显神威”的感觉。师: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让你们感到“大显神威”的事物呢?生:我班在运动会上夺得团体第一,我感到大显神威。

生: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可大显神威。生:“神六”、“神七”飞船上天,全国人民感到大显神威。生:……师:你们今天的优秀表现也让老师感到了“大显神威”。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悟出点什么吗?生合:“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师:你们能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生:铅笔和橡皮结合起来就成了橡皮头铅笔。生:电风扇和取暖器的集合就是空调。

生:楼房和公交车的结合就成了双层公交车。生:……  。

生:那是因为现代人聪明。生:那是因为科学的进步,带动了人类的思考。生:进一步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思维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的思维改变了,做的也就改变,结果也就不一样了。

师:是呀,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在我们生活中,我们遇到了问题要积极地开动脑筋,积极地想办法,我想我们都会成为集众人之长于一身的优秀的人才。

教学反思:

《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讲述了发明家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把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的故事,从而告诉大家:“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在设计这堂课之前,我想课文中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也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关键。于是就将这一环节作为重点进行处理。

在学习此课的时候,方法采用了许多,上完以后,我反思我这堂课中的成功和失败:

成功一:阅读为本,文本中感悟语言,惊叹创新的神奇威力。

记得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一堂好的语文课是读出来的”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语文课要多读,“以读为主,合理想象,适当扩展”。在指导第5段朗读时,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坦克的威力。同时让学生想象,“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会是怎样的景象?这样学生自然而然会把有关词语读重音,这不是又回归到文本中去了吗?并且在朗读时感受到了发明家发明出的坦克的威力,惊叹创新的神奇威力。

成功二:落实单元目标,层层深入的思考中探究发明的过程。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用他们的体验和感悟来代替教师乏味的说教。这样学生才能在这舞台上跳出优美的舞蹈。了解发明过程,领悟思维方法是本课的重点。在阅读中,读懂发明家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想,在层层深入思考中发明坦克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结合语言学习,提高品悟积累的能力。在教学中运用换词、动作表演,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词语,促进对文本的理解。

成功三:联系生活实际,在比较中感悟文本。

在引入课题时,学生对于“集合”理解仅仅是简单的数量上的统一。通过对文本的朗读感悟,了解了发明过程之后。学生对于“集合”有了全新的认识,那是优点的集合、长处的合二为一。课后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集合的例子,通过课堂的学习和生活中的探究让学生将文本和生活结合提炼出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不足之处:所以教学内容的划分有点显得比较谨慎。过于饱满,时间不够,教师可能急于求成,势必学生学得不扎实。在今后的教学中。力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一心一意为学生。

三年级25课《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第二课时

目标预设:

1.正确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2.理解体会由坦克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准备:

1、搜集说明文章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文。

1.(出示童话王国图片)创设情境导入。

出示文章最后一句话: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指名朗读。

3.故事大王在这张字条后面还送给我们一个小故事来说明这句话。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听故事。

二、动画演示,教师范读,整体感知。

1.动画演示,教师范读课文。

2.指名说如何理解那句话。

3.默读课文,思考发明家遇到了什么问题要把矛和盾集合,动笔用()在文中画一画。

三、细读课文,感悟文本。

(一)学习2-4自然段。

1.学习第二自然段。

出示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指名读)。

a.抓住“如雨点般”进行感知理解。

b.动作演示理解:左抵右挡、难以招架,感受激烈的斗争场面。引导学生朗读,展现出矛强大的攻击力。(指名读、齐读等)。

c.抓住标点理解发明家的感情,指导朗读发明家的想法。(指名读、男女生分别读、齐读等)。

d.思考:发明家是个怎样的人?(善于思考、善于动脑、临危不惧)。

2.学习第三自然段。

a.通过分析利与弊体会“固然”的用法。

b.抓住标点“!”号指导朗读。

3.学习第四自然段。

a.指名读这一段。

b.理解引号、波折号的用法。

c.通过图片形象感知坦克的样子。(出示坦克图片)。

4.整体回顾1-4自然段。

引导学生一起回顾一下坦克发明的过程。总结板书。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坦克被发明出来,并被人们所利用,开上了战场。看!他来了。(出示坦克冲上战场的短片)。

1.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此刻的坦克。

2.指名读文中又是如何写它大显神威的。

四、再悟中心,交流互动。

再次出示文章最后一句话: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1.再来一起读读这句话。

2.点明用事例说明道理的方法。

3.在你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合二为一取得成功的事例?

a.小组交流b.指名发言。

4.送你几句话:

出示:谁善于观察,谁就会是胜利者!

谁善于动脑,谁就会是胜利者!

谁善于克服困难谁就会是胜利者!

作业:综合性学习“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生活,发现不便之处记录下来。

板书:

盾太小了。

善于思考。

坦克集别人长处于一身 铁屋子。

“矛”——枪口或炮口。

部编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26灰雀第1课时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秋天的雨部编版(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等方法,正确认读“凉爽、钥匙”等词语。

2、通过不断品读感受秋雨之美,理清“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积累第二自然段。

3、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体会比喻和拟人在表达上的好处,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内容,会运用联系实际和结合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初步运用语言。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秋季美丽图片。(课件ppt展示)。

2、这些是哪个季节?(秋天)是啊,秋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诗人苏轼也说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秋天,来欣赏——《秋天的雨》。

3、板书课题,指导“秋”字。(左窄右宽,左收右放,右边先写两点,撇捺伸展)。

4、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把握关键句的方法。

1、字词过关。注意多音字“扇”,难读的词“钥匙”、“五彩缤纷”。

2、把握文章每段话的意思。文中每一自然段中都有一句话能告诉我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我们来找一找。在有些课文里,我们就可以借助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把握文章内容。

(三)学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1、是啊,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轻轻一转,就把秋的大门打开了。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一看这美丽的.秋天吧。(出示第二自然段)。

2、在作者眼中,秋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这么多美丽的颜色,秋雨都送给了谁呢?默读课文,拿起笔来,把表示颜色的部分画上波浪线,送给了谁画上横线。

3、看到这么多颜色,你想说什么?(美)颜色又多又美,这就是、、、(五彩缤纷)。(ppt出示)看,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就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4、生活中还有很多场景可以用上“五彩缤纷”,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生答)。

5、现在你们会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默读这一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彩斑斓”的含义。

小结:看,掌握了这个方法我们就不怕遇到难懂的词语了,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四)学习写法,研读品悟。

学习比喻的写法。

过渡:秋雨的颜色真多!给大地穿上了美丽的花衣裳,这么美的画面,我们再来读一读吧。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找了有新鲜感的句子,谁来给大家分享一下?(ppt出示有新鲜感的句子)。

2、对比感悟写法。

4、这两句话都那么优美,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和“扇哪扇哪”、“飘哇飘哇”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就把句子写生动,写美了。

5、秋天的雨还会把什么颜色送给谁呢?

6、仿照句式写一写。(出示图片)【例句】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xxxxxx像xxxxx,xxxxx,xxxxxxxxx!

小结:瞧,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和表示动作的词语,句子就生动了!整个画面也变美了,我仿佛看到了黄黄的银杏叶在向我招手,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要学以致用。

学习拟人的写法。

1、谁还想读第二段喜欢的其他句子?(ppt出示)。

2、这句话中也有一个表示动作的词语用的特别好,谁能找到?——你挤我碰柿子。

3、这句话把它们当成人来写了,多生动啊。

5、这段中还有一句话也是用了拟人的修辞,谁能找到?(出示)。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想象画面体会到了拟人的好处,理解课文的内容,我仿佛看到了秋雨中的美丽的菊花仙子正在向我点头呢!这画面真美。

6、男女赛读,检查积累。

过渡:秋天的雨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秋雨不光有五彩缤纷的颜料,还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呢!让我们来闻闻秋雨的气味。

7、读第3、4自然段。

总结:这篇课文作者从颜色、气味、声音三个方面具体描写了秋天的雨带来的变化。

(五)拓展延伸。

天高云淡。

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

金桂飘香层林尽染五谷丰登果实累累。

春华秋实。

3、课下搜集一下,那些词语可以用来形容春天、夏天和冬天,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单元分析和课时备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较好地掌握万以内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笔算下列各题。

54+33=47+39=220+630=550+380=。

全班自主完成,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出错的孩子为什么出错。)。

师:笔算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师:那今天继续来学习万以内的加法,比较和以前学习的知识有什么关系?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课件36页主题图,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了中国湿地动物主要可以分为三类,有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

生2:我知道了其中鸟类最多,有271种;哺乳类最少,只有31种。

生3:我知道了爬行类有122种。

(2)利用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加法方面的问题呢?

生1:中国湿地动物中鸟类和爬行动物一共有几种?

生2:中国湿地动物中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几种?

生3:中国湿地动物中鸟类、爬行动物和哺乳类一共有几种?

你们真会观察,首先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计算呢?

生:就是把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种数相加,算式是271+122。

生:用竖式笔算。

师:想一想,竖式应该怎样写呢?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列竖式笔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及结果:

师: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与之前我们学习过的笔算方法相同吗?

生:跟我们以前学习过的笔算方法一样,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教学例2。

师:第二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学生尝试独立回答:是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总共多少种,列式为:271+31。

师:怎么又对又快的列出竖式呢?请自己尝试完成。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竖式计算方法,重点说清十位上3+7=10,只要在十位下面写0,同时向百位进1。

师:那271+903该怎样计算呢?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师:你在计算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生:当百位上相加满十时,我不知该怎么办了。但是想起“个位上满十,向十位上进1,十位上满十,向百位上进1”,我觉得应该是百位上满十,应该是向千位上进1。

师:说得很对,那谁再来提醒其他同学,为什么都要满十进一呢?

生:因为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百,十个百是千。

你们学习能力真是太强了,老师都很佩服你们,很了不起!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交流“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要相同数位对齐。

要从个位加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

对于学生的回答,只要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并鼓励。(第三条学生在总结方面可能能力会欠缺,在孩子们自己充分的尝试总结基础上老师应该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37页“做一做”。

通过练习学生反馈问题,不管是计算方面还是法则方面出现问题,对其他学生来说都是一次再学习。学生讲解说明时候一边对照法则一边描述,这样可以更好的做到知行合一。

四、总结提升。

学生自主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三年级25课《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课文记叙了发明家将矛和盾的优点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故事。由此启迪人们:谁善于把别人的优点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教育学生要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研究,热爱科学。

学情分析:

1、学生对于坦克的发明过程充满兴趣,但是对坦克的作用并不是太了解。

2、要把学习的重点引导到发明过程中如何取长补短的过程,而不是如何研究和改进新型坦克。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新词,通过各种方式理解上下文的意思。

2、读懂课文,了解发明家怎样吧矛和盾的优点集中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3、能用例子来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含义。

4、培养学生学会集别人的优点。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发明家如何讲矛盾的优点集于一身发明坦克。

2、理解关键句,能用例子来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话题引入新课。

1、出示教学图片,引导学生汇报课前搜集资料,谈谈对矛和盾的认识。

2、教师引导: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古式武器矛和盾一根本不能满足新时代战争的需求,人们因此发明了许多更先进的武器。比如说:坦克。

3、出示各种坦克图片,引导学生汇报搜集资料,交流对坦克的了解。

4、教师导入:有心的发明家总是从生活中,自然中寻找灵感,受到启发而发明创造的。莱特兄弟研究鸟儿飞翔的奥秘发明出飞机;从鱼儿在水中上潜下游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而本文中的发明家从矛和盾的身上受到启发,发明了坦克。今天,我们来看看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板书:矛和盾的集合。理解“集合”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正确流利。

2、抽读生字卡片,指导字形。

三、再读课文,感悟大意。

1、指名分节读文,思考课文内容。

2、说说课文大概讲了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发明家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告诉人们要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

四、细读课文,分小组展开自学。

1、通读课文: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2、出示自学提纲,要求熟读课文,巡视自学情况。

(1)      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

找出相关段落记句子,指读——品读。

(盾太小,当敌人的矛如雨点般刺来时,将难以招架,自卫能力差,显得不够安全。)。

(2)      有了安全的“铁屋子”发明家为什么还不满意?他又做了哪些改进?找出相关段落。指读——品读——带感情读。

(铁屋子虽然安全,但是无法进攻,行动不便。改进方法:设置枪口或者炮口,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3)      坦克之所以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一句话来说明。)。

a、先看坦克在战场上进攻和自卫自如的录像片段。

b、引出学生体会,加深理解“大显神威”的词义。

a、让学生自由谈启发。

b、用肯定的语气读句子:“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c、联系生活实际,用例子说明。

学生举例展示:

1、在手工比赛中,我看了很多资料,向哥哥请教,看了很多同学的制作过程,我汲取了他们的优点,做出了我的作品,最终获得了第一名。

2、人们汲取空调和风扇的优点,制成了冷风机。

3、在作文竞赛中,我的作文《美丽的家乡》运用了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总分总结构,适当的运用了另一篇课文中优美的句子,让我得了一等奖。

五、小结。

发明家从矛和盾的身上受到启发,把二者的长处合二为一,从而发明了坦克,我们应该学会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且多多学习,让自己不断进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可以在课后拓展,让学生想象如何把现在的坦克加以改进,培养学生对坦克的新的兴趣。

2、教学中读的运用不够强化,不够明确。

3、词语的理解,运用、积累重视不够。

4、备课要面向全体学生,基本考虑全体学生的认识水平加以完善。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全册第一二课时教案

笔算乘法(教材第49页例2及第50页练习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认真细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78×11=33×21=24×12=14×12=(组织学生独立计算,并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师:上面这几道计算题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较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揭示课题:笔算乘法(进位)。

新课讲授。

1、导入:仔细观察图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大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

2、例2: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师:你从题目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引导学生列式:48×37=。

3、各组讨论:怎样计算48×37。

师: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4、组织交流。

师: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1)48≈5037≈40。

50×40=20xx。

大约20xx盒。

(2)40×37=1450。

8×37=2961450+296=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3)48×30=144048×7=336。

336+1440=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4)48×37=1776(盒)。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5、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给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师:先用个位的7去乘48,乘得的结果的末位同个位对齐,计算中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再用十位上的3去乘48,乘得的结果的末位同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6、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计算方法: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去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3×34=782。

54×29=1566。

47×62=2914。

78×82=6396。

2、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2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课堂小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哪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数学书第51页练习十一第6—7—8—9题。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进位)。

例2:48×37=1776(盒)。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三年级unit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能流利介绍自己的小制作;学写毛笔字,写好笔画“折”。

一、口语交际:介绍我的小制作。

1审题。

指名学生读题。

分析题中的要求:一要动手制作,二要说说制作过程。

2指导。

(1)学生开始动手制作。教师巡视。

(2)制作完,在小组内举行“小制作展示会”。

(3)我的十分钟:

a组内介绍自己作品的制作材料、制作过程、特点及制作的设想。其他学生听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

b小组内评选出优秀作品。

(4)每组选一件作品上台交流,并介绍制作过程。

(5)在班级评出“最佳作品”和“最佳解说员”。

3、教师小结。

二、书法指导。

1、交代本次练习任务:学写笔画“折”。

2、指导。

(1)出示本次要练习的笔画:横折、竖折。

(2)练写“横折”

a、学生观察笔画,并说说注意点。

c、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纠正。注意提醒:折锋缓行,节节加力。

(3)练写“竖折”。

a、学生观察笔画,并说说注意点。

b、教师范写,讲清运笔:这是竖横连写的复合笔画,起笔方法同“竖”,下行时略向右收,至“折”处微微提笔向左,旋即蹲锋右行,右靠笔画时,即提起收笔。

c、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纠正。注意提醒:折锋缓行,节节加力。

3、学生练习写“口、巨”

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单元分析和课时备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旧知,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能根据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法则,会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热身小游戏。

二、复习旧知:

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想一想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35+34=48+29=。

230+540=360+240=。

三、新课导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湿地吗?(学生自由回答)那么今天徐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领略一下湿地的美。(出示湿地图片)。

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动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吧!(课件出示四种野生动物)。

2、下面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有用的数学问题吗?(课件出示:第36页表格)学生自由回答。

四、新课教学。

1、教学例1。

师: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该怎样计算呢?

生:就是把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种数相加:271+122=。

师:这两个数有点大,而且不是整十整百数,不容易口算,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用竖式计算。

师:想一想竖式应该怎样写呢?自己试一试。(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师: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与之前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吗?

生: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教学例2。

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算式:271+31=。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

指名学生展示竖式的计算方法,重点说清楚十位上3+7=10,只要在十位下面写0,同时向百位进1.

师:想一想,271+903=?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并说一说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当百位上相加满十,不知道怎么办了?

想:十位上相加满十,向百位上进一;那么百位上相加满十,就要向千位上进一。

五、总结提升。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一下: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六、作业布置:

完成数学书37页的.做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