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奇妙百科 > 教学工作总结 > 音乐课教学反思(汇总23篇)

音乐课教学反思(汇总23篇)

时间:2024-04-06 09:48:03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和总结的重要环节。阅读这些教学反思范文,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到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和付出。

音乐教学反思

2、将歌词写在黑板上,可以让学生一边看歌词一边唱。在"律动"环节中,学生基本掌握了踏踮步,但是在歌曲新授方面还是因为我的分工不明确,导致学生一直是边唱边跳踏踮步,对歌词的记忆不是很完善。

总结这节课,我发现我自身存在很多问题,如:

1、上课时语言的表达及分工不明确,时常会出现想的和实际让学生做的出现差异。

2、碰到问题,不及时改善,反而跳过该问题,进入到下一环节。

3、上课还不够投入,不能作到与学生完全溶为一体。

音乐教学反思

气息对于歌唱十分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歌唱的用气发声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有耸着双肩唱的,有抬胸束腰唱的,有顶着小腹唱的,也有遇到高音就踮起脚尖拔直了嗓子叫的,这些都是不明白用气息方法来歌唱的表现。这种状况也严重地影响着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那么,怎样的呼吸方法才算是求得气息支持的歌唱呢?

我认为,歌唱的呼吸可分三个阶段:吸气、呼气、换气。吸气要正确,自然,吸得深,吸得恰当,气息从口、鼻同时吸入,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到肺叶的底部,并把气息推向后腰部。动作轻松,自然,不牵强,不僵硬。两肩自然下垂,胸部放松,不抬起,否则各部肌肉紧张,喉部也因之僵持,其他发声器官就不能灵活地有规律地活动。

呼气应当平稳,均匀,有控制,呼气的关键是要找到支持点,找到呼吸器官和发声器宫有机配合的力量。如果找到了这个支持点,找到了这种配合的力量,呼气就走上了正确的轨道。呼气时,横隔膜平稳地上提,两侧下肋逐渐回收,使气息通过气管送入声门。这种横隔膜上提,下肋回收的力,我们称之为向上向里的力。应该指出的是,呼气时不仅有这个呼气肌群形成的向上向里的力,同时还有一种与之抗衡的,由吸气肌群形成的向下向外的力协同动作。根据演唱需要,调节抗衡程度。呼气之中保持相应吸气的感觉。吸气之中保持相应呼气的感觉,就是形成人们所常说的“呼吸对抗”或“呼吸保持”。有这种呼与吸协调一致的肌肉感和力的关系的呼吸是具有支点的呼吸。得到了正确的呼吸支点,就可以得到有气息支持的声音。

换气,我又把它叫做句间吸气,或补气。这也是歌唱呼吸的重要环节。第一句开唱以后的句间,能否吸好或补好气,关系到吸气与呼气能否得以循环往复,关系到已经获得的呼吸支持能否继续保持。因此,我们必须象哨兵站岗一样坚守阵地,决不能在换气时让呼吸的部位往上移动,决不能影响歌声的气息支持。一方面根据乐句旋律的进行而换气,另一方面根据作品的表现而换气。换气的要求高,难度大,需要重点训练。练习时,可以有意识地放慢歌曲的速度,让句间换气有足够的时间和准备,等练到熟练的程度,逐渐加快到要求的速度,使歌唱恰如其分地进行句间换气,使歌唱成为艺术的歌唱。

由上述方法形成的吸气、呼气、换气,构成了有支点的呼吸,由此产生的气息发出基音,通过舌头放平,适当打开喉咙,经过上咽管道,在头腔(鼻腔、上领窦、额窦、蝶窦等)处,使其产生混合共鸣,就能获得音质纯净,音气圆润的声音,这种有气息支持的进入这个地方振荡的声音,而且把发声的着力点向喉头的背后————软腭、舌根、喉头这个咽腔地方,会有高频泛音,力度变换自由,声音具有穿透力,有激倩,有魅力,富于表现力,也只有这样的声音才能吐字清楚,才能深刻表达歌曲的感情,这样的歌唱当然是最安全、能持久的歌唱。

上面所说的,就是我国民族声乐传统中“丹田”之气的运用,也是声乐界公认的最好呼吸方法,称之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我们应当在声乐教学中特别注意培养这种“丹田”之气,使音乐教学的效果得到充分挥发。

音乐教学反思

《快乐的舞蹈》一课旨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感受,充分利用所掌握的形色知识和方法进行感性表现,充分宣泄他们的快乐情绪。能让学生在快乐的音乐舞蹈声中画一副快乐舞蹈的图画,并在绘画中感受舞蹈的快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以回忆和模仿结合的方式,用速写的形式画出人物的动态。

首先,从备课,准备教具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与设计;从教学过程来看,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与教学形式,来引导与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学习目标比较明确。本节课的亮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以舞蹈视频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让学生模仿舞蹈动作时能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人物舞蹈动作的姿态。示范画也让学生直观的看到色彩的运用和构图。本节课也相应的存在一点遗憾,归纳如下:首先,在导入部分,在学生模仿时如果能用课件出示几种舞蹈动作的图片的话,学生就有了一个参照物,便于学生模仿。其次在示范的时候没有考虑到纸的颜色的选择,以至于后面的学生根本就看不清楚看的什么,所以示范这里没有启到相应的作用。再次,在评价作品部分,有时,同学们往往不能准确地描述出自己的内心感受,需要老师及时的用感性的语言和动作进行引导,特别要对画面人物夸张的动作和华丽的色彩进行分析和强调。对于舞蹈者的特点,应让同学们去发现和总结。在让学生评价时应积极地鼓励学生把自己想到的^答~`案用语言表达出来,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

艺术课程是美术老师和音乐老师共同面对的新的课题,上好艺术课程的前提是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因此美、音教师要不断地丰富自己所欠缺的相关知识及相关的课堂教学经验。这样,才能在课堂上驾轻就熟,处理好每一个教学突发现象,成为学生心目中具有权威性的艺术教师。

音乐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的歌曲教学,本课以“春天”为主题,通过学生“说春天,模仿春天的声音,唱春天,表现春天”等几个环节的落实,让学生通过说说、唱唱、演演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情绪,引领学生一步步走进春意盎然的音乐世界。

从一开始我就选用了学生所熟悉、喜爱的歌曲《小雨沙沙》作为律动音乐,激发学习兴趣。这一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接着听赏了欢快的《嘀哩嘀哩》,通过让学生听激发了学生找春天的兴趣。课堂导入是这样的:春天的朋友们想和我们开个音乐会,他们组成了一支春之声乐团,今天他们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节目,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因为这首歌曲大家很熟悉,大部分同学也会唱,因此我要创设情境,吸引学生。)。

由于每个学生的条件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反应也会不同,有时会超出教师的预想,这是教师预料不到的,因此,教师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时刻以“学生为主体”,能及时对教学环节进行调整。不足之处是孩子在演唱个别乐句时唱得不够准确,需要多加练习。另外在唱几个像声词的强弱的时候,唱得很模糊,因此我就让学生学会有节奏地读歌词,这样下来效果好多了。其实这点并不是很难,关键是学生不够认真,想着自己会唱了,连课本都不看,可见学生的态度是不够端正的。

歌曲唱会后,为了让学生完整的记住歌词,我想大家都喜欢乐队组合不是,我就问学生一个乐队都需要那些人组成呢?当时大家被我的问题难住了,我接着就引导大家,在这场音乐会里谁是乐队的主唱,谁是乐队的键盘手,谁是激情的鼓手,谁又是忠实的fanas呢?这下学生明白了,七嘴八舌就说开了,虽说课堂有些乱,但是孩子们思考了认真地去想问题了,这就是进步。其实,作为老师我们就是要这样一步步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才会围着老师的思路去思考。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对歌词进行连线,效果很好,歌词很快就记好了。

孩子们很喜欢音响探索的游戏,听的时候也非常地认真,能很清楚地从生活中找到相像的声音加以模仿。我举了很多自然界中的风声、雨声、雷电声、流水声等等。让学生来模仿我的节奏,我称为是“照镜子”的游戏,我用鼓打了一串节奏,让学生来模仿大家的兴趣很高,刚开始有同学老出错,精神不够集中,但通过几次反复的打大家都打得很整齐,有些同学为了让我听到他的声音故意打的特别响,手都打疼了,可见大家的兴趣多么强烈,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这样的执着,今后可多让孩子创造性地模仿各种声音。

本节课我尝试由浅入深,通过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感受春天。整个教学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通过听、动、唱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春天的美,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民主教学是营造绿色教学的生命线。上完课,我就有很多的感触。最大的感触是——不能低估学生的能力。孩子都是聪明的,我们老师往往想民主教学,但又不敢真正做到民主。担心学生放了收不回,又担心学生不能胜任民主的学习方式,还担心自己控制不了民主的教学局面。其实,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例如在探索春天的音响时,让学生用人声来模仿大自然的风声、雨声、雷电声、流水声等等。学生的模仿真实惟妙惟肖、五花八门。因此,越是民主的课堂教学,越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也越会表现自己。只有课堂上真正做到民主,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才会愿意由衷地和你配合。

在音乐新课堂的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要积极创造学生乐于参与合作的情境,努力激发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和爱学的强烈学习欲望,精心设计教学情景,以情激情,以趣激情,促使学生做好合作的学习准备,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音乐教学反思

《四季童趣》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充满童趣的歌曲,把孩子们在春风中放飞风筝和秋天打枣、摘苹果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因为歌曲中出现了大量的`休止符,而且在后半拍,难度相当大。于是,我采用了“听唱法”,让学生在每一次聆听中带着不同的问题听。几遍下来,我开始用琴带唱了。在教唱这两小节时,问题出现了。

2202321|5———|。

笑声呀飞上天。

再次翻看教参、分析:歌曲第1—4小节与第5—8小节旋律的变化重复,使得曲调富于跳跃感。那么,造成跳跃效果的,就是带有休止符的切分节奏了。也就是说,把休止符去掉的话,这种跳跃的感觉就没有,没有这种跳跃的感觉,孩子的童真、童趣就不能很好的表现出来。

那么,我是如何解决了这个难点呢?

1)听——感受歌曲的整体情绪。

2)跟琴唱——熟悉全曲,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感觉,对错的地方不及时解决。

3)对比唱——解决难点。

4)动作代替00——点头、吸气。

难点就这样被我们学生轻易地解决了。

音乐教学反思

《拔河》是一首游戏性儿童歌曲,节奏鲜明、情绪欢快。本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拔河》,能够用各种打击乐器给拔河创造激烈的的场面。在完整学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游戏情景的再现,通过表演,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培养学生团结有爱、乐于助人的精神。为了更好的设计这堂课,通过这堂课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创造活动,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个步骤。

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爱玩游戏的特点,游戏歌曲《拔河》相关情节吸引了学生全部的注意,他们对于这个游戏的好奇心被充分的激发了出来。

音乐课最主要的还是音乐本身,游戏,活动都是为了音乐服务的,所以导入部分设计的时间不能够过长,吸引学生的注意之后应该回到学习歌曲本身上来。在节奏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二三,一二三,用力拉,一二三,一二三,用力拉。”学生把握有困难,主要是切分节奏点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学生在这里容易唱错,需要单独就这一小节反复练习。在导入过程中,我们通过采访问话的形式用不同的情绪攻克难点,以及急缓的情绪对比让学生去加深情感体验。在“一领众和”演唱形式的训练中,利用各种形式的变换,如请女生唱领唱,请男生唱齐唱,并且可以有不同的速度,学生进一步体会了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同时,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小孩子的想法千奇百怪,有时候会让我们大人都感到惊奇,所以不要用我们固有的思想去禁锢他们的想法。所以,老师只需要引导好学生应该怎么去做,比如这首歌曲,在进行情景气氛的制造过程中,老师告诉学生各种乐器音色的特点,让他们亲身去体会后再来设计伴奏,自己以组为单位进行分组创编表演。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拓展了思维同时又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

不足与思考:每堂课结束之后,我们会有很多收获,会发现课堂上很多闪光的地方,同时也会发现很多环节设计的不足与遗憾。我们总是会想:“如果我们这样做,会不会更加好呢?”在同轨班中,每个班学生的情况不同,我换了多种方法让学生来表现,效果就好了很多。

由于上课时小的细节还不是很注意,所以留下了一点遗憾,我会进一步去挖掘和探索,以取得更大的进步。总之,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每节课都有值得自己反思和学习的地方。

最后,要在教师心理素质和调控能力方面强化训练,争取更好地驾驭课堂的发展。

音乐教学反思

10月19日赴常德参加省教科所组织的湖南省第四届‘’新课程、新理念‘’中小学音乐教学即观摩活动。音乐课《感受自然》和西风的话给我的启发很大。总的说来,这两节课上得较成功,教师语言表达感召力很强。尽管两节课各有特点,风格不一,都体现了课改后的音乐课教师开始注重音乐教学中审美的教育价值趋向,突出教学中的音乐审美性,深入挖掘音乐教学资源中的音乐审美要素。如:将围绕学习材料中的审美要素的体验和表达设计出明确的学习行为渗透在教学目标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揭示学习内容中审美因素,课堂中的语言美,选择美的音像,动作美,音乐作品处理美等。两为教师将这些点滴的美贯串整节课中,使学生对音乐审美的体验和感受得到步步深入。在教学过程中两位教师追求以音乐为主体,追求教学环境的美和学习过程的优化,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化,设计了适合学生课堂参与音乐学习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如:听,看,唱,舞,表演,创作等,使学生在音乐活动实践中不知不觉中体会到更多的美,在追求美的学习过程中认识和享受美,在表现美的过程中创造美!

我对这两节课最突出的感受是:在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构思上两节课体现了新课标理念,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比较好地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富有时代感。如:同时把听音练习、情绪感受等“双基”很巧妙地融入聆听欣赏中,并将其与歌唱、表现和评价几个环节构成有机的整体,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体验,获得对音乐知识的认识与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比较注意渗透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学生看指挥唱,看指挥进行创作表现,引导学生把握歌唱的力度与控制气息运用等都做得很好。从教育手段上看课件制作是教师根据教学和学习的需要精心雕琢,体现“无言的教育”和“有声的教育”不同教育功能的并举与统一。我想,如果每位音乐教师都坚持这样设计教学,实施教育,相信音乐鉴赏的学习对高中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必然会与音乐审美素养同步得到提升。

这样的研究很有必要。

两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提出问题的都是教师,还没有达到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度,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还不够充分。在学生自我评价这一方面也体现得不够。听了两节课我手到了很大的启发,感觉以往我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中的自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充耳不闻,学生对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导致学生失去了对音乐课的热情。我想音乐课应该让学生自己感受音乐,激发和提高他们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生动的教学内容吸引他们喜欢音乐课!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与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音乐教学反思

反思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教师对自己一学期的表现有个整体的回顾,现将我在这一学期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和认识谈谈:

我在上每节课之前,都会在心中把要上的环节演一遍,考虑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状况。每一堂课结束后,都会进行反思,考虑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自己措手不及,哪些环节有待今后改进等等。同时反思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闪光点是否被我抹杀。学生在课堂上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这些也有可能是拓宽我们教师教学思路最有价值的东西。把这些都记录下来,可以实现教学相长。

音乐课上让学生动起来,从生理到心理,从内容到形式,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从教学要求到教学组织,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身体动起来,情感动起来。这种“动”,非“放羊式”的乱成一团,是在教师的科学方法推动下、促引下,逐渐诱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心扉自由地接受音乐美的沐浴,提高音乐修养,培养起音乐情趣的“动”。在课堂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动”中加深对歌曲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作为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动态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欲望。

理论是让一个人在思想上得到升华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作为教师要如饥似渴地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自觉地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学习中深刻反思,认真消化,并付诸于实践。先进的理论使我们的教学进入新的境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要求他的教师:“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不断补充其知识的大海”。他认为,这样“衬托学校教科书的背景就宽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就更明显。由此可见,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今后我要加强理论学习,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

近几年,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孩子不是认知学习的工具,他们是具有鲜活生命,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人;孩子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方式参与到课堂生活中,课堂教学道德应该成为完整的“人”的教育。

完整的人的教育,就要尊重孩子的智慧。至于学生的学习程度,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却成了次要的问题。当我们把认知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标时,课堂上便看不到“人”,只看到“教案”;看不到智慧,只看到答案。完整的人的教育,要时时关注孩子的学习情绪,学习状态。没有兴趣,是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在我的音乐课堂上,我时刻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人都是感情动物,只有感情到位,兴趣自然有了。例如我在执教《小乌鸦爱妈妈》一课时,我没有按教材上要求的用稍快的速度演唱,而是用慢速柔情的声音教唱,这样一来,很多学生就能把小乌鸦对妈妈的感情体会到,在这节课中,最大的成功在于学生懂得了要爱妈妈的思想,也有许多学生在这节课想到自己的妈妈,唱的泪流满面,谈体会也很深刻,这节课上的非常成功。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状态,就要在思想上真诚顾及学生多方面的成长,要能从学生的眼里读出愿望,当学生没有信心时,要能唤起他的力量,要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精神脉搏始终与他们一起欢跳!这才是充满人性魅力的教育。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感想,我只希望以后再通过教学实践多摸索经验,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音乐教学反思

课改以来,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尤其是公开课上,大量引用了美术、影视、戏剧等姊妹艺术与非艺术学科内容辅助音乐教学,使音乐课堂变得更生动也更丰富了。然而其中也不可否认地存在滥用、泛用、为形式而用等运用不当的问题,这从根本上忽略了音乐一、主题与背景课改以来,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尤其是公开课上,大量引用了美术、影视、戏剧等姊妹艺术与非艺术学科内容辅助音乐教学,使音乐课堂变得更生动也更丰富了。然而其中也不可否认地存在滥用、泛用、为形式而用等运用不当的问题,这从根本上忽略了音乐教学的“音乐本质”。因此,该如何合理、适当地运用姊妹艺术等学科综合的内容,便成了教育工作者急需反思的问题。

在一节学唱歌曲《过新年》的公开课上,其中的一个教学目标是学唱歌曲并能歌表演。就这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综合汇报表演”,为了上出新意我特意安排学生分不同的小组进行剪窗花、画新年、做贺卡、诗朗诵、编儿歌等活动。由于形式多样丰富,学生兴致勃勃、激情高涨。

忽然,我看到有一个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眼睛里充满了疑惑。我不动声色地走了过去,问道:“小朋友,你有什么事吗?”小男孩眨了眨大眼睛,皱着眉认真地对我说:“老师,我们是在上音乐课吗?”“是啊!”我好笑地看着他。“为什么音乐课会人那么多人画画、剪纸,还有做贺卡的,我觉得这像一节美术课呀!”我半蹲着的身子,因为他天真、朴实的话顿时僵在那里!

对啊!这是节“音乐课”,怎么让我上成美术课了。回过神来,我迅速走到讲台边,对已经准备了好一段时间的学生说:“小朋友们,你们都完成了吗?如果没有完成的,请下课再去完成好吗?”“老师!还没画完呢!让我们再画一会儿吧!”“老师!等会,儿歌还没编完!”学生都坚持不懈地想要使自己的作品完美无缺。不忍打断他们,我就焦急地等了一会儿。

过了几分钟,他们总算基本完成了。在成果展示的时候,学生个个满怀欣喜。在音乐声中,他们有的表演着,有的捧出自己的的作品得意地展示着。“小朋友,老师和同学们都已经欣赏了你的优秀作品,现在请把你的作品等放进去。最后,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歌曲吧!”说着,我就弹起了钢琴,可很多学生还沉静在欣赏作品成功的喜悦中,难以回过神来。七零八落地开始表演唱以后,我发现学生装唱的时候,感情还不够到位,没有真正的融入歌曲;表演的时候,很多人的动作不够协调,也不敢放开地大胆地跳起来。

以上综合汇报表演这一课堂环节,虽然教师运用了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各种实践形式剪窗花、画新年、做贺卡、诗朗诵、编儿歌等,多样的形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这样的综合教学,并没有完成本课“学会歌曲《新年好》并能歌表演”这一基本教学目标,导致了教师执教的有失偏颇。从本质上说,该教学环节的内容安排与音乐没有密切联系,脱离了“以音乐为本”的基本原则,脱离了“音乐”这一课堂的“主线”。

新课程提倡各类学科的综合以后,音乐教学尤其是欣赏教学中出现了音乐与戏剧、音乐与影视、音乐与美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各科综合的运用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也是课改带来的新成果。《新课标》同时也指出“在实施中,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若综合教学占用过多的时间,引用过多的形式而脱离音乐主线,阻碍教学目标的达成,就会偏离《新课标》,成为我们教学的败笔。因此在实施综合教学时,我们必须注意各科运用的“时机”、“程度”和综合教学的“运用目的”。

《新课标》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因此,我们所设计的音乐课的任何一个教学环节,都应该为音乐“审美教育”这一核心内容“服务”。加教师在具体安排以上歌曲的综合汇报课时,可以安排成舞蹈编排小组、乐器伴奏小组、合唱演绎小组等与音乐有密切联系的教学环节,另外再加入个别非艺术类的教学环节,没必要用则不用。我认为教师要注意不管综合教学能引起多大的教学效果,在需要的时候才适时地用;与音乐联系不太紧密的环节不能安排太多的时间;教学设计更应该围绕教学的目标、围绕音乐的目的进行展开,不能为了使课堂看起来光彩夺目而喧宾夺主。

音乐教学反思

我认为音乐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识谱问题和喊唱问题。

在音乐课堂上学生们感兴趣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顿感无趣,课堂气氛也会出现冷场。学生普遍喜欢唱歌词,不喜欢唱歌谱,有的学生模唱歌曲,尤其是直接模唱歌词、旋律的能力相当强,但是让其唱谱却感到吃力。

教学时我认为应该提高学生识谱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若能对歌谱感生兴趣、喜爱唱谱,那学习歌谱就不会被动。因此我采用游戏法,帮助学生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

在音乐教学中首先要有正确的音乐教学目标并且表述应明确、具体和简洁,主要涵盖本课时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过程及要达到的程度和水平。教学目标由单向变成多维是音乐新课程同传统音乐课程在目标上的另一个重要区别。以往,音乐教学目标重点关注的是知识与技能方面,例如,“学习sol,mi两音,能够唱准它们的音高。用sol,mi两音及四分、八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创造简单的旋律”,“指导学生准确和谐地唱好这首歌曲。通过欣赏及讲解使学生掌握大合唱的有关知识,了解作曲家冼星海的生平”,等等。上述目标缺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过程与方法”维度不清晰,主要突出了“知识与技能”维度。正确的目标确立方式应该是三个维度的表述。

在音乐教学中,经常听到学生唱歌不是唱出来的,而是用喉咙“喊”出来的。这种歌声听似热情高涨、情绪激动,具有“响亮”的效果,但歌唱的持久性差,不柔和,苍白,歌声缺少美感。在教学中应向学生讲明大声喊唱是不好的歌唱习惯。然后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声音训练,注重闭口音的发声训练,用“lu”字哼唱,创编一些简短的曲调,学生易接受又爱唱,声音也易得到统一。在歌唱中对同学们加强集体观念教育,讲清全班就是一个整体,如一个合唱队,要求整齐统一。如果为突出个人而大声喊唱,就会破坏全班歌声的统一和谐,让学生注意自己的声音融于集体的歌声之中。

音乐教学反思

第二周的时候,我上了人生中的第一堂课——音乐课《箫》。关于这堂课,我从中学到了许多,也得到了许多收获:

我是一个比较被动学习的人,初中时成绩的中等偏上到现在的偏下,既没有差到哪里去,但是也从没有得过第一,没有体会过那种全力以赴之后的喜悦与快乐的感觉,生活对于我来说好像就是这样一直波澜不惊,风平浪静。但是上了这堂课之后,我发现不能再得过且过了。

我想,如果我态度再端正一点,收获的就绝不是现在的这么一点点了。我想起朱老师为我放下手中的工作,带我到教室开电脑,拷音乐上的歌曲给我,耐心为我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而我的课,只是上得差强人意。我知道,是我不够努力的原因。

如果我再认真一点,想好每一个环节,预计将会出现的情况,可能会好一些,我没有尽全力,我只是去做了这件事,并没有完全投入进去,所以结果自然不够理想。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我想起高洋老师跟我讲过的一句话:一件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优秀的最高境界——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现在才开始领悟到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态度,是可以决定一切的。不管从事哪一行哪一业,全力以赴的人总是笑到最后的人。

我教的这一课是《箫》,好像是里面最难的一首歌,需要优美、抒情地唱出来。而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应该在后面教授歌曲的环节多做一些游戏互动,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毕竟上课是一个双边的过程,只是光靠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是不行的,还需要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位他们着想。感谢我们组的其他三位同学,上我的试听课,给了我宝贵的建议,让我知道了,一堂课,教案只是纸上谈兵的东西,真正要上好,会有许多突发情况发生,也有许多的小问题、小细节需要发现,遗憾的是我发现了那些之后已是临近上课的时间,没有多少时间重新背教案了,所以要能够充分地准备才是最好的。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音乐知识,所以音乐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小学音乐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音乐家,在音乐课中把认识乐谱作为每课必学的内容,并且把会不会识谱作为学生懂不懂音乐的标准,不但偏离了音乐教学的方向,而且由于纯技术训练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学习音乐的厌烦心理,进而造成了学生和音乐之间的距离,以致学生丧失了学习音乐的热情和信心。心理学家卡格安在观察儿童的行为时发现“只有那些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与他们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们”。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巧妙地将学生与音乐拉近,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感受,逐渐地喜欢音乐。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如果单纯的说唱,死板的讲述乐理知识,那只会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在这课堂教学中设置了这样的导入:让大家先听一首用箫吹奏的曲子,这样可以让大家欣赏到音乐的魅力。后来在提问时,我问大家听了这首曲子的感受,很多小朋友都告诉我说感觉很美,这样这堂课的一部分目标已经达到了,因为我已经让他们通过倾听,充分地感受到了音乐那旋律的美,音乐课便是要带给大家以一种美得感受,学会一首歌是次要的,因为如果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我的讲解、演唱等各种熏陶爱上这首歌的话,那么这首歌便映入到了他们的脑海深处,而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后面,我让大家在音乐伴奏中朗读也是如此,只为在优美的旋律中读出那份美感。音乐教育是一种美育。

音乐教学反思

课堂是学生生活的一个空间,学生在课堂这个生活空间中不仅仅是以认知、记忆存在的智能有机体,而且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生命有机体。新型的课堂教学应强调的是平等、民主、和谐与人性化。作为教师,要以尊重的教育为理念,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为学生的自我觉醒,自我实现营造一个值得生活于其间的世界。

上课铃声过后,我走进教室,像往常一样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正常的教学。可是没过几分钟,我发现靠窗边的两个男同学正趴在窗口上全神贯注地往外看着,嘴里还不时地说着什么,“王佳禹,你们在干什么?”“老师,外面有两只好漂亮的风筝”王佳禹天真地笑着说。这句话的声音虽不大,但却使得教室里所有学生的目光转向了外面——的确,两只风筝正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着。“哇,风筝!”学生兴奋地叫了起来。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最喜欢放风筝了,我经常和爸爸一起去放风筝。”“老师,我也是……”一时间,教室里热闹起来了,学生们眉飞色舞地议论着。这可怎么办呢?风筝一直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如果这时候硬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来,他们的心思肯定还在外面,并且还会不时地往窗外望。哎,这些小家伙真是给我出了道难题。

就在他们高兴不已,而我还在犯难之时,突然,我的眼前一亮,对了,现在正是春天,是放风筝的大好季节。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正好有一课是关于春天的,课题为《春天来了》,学唱的歌曲是《郊游》。我何不趁着这个机会,将计就计,满足这些小家伙的愿望呢。于是,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师:小朋友,风筝漂亮吗?

生:漂亮。

师:你们喜欢放风筝吗?

生(高兴地、大声地):喜欢。

师:你们知道什么季节放风筝最合适吗?

生:春天。

师:在你们眼中春天是怎样的?

生1:春天小草都发芽了。

生2:春天小河里的冰都融化了。

生3:春天到了,冬眠的动物都醒来了。

生4:春天,大自然一片绿色。

师:你们想不想去看看校园里的春天。

(学生一边欢呼,一边跑出教室,几分钟后带着满足感跑进教室)。

(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已被我的问题所吸引,他们兴致勃勃地讨论着春天里有趣的活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师:请小朋友来说一说。

生1:老师,春天天气暖和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我最喜欢到公园里的小河上划船。

生2:老师,春天我最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野外郊游,因为这个时候,到处盛开着鲜花,还可以看到许多小鸟。

师:其他小朋友想不想去郊游呢?

生:想。

师:那么我们首先来学唱《郊游》这首歌曲,然后老师和你们一起去郊游,好吗?

生:(全班高兴地欢呼)好!

……。

好奇、好动的一年级学生。在课堂上,哪怕有那么一丁点令他们感到稀奇的事,便会控制不住情绪,笑笑闹闹,跑跑跳跳,使课堂难以安静,这时教师更要运用教学机智,采用即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需求,因势利导,将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点引导到有序的学习活动中来,使其在富有趣味的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本节课上,学生发现了两只“风筝”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兴奋不已,注意力已经游离了音乐课的教学目标,如果这时停下课来批评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强拉回来,自始至终按教师计划的教学思路进行,不仅教学效果不佳,而且会影响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为了不让这群小家伙失望,我毅然放下了已备好的教案,没有按课前设计的教学步骤进行,而是大胆地尝试跟着学生的思维走。由“风筝”引入了“春天”这一话题,课堂很快安静下来,这种随机的诱导方式,既顺应了孩子的心理,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而且孩子的情感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感受到了以人为本,给课堂带来的巨大活力。

课堂中,学生发现了风筝后,心思已很难留在教室里,为了满足他们的愿望,我又设计了请学生欣赏“校园的春天”这一环节,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感悟春天,请他们倾听小鸟的歌唱,感受葱绿映衬的树干,高旷湛蓝的天空,明媚灿烂的阳光,嗡嗡飞舞的蜜蜂以及绽开花朵的芬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音乐教学反思

此刻的学生喜欢流行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这固然有学生的心理因素,但音乐课上“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没能得以实施,则是根本原因。

首先,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在中学音乐课上,有些教师将其上成了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他们把自我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如此,全然没有了音乐的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学生仅仅会唱而已,唱得有滋有味的则是凤毛麟角。他们在课堂里唱歌如同“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却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是磨灭。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其次,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理解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教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研究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研究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他们只想课堂45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应当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进取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的多,聆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许多教师挖好一个个的陷阱让学生一个个往里跳的事总是很乐意去做的。比如说:“对不对?“对”“好听不好听?”等等。尽管教师自我都觉得剩余,有时还显得底气不足,但总是乐此不疲。

另外,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材”定位过高过死。教材是教学之本,依教材上课“没商量”。我们对“教科书”那种根深蒂固的虔诚,执行起来从不打折扣的那种严肃认真态度,一些教师对教材的依恋及所有管理层面上的考核、评估、督查都是以此为据,更加剧了这种不例外。所以,我们什么时候能做到不再以“教材是教学之本”而以“教学以人为本”,让每个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景来接待教学资料(那里暂且不论我们音乐教师是否都具备这种水平与本事),才能出现我国自我的真正意义的教学法,才会有中国自我的“奥尔夫”、“柯达伊”。教材资料并非经典,没劲!我们一些教学资料不受学生欢迎,也无法得到音乐教师的认同。

在许多人的头脑里,一提到审美教育,便自觉不自觉地把教育目的提到德育的“高度”。所以,教材编写中什么时候该唱什么歌,那段时间是什么节日该安排什么资料,这两年在号召学生什么教材就该有所体现德育都成为必须研究的第一因素。这就使得我们的教材始终离不开正当附庸的臼巢,在强调音乐教化功能的同时,削弱了音乐本身,音乐的本体失落了。

另外,从音乐学习、情感体验的角度说,经典音乐亦并非别人去持牌指认就成了,大家去听了、去唱了,觉得好听,好美,好感动,就牢记在心了,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他”心目中的名歌、名曲了。就像在调查中所反映的“你最喜欢的乐曲”。在三成以上都写的是《梁祝》,那无疑这《梁祝》就成了我们大家共同的名曲了。如果我们的教材歌(乐)曲,学生不喜欢去唱、去听,再有伟大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又经过什么去教他们呢?用什么来到达我们的教育目的?又怎样能使学生学习音乐有劲?如此强烈的比较、反差,家长们的“务实”,社会对音乐教育的偏见,还有新闻媒体的导向,足以能把我们的课堂音乐教学挤进可有可无、被人遗忘的角落。

音乐教学反思

《土风舞》是一首很热闹欢快的捷克民歌,f大调,2/4拍,歌曲节奏规整,旋律流畅,音乐朗朗上口,表现了农民们载歌载舞庆丰收的热闹情景。

整节课的教学围绕让学生们从歌曲里感受歌曲气氛开展,让学生从演唱到肢体都能体现出歌曲的氛围。学唱完歌曲后,从速度、力度和情绪上来比较了《红叶》和《土风舞》两首歌曲的不同,再动手拍歌曲中不同的节奏带给自己不通过的体验,自编动作随音乐跳起来唱起来。然后欣赏了不同地域的丰收之歌,陕北的'《秋收》、丹麦的《丰收之歌》和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秋》,体会不同地域音乐的不同。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听、想,学生在这节课上很好的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自己学会新知识的过程让孩子们很有成就感。但是整个的教学过程和设计还是有不足的地方。在比较两首歌曲时应该更好的让学生自己去想,这样可以更好的理解歌曲。

音乐教学反思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音乐教学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在我教小学音乐这短短的半年时间,便有着这样的深刻的体会:音乐重视识谱教育,但学生最没有兴趣,最弱的也是识唱简谱。对于音乐识谱教学,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 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做为音乐老师不能剥夺学生聆听音乐的权力,一首乐曲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聆听去充分体会音乐中美和丰富的情感。重“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垫,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引领学生知道音乐不单单只是开口就唱,还要表达人内心的情感。音乐教学要多元化,所以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唱。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就要让音乐课堂丰富、多元。充分利用艺术之间的这种相融通关系,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合性的音乐教学方式,如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用表演及情节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明暗、相同与不同等等。所以培养学生有正确的审美观与审情趣,先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堂。

学生随着年龄特点及乡镇环境的等因素,造就当地大多的学生行为都非常被动,连提问都是极少数学生举手这样的情况,越到高年级就越严重。老师上课就像是一个人在自演独角戏,别说是音乐课里律动和创编这些环节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看到这样的情况我首先从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着手,让学生兴趣主动的参与进教学当中来。从这些音乐教学上让学生知道音乐文化价值的所在。一起探讨流行音乐的发展路程,让学生也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世界多元文化。从而把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延伸到音乐教学内容当中来。再让学生用自己所理解的情感来演唱自己最喜欢的歌曲,从而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音乐教学一直在不断改革都是为了学生、学校、社会等充分肯定音乐的美育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作为音乐教师应不断反思,努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音乐教学反思

虽然是没有学生的课堂但是我也把平时对学生的鼓励赞扬贯穿于课堂。真诚的赞扬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最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仔细寻找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及时,适当地给予赞扬。真诚的赞扬会让他们充分发挥内在的潜力。随时不断地支持,鼓励,以巩固学生的自信心。在音乐课上,以自然,亲切地微笑面对学生,经常用“你真棒,你能行"等鼓励性的语言,创设出一个温馨,和谐,愉快地音乐课气氛。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都会不断地努力,音乐课的效果也就越来越好。

本课的课题是爱我中华,通过歌词体会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只有民族团结了国家才会兴旺。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谈谈祖国让你引以自豪的地方,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在音乐中享受欢乐,拓宽民族文化视野,增强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意识和热爱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

教学不足之处:

一、课堂语言不够精炼。

二、课堂应更为开放,形式应更为多样。

音乐教学反思

《非洲歌舞音乐》课后反思——带着问题,深入聆听。从音乐艺术的审美感知角度上看,非洲歌舞音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灵活多样的特性,高度发达的节奏是其最鲜明的特点。打击乐器是非洲人的最爱,特别是非洲鼓,是非洲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很多重大的活动都离不开鼓和歌舞。本课是以“听”引起学生对审美形象的注意。学会听,培养一个良好的听觉习惯是学习音乐最重要的条件。诚然,“听”这个词在音乐中则具有了更加复杂和广泛的意义。不仅仅要会“听”音高,还要学会去“听”音色的.变化、节奏节拍的变化,去“听”旋律线条的进行……。就像学习绘画的人要训练在几十种相近的颜色中,能够体味它们的不同一样。听觉是行动的指导,无论是音乐的律动,旋律线条的进行,音色的多种变化等都需要用我们的耳朵去分辨,听得见它们细微的变化才有可能体会到音乐的美妙之处。听,是鉴别音乐优劣的最高标准。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敏锐的听觉。在欣赏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状态,知识能力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产生欣赏的热情和欲望,刺激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欣赏活动中,积极、主动、专注,形成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的过程。而且这些问题深入音乐,将音乐要素与音乐形象紧密联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感知和体验音乐的程度。

音乐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在教学生学习歌曲的时候,注重了对学生识谱潜力的培养,比如在学生学会一首简单好听的歌曲时,我请学生为歌曲的部分曲谱标上唱名,然后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进行视唱,学生都很乐意学习,因此识谱潜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音乐课上,我尽量将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教给学生,当然,前提是学生不感到枯燥。一点一点的学习,让学生也了解了什么是休止符,什么是连线,不一样的拍号、五线谱的五线四间……在此基础上,我提倡让学生对于自我喜欢的歌曲进行歌词的在创作、对自我喜欢的歌曲进行简单的伴奏,透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对歌曲的了解更加深入,并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创造潜力。

评价是个老话题,我在音乐教学中也十分注重学生的评价,让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并在评价过程中,让学生多看别人的进步,优点,少提别人的不足,多肯定,少否定。透过这样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自我的进步,闪光点,以此让学生找到自信,充满信心。

每一门课程的学习,不单单是让学生学会高深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十分注意让学生了解尊重。比如在别人说话的时候认真倾听,在歌曲范唱时认真倾听,这些我总是记得自我第一个做到,让自我去感染学生,透过我的带动,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也有了必须进步。

我觉得学习较少,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懒惰。常常给自我找理由,于是,自我的业务水平好像也没有什么明显的提高。今后还是要在网上多参加网络教研,学习别人的优点长处,以弥补自我的不足。空闲时光多看看有关教学的书籍,提升自我的专业水平,让自我更充实。

由于我是刚踏上教师这个行业,因此,对于教材研究的不够深入,也影响了教学效果。解决办法也只有多学习,多思考,争取进步。

想来自我的不足就应还不止于此,但相信自我在今后会努力学习,努力工作,闻过改之,不断进步。

音乐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特点是运用多媒体技术,课件,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计算机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歌曲《秋》,音乐情绪优美,活泼,表现了一个丰收热闹的秋天景象。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和表现歌曲的情绪,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同时也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网上学习意识,动手操作,人机对话的计算机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课堂活动通过"情景导入"这一环节,让孩子们说出心目中的对秋天的印象以及欣赏秋天风景时聆听歌曲的音乐,是将孩子们带入秋天的意境,感受秋天丰收的氛围,从而感受歌曲热情,欢快,活泼的情绪;底年段的孩子好动,好奇,好强,因此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设计了"森林音乐会"的故事,通过"森林音乐会"小动物庆丰收的故事情节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在学生通过计算机自主学习教学活动里,设计了几个环节,让学生根据问题,通过计算机,音乐课件自主学习探究,寻找答案,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完成本节课的目的:

1、你能听出小动物敲鼓的节奏吗是激发学生通过模仿小动物敲鼓而掌握歌曲的节奏;

4、怎样用节奏乐器衬托歌曲的情绪目的是鼓励学生探究和寻找为歌曲配伴奏的方法,更好地感受和表现歌曲。

在学生完成每一个问题的操作后,设计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评价的过程,通过交流评价,让学生检查学习的效果,肯定成绩,找出不足,相互帮助,完成学习的目的。

在利用计算机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很高的兴致,注意力集中,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计算机自主学习,让孩子们体会到了自己能操作计算机,利用计算机帮助自己学会歌唱而带来的成就感,认识到自己多么能干!帮助孩子们有兴趣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效果,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目的。

但是在孩子们使用耳机聆听音乐学唱歌曲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演唱的音准不能让人满意,这是利用耳机学唱的不足。

音乐教学反思

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中的一节唱歌课。本册教材共8个单元,而本课也处于第7单元的最后一节唱歌课的位置上,因此,本课的教学在总结本学期学习内容的同时,又起到了为下学期学习奠定基础的作用。

《音阶歌》,c大调,2/4拍。歌曲结构短小、情绪欢快、活泼。歌曲中音阶反复上下行出现,锻炼学生对音高的感知和认识能力。本课是学生初次接触音阶,所以在教学中,熟悉,并唱准音阶尤为重要。

歌曲的最后一句是本课难点,音符较多,节奏也很紧密,出现了附点音符与前8后16的变化。在教学中应单独提出练习。

l认知特征。

一年级学生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自然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l知识基础。

一(3)班学生能够模唱简单的线谱,但对音阶是第一次接触。音准、节奏感较好,对于演唱复杂的音符组合能力相对薄弱,需要更加直观的引导。

1、媒体的运用。

利用ppt的演示功能更直观、全面的向学生展示了谱例及音乐中的知识。白板和反馈技术则非常及时、有效的辅助了音乐课堂教学,实现了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思考中学习。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白板的触屏功能,更在教学中很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

2、对教材的剖析。

本课前,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针对每一句的旋律特点,结合媒体进行设计。对于节奏相对复杂的难点乐句,我采取结合身体律动解决难点。让学生轻松的解决了歌曲的难点。这些前期的思考让学生在学唱歌曲的同时,学习到了更加专业的音乐知识。为日后的音乐道路做铺垫。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当小老师,运用听辨、观察、探索、圈画的方式学唱歌曲。在歌曲的学习中,学生先观察歌谱,找出乐句中出现的音阶,听过听唱法进行学唱,完成情况非常好,在学会歌曲后,更能准确唱出歌曲中五线谱上的音符。这说明,本班学生记忆能力很好,也非常善于观察,所以教师可在平时进行更系统的练习。

1、常态课中对学生音乐知识的教授与巩固。

课前,我虽然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知识方面,本课只要求学生了解音阶上下行的概念。所以在教学中,我通过看、听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音阶的上下行。但对于音乐学习,我们应该从小就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训练。也就是不仅仅停留在书面的知识中。还要与本课内容结合,循序渐进的带领学生认识五线谱上的音符。结合音阶,完整的记住位置。所以在常态课中,应该保证每节课都接触音符。哪怕每节课只记1—2个,也能为今后的学习做巩固。

2、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的亮点是运用媒体技术辅助音乐课堂教学。所以在课上,丰富的媒体技术让学生体会到了自学的乐趣。动手、动脑也让学生真正做到了乐于学习。但在平日的课上,可能不能很全面的运用媒体设备,这就要求老师多思考替代的方法。如:身体律动、课堂乐器、抢答、竞赛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音乐知识有更大的兴趣。更愿意参与学习。

在这节课的准备和汇报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这些都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帮助。在此感谢所有给与我指导和支持的领导和老师们,我会吸取各位老师向我提出的教学经验,并运用在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有更进一步的提升。

音乐教学反思

本学期即将过去,回顾前一时期的音乐课教学,让我感触较深的有两方面: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开阔学生视野。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首先要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注重对学生两 方面的培养:

1、根据学校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让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 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 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电子琴进行音乐教 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多媒体课件,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 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

3、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 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是今后教学的重点。

音乐教学反思

整节课我以情感为主线贯穿始终,由今天学生所熟知的卖报纸自然的引出一位特殊的卖报人物——解放前旧社会穷苦人家的孩子-小报童,并以故事形式介绍了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自然的引出课题《卖报歌》,使学生感受到了小报童悲惨的生活环境,把学生很快的带入特定的情境中,接着通过欣赏、感受、学习歌曲,进一步的感受并发现小报童对待这种悲惨的生活环境的态度——乐观、自信、向上!让学生对比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刻认识到多么值得珍惜,要学习小报童在逆境中要乐观、向上的去面对。

本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为情境导入——教师范唱表演——-学生感受——学唱歌曲——情感处理——总结。

在整节课中体现:

一、注重音乐的本质特点——感受。首先为学生创设歌曲中特定的情境,为学生更好的感受歌曲打下基础,其次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习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通过聆听来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速度、情绪等,通过对歌曲进一步的理解,感受到歌曲三段歌词表达了不同情感,通过不同的适合歌词表现内容的节奏、速度、力度就能生动的表现出来。从而懂得这些音乐元素的变化会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二、音乐的思维特点——想像。我让学生在学会歌曲后,通过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对歌曲进行生动的表现,每个孩子都可以充分发挥想像力,用不同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进行生动的表现,并展示了自己的才能,用音乐打开学生想像的大门,从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三、注重音乐的'组织特点——民主。在歌曲学习中,我采用了师生共同学习、学生自学、齐唱、接口唱等教学形式,体现了新课程中生为主体,师为主导地位,注重学生感受,放手给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自信心的增长中独立自信的表现音乐,并喜欢上音乐。

四、注重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中敢于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优缺点,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与正确肯定,体现评价的真正价值。

但课堂中依然存在不足,对学生倾听的不够,指导就会不及时、不到位,再有还需加强课堂的驾驭能力及随机应变能力。

音乐教学反思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唱歌课和欣赏课两大方面,以歌唱课为主的现阶段,我的具体做法是: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此外,根据不同年龄段所掌握方法的区别,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1、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自制力差,但动感极强,可采用“律动教学法”,即将每节所学歌曲以律动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即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识谱能力较差,可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

以上是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来喜爱音乐,热爱艺术。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是目标的设定还是内容的失当、是教学设计还是方法手段的应用等等,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教学随笔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