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奇妙百科 > 毕业论文提纲 > 美术课程教学设计论文(精选13篇)

美术课程教学设计论文(精选13篇)

时间:2024-01-11 17:00:39

教学计划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安排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的计划安排,它是教学的组织指南,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计划是教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依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而且,教学计划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和参考,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整个教学过程,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果。七、教学计划的评价是教师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教学计划的评价,可以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新课程美术教学论文

学生开放、多样的思维与思维的准确性、完整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时间能力,而创新性思维是学生创新的基石。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很注意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火花,创设适合创新性思维的情境,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开放、多样的特征。这样难免会出现一些学生思维的怪异、独特,甚至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些可能对训练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有好处,但在学生幼小时,老师还应该注意他们的思维的准确性、完整性,有些问题老师有责任引导其向正确的思维方向迈进,除此之外,在新课程教学中还出现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如,在新理念下如何体现学科的特点,课堂的实践活动如何开展才有效等,这些都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及时总结反思,再到实践中去完善提高。

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课程讲授时理论联系实际是非常重要的。以前只在教室中讲授理论,最多再辅助一些模型示范教学,这样虽然也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可以学到一些知识,但总是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调动不起来,理论和实践是两张皮,联系不起来。学了理论在实际中用不上。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在上课时教师在自然环境中讲解速写,在实践中教学,为学生设立情景,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给人带来的视觉的艺术美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感受娱乐之中的快乐,陶冶了学生的情感。与学生一起互动,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

在对风景的讲解中,使学生学到了运用速写的方法绘画风景画,学会了如何取景进行绘画。抓住了事物的结构特征进行描绘。本课,教师通过运用在真实景中绘画,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节日的装饰》这一课里,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准备了一些《快乐的节日》等一些有节日气愤的歌曲,这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有时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

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新课程美术教学论文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喜爱地理教师,才会进而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自身素养的提高,要树立良好的形象,以此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赢得学生的喜爱。一方面要外塑形象。地理教师要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仪表仪容,向学生展现平和、亲近而可爱的教师形象。另一方面要内提修养。地理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广博的视野,要有一颗爱心,向学生展现一个富有爱心而又渊博的教师形象。只有这样地理教师才能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尊重与敬佩,学生自然也会将这种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地理学科的学习上来。

二、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学习主体地位。

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建立在学生主体参与的基础之上。以往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师讲什么学生记什么,教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学生所接受到的永远是现成的没有悬念的`知识。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与积极思考,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为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展开积极的探究,在探究中考察地理事物与现象,把握本质,发现规律,揭示联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达到对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规律性认知,才能有效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教师要改变知识的单向传递,以问题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让学生以主人翁身份参与到探究中来,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展开互动探究,在探究中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积极性,使其真正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在探究中达到对地理事物与现象的本质认知,认清其内在关联性,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教师要在无疑处质疑、在重难点处质疑,引导学生获取更多的感性材料,让学生从中进行概括与总结,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同时,在学生展开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要让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学生提问的过程正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可以将学生的思考与思维全过程暴露出来,教师鼓励学生提问更利于将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向深处,更加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课堂理论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理论知识源于对实际生活以及实际现象的理解及概括,发展后的理论知识又要还原于生活,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并且从实践中来不断提升理论知识的科学性以及适应性。为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来展开教学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无论什么样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单纯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么即使学生背诵得再怎么流利和牢固,也不会在实际中灵活运用,更不会结合地理知识来分析和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无法利用这些知识来提升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就无法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灵活、全面地掌握地理知识,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述《中国自然环境》这一章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自己对我们国家环境现状的一些看法,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来说一说应该如何向好的方面进一步发展,如何有效改善不好的地方。这样,学生便会积极收集环境语言,思考并分析其中的优势和缺点。然后,教师再从我国的地形、气候等方面做出全面的分析,来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分析。这种方式不但运用实际来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积极进行思考,不断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量实践证明,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而且还能够高效率地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结语。

总之,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做好短期与长期规划,将其渗透于每节课的教学中,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对教学进行全方位改革,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学设计论文

活动目标:

一、初步学习油水分离的知识,了解油水分离作品的特点,感受色彩变化的美。

二、学习油水分离的绘画方法,能巧妙的`利用油画棒等绘画工具进行创作。

活动准备:

1、深色颜色颜料,水粉笔。

2、白纸,铺好报纸的桌子。

3、油画棒,已用白色油画棒画好的图画一幅。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以看魔术表演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小朋友们看看,我是谁啊?告诉你们,我是一个魔术师。我会变魔术!你们相信吗?”“那你们先看看老师这是什么?”(白纸。)。

“好了,小朋友仔细看清楚了,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咯!千万不要眨眼睛哟!”

师:我需要一枝神奇的笔,蘸上颜料,在白纸上一涂,出现了一幅漂亮的画。

师:怎么变出来的?”

幼儿讨论,猜测。

师:其实神奇的不是老师这支笔,而是这张白纸。

2、探讨作画方法。

教师出示一支白色的油画棒。

师:这支白色的油画棒平时我们很少用到,但是今天,我们有了它,才能变魔术。

师:你们想画个什么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要求现场画几个图形,请一个幼儿上来刷颜料,其他小朋友喊:变,变,变,魔术开始了。

3、再次讨论,寻找答案。

教师小结:白色的油画棒画在白色的纸上,看上去还是一张白纸,其实魔力已经产生了。接下来,只要刷上颜料,画过白色油画棒的地方颜料就刷不上去了,好看的图画就露出来了。

教师:这是为什么呢?(请出科学老师)。

活动准备:

每人两杯水、一点稀释水粉颜料、一杯油、一根竹签。

活动过程:

a、幼儿动手操作将水里倒进一点稀释水粉颜料,水和稀释水粉颜料会怎么样?

师:桌子上有一杯水和稀释水粉颜料,请小朋友将这两样物品倒在一起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幼儿操作,并能在操作后讲述结果)。

师:恩,稀释水粉颜料和水相融在一起啦!

b、幼儿猜想油和水倒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记录。

1、油在水的上面2、油在水的下面3、油和水相融在一起。

c、感知油和水相互倾倒后分离的现象。

1、请你试一试把油倒在水里或者把水倒在油里会出现什么现象?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交流你把什么倒入什么?发现了什么?你可以把你的发现记录在记录纸上!

4、小结:不论油倒在水里还是水倒在油里,油在上面、水在下面,它们是分离的不会相融在一起。

d、通过操作感知油、水搅拌后分离的现象。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搅拌时的现象和停止后的现象,并作记录。

用竹签搅拌时是什么现象?停止后是什么现象?

幼儿操作说出实验结果。

4、幼儿尝试。

你们想成为魔术师嘛?你们想不想也去变一变呢?”老师为每组准备好了东西,请你们也来变一变。

教师讲解操作时注意事项。

现在,请小朋友也来当魔术师,好不好?不过当魔术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不能把颜料涂在衣服或者桌子上。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操作,并注意引导幼儿丰富画面。

5、欣赏各自的作品。

美术课程教学设计

在教师专业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我有幸参加20xx年专任教师网络培训,在这短暂的一个月里,我感受了大学的人文气息,回味了自己的读书时光,还结识了一群优秀的同行。回顾这一个月的学习生活,感触很多,收获颇丰!

一位老师在研修日志里有这样的话语:学习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带着乐趣去学它,一生将会变得丰盈而充实;而倘若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那只会成为你一生的缺憾。其实,学习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也是一种享受。我也有同感。本次培训,不但全面而且细致、精辟。既有各领域的专家在理论方面的精彩阐述,又有课堂实录、教学案例供参与培训的教师观摩、学习。多位教育名家的讲座不仅带给我全新的教育理念,还有情感的熏陶、精神上的享受、心灵的震撼以及思维火花的碰撞。下面将我的一些亲身参与的体会和心得与大家交流,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与帮助:

一、转变角色,认真进入学习状态。

从教师变成学生,不禁怀念起以前的读书时光,怀念读书时的美好点滴,不想这次培训也将成为我记忆中挥之不去的美好时光,让我在以后的时间里多了美好的回忆。看到培训课程的第一感觉便是密密麻麻安排了很多内容,想想将要接受这么多内容的培训,心中不免有一丝担忧,但是后来证明,这是一步步的阶梯,让我们慢慢登上这新课程的列车,将带着我们驶向美好的前方。

然风光,民间文化特色深入生活,开展具有地方特色,民间特色的校本美术课程资源,等等。

二、思想认识到位,角色转换迅速。

我虽然是一名中学美术教师,虽然美术学科长期处于边缘学科地位,得不到高度重视,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对搞好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还是信心十足,并且在不断寻求机会通过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因此,自参加这次国培后,我立即行动起来,从思想上实现了从教师到学生的角色转换,虚心请教老师和同行,又能根据美术培训班的培训计划,安排好自己的培训时间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自己的学习计划,做到了每天做好什么,完成什么的准备。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服从统一管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高质量的完成了本次学习测试、作业任务,得到了班主任教师和同行的高度评价。

三、集体加分散学习,效果好。集中研讨,讲究实效。

严格按照培训计划中的课程安排,有步骤的培训,不超前不滞后,保证学习的有效性。我们美术班采取的是集体加分散的学习方式,既符合实际,又提高了学习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学习中我们建立了学习群,在辅导老师的带领下,每一阶段的学习完成后,我不仅在学校进行集体研讨交流学习经验,研讨学习内容,收集资料、提炼出有学术价值的问题,而且还在美术班级论坛上也进行了经验交流,互通有无,并将提炼出的有学术价值的问题,请教央馆专家进行解决,并能积极参与专家的数次讨论。在讨论中,每位学员都能积极主动参与讨论,畅所欲言,气氛活跃,这种有效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参训教师的积极性。本次培训还为我们与同行之间进行交流提供了有效平台。在与优秀同行们一起学习交流、相互探讨之余,我们交换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分享了各自的教育心得,为自己今后的教学积累了更丰厚的应用资源。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对话的时代,拥有知识才能抢占先机,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才能紧跟社会发展潮流。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努力把本次所学的理论知识,认真贯穿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并树立终生学习的决心,不断坚持学习与探索,不断丰厚自己的教学技能,竭力使自己的教学设想和教学策略出奇制胜,灵活多样。

四、拓宽视野,更新观念。

这次“国培”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多天的经历,但对我影响深远。首先作为一名基层教师我能参加理论深度的讲座而感到幸运,利用这次会做了很好的提炼与总结,并与广大一线教师进行了交流,之后还对“教学评价”的意义与具体教师操作方法进行了反思,用更高的标准来指导和要求自己的教学和教研。同时,我又从两位专家那得到充电的机会,感受到国家级培训的实际意义,对今后的教学教研工作有很大帮助。更重要的是我又认识那么多的新朋友(全体参培的老师),相信有他们的陪伴和鼓励,我们会一起进步,一起成长,达成“国培计划”的最终目标。

通过这次对美术新课标的培训,使我在教学方法、教学观念及教学资源的利用上都受到了很大的启迪,素质得到了一次次量的积累与质的提升。这次培训,带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教学不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同时又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不断地去反思,不断地去提高,不断地去践行。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汲取专家的精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上一个新台阶。与其说,此次学习是我个人成长的加油站,不如说是我作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新起点!总之,此次培训不仅是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我们在职人员学习,充电提高的有效途径。时间虽短,教学内容虽不能包罗万象,但却能让每位学员终生受益。

美术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绘制浓密花的生长,学生观察到观察学习习近平行绘制图像的能力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用并行形式的组织屏幕,实践与线型建模。

教学困难:束缚花朵稀疏致密,高低低,天然形态。

教学过程:

一,教学组织:

坐在课堂常规,品味稳定,用工具检查。

二,审查,进口:

生动,形象,有趣地刺激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知识。欣赏教科书:在几。

提出主题。

三,新课:

(突出艺术特色,体现创新精神和个人风格,渗透道德教育,反映教义。)。

1,享受奇异的`花。

问题:他们的种类,形状,颜色给了一种感觉?答:种类繁多,颜色鲜艳,形状各异。

2,公园里的花,他们高高矮矮,稀疏密集,茂密的树叶,搭配,朝向太阳盛开的鲜花喜欢可爱的笑容,喜欢我们的孩子快乐成长。

3,享受动画,了解每朵花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花头,花茎,马赛克。

4,致密花朵和叶子各种形状,什么形状?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任何形状等。

5,老师展示各种美丽的花头。

6,涂装安排:

定位:画一条直线自然,休闲,高,密的其他线,充电全屏。

钩线描述具体图像:选择单色笔,在定位线上强而光滑tim由各种形式的花,花,枝,叶制成。

装饰:颜色,选择各种颜色涂在花叶上,使屏幕色彩丰富多彩。

线,线,线,线,线,圆和其他纹理在花和叶子。

教学意图郁郁葱葱的花。通过描绘学生使用线模型和熟练着色的能力。增加学生的知识,通过培养的美丽,从而知道如何珍惜自然和爱自然。

第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咨询点:个性化,关怀整体,灵活多变。定位钩线来描述具体的图像装饰。

五,总结:

总结本课的主要知识,工作评论。显示学生的工作,学生将被评估。公园是盛开,红色,黄色,粉红色,花看好好回家看看吧?(不能)为什么?(公园里的花是大家看的)。

美术教学设计论文

1.感受画框对绘画作品及其他平面艺术作品的装饰美感。

2.学习应用纸质材料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小画框。

3.通过对小画框的设计制作,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美术应用。

能力,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画框的基本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能设计、制作富有创意的小画框。

设计意图:

《小画框》是一堂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美术应用能力及立体造型能力的手工课。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和欣赏画框对绘画及其他平面作品的装饰美感。因此我在课依始便运用画框小故事配以制作画框的录象激发学生对画框兴趣,接着让学生画自己以前印象中的画框,再出示用手工制作的独特的小画框,是学生发现两者的不同之处,进行改造创新,而同龄人的作品也无疑给学生更多的设计灵感和自信。最后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发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鉴赏能力。

新美术教育理念让我们认识到,小学美术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培养美术专业人才,会欣赏美,能应用美术知识去美化生活及创造力的培养比能完成一幅严谨的素描、色彩作品更为重要。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自制小画框范作。

一.初步感知,趣味导入。

[结合生活,利用故事与片段的欣赏,激发学习兴趣]。

1.教师边向学生讲述画框的小故事,同时并配以播放制作画框的全过程。

2.引出课题:小画框。

二.欣赏练习,实践提高。

[感触体验,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画框的样式和特点]。

1.请学生谈谈你生活中见过的画框样式极其特点。

2.教师出示各种画框的实物。

3.让学生把见过的最喜欢的画框简单地画出来。

4.学生介绍自己的初稿作品。

三.赏析探究,学习制作。

[学以致用,学生思维得到反馈与拓展开发]。

----出示自制的精美小画框。

师:老师这也有个独特的画框,你能猜出是商店里买的还是自己动手做的呢?

生:学生回答。

师:看的出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和平时见过的画框有什么不一样?

生: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

小结:说的真好,我们在设计一个独特的新画框时就可以通过改变外框和内框的形状和颜色等等。

1.新画框的外框设计改造。

----展示各种同龄人的独特的外框设计,学生欣赏。

----启发学生谈谈还能用什么形状制作外框。

2.新画框的内框和颜色设计改造。

----同桌讨论:你将要制作怎样与众不同的画框?

——学生反馈想法。

1.学生用自备卡纸等设计一个独一无二的小画框。

2.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评添趣,总结延伸。

1.学生将制作的画框挂于黑板,自己觉得很棒的学生介绍自己的画框。

2.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学生说说你最喜欢谁的作品,评出各个设计奖项。

3.游戏:出示不同风格的作品,请学生用展示台上的画框进行搭配。

[进一步了解画框的作用,并能通过搭配感受画框对平面作品的装饰美感,。

挖掘学生的审美体验。]。

4.课堂延伸:

(1)欣赏各种其他材质(铁丝/橡皮泥/剪纸/线团等)制作的小画框,鼓。

励学生回家后动手试一试。

(2)用设计的画框搭配自己的作品装饰自己的家或房间,美化生活。

新课程美术教学论文

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笔者经过多年的思考与探索,认为以下教学策略可以较好地应用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

1.营造气氛,进行探究式教学策略。

2.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策略。

3.联系实际,发展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策略。

4.利用多媒体,变抽象为形象策略。

二、结论。

新课程美术教学论文

摘要:美术是九年义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教学不是要培养出伟大的画家,而是要通过美术教学,在初级阶段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并用这种独特的审美情感去审视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美的存在,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的时代里,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使美术教学成为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潜在指导意义的课程。面对现今学生比较发散、活跃的思维现状,美术教师应该多角度审视学生的美术作品,更关注学生心灵的变化和成长,使美术教育成为文化教育的重要补充。

新课程美术教学论文

美术的教学在中学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反思,探讨和研究,美术教学能变得更好更顺利,增加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那么就一起来欣赏下面三篇美术教学论文吧!

“写意”造型对中国画教学问题的探讨【1】。

在中国画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反映出这样的问题:其一,把对中国画的“教”和“学”局限在单纯的技法训练与照本临摹之中,去枝存叶,去本求末,让学生只在“笔法”与“墨海”中绕圈子;其二,缺乏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正确引导与培养,从而无法把握中国画造型法则的实践和应用;其三,对中国画概念的误导和忽视,造成学生对中国画的本质与内涵的模糊,从而使教学目的得不到良好的贯彻落实。

这些问题的继续存在,必将使中国画教育与教学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为此,对这一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探讨之一:中国画的概念及其本质的再认识。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经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精神面貌与艺术风采,具体表现为传统文化熏陶下成就的“意象”思维方式与“写意”的造型观。

这种思维方式与造型观,是中国画及其技法形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源泉。

纵观数千年的中国绘画史,从战国帛画到敦煌壁画;从唐代的鞍马人物到宋元的山水花鸟;从徐渭、石涛到现代的齐白石与张大千,众多作品不单纯显露了“笔墨”技法的熟练与高超,更重要的是无一不闪烁着“意象”思维的智慧之光和对“写意”艺术性的创造。

这些突破客观物象的明暗、体积和写实手法的作品,将人对事物的认识提到“神会意通”的理念高度,从而使中国画创立了自己“意在笔先”“不求形似”“以形写神”的特殊画风。

这种更富于“情”“理”“性”以及艺术愿望的表现法则,构成中国画以“写意”为核心的独特与伟大。

探讨之二:对“意象”思维方式和“写意”造型观的基础性思考。

作为民族艺术的中国画,与中国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意象”思维正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思考与实践所创建的一种了解世界、创造文明的认识观与方法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大观。

这种思维是以我国古代老庄哲学思想为核心建立的一种辩证思维观。

它不同于西方的“具象”思维,又有别于“抽象”思维,是处于二者之间的独特思维方式。

“意象”思维把“意”(即人的意识,意志、意念、主观)与“象”(即客观物象,宇宙万物)看成是一个互通共识的有机体,将“事物”“人格”化,寻求人与事物“感应”式的认识法则。

“黑白成象”“阴阳相生”,倡导人的主观意识与客观存在的共存性和可知性,视认识的完美为“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种思维方式与认识观特别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式的理想认识观,也突出了中国文化强调主观意识的特性。

这种“特性”是孕育“创造”性的先决条件。

中国画的“写意”式造型观正是依此而创立的。

以“写意”为宗旨的中国画在选择其“达意”的表现形式时,是以重“神”轻“形”为原则的,它不注重物象的明暗体积;不追寻物象的写实关系,而是确立了“墨线”———这一古老又纯朴的“意象”符号,并赋予它更加丰富的情感内涵,形成中国画与西洋画从形式到本质的区别。

不同的思维方式,造就着不同的艺术表现;不同的艺术表现,又体现了不同的思维观念。

中国画受特定思维影响所造就的“写意”式造型表现,正是中华民族的理想、愿望以及“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

探讨之三:培养“意象”思维,掌握“写意”造型,是贯彻实施中国画教学目的之关键。

在此倡导中国画教学以引导学生的“意象”思维及“写意”造型为主,并不是不学技法、脱离技法,而是依此指导技法的正确运用。

技法作为中国画学习的基础之一,有其不可轻视的价值。

但技法形式如脱离了思维观的指导及其造型的功用,则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在中国画这一特定性的教学活动中,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让学生掌握“写意”的'造型观,并依此去指导技法,驾御技法,才能使中国画教学的目的得以正确的贯彻。

启美启智启德启信【2】。

一、启美启美,即是引导学生欣赏美、理解美,进而最终能够创造美。

对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传统绘画、雕塑作品的欣赏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对现代绘画艺术的欣赏可以增进学生对美的理解能力;美术教学中的技法训练则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因此,美术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联系起来。

如讲《生活与设计》这一节时,谈到服装设计,我特别联系了中学生的服装设计——“衣服是无声的语言,它随时向别人传递着你的身份、性格、爱好等方面的信息。

同学们正处在充满活力的学生时代,因此,服装应当能体现出生动活泼、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而耳环、戒指、美容化妆等成人的打扮暂时还不适合同学们。

不是有人说,青春就是最好的化妆吗?”同学们笑了起来,下课后,原来佩带饰物的同学悄悄把饰物摘了下来。

二、启智启智,即是指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

记忆画和想象画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每逢新学期开学,我都要布置学生描绘假期生活。

几个学期坚持下来,学生在绘画语言的表达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有的同学甚至把整个麦收场面画了下来,画面上有麦田、远山、道路、脱粒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汽车和忙碌的人群等,内容丰富,形体正确,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也得到初步体现。

这么复杂的场面,若不具备一定的表现能力和观察能力是难以描述的。

三、启德德为立身之本。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德”的教育,德育与美育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之时,还要有意识地传输道德规范,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如我在引导学生欣赏《珍惜我们的环境》这幅画时,不仅讲工业污染,还联系了生活垃圾的污染,教育学生珍惜生活环境,不乱扔废纸,不乱抹乱画等。

四、启信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

对于身处紧张学习生活节奏之中的学生,美术课应当是一种精神体操,使学生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

因此,选择实施成功教育、快乐教育就应成为每节课的总体构思。

数年来,我一直坚持每节课结束前的好作业评点,只要是有可取之处的作业,都可以得到展示、表扬,使学生尽情品味收获的快乐。

儿童美术创造力的培养【3】。

指导儿童绘画创作,很重要的是要从儿童心理特征出发,教养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美术创作是形象思维。

应通过激发儿童对于美术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儿童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

这个过程,重要的是对儿童艺术创作的引路人,要善于了解儿童,启发儿童对美的兴趣和感受,培养儿童的想象力的创造力。

尊重孩子神奇的幻想。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

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

他们可以“异想天开”: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上挂秋千摇荡;蝴蝶纷飞扑向孩子身上,说明我比花儿更美;不同国家的儿童可以用纸筒互相“打电话”。

在成人看来似乎“荒诞不经”,对儿童说来,正是奥妙所在。

因此,要指导儿童画,就要去发掘他们这种儿童审美的奥妙。

如老师要求孩子们创作一幅《救救大熊猫》的画。

一个孩子在画面上画出一只大熊猫在哭,一群小朋友围了过来,有的送苹果、有的送香蕉,有的送巧克力。

另一儿童异想天开,画了一个猪形的“扑满(储蓄罐)”,上面帖了红纸,与上“寄给大熊猫收”,还帖上一张邮票。

真使人意想不到。

发掘这种天真奇妙的创造力,首先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神奇的幻想,从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看问题,就会在他们心灵中挖掘不尽的美的宝藏。

画出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

不可忽视,让孩子学会自己造型。

孩子画画,开始往往是画小孩,他们总是先画一个圆圈,这是一个头,再画上嘴巴,嘴巴很重要,它能吃糖、唱歌、讲故事,作用可大呢。

又点上两小点是眼睛,它不象嘴巴那样重要。

再刷刷几根头发。

这就是他脑子里有的印象。

至于耳朵、鼻子他们往往疏忽了的。

如一竖是身体,二横是手臂,手掌不清楚,但五个手指头是不会弄错的,两腿和脚就只有两竖和两个小圈儿了。

看到这里,我们首先要夸奖:“画得好!”鼓励他这样画下去。

千万不能说:画得一点也不象,这样会扼杀孩子的兴趣。

孩子的幼小心灵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支持。

而儿童认识形象,不会超出自己的理解能力。

孩子不能理解的东西,大人不能操之过急,强迫接受,这样就会引起儿童的厌烦,减退画画的兴趣。

在启发儿童创作热爱祖国为主题的绘画时,教师启示以爱国旗为题。

这时,孩子纷纷举手,说要画国旗。

一个孩子提问:“能不能画降旗?”教师问:“为什么?”原来他记忆起去年学校中曾发生的一件事:一天突然下大雨,几个红领巾看见操场上国旗还没降下来,他们冒雨下了国旗。

他想画这个场面。

这是很好的设想,教师鼓励他进一步构想,这个孩子画了三个红领巾冒雨降旗,并将教学楼,操场上的篮球架、双杠、单杠等都画了进去。

教师提示:这样画太庞杂了,主题不突出,绘画就是要画出生活中最美的东西。

象教学楼、篮球架、双单杠和降国旗爱祖国有什么关系呢?孩子接受了意见,画面只剩下三个小朋友在呼叫,奔跑,解旗杆绳索,天上正下着大雨,并题名《下雨了》。

画面集中,形象单纯,主题突出。

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

为了开拓孩子们的眼界,教师要求家长在休息天、假期里多带孩子出外写生,到公园儿童游乐场、动物园、马路、风景优美的地方写生,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丰富孩子的创作。

一次我带着孩子参观盲童学校,那儿环境清静,一尘不染,绿树成荫,真如到了一座大花园,看到盲童在这里的学习生活,处处有人照料,健康愉快地成长。

更使孩子们惊奇的是他们还能以手代目,进行雕塑,刺绣等艺术创作,甚至还能学习推拿医疗技术为人民服务,充分体现在祖国的怀抱里,残废人生活幸福,使孩子们很爱感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美术课改论文]美术课程改革的趋势

地理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是课程的微型化、课程的乡土化、课程的个别化和课程的综合化。

一、课程的微型化。

学习研究的结果表明,个人认知侧面的学习变化,与个性差别相关。表现在每个人对学习的兴趣、态度各异,要注重每个个体的情意侧面。基于这些,要求中等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的多样化。

美国在中等教育阶段实施课程的微型化便是典型的一例。70年代以后,在美国学校的社会学科中,引进了微型课程。它主要是一门学科中所包含的一系列的半独立性的专题(单元),其引进的目的是在社会科教学中,让学生从中选择符合自己口味兴趣及发展方向的课程。这就出现了专题选修。微型课程的长处是:

2、有利于发展教师的特长;

3、在许多领域里,能提供当前存在的问题的有关信息,开拓课时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二、课程的乡土化。

从培养好的会生活人的立场出发,越来越多的国家强调人文与社会、经济、理工三个系列相结合。提供的2―4年课程,注意发挥地方特色,使学生毕业后既能适应当地的就业需要,也可以进一步升入到高一级学府深造。

三、课程的个别化。

随着教育媒体――教学机器的进步,尤其是电脑的引进,促进了个别教学。适应个人的能力的教学,是各国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在美国,一般认为,个人的学习能力差异,不只是学习速度的差异,其学习方法也是不同的。这就是说,所谓学习,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要求、兴趣、能力的不同来展开。学习目标、教材、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都要个别地组合,让具有各种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充分发展其潜能。

四、课程的综合化。

在最近的课程改革中,实现课程的“综合”成了研究的新课题。美国的“超越学科的学习活动”便是一例。如“水――自然环境的学习”这个学习单元的教学目标,涉及四门学科,它牵涉到地理和社会的“自然环境”的内容。这个单元,旨在使科学的调查性的演习同地理、化学、生物、自然环境的学习结合起来。日本目前也非常重视合科课程,尤其是以环境教育为核心的综合学习。

从以上可以看出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精减教学内容;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课程合科趋势明显,同时开发了微型课程、乡土课程等,注意研究个别化教学。

五、几个有代表性国家地理课程的改革。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资源、能源被大量消耗,环境污染严重,人口增长迅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环境、资源、人口成为世界性问题,各国都普遍重视地理课程发展。

二战以前,美国一直不重视中小学地理课程。本世纪初至二战前,地理与历史、公民、社会、政治等课程融合成一门系统的社会研究课,地理课份量不重。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教育改革热潮中,美国全国社会研究会开始重新评价地理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并增加了地理在社会研究课中的份量。这一时期新设的地理课主要包括全球地理、世界地理、航空时代地理学等。由于地理学界的不懈努力,80年代以来学校地理教育正逐步摆脱长期的困境。1984年,全国社会研究委员会制定了一套供义务教育(即中小学教育)使用的社会研究课的“内容和安排”,增加了地理学的内容。其中,从1年级到7年级的社会研究课中,主要是地理的内容。12年级开设多种选修课,其中与地理有关的课程是“国际地域研究”。与此同时,为使地理课的教学更适应社会的`需要,由全国地理教育协会和全国地理学者协会组成的地理教育联合委员会于1984年制定了“小学和中学的地理教育纲要”。这一纲要提出了学校地理教育的一套新内容体系,因而被认为是“新学校地理”的开端。其核心是把位置、地方、联系、移动和区域作为中小学地理教育的五大主题,并且以此作为课程改革和师资培训的规范。近年来,随着在国际贸易中美国地位日趋下降等问题的出现,以及针对美国国民地理知识的贫乏,美国的国家地理学会呼吁学校专门开设地理课,“好让学生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并坚信:“世界上的一切事情没有一项能够离开地理”。

2、日本地理课程的改革。

日本的小学和初中都设有必须的理科和社会科课程。地学包含在理科中,地理包含于社会科中。近年来的课程改革方向是:

(1)重视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2)重视学生的创造能力;

(3)重视入学考试的改革。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地学教育研究室的下野洋先生提出一个改革地学教育的方案,目标是“培养个性和创造性的教育”。其主要观点是要加强野外观察活动。他认为,一要确立有兴趣的地学学习内容,如对太阳、星空、风云、河流和地层等都有进行野外观察的必要。在各地发生的山地滑坡、河流泛滥、地震等自然灾害,都是关系到人们生命安危的重要自然现象。用中小学生身边发生着的有趣的事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二是采取激发学习意欲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野外观察”和“电子计算机教学活动”。目前学生得不到野外观察的乐趣,无法指望在教室内的学习会使学生产生直接体验,于是就越发使学生认为地学是死记硬背的学科。三是重新评价野外观察,即以往的小学高年级到初中的野外观察,多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验证,这和重视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没有多大的差别。正确的野外观察,应是在抽象的理论学习之前很好地接触自然事例。

《商务文秘英语》课程教学设计论文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商务英语专业的的建设在和行业企业的联系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大高校都在行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在扬州商务分院主持召开了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专家们对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专业定位、岗位面向、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实施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五年制高职商英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拓宽了思路,奠定了基础。为改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提供了重要依据。目前商务英语人才素质和社会用人需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目前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不能完全适应行业企业的职业能力要求。目前大部分商务英语的专业课程体系都是以基础英语或者综合英语为切入点,配套了诸如进出口贸易等的商务类课程。还有的教学软硬件条件不成熟的学校则是将原来的英语课程前面加上商务二字,内容则完全没有变化,教师也不具备商务英语知识背景,教学模式还是和传统的英语教学一样或者相似,在传统英语人才已经超过社会行业需求的情况下,商务英语这样发展无疑是没有出路的,对商务英语课程,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就是重中之重了。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以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为基础,来研究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充分保证课程内容的系统性,职业性和科学性,又要遵循外语教学的规律,从实用、创新、注重实效的角度出发,对高职校商务英语的教材、内容、语法点及语言技能掌握、商务谈判技巧、营销策略的制定和设计、会展设计与实施等技能型项目进行合理安排,使教学内容服务于职业规划。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员工制教学理念,从而提高商务英语毕业生的职场应用能力。这就要求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要做到与时俱进,在高职校中进行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的全方位改革势在必行。具体而言本课题的实施具有以下意义:

1.实现语言课程职业化。

目前相当一部分高等学校的商务英语课程还停留在传统英语课程的语言功能教学上,忽视或者不够重视语言的职业性,造成很多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无法适应和顺利的投入工作,实施双元制教学模式后,能真正改变这一桎梏,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企业的要求是什么,我们在学校就先让学生提前适应起来。

2.实现商务课程职业化和行业化。

加强与商务英语专业指导委员会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共同制定符合企业行业实际的课程,同时逐步进行具体科目教材的编订工作,使我们使用的教材出自企业,服务于企业。同时通过每年暑假进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需求调研对本市以及周边地区进行调研,对调研的报告和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和行业专家进行认真研讨并进行论证,确保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符合最新发展趋势。

3.实现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网络化。

初步实现专业核心课程网络化的目标,目前我们正在建设的有商务英语语言核心课程之一的商务英语听说模块和商务操作核心课程的国际贸易实务模块。前者采用申报精品课程的契机利用网络为载体实现学生和教师的网络互动,后者则通过建设我校泛雅平台实现课程的创新发展。借此促进教师传统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基于精品课程网络平台,通过视频授课、网上答疑、布置作业、教学测试、自主学习、网络研讨等教学形式的不断采用,促进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革新,不断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得能力。同时还要制定和形成了长久的规划,确保长期利用好网络这个有价值的载体。

4.实现基于行业企业的教学评价机制。

既然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定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都本着来自企业服务企业的原则,那么对教学的评价机制也应进行改变,变传统的学校考核为学校和企业双向考核,学校考核部分也严格实行工作任务的考核机制,突破传统的考核考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真正按照双元制的模式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

三、调研分析。

1.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方面。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备扎实的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具备一定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熟悉国际商务知识与商务职责,能适应国际贸易、营销、文秘等岗位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严格根据行业专家指导委员会的建议以及每年进行的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和专家委员会的论证意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内容,形成以企业职业要求为核心的适应时代潮流和发展的课程体系。在具体课程的设置中,要以职业面向中的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和要求为基点和企业一道来开发课程。要将真实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按照任务型的要求结合学生知识素养的提高进行整合。重点培养学生处理事务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

3.在教学模式的改革方面。

按照商务英语语言类课程和商务类课程进行分类,对于语言类课程采用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真实场景任务型教学模式,商务类课程按照职业要求进行工作室式的教学新模式。使学生在校就能感受和企业一样的严格要求,并可探索和用人单位联合培养,将课堂开到企业去的'新思路。

4.在师资的培养方面。

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定岗实习和接受企业的培训,同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来校进行授课,把最前沿最先进的理念和工作方式带入到课堂中来,同时最好教师定期出国参加培训和进修的长远计划,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进行商务知识的轮训,使每一个人都具备商务英语教学资质并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成为领军人才。

5.在实验实训条件的改善方面。

进一步加大对商务英语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投入,加强产学结合,在和企业和行业指导委员会的合作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拓展实训室的范围,与企业合作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对于商务英语商务类课程可以探索本校在相关企业的帮助和指导下成立贸易公司的形式,既锻炼了教师也给学生提供了真实地操作平台。

四、研究阶段性成果。

(一)1.行职场任务型教学。

商务英语语言类课程任务型教学模式图每个任务设置中,教师实现任务的分配和小组的组合后,学生要按照工作的真实环境和要求来完成任务。注意事项:(1)工作任务的设计和创设必须来自真实的工作面向的工作岗位。(2)具体任务的分配要参考企业用人的标准,因人而异,用人唯才。(3)每个任务的实施过程中要按照企业标准进行监控和总结评估,并进行绩效考核。(4)每一组任务完成后要会同行业专家进行论证和标准确定,从而长期推广并随时改善和提高。

2.商务英语实行双元制考核考评机制。

基于双元制理论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逐步完成后,对学生的考评机制也就要随之进行改变,由传统的主要依赖分数过渡为按照企业行业要求和标准进行工作化考评。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评价,注重教学过程中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评价的内容除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以外,还应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工作流程科学性、工作方式创新性等。评价的方式可以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行业专家评价,客户评价等。体现过程行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语言类课程和商务操作类课程实施了新的教学模式,课堂氛围良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传统的课程设置相比,基于双元制的课程设置优化了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现了从传统的教授型的教学模式到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型的工作任务式情境学习模式的转变。根据商务英语职业要求构建改革课程体系的建设方案,提高了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创新了高职商务英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工作情境教学法”深化了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进行教学改革。提出高职商务英语教材建设方面的合理化建议。教材要突出高等职业商务英语教育的特色,充分体现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同时在教学模式创新中寻找科学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商务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利用多种网络平台,与时俱进,使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丰富了课程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以工作任务式的教学、工学结合、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考试等为主的特色教学资源;以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等为主的基本教学资源,以及以实训大纲、实训指导、实训计划、实习大纲等为主的实践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初步构建起“基于双元制模式的商务英语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嘉炜.德国职业教育学制解读[j].高教探索,(09).

[2]张玉静.德国“双元制”中的校企合作模式及启示[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

[3]赵学瑶,卢双盈.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应用的再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5(10).

[4]高云峰.高职院校实行“双元制”分层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04).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论文中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初中美术教学方式也随之发展和改革。从广义上看,当今美术教育的重点是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具有更高的艺术文化素养。从狭义上讲,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笔者身处教学工作一线,对初中美术的赏析和教学有一定的见解,希望可以为美术赏析教学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

关键词:初中美术鉴赏创新教学方法教学经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初中美术教学方式也随之发展和改革。从广义上看,当今美术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具有更高的艺术文化素养。从狭义上讲,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笔者身处教学工作一线,对初中美术的赏析和教学有一定的见解,希望可以为美术赏析教学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

美术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艺术与文化的关系,给予学生精神上的启发,在初中美术教育的学习中,运用赏析式教学可以克服一些教育上的弊端。

赏析式教学强调了教师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并对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进行了肯定。赏析教学重视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理念,培养学生新的思维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对自然美和视觉美做出自己的评述。

教师在课堂设计中,重视课堂情景的构建,让学生在欣赏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同时,达到精神层次的陶冶。例如,在欣赏在世界名画这堂课上,同学们观看到了由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大师达芬奇所绘制的《蒙娜丽莎》。学生们最初只是感到惊奇,但是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和帮助下,通过对画家达芬奇的生平、社会背景的了解,对美术作品进行正确的认识和分析,进一步感受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艺术作品的美学内涵,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合理设计课程,深入解析作品,还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提高赏析教学的几项具体措施。

为了避免教学的盲目性,教师们要坚持因材施教教的具体原则,作为合格的美术老师,作为教育课堂上的演讲者很明显违背了艺术课程的初衷。作为初中美术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赏析教育的开展和实施。

(一)避免教学的单一性,加强教学方法的融和。

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强调学习理论知识会使学生积极性逐渐减弱,课程单一会使教学变得无趣乏味。可以通过寻找与美术相关的诗词和知识,来引导学生关注艺术感觉,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例如,在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赏析中,教学难点在于水墨丹青和实际生活的脱离。古代山水的意境优美,所含文化底蕴深厚,不同时代山水画表现形式也是不同,对于自我意识和现代意识极强的学生来说,很难达到理解和感受。教师要正视这种教学矛盾,并且想办法对教学方法之间进行创新和融合。将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和诗词之美相互融合,从文学诗词的角度对山水画进行分析,从而向学生们呈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书画联系。这样一来,不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而且大家也会对美术赏析有了新的认识。

(二)加入创新比较法,使学生感同身受。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一堂课中,如果有了精彩的课题导入,那么教学的设计能按照预先的构想顺利进行。例如在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同时可以给学生寻找一些富有民族色彩的现代元素,比如中国歌曲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只有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那么美术鉴赏教学才能更好的发展下去。

比如,可以寻找一些脍炙人口的歌曲,比如《青花瓷》《中国话》《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让学生们找出其中所描写的中国元素,然后和一些时下热门的英文歌曲作比较。歌曲比较之后,这时的课堂氛围已经比较融洽了。教师可以拿出西方的油画和中国写意山水作为下一个比较的内容,从色调、笔法、构图等多方面研究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不同,同时深度发掘现在我国艺术的发展方向,运用这种创新比较的.新方法,才能使学生对美术艺术的表现形式充分熟悉和掌握。学生们感同身受的时候,美术教学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这种比较赏析的方法所达到的效果比较显著,在教学中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搜索层次不同、效果的各异的作品进行比较和判别,可以让学生充分欣赏到作品的精髓。书法、篆刻、剪纸等作品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通过新旧、中西之间的比较,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类型的艺术风格,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合理设计多媒体教学,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银幕形象变得更加深入人心。对于初中生来说,多媒体这种形式比较切合流行的影视和游戏,让学生们增加学习的欲望。多媒体教学法应用恰当确实会给美术赏析课堂教学以“锦上添花”之感。但是,如果总是一成不变的进行课件教学,会忽略学生的独特性,也是非常不好的。所以,在这个度的衡量上要比较用心,合理设计教学方法的创新可谓是教学任务的核心。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利用想象,使抽象的艺术概念变得具象化,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欣赏能力,达到美术课程走进学生内心的重要目的。

(四)坚决摒弃统一答案,重视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

所谓“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的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坚持教材的发散性运用。通过长期引导,培养学生重视内心想法,提倡创新教学和个性体验。不要把学生约束在标准答案的条条框框中。美术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没有标准答案可言,一旦在教学中形成了“统一答案”的局面,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不利。

美术赏析教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在欣赏的过程中必须提倡学生评论的多方面。对于一件美术作品,不同的人看有不同的感受,即便是身处一个时代的画家,画风也不可能面面相似,应该坚决摒弃“统一答案”这种教学方法。只有提倡创新的美术研究才会使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意识,才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效。

三、总结。

学生对美的感悟源自于主观思维的发散,除了上述方法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宣传讲座、游戏活动、组织美术比赛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而广泛的教育和引导,使美术赏析植根于每个学生的心中,让学生拥有自由探究和学习的发展空间。相信只要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改变观念,不断改进教学设计,美术教学的明天就会更加灿烂辉煌。

参考文献:

[1]劳凯声.等.教育学[j].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2]程明太.美术教育学[j].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3]唐世彪.浅谈初中生个性化美术教育[j].教学教育科研2011(09)。

[美术课改论文]美术课程改革的趋势

在实施新课标后,一些老师对新课标没有完全吃透,只热衷于表面的形式上,而没有深入学习和研究根据新课标编定的美术教材,搞华而不实的花架子,使教学的形式与教学内容严重脱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多媒体教学运用不合理。

一些教师过份地强调了多媒体的教学辅助功能,把很多精力放在制作课件上,看谁的课件做得漂亮,而对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教材、学生、教法指导、学法指导反而没有下多少工夫,使一些课变成了图片展示,点按钮课,效果很不理想。

(二)教学方式方法运用不当。

新课标里谈到“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景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这些方法必须是在教师了解了教材、学生后有针对性、选择性地制定的,不能盲目生搬硬套。

(三)忽视“双基”教学。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化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为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评价。

单一在美术课堂的评价较单一。什么都是“棒棒棒”,奖励式评价没有针对性、多样性,评价不注重阶段性,没有全面兼顾个性培养性原则,厚此薄彼。

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策略。

(一)寻求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的完美结合点。

美术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应注重以下几点:(1)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实用的原则,使多媒体起到加强、拓展教学效果的作用。(2)在备课时要会备多媒体教案,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认知与课件有机结合起来,使它们相辅相成,而不是割裂的两部分。(3)加强学习,掌握更先进的多媒体的知识技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如:湘版美术教材《五面对称纹样》一课教师若采用传统步步演示的教法,素质差的学生需老师一步一步下位巡回检察,指导.教学效率低.而采用交互功能的flash动画课件,可以动态,直观,分步骤演示折纸制作步骤,学生还可以选择学习的进度,一步一步的按演示步骤折纸,学生还可反复操作演示步骤,突破学习难点.素质好的学生能高效率地完成折纸步骤,提早进入花纹设计环节学习.不同素质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及掌握情况,选择作业难度:完成套色五面对称纹样作业或单色五面对称纹样剪纸作业.这样充分发挥了网络教学因材施教的优势,让每个学生都“学得好”,“学得饱”.

(二)淡化“双基”

即淡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和探究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密切联系。应从以下几点去做:(1)要改变单纯片面的讲美术知识、技能的倾向,把知识技能与学生美术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体验、探究。(2)符合学生认知、情感、态度的规律,注重课堂设计,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直观性”强的特点,创设情镜,从多角度,多方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三)课堂评价的策略。

在美术课堂的评价中要主意以下策略:(1)针对性、多样性原则。不能什么都“棒棒棒”,比如“想法真独特、思维真敏捷、画的真有创意”等,而奖励式评价也应该是有针对性、多样性的,比如在美术教学中制作各种小图章、小奖状、小卡片、这些奖状卡片所代表的含义各不相同,有创意类、绘画类、合作类、表达类等。这能使学生在细化多样的奖励机制里找到明确的努力方向。(2)评价要注重阶段性,可以细分为课堂评价,周评、月评、学期评价。(3)全面兼顾个性培养性,不厚此薄彼。(5)每一堂美术课的评价都应以学生自评为主,学生互评为辅,再加上教师的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激发并提高学习兴趣。

(四)创设情景。

小学生好奇心强,课堂上,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利用游戏、录像等多种手段,创建良好的情景,使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而且能极大地调动学生主体质疑、探索、创造的热情,是学生的思维形象化,这样更有利于美术教学的进行。例如:《高大的长颈鹿》这一课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根据长颈鹿的特点,用简单的线条画出长颈鹿。但为了让学生们画出更美丽的长颈鹿,笔者利用电视片《动物世界》中的部分镜头制成形声教材,让孩子们随着逼真地画面“走进”奇妙的大自然去“观赏”高大可爱的长颈鹿,以此来强化学生感官上的刺激,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播放时,背景上再配上一些现代生活的镜头,比如“飞机在空中飞”、“汽车在地上跑”、“小船在水上游”等。以此来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高大的长颈鹿”的各种形象就在孩子们的画中展现:有脖子上扎蝴蝶结的、有背上背小花篮的、有脚上按轮子的、有坐飞机游玩的、有长脖子表演的等等,这些情趣盎然的绘画作品就是在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创造出来的。

(五)强化训练意识。

教学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根本方法。小学生的特点:活泼好动,而教材的知识内容是“静止”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关键是教师要创设一个让学生自由表现实践的机会,把“静”的教材内容转化为“动”的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并乐于、敢于表现自己的所知、所想、所做,使课堂形成了和谐、融洽、无拘无束、自由发展的氛围。要为学生提供一切机会,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在拼拼、摆摆、折折、剪剪、摸摸、做做、画画等活动中观察、思考、体验、切磋、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既满足了学生好动、好奇的需求,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六)灵活运用教材。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对教材的简单处理和传授,而应该将教材作为一种范例,把它放在一个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作为教师,要能独具慧眼,敏锐地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人类社会历史文化遗产中与教材有关的重要资源,并进行收集和整理。再根据自身和学校的条件,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和处理,有选择地运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来不断丰富和拓展以现有教材为依托的具体的教学活动。这样,就能很好地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容量和质量,进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七)创设小组学习情景,提高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学生通过集体合作,更容易从可视的作品中,感受集体的力量,体验与人合作的乐趣,提高合作意识。由此可见,在美术教学中应充分采用“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形式,在美术“四个领域”学习中,进行自由评述、辩论、质疑,让学生敢于怀疑、大胆想像、把自己的想法、见解、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在集体的力量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和技能:在交流中,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启迪、相互学习;在合作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三、结语。

我们的教学活动如果始终让学生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新奇,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那样的课堂教学效率肯定非常高。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要全面考虑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要,不断的反思自己教学是否有吸引力,是否高效,然后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不断地改革和创新自己的教学行为,以积极参与、学以致用、轻负担、高质量为原则,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合作学习、大胆创新为手段,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大胆探究,合作学习,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