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奇妙百科 > 少先队活动总结 > 大班歌曲小树叶音乐教案(优秀18篇)

大班歌曲小树叶音乐教案(优秀18篇)

时间:2023-11-05 08:47:19

大班教案的编写过程需要教师反复思考和修改,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高质量的大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小树叶》

活动目标:

1、根据图谱掌握歌曲节奏与歌词,能唱准附点音符。

2、理解歌曲中两段歌词所表达的不同情感,用两种歌声表现歌曲。

3、知道秋天来临树叶的变化,理解大树和树叶之间的亲密关系。

活动准备:

1、课前结合认识秋季,观察秋风起树叶飘落景象。

2、节奏图谱与根据歌词绘制的图谱想结合。

3、图片(光秃秃的大树在哭泣)。

4、录音机、歌曲磁带。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听音乐做动作进活动室。

师:“秋天来了,你们想去看看外面的景色吗,让我们一起去郊游吧。”

2、发声练习《听》。

师:“听,是谁在唱歌,请小朋友用歌声来告诉我。”

(1)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师:“是谁在哭?”“原来是树妈妈在哭,你们知道大树妈妈为什么哭?”(让幼儿自由回答,引导幼儿观察树)“树妈妈在想念她的孩子小树叶,越想越伤心,所以哭了。”

(2)出示一封“小树叶”的信,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师:“刚才我收到了一封信,是小树叶寄给树妈妈的,你们想知道信上写了些什么吗?”(教师朗读信的内容)“小树叶在信上写了些什么?”“树妈妈听了小树叶的信后,心里会怎样想?”

(3)教师范唱歌曲。

师:“老师把小树叶写来的信编成了一首歌,你们想听吗?”

(4)出示节奏、歌词图谱,带领幼儿拍出节奏和有节奏的念歌词,重点帮助幼儿拍出附点音符节奏。

(5)幼儿看图谱听音乐完整演唱歌曲两遍,提示幼儿唱准附点音符。

4、启发幼儿用两种声音演唱歌曲的第一段和第二段。

师:“歌曲的第一段讲了什么?小树叶是怎样的心情?我们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歌曲的第二段讲了什么?小树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我们应该用什么声音演唱?”

5、幼儿扮演“小树叶”,围着“树妈妈”唱歌跳舞。

师:“现在老师来扮演树妈妈,小朋友你们来做小树叶,围着妈妈唱歌跳舞。”

歌曲《小树叶》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拟人化的歌曲,生动地表现了小树叶积极乐观的形象。歌曲把大树比作妈妈,树叶比作孩子,充满了童趣,也洋溢着人间的温情。歌曲要求孩子唱出了树叶宝宝对大树妈妈的不舍和期盼来年春天归来的乐观。由于歌曲的两段歌词表达两种不同的情绪,因此歌曲的学习是采用分段教学的方法。第一段表现了小树叶离开妈妈后的不舍与害怕,第二段表现了小树叶春天归来时的乐观情绪,为了让孩子们体验这种情感,我采用到方法配合曲调进行肢体动作表演和歌曲内容展现丰富的表情,在我的带动下,幼儿表现积极,以热情饱满的情绪表演“小树叶”。本节课是学唱歌曲,我并没有刻意以教唱为主,而是在幼儿亲身体验,直观感知、创设情境中去感受小树叶对妈妈的爱,让孩子们在表演唱中获得了最直观的知识。歌曲中有一个难点:“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这句话孩子们不好理解,我没有特意去解释,而是以一种欢快的情绪带动幼儿情绪,来促使孩子对歌曲的理解。这首歌曲唱起来很美,孩子们很喜欢,只要一吹风,孩子们听到树叶在响,就会情不自禁的唱起《小树叶》这首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小树叶》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学习用连贯、舒缓与断顿、跳跃的演唱方法表现歌曲。

2、根据对歌词的理解,创造性地选择演唱形式。

3、注意与同伴声音和谐一致地歌唱。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幼儿会玩音乐游戏《秋天》。

3、扫帚一把。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秋天》。

幼儿扮成小树叶,教师带领幼儿表演唱歌曲《秋天》。“小树叶”四散地蹲在活动室里,教师扮演扫落叶的人,清扫落叶。师生共同开展游戏活动1—2遍。

(1)倾听教师讲述“小树叶”的故事。教师将《小树叶》歌词编成连贯的故事,让幼儿熟悉歌词内容。

(2)欣赏教师有表情地表演歌曲《小树叶》。

(3)带领幼儿随着音乐的伴奏念歌词。

(4)教师带领幼儿演唱歌曲。

3、学习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带领幼儿用连贯、舒缓的声音演唱歌曲第一段。

(3)第二段讲述了勇敢的小树叶,它在说什么呢?我们用什么声音来唱呢?

(4)带领幼儿用断顿、跳跃的声音演唱第二段歌曲。

4、探索不同的演唱方法。

(1)这首歌除了大家一起唱,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唱?

(2)根据幼儿的建议,带领幼儿采用分男、女声唱第一和第二段等形式演唱歌曲。

在此环节中我是先引导幼儿欣赏散文《落叶》,感知小树叶飘落以及与树叶妈妈之间的亲情,然后再清唱歌曲《小树叶》,让幼儿感知了解歌曲内容。

活动反思:

在欣赏歌曲《小树叶》时,我引导孩子闭目聆听音乐,并跟随我富有感情的配乐讲解,启发孩子回忆秋游时看到的“落叶飘飘”的美景,在脑中展现出一幕幕树叶飘的动人画面,使孩子情不自禁地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深刻地感受乐曲的旋律美与意境美。

由于之前开展“拾落叶”、“我眼中的落叶”等相关活动的经验铺垫,孩子立马对“小树叶离开妈妈”该句歌词,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创编了许多树叶飘落的动作:有螺旋飞舞式、有慢悠悠飘落式、有轻盈起伏飘扬式、有狂飞乱舞式……通过创编表现叶子飘落的不同状态,孩子理解性地记忆歌词,很快地学会演唱。

反思本次歌唱教学,给我留下的启示:歌唱活动不应只将掌握演唱技能作为最终学习目标,通过整合社会、语言、游戏等相关课程领域内容的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充实音乐活动,让音乐更具生气与活力。这样,孩子在整合理念下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开心、开口、开窍,获得情绪情感,从而快乐地学习。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小树叶》

教学目的:

1.训练节奏感。

2.训练听力。

3.视谱(图型谱、节奏谱)的入门准备。

4.器乐合奏的训练。

5.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6.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教材分析:

这是安志顺于1982年编写的一首打击乐曲,取材于我国的西安鼓乐和陕西的民间打击乐。使用了六件打击乐器:小钹、水钹、圪塔钹、大锣、木鱼、云锣。

这首乐曲是由散板和2/4拍节奏两种节拍类型构成的,其中散板有三处,即头、尾和中部,把2/4拍的节奏段分为两大段(第一、三段),我们根据这个特点设计了一个图型谱。

我们将第一段音乐编成一段简化的节奏谱,让学生通过亲自敲打,更深体验音乐,培养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教具准备:

图型谱、节奏谱、打击乐器(小钹等)、录音机、音带。

教学建议:

——出示几个符号,这是几种动物的叫声(有一群小鸟、猫、一群蜜蜂、狗)。

——讨论,并赏试用嗓音模仿。体验符号怎样“记录”声音。了解符号和声音关系。

——我们要听一个关于鸭子的音乐,曲名叫《鸭子拌嘴》。

——听两段音乐,它们在描绘鸭子在干什么?(与曲名相关的:吵嘴、走路)。

——选择符号标示。

——看第一段(走路),有个符号。

大班音乐《小树叶》教案

1、引导幼儿通过欣赏理解歌曲内容,学习小树叶勇敢的精神。

2、启发幼儿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学习用不同的歌声表现歌曲。

3、学习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4、丰富词汇:勇敢,并鼓励幼儿用“勇敢”造句。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大班音乐《小树叶》教案

设计意图: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歌曲教学一直被认为是比较枯燥的、最不容易出彩的教学活动,只要教师会唱,幼儿自然会跟着模仿。而今,在认真贯彻新《纲要》的过程中发现,新歌教学并非像以往单一的"老师唱一句,幼儿跟一句",只将幼儿是否能够完整地把歌词唱出来为教学目的,而应是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这便是我设计这个活动的初衷。

活动目标:

1.掌握歌曲节奏与歌词,能唱准附点音符。

2.理解歌曲中两段歌词所表达的不同情感,用优美连贯、欢快跳跃的歌声表现歌曲。

3.知道秋天来临树叶的变化,理解大树和树叶之间的亲密关系。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课前结合认识秋天,观察秋风起树叶飘落的景象。

2、物质材料准备:1.图片。2.歌曲伴奏。3.图谱。

活动过程:

一、好听的歌曲,我准备。

1.激发学习兴趣。

(沙沙沙)好,听着音乐我们一起学小树叶来唱歌。

2.熟悉歌曲旋律。

(1)随音乐用"沙"字伴唱,熟悉旋律。

二、好听的歌曲,我来学。

1.分段学习歌曲。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歌,请你认真听一听,说说你听到歌里唱了些什么?

(2)秋风起来啦,小树叶离开了谁?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心里会怎么样呢?

(3)请小朋友跟老师把歌词说一说好吗?

(4)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唱,老师唱一句,小朋友跟着唱一句。

(5)你们学的可真快,现在请你跟着老师把这一段完整的唱一唱好吗?

(6)现在请小朋友再来听一听,感受小树叶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为什么?

(7)请你跟着老师把第二段歌词说一说,你就明白为什么小树叶现在是开心的了。

(8)小朋友你们可真聪明,现在请你跟着音乐把第二段唱一唱。

2.完整演唱歌曲。

3.领悟歌曲感情。

(1)第一段歌曲中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心里可害怕,我们用怎样的声音唱呢?

(2)带领幼儿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第一段。

(3)第二段歌曲中小树叶等到春天又能见到妈妈了,我们又能用怎样的声音唱呢?

(4)带领幼儿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第二段歌曲。

(5)多种形式演唱。

三、好听的歌曲,我来演。

表演歌曲情境。你们唱的非常好现在老师来扮演树妈妈,小朋友你们来做小树叶围着树妈妈唱起来,跳起来吧。

大班音乐教案:小树叶

1、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学习演唱歌曲。

2、借助游戏和故事情节,理解歌词的内容情节。

3、在游戏中体验歌曲诙谐幽默的情绪。

青蛙、河马的操作道具及与歌曲内容相关的图谱。

2、教师夸张的表演范唱歌曲。

3、教师出示图谱,学习演唱歌曲。

(1)学习第一、二句歌词。请幼儿跟随教师边自由表演动作,边学习演唱。

(2)学习第三、四句歌词。提问:小青蛙钻进的大水洞是什么地方?请幼儿跟随教师边自由表演动作,边学习演唱。

(3)结束句,教师边表演边范唱,引导幼儿感受、理解结束句中渐慢的旋律,并学习演唱。

4、教师与幼儿结合图谱完整演唱歌曲。

5、在教师的语言提示下,关注小青蛙高兴、恐惧、放松的心理过程,并尝试用表情、动作表现出来。“小青蛙捉迷藏的时候心情怎样?听到响声时心里怎样?发现是一场虚惊,心里又是怎样?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表情来表现?”

6、跟随教师边自由表演,边演唱歌曲,注意用表情和动作表现小青蛙的情绪变化。

大班音乐《小树叶》教案

1、师幼谈话,激发兴趣:

师:“今天早上在来幼儿园的路上,我捡到了一件东西,并把它夹在了书里。你们猜一猜会是什么呢?”

2、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4、幼儿欣赏第一段音乐。

师:小树叶飘向了哪里呢?让我们一起静静的听一听,音乐会告诉我们的!

交流: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还有呢?那你们有没有听到小树叶说话?它会说什么话?(幼儿猜想)我们来认真的听一听,它是不是这样说的!

5、幼儿欣赏第二段音乐。

交流:你听到了什么?小树叶是怎么说的?谁能学一学?歌曲中用了一个好听的词语――勇敢,你觉得勇敢是什么意思?对!勇敢就是什么也不害怕(有勇气、有胆量)的意思。(说的真好,简直就是勇敢的小树叶)。

过渡:刚才我们从音乐中听到了许多,不知道除了刚才听到的,小朋友还能听到什么,想到什么?这一次我们一起闭上眼睛仔细听!

6、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交流: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7、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师:小朋友听的很认真,想的很丰富,如果用我们的身体动作把他们都表现出来,不知道美不美?让我们来勇敢的试试吧!

小结:我觉得小朋友都很棒,你们觉得呢?你感觉这首歌曲是非常缓慢的还是很欢快的?

8、引导幼儿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师:刚才在跳舞的时候,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已经能跟着录音机演唱了,你们能行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唱歌时一定注意要保护自己的嗓子,用好听的声音来唱。

9、幼儿演唱歌曲。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提出更高的要求,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那就是一边表演一边演唱歌曲,你们行吗?就看你们的了!加油!

10、教师评价。

师:大家都表现的不错,让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小树叶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1、理解歌曲内容,学习小树叶勇敢的精神。

2、理解歌曲中两段歌词所表达的不同情感,用两种歌声表现歌曲。

3、知道秋天来临的变化,理解大树和树叶之间的关系。

1、观察秋风起树叶飘落景象。

2、实物小树叶。

3、录音机、磁带。

1、放音乐《小树叶》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2、出示小树叶,教师进行提问:

3、学唱歌曲《小树叶》。

(1)、放歌曲录音,让幼儿欣赏。

(2)、教幼儿朗诵歌词。

(3)、分句教幼儿演唱。

4、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

5、引导幼儿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6、启发幼儿用轻柔、响亮的声音分别演唱两段歌曲。

7、教师小结:小树叶很爱自己的妈妈,我们小朋友也要爱自己的妈妈。

大班音乐教案小树叶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旋律,体验大树和树叶之间的亲密关系。

2、理解两段歌词所表达的不同情绪,学习用舒缓、跳跃声音来演唱不同的段落。

活动准备:磁带以及录音机教师自备秋天背景图;自制活动教具小树叶若干片;幼儿人手一份小树叶道具。

重点与难点活动过程(预设):

(一)换位移情。

提问:小朋友,你们离开妈妈心里会有什么感觉呢?

(二)学唱歌曲。

1、熟悉歌词。

(1)秋天到了,许多小树叶离开了树妈妈,它们心里会有什么感觉呢?我们去问问它。

教师朗诵第一段歌词,并将小树叶粘贴在秋天背景图上。

(2)“我们一起来问问小树叶吧!”幼儿学习按节奏朗诵第一段歌词。

(3)猜想:小树叶会怎么说呢?

(4)我们来听听小树叶是怎么说的,引入第二段歌词。

幼儿学习按节奏朗诵第二段歌词。

2、欣赏歌曲。

(1)教师有表情的演唱整首歌曲,提问: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感觉?

(2)教师分段范唱,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理解歌曲不同段落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提问:(第一段)离开了妈妈的小树叶心里是不是很害怕?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出对小树叶的关心呢?(教师引导幼儿用舒缓、连贯的声音演唱第一段。)(第二段)离开妈妈的小树叶非常勇敢、坚强、乐观、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出小树叶的坚定、勇敢?(教师引导幼儿用跳跃、断顿的声音演唱第二段。)。

3、幼儿学唱。

(1)幼儿随弦律哼唱两遍。

(2)幼儿边唱边尝试用“小树叶”道具做动作表达自己的感情。

(三)尝试领唱和伴唱。

1、教师领唱,幼儿用“啦”伴唱旋律。

2、个别幼儿领唱,其他幼儿用“呣”伴唱旋律。

大班音乐教案:小树叶

1.感知乐曲欢快、诙谐、跳跃的旋律。(重点)。

2.尝试用身体动作模仿小象的基本形态来表现音乐的旋律。(难点)。

3.在活动中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布偶小象一只,配套教学cd片。

1.组织幼儿做端,准备上课。

2.出示小象引发幼儿兴趣,导入课题。

1.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

(1)森林里有什么?

(2)小象们在做什么?

2.完整欣赏乐曲,引导幼儿讲述听完乐曲的感受。

提问:

(1)这段乐曲是几拍子的?

(2)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样的感受?

(3)你们觉得这首乐曲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

3.再次完整欣赏乐曲,感受乐曲表现得意境。

4.欣赏音乐,引导幼儿体会音乐的结构,并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

提问:

(1)这段乐曲是用什么结构表现出来的?

(3)引导幼儿进行自由讨论、讲述。

5.根据教师的提示,幼儿听着音乐做动作,教师指导。

6.听着音乐,完整的表演。

1.教师总结,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2.下课休息。

大班音乐教案小树叶

活动目标:

1、根据图谱掌握歌曲节奏与歌词,能唱准附点音符。

2、理解歌曲中两段歌词所表达的.不同情感,用两种歌声表现歌曲。

3、知道秋天来临树叶的变化,理解大树和树叶之间的亲密关系。

活动准备:

1、课前结合认识秋季,观察秋风起树叶飘落景象。

2、节奏图谱与根据歌词绘制的图谱想结合。

3、图片(光秃秃的大树在哭泣)。

4、录音机、歌曲磁带。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听音乐做动作进活动室。

师:“秋天来了,你们想去看看外面的景色吗,让我们一起去郊游吧。”

2、发声练习《听》。

师:“听,是谁在唱歌,请小朋友用歌声来告诉我。”

(1)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师:“是谁在哭?”“原来是树妈妈在哭,你们知道大树妈妈为什么哭?”(让幼儿自由回答,引导幼儿观察树)“树妈妈在想念她的孩子小树叶,越想越伤心,所以哭了。”

(2)出示一封“小树叶”的信,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师:“刚才我收到了一封信,是小树叶寄给树妈妈的,你们想知道信上写了些什么吗?”(教师朗读信的内容)“小树叶在信上写了些什么?”“树妈妈听了小树叶的信后,心里会怎样想?”

(3)教师范唱歌曲。

师:“老师把小树叶写来的信编成了一首歌,你们想听吗?”

(4)出示节奏、歌词图谱,带领幼儿拍出节奏和有节奏的念歌词,重点帮助幼儿拍出附点音符节奏。

(5)幼儿看图谱听音乐完整演唱歌曲两遍,提示幼儿唱准附点音符。4、启发幼儿用两种声音演唱歌曲的第一段和第二段。

师:“歌曲的第一段讲了什么?小树叶是怎样的心情?我们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歌曲的第二段讲了什么?小树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我们应该用什么声音演唱?”

5、幼儿扮演“小树叶”,围着“树妈妈”唱歌跳舞。

师:“现在老师来扮演树妈妈,小朋友你们来做小树叶,围着妈妈唱歌跳舞。”

大班音乐歌曲教案

1、理解故事大意,感受诗歌中表达的情境。

2、朗诵故事,感受古诗《悯农》的韵律。

3、对古诗《悯农》的表演产生兴趣。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古诗《悯农》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领会古诗《悯农》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理解古诗,喜欢朗诵表演古诗。

一、图片导入

教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幅图,你能从图上发现什么?(引导幼儿从时间、地点观察)

二、播放课件,欣赏古诗,感受古诗表达的情境。

三、出示背景图,逐句理解欣赏古诗大意。

1、艳阳高照,锄禾的老农(活动图片,贴在背景图上,理解第一句:锄禾日当午)

教师:酷热的当午,一位老农在锄禾

4、饭座上的米粒(活动图片,贴在背景图上,理解第四句:粒粒皆辛苦)教师:人们每天吃的粮食,一粒一粒都是汗水和辛苦换来的啊完整描绘大意,体会5言诗的美妙韵律。

四、朗诵诗歌,感受韵律。

1、教师示范朗诵。

2、划分古诗节奏,引导幼儿朗诵出古诗的抑扬顿挫。

3、配乐诗朗诵。音乐:萤火虫之舞。

五、表演诗歌。

用熟悉的旋律老表演唱古诗。

六、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学习了5言诗《悯农》。在古代还有许多像李绅一样的大诗人,比如李白、孟浩然等,他们写了许多的美好古诗,这些古诗有五言诗、七言诗等,小朋友从小学习古诗,会发现古诗的乐趣。

这节活动通过我们教研组教师集体研讨,我一共改了3次备课。最后完成的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首先从教学环节上我从欣赏诗歌到理解诗歌再到表演诗歌,环环紧扣,层层深入。教学过程水到渠成。这节活动最大亮点在于,表演诗歌环节,我引导孩子用熟悉的旋律来表演诗歌充分引起了孩子表演的欲望,孩子们思维特别活跃,有用学习雷锋好榜样曲调来唱诗歌的,有用黄梅调来唱诗歌的等,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大班音乐歌曲教案

1、根据图谱掌握歌曲节奏与歌词,能唱准附点音符。

2、理解歌曲中两段歌词所表达的不同情感,用两种歌声表现歌曲。

3、知道秋天来临树叶的变化,理解大树和树叶之间的亲密关系。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1、课前结合认识秋季,观察秋风起树叶飘落景象。

2、节奏图谱与根据歌词绘制的图谱想结合。

3、图片(光秃秃的大树在哭泣)

4、录音机、歌曲磁带。

1、带领幼儿听音乐做动作进活动室。

师:“秋天来了,你们想去看看外面的景色吗,让我们一起去郊游吧。”

2、发声练习《听》

师:“听,是谁在唱歌,请小朋友用歌声来告诉我。”

3、学唱歌曲《小树叶》

(1)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师:“是谁在哭?”“原来是树妈妈在哭,你们知道大树妈妈为什么哭?”(让幼儿自由回答,引导幼儿观察树)“树妈妈在想念她的孩子小树叶,越想越伤心,所以哭了。”

(2)出示一封“小树叶”的信,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师:“刚才我收到了一封信,是小树叶寄给树妈妈的,你们想知道信上写了些什么吗?”(教师朗读信的内容)“小树叶在信上写了些什么?”“树妈妈听了小树叶的信后,心里会怎样想?”

(3)教师范唱歌曲。

师:“老师把小树叶写来的信编成了一首歌,你们想听吗?”

(4)出示节奏、歌词图谱,带领幼儿拍出节奏和有节奏的念歌词,重点帮助幼儿拍出附点音符节奏。

(5)幼儿看图谱听音乐完整演唱歌曲两遍,提示幼儿唱准附点音符。

4、启发幼儿用两种声音演唱歌曲的第一段和第二段。

师:“歌曲的第一段讲了什么?小树叶是怎样的心情?我们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歌曲的第二段讲了什么?小树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我们应该用什么声音演唱?”

5、幼儿扮演“小树叶”,围着“树妈妈”唱歌跳舞。

师:“现在老师来扮演树妈妈,小朋友你们来做小树叶,围着妈妈唱歌跳舞。”

教学反思

歌曲《小树叶》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拟人化的歌曲,生动地表现了小树叶积极乐观的形象。歌曲把大树比作妈妈,树叶比作孩子,充满了童趣,也洋溢着人间的温情。歌曲要求孩子唱出了树叶宝宝对大树妈妈的不舍和期盼来年春天归来的乐观。由于歌曲的两段歌词表达两种不同的情绪,因此歌曲的学习是采用分段教学的方法。第一段表现了小树叶离开妈妈后的不舍与害怕,第二段表现了小树叶春天归来时的乐观情绪,为了让孩子们体验这种情感,我采用到方法配合曲调进行肢体动作表演和歌曲内容展现丰富的表情,在我的带动下,幼儿表现积极,以热情饱满的情绪表演“小树叶”。本节课是学唱歌曲,我并没有刻意以教唱为主,而是在幼儿亲身体验,直观感知、创设情境中去感受小树叶对妈妈的爱,让孩子们在表演唱中获得了最直观的知识。歌曲中有一个难点:“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这句话孩子们不好理解,我没有特意去解释,而是以一种欢快的情绪带动幼儿情绪,来促使孩子对歌曲的理解。这首歌曲唱起来很美,孩子们很喜欢,只要一吹风,孩子们听到树叶在响,就会情不自禁的唱起《小树叶》这首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附歌曲:

幼儿园幼儿园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小树叶》含反思

为了加深孩子对树叶的认识和感知,进一步提高孩子的绘画能力,培养孩子的仔细观察力和审美情趣。为大家设计了中班树叶的美术教案,希望对老师的教学有帮助!

秋风吹,树枝摇小树叶离开了大树妈妈。为了更深入仔细地观察不同叶子之间的微小差别,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因此设计了这节《树叶》活动。

1.在欣赏中初步学会用点、线、面来装饰树叶。

2.在创作中体验黑白装饰画的乐趣,能较细心地完成作品。

1.黑白树叶装饰画。

2.记号笔、画纸。

2.教师:像这种用点、线、面装饰的画你还在哪里见过?

2.教师根据幼儿的介绍,对不同的线条加以归纳和描述。

1.提出设想。

教师:今天我们也用有趣的点、线、面来装饰自己最喜欢的一片叶子,然后用它们来打扮我们的活动室。

3.操作建议:先用记号笔画出轮廓,注意叶柄画的明显些,叶面画大一些。用线条分出块面。用点、线、面进行装饰,然后剪下。

提醒个别幼儿在绘画时细心的装饰。

“看,天空非常大,有一颗流星‘唰’的飞过,留下了长长的一条线。(大树叶中间的叶脉)在旁边有一架飞机也来凑热闹了,看,它出发了,它走到线的那头,又返回来了。(树叶画完)咦,天空里留下了一片大大的树叶。原来呀,流星和飞机它们也是小画家,它们喜欢在大大的天空里作画。这样呀,它们就能将树叶画大,地上的人才会看到,那你们想不想作一位这样的画家,让很多的人看到你们的画呀?”孩子们的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了。因为孩子们对流星呀、飞机呀,都是特别向往的.,在孩子们的眼里“流星、飞机”也能作画当然是非常神奇的,平时当他们在夜空看到流星“唰”的飞过,一刹那的时间,那他们作画时画这条线时肯定也是干脆的毫不犹豫的从“天空”(画纸)这头流向那头。他们用这样的形式作画,他们不会感到枯燥,至始至终他们都是在游戏中作画,无拒无束的畅游在“天空中”。这样的话,他们想画小都难了。

在接下去引导孩子用点、线、面、来装饰树叶时,我同样运用了这种方式,我说:“流星和小飞机他们俩真是个调皮的画家,看他们两把这片大大的树叶变成了一片神奇的树叶了,你们觉得,这片树叶神奇吗?神奇在什么地方?(引导幼儿主动发现树叶上许多密密麻麻的小图案)。孩子们的情绪非常高涨。

一个再完美的活动设计对孩子的发展作用不大,或者说不符合孩子的特点,不能改变他们以往一些不好的习惯的话,那实施下来的意义就不大。从绘画的结果来看,果然不出我所料,孩子们的每一片树叶都那么大,大的纸都有点放不下的感觉,有的孩子的叶柄都没法画了,焦急的问我怎么办?我鼓励着说,我已经看到了你画的叶柄了呀!只是这天空(画纸)不够大,下次让你们在更大天空里画好吗?孩子们就欣喜而自信的答应到“好好好”再看孩子们在对叶子的装饰时,虽然他们的装饰还不够仔细、严密。但里面还是充满了神奇,有着许许多多的图案。

大班音乐歌曲教案

这是一首具有故事情节的儿童歌曲,要求幼儿在演唱时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特点。重难点:八度音唱法以及音准的掌握。

1、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故事情节,学唱歌曲《一只小鹿》。

2、能大胆地运用肢体语言表现对歌曲的理解。

3、掌握节奏:xxxx︱x—︱,让幼儿感受和唱准歌曲中的八度音。

4、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并获得其中的乐趣。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6、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1、手偶小羊一只、音乐挂图《一只小鹿》、音乐cd《一小鹿》、钢琴伴奏《亲爱的回声》。

2、乐器:碰铃、响木幼儿人手一份。

︱x—︱,七个“固定音节”卡若干。

一、预备起势。

播放音乐《小松鼠的秋天学校》,幼儿排队入场。师:今天是个好天气,松鼠妈妈带着小松鼠们高高兴兴地出门了,准备找些好的松果储藏起来。出发咯!

过小山坡—————过小河—————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来到了几座大山里,这里有一片茂密的森林。请幼儿找个舒适的位置坐下来。

师:吃饱了,来和大山一起唱一首好听的歌吧。(《亲爱的回声》)。

二、赏析感受。

1理解歌词内容。

1)、出示手偶小羊,师:什么声音?是谁在喊救命呢?我们来听听。

2)、播放第一遍音乐。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师:听到了什么?小羊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要喊救命?

2)、播放第二遍音乐。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孩子以看图片念儿歌的方式学习歌词。

三、学唱歌曲。

1、看图片跟着钢琴学唱歌曲。注意听准前奏。

2、出示节奏卡xxxx︱x—︱、请幼儿一起学习新的节奏型。

再出示乐器碰铃和响木。

师:乐器宝宝也想和我们一起唱歌为小鹿和小羊加油打气呢,我们欢迎它们。

每种乐器都有自己的特点,请幼儿讨论怎样演奏比较好。(幼儿在老师指挥下用乐器演奏)。

3、分句教唱,用动作表现歌曲。

4、请幼儿寻找歌曲中的八度音。

1)师提示:八度音就是相同音名的不同音高的音。比如1,它的八度音是i,那么反过来,i的八度音就是1。

听钢琴弹奏一遍八度音。

2)、请幼儿仔细听一遍《一只小鹿》。找到歌曲中的八度音并唱出来。

5、音乐游戏《一只小鹿》,请幼儿戴上“固定音节”卡找到自己的八度音朋友一起面对面边做动作唱歌,在唱到“可怜小羊快进来,有我保护你”时,一个幼儿蹲下扮演小羊,另一幼儿站着做保护的动作。第二遍音乐互换角色表演。唱出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特点。

四、延伸变式。

1、小结:请幼儿讨论最后小羊是否得救。

师:有那么多人的'帮助。小羊一定得救的。就像我们班的小朋友,只要我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2、播放音乐做动作走出活动室。

师:天快黑了,小松鼠们也非常高兴地拿着松果要回家了。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幼儿园幼儿园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小树叶》含反思

1、能按某一特征为树叶分类(如颜色、大小、形状等)。

2、能用语言简单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3、培养幼儿对自然界探究的欲望,感受对生活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重点:按某一特征为树叶分类。

难点:用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每组红、绿、黄三种颜色的篮子各一个,大、小篮子各一个,树叶若干。

一、激趣引入:猜谜语。

二、探索方法。

1、出示形状、大小不同的树叶,请小朋友把它们分一分,放到篮子里。

2、指名上台演示分类方法,并说说分类的过程。

三、进入情境,实物操作。

1、师:教室的外面有好多树叶掉下来了,我们去拾一些回来,分一分类,好吗?带小朋友去捡树叶(教师制作的学具)。

2、幼儿分小组进行分类,尝试用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教师引导幼儿从篮子的颜色、大小引导幼儿整理归类。

3、师生互动:谁来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四、送树叶回家。

1、教师戴上小蚯蚓头饰,请小朋友和小蚯蚓一起送不同种类的树叶肥料回家。

2、唱《树叶歌》后与树叶告别。

整理玩具角里的玩具,分类摆放。

大班音乐歌曲教案

1、学习雄壮有力地演唱进行曲,在无伴奏的情况下独立歌唱。

2、根据提供的不同情境,用断顿、中强、渐慢、渐弱等方法演唱歌曲。

3、通过活动,体验和逐步形成大胆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

1、海军帽一顶。

2、认识海军,了解海军的特征与他们所承担的任务。

1、复习歌曲《看大桥》。

在歌曲音乐的伴奏下,做划船和结伴划船等动作。

齐唱歌曲,唱准节拍,唱清歌词。

2、感受雄壮有力的《小海军》歌曲旋律。

倾听音乐,简单说出感受。如:很有力、很有精神……等。

在座位上随乐拍手,轻轻踏步等体会歌曲的节拍及力度。

3、学唱新歌。

教师出示海军帽,并提问:“这是谁戴的帽子?”以此导入歌曲。

教师范唱。

组织幼儿说出听到的歌词内容,并集体朗诵。

完整学唱,并用全班唱、分组唱、男女生唱等方式进行练习。

4、有表情地歌唱。

唱出进行曲行进的感觉。“怎样唱出小海军勇敢、神气的样子?”(断顿、中强音量)创设情境。“小海军的炮艇悄悄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应怎样唱?” (断顿、紧张、中弱音量)“小炮艇越来越远地驶向远方,又应怎样唱?”(渐慢、渐弱)提供一系列情境,幼儿用相应的声音表情歌唱。

“小海军勇敢地起航出发”,“悄悄穿过敌人封锁线”,“小海军继续前进,驶向远方”。

5、无伴奏歌唱,幼儿在没有琴声伴奏的情况下独立演唱,以便更好地唱准音,并边唱边听旁边同伴的歌声,学习与他人的歌声整齐协调。

6、歌表演。

幼儿用小椅子当做炮艇,边唱歌边表演。

大班音乐歌曲教案

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就要结束了,小朋友们都怀着激动的心情,心里有许多不舍:不舍和老师的朝夕相处,不舍和小朋友在一起的游戏活动。《老师,再见了》这节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小朋友在幼儿园所学习的本领以及离别的心情。在设计教案中,通过创编替换歌词,总结了幼儿在幼儿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本领,并通过歌声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恋恋不舍之情。

1、学唱歌曲《老师再见了》,能用较抒情、舒展的歌声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唱出三拍子的强弱特点,唱准附点音符。

3、结合幼儿园的生活体验,为歌曲第一段中的5---8小节创编替换歌词。

1、有回忆、讨论并学习毕业献词的基础。

2、配套的音乐cd。

一、开始部分

1、导入,引发孩子学唱歌曲的愿望。

幼:我们可以唱歌;我们可以跳舞;我们可以说笑话;我们可以画画。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小结:我们还可以朗诵诗歌、表演节目,也可以唱歌表达自己的感情。

二、基本部分

1、学习新歌初步感受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1)老师有感情地范唱1―2遍,感受歌曲三拍子的旋律,可鼓励幼儿用拍手表现歌曲的节奏。

(2)老师范唱,帮助幼儿理解歌曲。

师:你们刚才听到老师唱了些什么?(鼓励帮助幼儿,用歌曲中的语言来回答)教师有感情的念歌词一遍。

(3)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随琴声学唱歌曲2―3遍。2、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让幼儿随着歌曲旋律拍节拍,随着歌曲旋律歌唱,并注意唱出歌曲的节拍重音。

(2)唱出三拍子的强弱特点,唱准附点音符,启发幼儿有感情地演唱。

“怎样才能唱得更好听呢?”“歌曲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唱得一样吗?”

(3)为歌曲5---8小节创编替换歌词,并演唱。

讨论:在幼儿园里老师还教了你们哪些本领?让我们把这些事唱进歌里。根据幼儿的回答请幼儿替换歌词并随音乐演唱出来。

三、结束部分

幼儿自由结伴,随着歌曲的旋律,边唱边用优美的动作表现。

在学习《老师,再见了》这首歌曲时,我事先让幼儿通过《毕业献词》来回忆三年在幼儿园的生活,想想自己马上就要离开幼儿园上小学了,让幼儿有着恋恋不舍之情。歌曲中幼儿知道自己在即将离开的幼儿园中学会了许多知识本领,也许这群天真可爱的孩子还不能真正理解分离的意思,所以在从整个唱的过程中,虽流露出了对老师的敬爱、依恋之情,但幼儿还未能表达出对老师、对小朋友的恋恋不舍,在歌唱中小朋友们都能表示出要做一名遵守纪律的小学生。过程中幼儿通过歌曲旋律边拍节拍边唱,初步掌握了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在结束部分我让幼儿用优美的身体动作来自由表达、创造性的表达歌曲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