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奇妙百科 > 教学工作计划 > 蜜蜂教案教学设计(精选20篇)

蜜蜂教案教学设计(精选20篇)

时间:2023-11-16 02:10:20

编制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要环节,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最后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和启发。

《蜜蜂引路》教案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3、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由于列宁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和科学分析而找到了养蜂的人。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引起联想,认真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准备:微课:列宁与养蜂人事件背景介绍。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6课《蜜蜂引路》,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蜜蜂引路。

学生汇报。板书:人物事情。

二、教学课文。

“惊讶”是什么意思?养蜂人见到列宁为什么会感到惊讶?应该怎么读出惊讶的语气?(指名读,评议,)。

列宁的话要读的亲切,风趣,谁来读?

“向导”指的的是什么?

师:双方见面,列宁终于找到了那个养蜂人,这是整个事情的结果。(板书:结果)。

列宁是怎样一步步的找到养蜂人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学习后汇报,教师贴图。师生交流:为什么要这样贴。

3、学生同桌交流列宁边走边想,找到养蜂人的经过。

学生在班级里说。

课文中哪个词证明列宁想的跟看到的完全一样?(果然)。

(齐读)列宁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师:好,谁会看图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生:说)。

生: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列宁想,这些蜜蜂大概是养蜂人养的吧?蜜蜂采了蜜是要飞回蜂房去的。要是我跟着蜜蜂走,不是就可以找到养蜂人了吗?于是列宁仔细的观察,发现这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他想,蜜蜂总是和养蜂人住在一起的,这座小房子大概就是养蜂人的家吧?列宁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列宁就是这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

师:小朋友,你们很聪明,不仅读懂了课文,还像列宁一样会观察,会思考,列宁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的找到了养蜂人。这是整个事情的经过。(板书:经过)。

列宁为什么要寻找养蜂人呢?请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ppt出示):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呢?用波浪线划出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并用上“因为…….所以…..”句式说一说。

学生自学后汇报。

师总结:

这就是整件事情的起因。板书:起因。像这种记人写事文章除了要写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外,一般在开头还会交代时间和地点。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是记人写事文章的“六要素”。弄清了文章的六要素就弄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师:同学们想,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点课题)。

生:不能。

师:那么,列宁是靠什么找到养蜂人的呢?想一想再来说说。

除了文章必须有“六要素”之外,这类文章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通过文中的人物或事情能够让我们明白什么或学到什么?师:一个是伟大的领袖,一个是平凡的养蜂人,是什么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了呢?请听老师介绍事情背景。(微课介绍列宁与养蜂人活动背景)。

听了介绍,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三、拓展迁移。

下面我们用这节课学到的提炼记叙文“六要素”方法来学习有关列宁的其他两个故事。

附:《谁打碎了花瓶》《按次序理发》。

问题:

2、你从文章中列宁身上学到了什么?

谁打碎了花瓶。

列宁8岁的时候,有一天,跟爸爸到姑妈家去做客。

表兄弟表姐妹见到列宁都很高兴,拉着他一道玩儿。他们在房间里捉迷藏。列宁不小心碰了桌子,桌子上的一只花瓶掉下来,打碎了。

孩子们正玩儿得起劲,谁也没有注意,还在互相追赶。姑妈听见声音,跑进来一看,花瓶碎了,就问:“是谁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都说:“不是我!”列宁也低声说:“不是我。”姑妈笑着说:“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都笑起来,只有列宁没有笑。

列宁回到家里,躺在床上不说话。妈妈问他为什么不高兴,列宁把打碎花瓶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叫他写封信给姑妈,承认自己说了谎。

过了几天,邮递员送来姑妈的回信。姑妈在信上说:“你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

一、阅读短文,找出本文中的“六要素”。

二.你能试着把“六要素”连起来,形成一段通顺简洁的话吗?

三.你故事中学习到了什么?

“按次序理发”

有一次列宁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室理发。当时,这个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忙不过来,很多人都坐着排队,等候理发。列宁进去后,大家连忙让座,并且请列宁先理,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不过这样做是要不得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随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后一个位置上。

一、请试着说出本篇文章的记叙“六要素”都是什么?

二.你能试着把“六要素”连起来,形成一段通顺简洁的话吗?

三、你从故事中学习到了什么?

《蜜蜂引路》教案教学设计

1、复习巩固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认字写字、能结合重点的词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蜜蜂引路》。

2、复习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字组词。

3、开火车读词语。

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读词。

二、精读课文,理解体会。

(一)朗读第一、二段。

师:(出示列宁图)列宁为什么要让蜜蜂引路呢?我们来学习课文。先来看一、二段。

1、指名朗读1、2段。

2、讨论:

1)你读出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小组交流,教师相机知道理解“附近”、“当地”等词。

2)列宁和养蜂人关系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回答)。

分辨词语:“常常”和“往常”。(课件出示练习)。

3)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学生回答)。

3、集体朗读1、2段。(男女同学各读一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列宁找到养蜂人了吗?他是怎么找到的?请同学们读第三段。

1、默读这一段。

2、指名朗读。

3、教师指导分句读第三段。

4、课件出示:默读第3小节,用“”画出表示花丛、园子、小房子之间位置的词语。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

5、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自己的话和本组同学说一说。其他同学送可以试着画出列宁的路线图。

(学生活动,说路线、画路线图。)。

6、小组汇报并展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

1)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2)学生上台展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并口述。

师:你能根据列宁的路线图再叙述一下吗?

7、课件出示路线图,学生口述。

8、思考: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列宁“一边走一边看”,他看见了什么?他是怎么分析的?)。

明确: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间的方向走,就一定能找到养蜂的人。

9、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8、齐读第三段。(学生看大屏幕齐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图,朗读感悟。

1)养蜂人见到列宁后有什么表现?(惊讶)为什么感到惊讶呢?

(学生回答)。

2)那么谁能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养蜂人说的话?

(学生感情朗读养蜂人的话。)。

3)列宁是怎样回答的?(指名读)。

师:列宁的话要读得很亲切,很有风趣,谁来试一试?(生读列宁的话,“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边读边学图上的列宁做手势)。

什么叫向导?那么在这课书里,列宁指的向导是谁呢?(生答)。

4)请想,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点课题)。

那么,列宁是靠什么找到养蜂人的呢?(学生交流)。

2、老师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3、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4、扩展想象。

想象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会说些什么,会怎样邀请列宁进屋,他们将怎样进行交谈?

(学生交流展示)。

能把它和前面的对话演一演吗?

(学生试演)。

三、总结全文。

是啊,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就要像列宁那样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把故事讲个爸爸妈妈听。

2、续写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以后的故事。

蜜蜂课文教案蜜蜂教案

精读课文,完成本课主要教学任务。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四课《蜜蜂》,上节课我们用了20分钟初读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明白(出示):

课文主要讲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为了证实蜜蜂(),做了个试验,得出了()的结论。

1、透过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我们还了解了法布尔做试验的初步过程(出示):

捉蜜蜂(二十只)――装纸袋――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

2、请大家根据提示练习说说这个试验的过程。指生说说这个试验的过程。

3、讨论:这样安排对证实蜜蜂辨别方向有什么好处?

(1)在自己家花园里捉来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便于观察。

(2)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

(3)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了解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4)在两里远的地方放飞――距离足够证实蜜蜂是否认识回家的路。

4、从这些做法中,你感受到法布尔是个怎样样的人?

(周到、周密、全面等)。

5、让我们随法布尔去看看那些被放出来的蜜蜂吧(出示:)。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能够减少阻力。

指读,指读去掉“好像”读,再依次去掉“几乎”“大概”读。(作者的用词十分准确)。

1、在放飞蜜蜂后,作者想了什么?在回家路上呢?

(出示:)。

在回家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2、为什么我这样推测呢?默读课文,结合作者的试验过程以及试验后观察到的现象找找我推测的依据。(远,闷在袋子里,起风)。

3、放飞蜜蜂后,作者进行了一连串的想象和推测,你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善于思考,善于观察的人。)。

4、蜜蜂到底回来了没有?(出示)。

没等我进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在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居然小蜜蜂比法布尔回来得还要快,真厉害。小女儿情绪怎样?(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情绪)那么就请你带着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情绪,读读有关部分。感情读,再现当时情景。写这样文章,很容易写枯燥,这部分很生动、具体,吸引读者,值得借鉴。

5、应对回来的这两只蜜蜂,引发了作者那些思考。朗读了解。

(我放飞蜜蜂的时候是两点整。也就是说,四十分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两里多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1、蜜蜂仅仅飞回来两只吗?(不是,第二天,我又发现15只飞回来了。)。

2、看到归巢的蜜蜂,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出示: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朗读,体会感情。去掉关联词,表达效果不如原句。

3、小结:听说得到了证实。

1、当20只蜜蜂里,有17只蜜蜂飞回蜂巢时,作者做出了怎样结论?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2、透过试验,作者证实了蜜蜂的确有辨认方向的潜力,蜜蜂为什么能辨认方向,作者到最后给我们一个确切的答案了吗?作者确实也没有搞明白原因,体现出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态度。

3、蜜蜂有辨别方向的潜力,到底靠的是什么,请同学们下课收集资料,多多学习,去生活中寻找答案吧。

4、对结论和全文有疑问吗?

1、谈学习本文收获。

2、回读全文,加深体会。

精读课板书:

《蜜蜂引路》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学会8个生字,理解“引路、附近”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生字字形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蜜蜂引路教生字“蜜、蜂”。“蜜”注意中间部分的笔顺。“蜂”读准后鼻音,字形上与“锋”区别。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各写一个。

2、“引路”什么意思?

3、读课题,说说你看了课题后想要说什么?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听录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讨论后,教师简介列宁的生平。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理解莫斯科养蜂附近谈天字音重点:斯(注意读准平舌音。)字形重点:养(与“美”区别)、斯(与“期”区别)词义重点:教师简介“莫斯科”。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教师简笔画:莫斯科小山房子并随即理解“附近”词语的意思。

(3)请小朋友结合板画,说说列宁的住处。

四、作业。

1、说说下面字的偏旁。引()旁,共()画。斯()旁,共()画。蜜(0旁,共()画。

2、抄写本节课学过的生字。

《蜜蜂》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蜜蜂(第一课时)。

执教:麦俏玲。

一、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词,初读课文,学习1、2自然段。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

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学习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弄清作者是怎样做试验的。

四、研究课题:引导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图片,问:这是什么昆虫?(板书:蜜蜂)。

2.谁可以介绍一下蜜蜂?刚才你们说的情况都是自己亲眼见过的吗?法国有一位昆虫学家也听过蜜蜂的介绍,可是他却要做个试验。你们想知道他的试验是怎样进行的吗?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吧!

3.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发准字音;

2.检查字音,认读生字;

3.生字游戏;

4.默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你是从哪知道的?

(三)细读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问: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理解:听说(板书)。

2.默读第二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样做试验的?请用“”点出作者所做的动作词。(板书动作词)。

3.自由读,想象一下:作者是怎样做这些动作的?

4.同位一读一演,看怎样才能把这些动作演好?

5.展示演读,其他学生评价。(板书:观察)。

6.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小结、延伸:

1.看着板书,小结,说说: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2.上课前,大家介绍了蜜蜂可以采蜜,你们想亲眼看一下吗?(防录像)。

板书:14蜜蜂。

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听说试验。

捉、放、做、叫、走。

打、放、(观察)、想。

《蜜蜂引路》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插图或课件。

2、了解列宁的生平,阅读列宁的故事。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步感悟课文,识记本课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激疑:同学们,当我们想去一个地方,却不知道路怎样。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4、游戏巩固识字:让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并让该生当小老师主持游戏,巩固识字。

5、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三、研读。

1、引导学生寻找故事发生的起因。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节。

2、组织学生读书,引导阅读交流。

(1)边读边画,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相机理解“附近”的意思。(可以语言叙述,可以画画表示。)。

(2)体会列宁为什么要去找养蜂人?理解“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引导学生换词或造句理解。)结合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或者“……是因为……”说说列宁去找养蜂人的原因。

3、联系事情结果,引发学生读书兴趣。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附近、谈、派、引、列、蜂”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如:谈:右边上面的“火”字一捺变成“点”;派:右边不要写成“瓜”字。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结合重点的词句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并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课前准备: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写词语,利用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学生读写。同桌互相检查评议。

2、指读课文。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讨论。

1、提出问题,引导读书: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2、合作学习:结合插图,想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想办法弄清楚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启发学生可以用语言叙述过程、画路线图、表演等方法。

3、汇报交流: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法,展示自己的读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

如:学生用画画加辅助语言的形式,画出“列宁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等景物,然后按课文内容进行叙述。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边说边指,理解课文。学生用语言叙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先……然后……最后……“等,把话说清楚。

4、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感悟。

1、启发学生思考:你认为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强调抓住课文的相关内容,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讶、敲“,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学生尝试书写,教师巡视,注意重点笔画的指导。如:”敲“字应左宽右窄。注意右边”攴“不能写成”支“。

3、同桌互相评议。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附近:靠近某地的。

常常:时常。

往常:过去的一般日子。

惊讶:惊异。

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

相关链接。

莫斯科:原苏联首都,现俄罗斯联邦首都,是政治、经济、金融,科学、艺术中心。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中部,地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是世界特大都市之一。莫斯科市区被一条环城高速公路所包围,这条高速公路的周长为109公里。莫斯科面积为10万平方公里。莫斯科也是全俄最大的交通运输枢纽。莫斯科还是重要的国际空港,5个机场与俄罗斯国内的200个城市相连。

蜜蜂

1、知识点:读通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列宁的住所、小山、花丛、养蜂人的小房子的确切位置。引导学生明确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理解列宁的话“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2、能力点:通过观察图的训练,使学生形成从多种角度观察、分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3、德育点:使学生养成遇到疑难的事情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2、教学难点:理解列宁的话“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学习方法。

合作、研究。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2、针对课题质疑。

二、引导学生探求新知。

1、学习一、二自然段。

a、在小组内读读、说说、分别谈谈对一、二自然段内容的理解。

b、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读、思、画、议,学习第三自然段。

a、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指读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

b、读、思、画,小组研究,理解词语。

b、指生读、朗读评价。

c、填空,展开合理想象。

训练:

1、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

蜜蜂。想到――――――――――――――。

2、他仔细观察,只见―――――――――――。

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

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想到。

――――――――――――――――――-―。

3、他为什么能想到这些?

他想的对不对?你从哪儿看出来的?齐读。

哪个词最能体现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怎样理解?

4、指读、齐读。

d、动手绘画,再现情境,明确方位。

读四个句子,注意加点的词。

a、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b、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c、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

d、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1)小组合作绘画,看列宁的住所、花丛、养蜂人的小房子分别应画在哪儿?

谁愿意到黑板上画一画?

(2)再读这四句话,互相检查。

(3)在图上演示列宁是怎样跟着蜜蜂找到养蜂人的。指生到黑板前演示。

(4)课前提出的问题你们都解决了吗?

3、学习第四自然段:质疑问难、发现问题、小组协作、解决问题。

a、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自读、质疑、小组讨论解决。

b、指导朗读。

c、多角度看图,引发想象。

a、观察哪个是列宁?哪个是养蜂人?介绍一下。

b、再观察,根据两个人的动作、表情、想象一下养蜂人。

列宁可能说些什么?

怎么想就怎么说。

三、归纳总结,引发想象。

你靠什么找到了什么?

四、课后质疑。

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你还有没有不懂的吗?

文档为doc格式。

蜜蜂课文教案蜜蜂教案

1、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资料,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潜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4、透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资料,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潜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1、生字词卡片。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2、板书课题。这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明白些什么吗?除了采蜜外,还有什么本领?(做向导、辨认方向)。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二、初读课文。

2、学生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1)出示本课生字,指生当小老师读。

(2)去掉拼音带词读。

(3)分析生字结构,说说识记方法。

(4)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共同讨论解决。

(5)提醒学生注意多音字(闷几尽)。

4、说说课文讲了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

三、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了解试验过程。

1、读课文,说说是什么原因让作者想到做这样的试验呢?

3、作者是怎样做这个试验的?请默读第二自然段,先看看他的实验能够分哪几步。

4、学生画,回答,(用“先……之后……然后……最后……”)。

教师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路放飞蜜蜂。

5、请男同学齐读第二自然段他做实验的步骤,你能从试验过程中感受到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做事认真,十分严谨)。

6、其实,法布尔写到“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就已经说清了试验的过程,为什么还要后面的资料呢?自由读读,跟同桌讨论一下。(出示该段文字)。

(说明法布尔边试验边观察蜜蜂的活动状况,还动脑筋思考)。

我们再一齐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法布尔的实验过程和他所表现出来的态度。

7、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作者说?或你有什么想说的话?

三、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测、括、确、误、途、超”,组词朗读。

2、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3、同桌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4、学生书写。

四、

总结。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写了《昆虫记》这一本书,我们还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和新词。此刻,我们再复习一次生字和新词吧。

2、出示生字词,学生齐读。

3、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明白了这篇课文讲的是(生答)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潜力,做了一个试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潜力。

法布尔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但是,事情证明:蜜蜂飞回来了。

二、精讲课文。

(一)试验结果。

1、默读第3、4、5自然段试验结果部分,蜜蜂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汇报,教师随即点拨,出示句子。

(1)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小女儿很激动,为什么?(没想到,而且,我也推测它们可能会不了家了)。

指导用激动的语气读。

(2)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发现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的回了家。

“准确无误”指什么?(是的,逆风没有使它们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环境没有让他们偏离方向,他们准确无误的回家。)。

指导朗读,读出重点词。

蜜蜂不仅仅有辨认方向的潜力,而且这种潜力还很强。请同学们看第五自然段。从哪句话能够看出来呢?(出示句子:)哪个词语最能体现蜜蜂辨认方向潜力强?(准确无误、确确实实、尽管……但……)。

请同学们看看这个词,这是一组关联词,尽管他们逆风而飞,尽管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的飞回来了。

指导读出重点词。

课文中第一自然段还有一组关联词也强调了蜜蜂辨认方向的潜力很强?请你找出来。(“无论……总是……”)。

这两组关联词都说明了蜜蜂辨认方向的潜力很强,所以,试验的结果是:(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潜力)。

3、蜜蜂辨认方向的潜力这么强,但是还有三只蜜蜂怎样没有回来?(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讨论、汇报)。

(三)研究结论,激发探究。

(1)蜜蜂被装在纸袋里不可能看到行走的方向也看不到沿途的景物。所以我觉得蜜蜂辨认方向不是靠记忆力。

(2)在放飞时刮起了大风,蜜蜂逆风飞行,又飞得很低,它们不可能是在高空中“眺望”到遥远的家园。所以我认为蜜蜂认路靠得不是记忆力而是一种本能。

2、什么是本能?当时法布尔为什么无法解释?

“本能”指人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

3、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此刻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

蜜蜂是利用视觉、嗅觉的功能,依靠地形、地物与太阳位置、偏振光来定位的;面在近处则主要靠颜色和气味来寻找巢门位置的。在没有明显标志物时蜜蜂也会迷巢的。

偏振光导航是蜜蜂特殊的本领,蜜蜂复眼顶部的一少部分小眼能够利用天空中紫外偏振光进行定向和导航,并透过在巢脾的竖直平面或水平面上的舞蹈,将蜂箱、食物和太阳三者联系起来加上视觉、嗅觉建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4、在我们课本57页的资料袋也给我们介绍了蜜蜂的一些资料,让我们一齐读一读。

四、总结。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山区一个贫苦家庭。是对动物,植物的兴趣把它带入了科学研究的殿堂。他没有上过正规大学,主要靠自学成才。法布尔的成功来源于他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期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像法布尔那样做事抱着严谨的态度,像蜜蜂一样勤勉一生。相信每个同学都能酿出属于自己的甜蜜!

五、作业。

1、摘抄好词句。

2、阅读讲述关于其它动物搞笑的故事的书籍。

板书设计:

14、蜜蜂。

听说――做实验――飞回来。

无法解释本能。

蜜蜂教学设计

(生齐读后,回答。)(说明他做科学研究讲究事实,非常严谨)。

2、请默读第二自然段,先看看他的实验可以分哪几步。

3、学生画,回答,教师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路??放飞蜜蜂。

4、请男同学齐读第二自然段他做实验的步骤,你能从试验过程中感受到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做事认真,十分严谨)。

5、其实,法布尔写到“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就已经说清了试验的过程,为什么还要后面的内容呢?自由读读,跟同桌讨论一下。(出示该段文字)。

(说明法布尔边试验边观察蜜蜂的活动情况,还动脑筋思考)。

我们再一起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法布尔的实验过程和他所表现出来的态度。

(二)试验结果。

1、法布尔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但是,事情证明:蜜蜂飞回来了。继续默读第3、4、5自然段,试验结果部分,蜜蜂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汇报,教师随即点拨,出示句子。

(1)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小女儿很激动,为什么?(没想到,而且,我也推测它们可能会不了家了)。

指导用激动的语气读。

(2)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发现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的回了家。

“准确无误”指什么?(是的,逆风没有使它们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环境没有让他们偏离方向,他们准确无误的回家。)。

指导朗读,读出重点词。

蜜蜂不仅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很强。请同学们看第五自然段。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呢?(出示句子)那个词语最能体现蜜蜂辨认方向能力强?(准确无误、确确实实、尽管……但……)。

请同学们看看这个词,这是一组关联词,尽管他们逆风而飞,尽管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的飞回来了。

指导读出重点词。

课文中第一自然段还有一组关联词也强调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请你找出来。

(“无论……总是……”)。

这两组关联词都说明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所以,试验的结果是:(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3、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么强,但是还有三只蜜蜂怎么没有回来?(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讨论、汇报)。

(三)研究结论,激发探究。

(1)蜜蜂被装在纸袋里不可能看到行走的方向也看不到沿途的景物。所以我觉得蜜蜂辨认方向不是靠记忆力。

(2)在放飞时刮起了大风,蜜蜂逆风飞行,又飞得很低,它们不可能是在高空中“眺望”到遥远的家园。所以我认为蜜蜂认路靠得不是记忆力而是一种本能。

2、什么是本能?当时法布尔为什么无法解释?

“本能”指人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

3、在我们课本57页的资料袋也给我们介绍了蜜蜂的一些资料,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四、总结。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山区一个贫苦家庭。是对动物,植物的兴趣把它带入了科学研究的殿堂。他没有上过正规大学,主要靠自学成才。法布尔的成功来源于他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像法布尔那样做事抱着严谨的态度,像蜜蜂一样勤勉一生。相信每个同学都能酿出属于自己的甜蜜!

蜜蜂教学设计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生字卡

留心和收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 .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

现在你知道法布尔做了一个什么有趣的实验了吗?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细读课文

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

a.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结果怎样?。

c.同桌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实验的过程说一说。

三、精读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细细品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a.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b.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c.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收集到的相关知识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板书设计:

《蜜蜂》教学设计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1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对蜜蜂有什么了解呢?

2、学生汇报。

3、师:蜜蜂有很强的辨别方向能力,无论被抛弃到哪里,它都能自己飞回原处。这种能力是怎样发现的呢?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本课我们来看一看法布尔是怎样观察蜜蜂的。

二、初读课文

1、分小组读完课文,给难读的字正音。

2、自由读,讨论:你对这篇文章印象最深的部分是什么?

三、理解课文

1、小组内合作完成表格

验证内容

验证过程

验证结果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完成表格的填写内容。

3、质疑

(1)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2)你从哪里发现的呢?(要求学生读出有关词句)

(3)看到这样的验证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4、尝试用你的体会到的感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5、从作者的做法里你得到什么启发?

(凡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动手动脑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6、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体会。

四、总结:

大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认真研究蜜蜂辨认方向的本能,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一个人都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要从小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力量。

五、作业

1、完成相应习题。

2、选做:读读《昆虫记》这本书或选段。

《蜜蜂》教学设计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生字卡、搜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a、复习导入。

1.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

3.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b、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3.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3.4.5自然段。

(2)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3)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2.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3.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1)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可能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

(3)其他同学点评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角色换位,使学生入情入境,启发想象,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4)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c、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d、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导。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最后一段,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5.教师再引导。

(1)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e、回顾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快速默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2)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3)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1、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1.巧填词:

戴()验()湿()确()。

袋()检()温()却()。

2.选选看:

(1)听说(密、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那、哪)里,它总是可以回(道、到)原处。

(2)(在、再)回家的路上,我推(测、侧)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蜜蜂》教学设计

1、能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2、喜欢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对歌词的理解。

3、发展爱劳动的意识。

1、熟悉并能弹奏乐曲《爱劳动的小蜜蜂》。

2、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蜜蜂采蜜的情景,简单介绍蜜蜂的生活习性。

3、蜜蜂和蝴蝶的胸饰各一;黑板上画有蜜蜂采蜜的情景;小花每人一朵。

1、听音乐拍手、走步进活动室。《春天在哪里》。

2、复习歌曲《蝴蝶》。

教师扮做蝴蝶吸以游戏的口吻引幼儿的兴趣,并回忆歌曲蝴蝶。

3、幼儿学唱歌曲《爱劳动的小蜜蜂》。

(1)教师启发幼儿议论:(出示蜜蜂图)小蜜蜂飞的时候发出什么声音?蜜蜂为什么要去采花蜜?引起幼儿歌唱小蜜蜂的兴趣。

(2)教师边弹琴边示范唱(可录音)提醒幼儿注意听歌词。

(3)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并共同议论歌词的含义。

(4)教师再次演唱歌曲。然后与幼儿一起重复歌词。

(5)幼儿跟随教师学习歌曲并练习几遍。

(6)请幼儿说一说是否喜欢这首歌,自己怎么学习爱劳动的小蜜蜂。

4、听音乐离开教室(开火车)。

《蜜蜂》教学设计

1、感受音乐旋律,轻快的节奏。

2、根据故事情节内容,尝试肢体语言表演小蜜蜂飞和采花。

3、体会和小伙伴一起跳舞的快乐。

1、图片(小蜜蜂采花蜜)

2、音乐

1、介绍故事情节。

在美丽的大花园里,有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忙着采花蜜。小蜜蜂飞呀飞呀,看到了一朵美丽的花,就停下来采花蜜。

2、在教师的语言提示下随a段音乐做小蜜蜂飞、小蜜蜂采花蜜的动作。

3、在音乐伴奏下,幼儿做a段动作。

4、随b段音乐创编小蜜蜂找朋友的动作。

采完花蜜之后,小蜜蜂开心地和小伙伴一起跳起舞来。

5、在音乐伴奏下,幼儿做b段动作。

6、在老师的指导下,幼儿完整地跳舞。

7、在音乐伴奏下,幼儿结伴跳舞。

《蜜蜂》教学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法布尔的实验过程感悟他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感悟法布尔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的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目标2分钟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次有趣的实验。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实验过程,感悟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板书:实验)

二、品读实验感悟严谨30

1、法布尔是怎样做这次实验的?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学生读文,师巡视学情)

2、汇报交流:谁来说一说法布尔是怎样做这次实验的?(指名说)

3、课件出示“一天……然后放出来。”(生齐读)

4、我想这样做这次实验,你们看行吗?课件出示:一天,我捉了几只蜜蜂,把它们放到玻璃瓶里。自己带着蜜蜂到了一个地方,把它们放了出来。然后我回到蜂巢等候蜜蜂的归来。

5 、我这样做行吗?说一说!(生交流看法)

7、法布尔就是这样把做了记号的蜜蜂放飞了,师读“二十只左右……阻力”课件出示:二十只左右……阻力?”你们读读这段文字,孩子们,此时的蜜蜂真的触到地面了吗?(生:没有,为什么?)“几乎”这个词告诉我们即将触到而又未触到地面。用词是多么严谨啊。注意到老师描红的词语了吗?你能从这些词语中感悟到什么?(法布尔在猜测,不确定)

8、小结:看来从词语的准确运用上也可以看出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

9、是啊,当我看到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上的时候,我想:它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此时此刻,法布尔内心充满了对蜜蜂的怜爱,放声读读吧!谁来读?(指两名学生读,评价:我听出了你对蜜蜂的担心)尽管刮起了狂风,尽管阻力很大,但蜜蜂依然在艰难地寻找着回家的路……齐读课件!齐读!真为蜜蜂担心啊!

11、法布尔由此推断蜜蜂找不到回家的方向。“推测”能换成“猜测”吗?为什么(推测:说话有根据猜测:说话没有根据,凭空想的)

12、小结:可见法布尔做事严谨,用词准确。

13、法布尔所做的推测和结果一样吗?课件出示:“没等我—还沾着花粉呢。”小女儿心情怎样?(激动)怎么读?试试吧!指名读。(评价:心情多么激动啊!)它们在什么时候飞回来的?(两点四十分)再激动点儿,好吗?再读!师生合作读:师……她高声喊道生—有……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三、联系前文拓展延伸7分

读到这儿,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吗?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课件出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飞回原处。法布尔是多么激动啊,他兴奋地对人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飞回原处。他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飞回原处。

15、同学们,要知道,蜜蜂能够准确无误地回家,靠的可不是超常的记忆力啊,因为当时条件有限,法布尔无法作出解释。而如今科学证明:蜜蜂是靠太阳来辨别方向的。在一天中,蜜蜂舞蹈的方向是随着时间不同而变化的。蜜蜂是依靠蜂房、采蜜地点和太阳三个点来定位的。蜂房是三角形的顶点,而顶点角的大小是由两条线来决定的:一条是从蜂房到太阳,另一条是从蜂房到采蜜地点的直线,这两条线所夹的角叫“太阳角”,是蜜蜂的“方向盘”。蜜蜂向左先飞半个小圈,又倒转过来向右再飞半个小圈,飞行路线就像个“8”字。可是,蜜蜂有时从上往下飞,有时从下朝上飞,而飞行直线同地面垂直线的夹角,相等于太阳角。蜜蜂正是从这种角度的大小来确定采蜜地点和方向的。(课件)

14、蜜蜂

仔细

实验求实

周密

《蜜蜂》教学设计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生字卡

留心和收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 。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

现在你知道法布尔做了一个什么有趣的实验了吗?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收集到的相关知识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蜜蜂》教学设计

1、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积累文中出现的词语。

3、从作者对昆虫的观察中受到启发。使同学们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蜜蜂的喜爱。

1、查找蜜蜂的有关资料和相关的故事。

2、制作有关蜜蜂的图片课件。

3、设计教学的环节提示和难点,重点知识的考查。

1、因为有一年四季,有鸟语花香,有千姿百态的生物,这个世界才如此的奇妙与美丽。你喜欢昆虫吗,你了解昆虫的哪些知识,请与同学们作交流。

3、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蜜蜂的了解。

4、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你的心里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在此老师作整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课文的辽里行间充满对蜜蜂的爱。

2、作者为了证明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他是怎样实验的,结果怎样?

3、你从法布尔对昆虫的观察,受到了什么启发?

1、课文里的哪些语句可以突出“我”对蜜蜂的喜爱?

“在我被刺的同时,有20只蜜蜂受到了损伤。”

“我想,它们飞得这样低,怎么可以眺望到遥远的家园呢?”

“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

“这不是一种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2、主要讲的是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证明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给20只蜜蜂的背上涂上了白色,结果有17只蜜蜂准确地飞回了家的故事。

3、写一写,再说一说:自己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热爱大自然、爱护昆虫,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对待客观事物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1、填空:

作者为了证明蜜蜂有没有()的能力,在蜜蜂的背上做了(),带到了()外,结果,有17只蜜蜂()。

2、从课文里我摘抄了一些能够表现我对蜜蜂的喜爱之情的句子。

3、学习了课文,我还要写一点学习体会,写下自己的感想与打算。

《蜜蜂》教学设计

课文记叙了“我”参观养蜂大厦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借赞美小蜜蜂“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的精神,歌颂了劳动人民为创造美好的新生活而忘我劳动,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课文结构精巧,用凝练的语言准确而形象地描绘出蜜蜂酿蜜时繁忙、热闹的劳动场面。在赞颂农民劳动时,作者又通过联想巧妙地把”蜜蜂与劳动人民联系起来。

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自己发现问题,合作研究解决问题。

一、课前谈话:聊聊小动物的话题,你过小动物吗?

二、学习课文。

1、齐读课题学了课文,你对蜜蜂有什么感受?你感到蜜蜂是……。

指名回答并板书。

2、看板书说说蜜蜂是怎样一种动物。

3、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回到课文中看看,在这之前,请你看一个词提出一个问题。

三、合作研究问题。

我们把初步的感受变成了一个个问题。可以出纸把研究成果写下来。

学生小组合作研究。

研究纸条:1、我们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可以这样探究:

(1)仔细读课文,并有课文上作记号找出依据来证明。

(2)可以补充一些课外资料来证明。

3、讨论交流:探究后有什么感受。

探究小组成员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汇报研究成果。

1、请小组同学代表汇报2、随机指导悟词,如:“极好的东西”还指什么东西?指导朗读。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蜜蜂的高尚。

2、蜜蜂所有的特点都集中到了一个词“可爱”所以课题是“可爱的小蜜蜂”。

3、可老师读了最后两段产生了疑问,写蜜蜂怎么又写人了呢?

五、学习最后两段。

1、自己读一读,来帮老师解决问题。

2、指名回答。

3、齐读此段出示:“蜜蜂用劳动建设……蜜”“说不定……生活呢。”

六、提升写感受。

学到这儿,你有什么要说的吗?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再交流。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性学习的尝试。

新课程提出了“学习主题”的构建,学习主题包含内容和行为两个侧面,体验性与结果性两个层次。以往我们通常把学习目标局限于内容侧面和结果性层次。这堂课上,我注重行为侧面和体验性层次,把目标确定为:学习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通过发现问题,小组研究解决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蜜蜂那种“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精神的可贵,劳动人民为创造美好的新生活而忘我劳动,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课堂上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提出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深入课文去探究,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亲身体验从而获得答案。最后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人,说说像小蜜蜂一样勤劳、无私奉献的人,把小蜜蜂的可爱感受内化到心里。但整堂课下来,效果并不在想象之中,学生不太习惯积极地参与探究,探究的气氛不浓。这正是我以后课堂教学要注意培养的方面。

《蜜蜂》教学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作风。

3、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制作有关蜜蜂的课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写字,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感悟课文,学习2—6自然段,体会法布尔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一、复习检查。

1、复习生字词语。

2、检查句子,

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读熟了课文,老师找出几个有困难的句子,看看你们的能不能把他们读准确。出示带多音字的三个句子,要求仔细看,用心读。(巩固多音字的识别)。

二、朗读感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引入: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法布尔想对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要做一个试验,具体的实验步骤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相应的句子。

(2)交流试验的具体步骤。

(3)试验的步骤能不能去掉一个?为什么?

(4)理解“大概”,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教师引入:试验的结果怎样?这些蜜蜂能回到它们的家吗?请同学们阅读三、四自然段。

(1)作者认为蜜蜂能回来吗?你从什么地方读出来的?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

(2)第一批回来了几只蜜蜂?这么长的路途,它们用了多少时间?

(3)此时你看到这两只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会对它们说些什么?

这时,小女儿看见“我”回来了,她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意外)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句子。

(4)指名学生多人次地带着这种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心情朗读。

2、学习第五自然段:

引入: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其他蜜蜂的下落吧,请读第五自然段。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第二批又飞回来几只蜜蜂,你是从第几自然段读出来的?你们认为它们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大概用了多少时间。

(3)换位思考:现在你就是十七只蜜蜂中的一只,在途中你有可能遇到哪些事情?(可以是困难,也可以是巧遇。)。

(5)学生再一次体会读。

3、学习第六自然段:

(1)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非常佩服小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它们怎么会有这种能力的?让我们看看本文作者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是怎么说的。

(2)学生多遍朗读第六自然段。课件出示句子,再用不是…而是…说话。

三、拓展训练。

其实蜜蜂身上还有好多小秘密和知识,等着爱思考、细心观察的孩子去发现呢,你愿意做这样的孩子吗?(课件出示:蜜蜂的分类、蜜蜂的语言、蜜蜂采蜜)。

四、实践园乐园。

1、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

2、小练笔:以《失踪的三只蜜蜂》为题,发挥你的想象,注意用词准确。

3、自主实践:了解关于蜜蜂其它方面的知识,办一份手抄报。

捉蜜蜂———做记号———叫小女儿守着———放蜜蜂。

成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蜜蜂》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

2、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么得出的。

3、通过体会“推测” “几乎” “大概” 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习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组织学生在默读中边读边想,理解并深入课文学习。师生共同理清试验的各个环节,在分析比较中学习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样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培养观察习惯,学习探索精神。

课前让学生搜集蜜蜂的资料。教师准备:法布尔的常识和他的《昆虫记》。

一、复习导入 明确要求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蜜蜂》,齐读课题。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谁注意力最集中,不出声,不指读。思考:

a、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试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b、课文哪些地方写试验的过程,哪些地方写试验的结果,哪些地方写了作者的结论。

(2段写过程,345段写结果,6段写结论)

3、引入: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样做试验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二、抓住重点,感悟试验过程。

1、作者是怎样做试验的呢?默读课文第二段,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提示:

(2)从法布尔的做法里,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

(3)这个试验中,能不能减少其中的一个环节?为什么?

3、分组学习,教师指导。

4、指名说说,全班交流。(1、先在自家花园里捉了一些蜜蜂,放在纸袋里。2、接着做了白色的记号,3、然后让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4、最后法布尔还把蜜蜂放在纸袋里走了两里多路。把蜜蜂放出来。)

5、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归纳板书:(捉蜜蜂 做记号 女儿等 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

6、从法布尔的做法里,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呢?让学生明白他这样做的目的。选自己家的蜜蜂(是为了便于观察),做上记号(与其他蜜蜂区分,使试验真实),让女儿守在蜂窝旁(掌握飞回来的时间),二十多只 (比较分析,得出较准确的结论。)

7、说说在这个试验中,能不能减少其中的一个环节,要陈述理由。(不能少。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得到的结论会不准确)

8、小结:是啊,难得作者考虑得如此细致周到,这充分体现了作者做事非常严谨,对科学求实的作风。让我们来齐读课文的第二段,一起去感受法布尔做事严谨的科学态度吧。

三、品读课文,探究试验结果

1、师: 那么试验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再一次快速默读课文3、4、5段。

2、现在老师先请三位同学来读读这三个自然段。其他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想。

3、指名交流:(预设:蜜蜂飞回来了。二十只蜜蜂,有十七只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画出有关的句子。

4、学生汇报,教师随即点拨,出示句子。

(1)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 ,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a、如果你当时看到这两只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会对它们说些什么?(预设:真是太高兴啦。小蜜蜂啊,真没想到,你这么快就找到了回家的路。我也以为你们回不了家了。)

c、如果是你,你会有怎么样的推测?说说你的想法。预设:想想蜜蜂在飞回来的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或危险。

d、蜜蜂竟然飞回来,难怪小女儿这样激动。指导用激动的语气读,女生齐读。

(2)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发现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了家。

a、“准确无误”是什么意思?蜜蜂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准确无误地飞回来的?

完全正确 没有差错)联系上下文理解。是的,逆风没有使它们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环境没有让他们偏离方向,他们准确无误地回家。)(尽管…… 但)这是一组关联词)。说明蜜蜂不仅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很强。

b、指导朗读。男生齐读。

5、这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试验,那么作者又是应用怎样的语言来写的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比较句子: 这样改行吗?为什么?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的准确无误。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蜜蜂肯定找不到家了。

6、放手默读课文,像这样用的准确的语言课文中还有很多,你能试着找到几处吗?

7、交流,屏幕显示句子,读一读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几乎要……大概……我想……

四、研究结论,激发探究

1、法布尔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出示、齐读最后一段)

3、小结: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说明你们很善于思考。希望课后你们能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解决这些疑问。看来,自然界的确有无数解不开的奥秘。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在几十年后,有一种研究结论,你们听听有没有道理。电脑出示资料。

如果你们对蜜蜂感兴趣,还可以自己去查找资料,自己再做一番研究。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讨论:作者从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虫的相关知识制成一张手抄报,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3、特向你们推荐《昆虫记》。这是法布尔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的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和试验,真实记录昆虫的本能与习性的巨著。

板书设计:

14 蜜蜂

法布尔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试验捉蜜蜂

做记号严谨 求实

女儿等

走两里多路 放

结论不是超常的记忆力 而是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