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奇妙百科 > 学生会竞选演讲稿 > 小学数学二年级不退位减教案(优质17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不退位减教案(优质17篇)

时间:2023-11-24 18:16:42

通过编写二年级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我们精心整理了一些二年级教案的实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教案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初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里的两位小精灵,你们看,是谁?(出示:聪聪、明明)。

同学们掌声欢迎。

1、教师讲述:聪聪、明明在来的路上,恰好碰到了数字娃5、8、1、6在玩两位数减两位数找家的游戏,他们正得欢,忘记了回家。聪聪对明明说:我们来帮助他们,好吗?明明说:这容易,他们就是58-16、56-18、。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找着自己的家吗?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并随机板书:

你们帮数字娃找到了家,他们非常高兴,聪聪、明明也夸奖大家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编制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童话,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儿童化,既激趣,又有引起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科学精神,激发创新意识。

2、明确课题。

学生口答后教师说明,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

通过编题、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发生过程,主动感知和明确问题,为进一步解决新知识问题的探索活动作好准备。这是创造性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1、猜测活动。

2、试一试。

3、你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请学生小组讨论,再汇报讨论结果。

这里的尝试练习实际上是对猜想的计算方法的验证。

4、大家讨论。

(1)借助表象:理解从十位退1。

竖式计算时,首先遇到6减8不够减,怎么办?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摆小棒,突破难点。

(2)讨论:怎样表示从十位退1,你有什么好办法?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尝试练习,请学生板演,并说说。

计算过程。

学生互说计算过程。与48—36比较,有何异同。

学生练后互说计算过程。

学生板演,其余全练,与例1比较。

学生互相谈收获和体会,并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集体校对。

二年级数学不退位减教案

(一)使学生掌握不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万以内数不连续退位的减法。

(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三)培养学生遇到困难积极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学习习惯。

难点:理解计算法则第三条的含义。

1.板演。

2.同时口答。

(1)10个一是多少?

(2)10个十是多少?

(3)10个百是多少?

(4)100里面有几个十?

3.口算。

(1)20以内的退位减。

14-7=11-3=13-5=15-6=12-4=。

18-9=10-4=16-8=12-5=11-7=。

13-8=14-5=16-9=17-8=10-5=。

(2)4-1-2=。

7-1-6=。

8-1-6=5-1-2=。

2+10-4=。

3+10-7=。

5+10-6=。

1+10-9=。

3.订正板演。

师说:怎样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学生说过程,教师贴出笔算法则)。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

师说: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学习更大的数的笔算减法,你们有信心学会吗?(板书课题:不连续退位减)。

1.学习例1。

(1)出示皮筋图。

师问:图131画了几捆100根的皮筋?几捆10根的?几捆1根的?一共是多少根皮筋?(376根)376里面有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板书:

师问:用虚线圈起几个100根?几个10根?几个1根?一共用虚线圈起多少根?(132根)虚线圈起表示什么?(减去)132里面有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继续板书: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然后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教师在复习准备过程中贴出的计算法则前两条上用红线画出。

师说:不退位的笔算减法前两条法则和以前我们学的百以内笔算减法是一样的。

(2)练一练。

2.学习例2。

(1)出示方块图。

师问:图上画了几个100的方块?几个10个的方块?几个1个的.方块?一共有多少个方块?老师要从319个方块里面拿走176个方块,怎么拿?板书:

学生动手操作,叙述拿的过程:先从9个一中拿出6个一;从1个十里拿7个十没法拿从百位退1个百作10个十,把10个十加上1个10是11个十,再从11个十中拿走7个十;3个百退1个百剩2个百,从2个百中拿走1个百还剩1个百。学生边说,教师边在图上演示。

(2)看竖式学法则。

师说:谁能看着竖式说说计算过程?重点让学生说十位上是怎么算的,老师在复习准备过程中贴出的第三条法则上用红笔修改。((3)。

(3)练一练。

3.学习例3。

出示例3:求1230与425的差。

让学生在本上独立完成,重点让学生说说十位和百位是怎么算的。用红笔在第三条法则上继续修改。

师问:千位、十位上相减都得0,为什么十位上要写0,而千位上就不必写了呢?(十位上的0起占位作用,而千位上的0写了没意义)。

4.小结。

师说: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万以内数的笔算减法,计算方法前二条与百以内数的笔算减法法则一样,大家看第三条,比较乱,老师改一改大家看着就很清楚了。(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让学生一起读一遍法则。

1.做一做。

2.笔算下面各题。

247-181=。

740-570=。

3472-3380=。

3.被减数是1368,减数是295,差是多少?

这节课是在一年级已经学过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基础上,学习万以内数的不退位及不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

在复习准备中,先安排了三道百以内笔算减法,以复习百以内笔算减法法则,然后安排了四道口答,以复习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最后是口算练习。

在学习新课中,例1是通过皮筋图引出的,由于没有退位,比较简单。例2是有退位的减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减法法则第三条,在此基础上,学习例3学生就不会感到太困难了。

在巩固反馈中,安排了大量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了解学生哪些地方还不清楚,及时给予帮助。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范文

1、重点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对比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

2、突出算理,重视方法。计算题教学离不开算理和算法。算理是基本,离开了算理,算法则会变成空中楼阁。算法是归宿,这节课,算理不可少,通过尝试计算、同桌互讲等多种方式,逐步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更好地掌握方法。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新理念,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3、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活动设计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应用性、活动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4、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提醒学生做计算题时,首先要看清楚题目,写竖式的时候不要把题目给抄错。

(2)、要规范、合理的写竖式。要告诉学生摆竖式的时候要写一个数字然后空出一个数的位置,再写下一个数字。这样的竖式在计算时,不会因为数字挤在一起,而出错。

(3)、提醒学生写完竖式后,要记得把答案写在横式上。

(4)、教育学生计算完要及时检查。

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教案

教学退位减,先教学只有一次退位的减法,再教学连续退位的减法。

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挂图、小黑板。

自我加减。

1.口算:13-612-4。

33-632-4。

43-662-4。

口算第2、3行时,要求说出过程,师办板书得数。

问: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怎样算?

师:当个位上不够减时,就从十位上也就是他的前一位上退出1,然后合起来再减。

2.用竖式计算。

623-41253-4。

指名板演,再说说百以内笔算减法是怎样算的。

3.引入新课:

刚刚我们看到,笔算减法时,要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这节课我们将用这样的方法来继续学习千以内的笔算减法。

(板书课题:退位减)。

1.教学例题。

问题1:瞧!书架上有这么多的书。儿童小说比民间故事多多少本?你会算吗?

(学生在草稿纸上算一算。)。

1)指名板演。

2)请不会计算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在哪儿遇到问题不会做了?

3)不够减时,应该怎么办?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4)明白吗?你来试试看,这回能做了吗?

5)让学生再试着做一做。

6)核对答案。

问题2:民间故事比童话少多少本?

1)学生自己算一算,再小组讨论。

2)你们又遇到什么问题了?

(向十位借一后,十位又不够减了。)。

3)以前不够减时我们怎么办的?

(向前一位借一。)。

4)师示范,边做边说。

5)生跟着自由说一说。

6)自己在草稿纸上算一算。

7)用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8)四人小组互说后在全班汇报。

1.想想做做第1题。

1)自己完成这些题目,并说一说你计算的过程。

2)生边说,边做。

3)请三位小朋友上来做。

4)自己验算。

2.想想做做第2题。

1)这题完成在本子上,并要验算。

2)指名板演。

3)集体检查并订正。

3.想想做做第3题。

木鸟医生在为大树体检,你们也来帮帮他吧!先找出病因,再帮他们治一治。

1)小组互说,再改正。

2)请三位医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帮他们治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1)自己读题。

2)大象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你知道了吗?自己列式计算。

3)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写。

4)对答案,并订正。

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教案

教科书第19页例2,例3,(做一做)。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退位减法笔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两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理解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顺序。

教法。

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法。

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理解退位减的算理。

课件、小棒、卡片等。

1、口算我最棒。

16—8=10—4=15—7=12—5=17—8=12—8=10—5=18—9=。

2、算一算。

43=21=64—32=56—41=77—43=。

学生上黑板笔算,教师检查,表扬做的又对又快的。

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学生回答: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

1、教学例2。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哪些条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寻找条件,列式。

学生列式:51—36=?

该怎样计算呢?从哪一位减起?个位上1减6不够减,怎么办?拿出小棒摆一摆。

有一下几种分法:

1、在5捆和1根中,先拿出1捆拆开,从中拿走6根,再拿走3捆。

2、在5捆和1根中,先拿走3捆,再拿出1捆拆开,拿走6根。

3、在5捆和1根中,先拿走4捆,再从4捆中拿回4根。

4、在5捆和1根中,先拿1捆拆开与1根合在一起,再从中拿走6根,再拿走3捆。

你发现了什么?要拆开1捆,从几里拿走了6。

2、你能试着列竖式吗?

你认为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十位还剩几?

教师教写竖式的方法,说明退位点的用途,不要忘了减去退位的1。

3、比较56-22与51-36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4、你认为笔算两位数减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问:从十位减起方便吗?

5、试练:67-3935-881-5650-24。

6、教学例3。

出示50-24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问:50-24十位退1后个位上要算几减几?十位再算几减几?

7、小结。

先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分小组交流想法,并汇报。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三第5题,第6题。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改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7题和第10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1、巩固所学内容,能根据图意列出连加的算式,说出是几个几相加。

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

3、总结出1和0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总结出规律。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有关0的乘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1、填一填(投影出示)

3+3+3+3=()()

7+7+7=()()

5+5+5+5+5+5=()()

6+6+6+6+6=()()

2、写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4 3 = 12

( ) ( ) ( )

3、谈话:神奇的魔术家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节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魔术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魔术家的表演吧!语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挂图:第一幅图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魔术师在变什么魔术?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几个数。

老师引导学生提问:第一幅共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板书: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谁来解决他的问题?(指定5名以上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出示挂图:第二幅图

老师想问问大家现在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鸽子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答出0只。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

出示书中的思考题: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1和0的乘法算式的得数分别有什么规律?然后通过小组的合作,实践、体验,最后总结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结论:1和任何数相乘,得数就是这个数。

0和任何数相乘,得数都是0。

1、 提问

(1)图中一共有几棵树?你是怎么知道的?

谁能列出加法算式?说的对吗?为什么他说得对?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你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2)树上一共结了多少个果子?你是用什么办法算出来的?

什么方法数得快、算得快?

请你在书上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让学生比较数数的方法、连加的方法、乘法哪种方法最快)

2、 根据插图,按顺序回答。

(1)吊椅上现在坐了几个人?指名上黑板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只要学生的问题符合题目内容,都要给予肯定。

3、自主练习第4、5题。

4、自我检测:我学会了吗?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1+1+1=3 13=3 0+0+0=0 03=0

学生能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并能和加法算式进行联系,学生在找0和1的乘法算式的规律时,很容易总结出规律,但在具体做题时个别学生还是把乘法和加法的结果搞错,应让学生多多练习,加以巩固。

二年级数学不退位减教案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2.学会减法的验算。

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算法的发展过程,鼓励学生自己探索验算的`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让学生经历算法的发展过程。

小黑板、挂图。

一、导入。

谈话:小朋友喜欢看书吗?我们来看看一个书架上书吧。

二、新授。

1.教学例题:出示书架图。

问: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说:学校里图书室有335本的儿童小说,借出123本,还剩多少本?)。

提问:怎样解答?

1)问:你能用什么办法得到结果?你会计算吗?(生写在草稿本上。自己写一写,再同桌互查。)指名上黑板写,全班核对。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注意:数位对读齐,从个位算起。)。

2)你会验算吗?

讨论,再算一遍或用加法验算(生试算,再指名上黑板写)。

3)讨论:减法的验算与我们学过的加法的验算有什么不同?

4)小结:减法验算式的得数不是原式中的得数,而应该是原式中的被减数。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生自己完成这些题目并认真验算。

2)请3位小朋友上来完成这些题目。

3)核对答案。

4)师:他验算的对吗?你是怎样验算?

2.想想做做第2题。

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指名说:注意数位要对齐。)。

1)生自己完成,同桌互查。

2)指名板演。

3)全班核对答案。

3.想想做做第3题。

1)这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2)齐读第1小题要求。你需要找到哪两个条件?

请你列式计算。(生试做,指名板演。)。

3)剩下的题目,同桌互说要找哪两个条件,再列式计算。

4)指名两位小朋友板演。

5)全班核对答案,集体订正。

4.想想做做第4题。

1)指名读题。

2)本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4)同桌互说怎么求。

4)学生写在书上。

5)同桌互查。

6)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7)四人小组互说后汇报。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得到了什么?减法如何验算?

小学二年级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数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并能正确地笔算商中间连续有两个0的除法。

三、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笔算商中间连续有两个0的除法。

四、教学难点:

懂得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五、教学材料:

口算的投影片。

六、教学途径: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谈话。

导入。

教学。

新授。

一、复习。

1、口算:

300÷348÷2725÷50×20×015×46×57×3432÷4。

2、笔算(可与口算同时进行):

624÷62814÷7。

1、教学例8。

0÷3=□0÷7=□。

问:0÷3等于几?你是怎样考虑的?(做除法想乘法,几和3相乘是0,只有0×3=0,所以0÷3=0)。

那么,0÷7=□0÷3=□0÷100=□0÷=0,()中可填哪些数?(除零以外的任何数)。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怎样一。

1、教师出示口算的投影片,学生开火车回答。

2、学生笔算。

1、教师提问,指名回答。

2、学生填空。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

新授。

巩固。

练习。

个结论?

板书: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

2、教学例9。7063÷7=□。

(1)学生试作。(教师选学生中不同中的做法,上黑板板演)可能会出现:

a、1009b1009。

7)70637)7063。

77。

063。

063。

630。

63。

(1)讨论:哪些算法是正确的?(a、b)。

为什么十位上要写0呢?(因为0除以2得0,所以在十位上写0。)。

教师: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所以,中间这一步可以省略,直接在被除数的那一位上写0。

3、学生试做。第114页“试一试”。

4、小结: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数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几?(0)。

教师板书。

1、笔算。(练一练的第1题。)。

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每一组派一个代表上台板演。

1、教师板书。

2、学生试做。

3、学生上黑板板演。

4、同桌讨论。

5、指名回答。

6、教师小结。

7、学生独立完成。

8、学生小结。

9、教师板书。

1、学生列竖式计算。

巩固。

练习。

课堂。

作业。

2、连线题。请同学们先把左边的算出来,再和右边的答案连线。(投影出示学生的答案。)。

3、出示表格图。

请同学们计算出答案,再填在表格中。

学生独立在草稿本上列竖式,集体订正。

4、聪明题:按要求编除法算式,并计算。

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讨论,再编算式。

在1号本上完成练一练的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

1、学生连线,投影出示学生的答案。

2、出示表格的投影。

3、学生在草稿本上列竖式。

4、四人小组讨论。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

七、板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况中提取、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较熟练的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整理,找出规律,进一步巩固此类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先安排加法,再安排减法,意图是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十以内进位加法及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是对学习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巩固复习,能为后继教材的学习做好迁移准备。

五、教学过程分析:

(一)揭示课题。

(三)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四)课堂独立练习。

六、教学困难分析及媒体设计:。

1、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已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总结规律。运用flash动画及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直观演示掌握规律。

2、这是一节复习课,学生对复习的内容已基本掌握,相对于新授课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达到熟练巩固知识的目的。为此引用动画《十几减几》,将练习内容融入适当的`情境之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算法。

七、课堂实施:。

(一)揭示课题。

说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1.找规律,填表。

出示图片。

要求:仔细观察,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把所缺的算式填出来。

(自由发言,想填哪格,就填哪格。)。

2.说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

3.讨论(出示动画: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二十以内退位减法表)。

a.竖着看,第一列的得数有什么规律?算式有什么规律?

b.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

(酌情启发:横看,有什么规律?竖看,有什么规律?)。

4.小组活动,动手操作,重排退位减法表。(见课本第23页。)。

(提供每组一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

小组合作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地排成一个表。

(三)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课本第24页的第1题。)。

a.差是6的减法算式有哪几道?想不出的可以看减法表。

b.差是7的一组退位减法算式你能都说出来吗?

c.你还能说出一组差是几的退位减法?

(四)课堂独立练习。

1.看图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方格图小球图)。

2.口算,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动画:十几减几)。

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操作、尝试计算、讨论等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3、在运用多种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两位数减两位数,当被减数个位不够减时用退位的方法。

理解“借1当十”。

小棒、课件。

一、问题情境。

生1: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

生2:美国比中国少多少枚金牌?

……。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2。

师:有的同学猜对了,老师很想知道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该怎样列式呢?

生:51—36=。

师:同学们,学习加法时,我们通过摆小棒学会了进位加法。今天我们通过摆小棒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有信心吗?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摆一摆,算一算,看看还剩多少根小棒。

学生在小组内动手操作,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我们交流一下大家操作的方法和算出的结果。

生1:从1根小棒中去掉6根不够,就把1捆小棒与1根小棒合起来是11根,从11根中去掉6根还剩5根小棒;从剩下的4捆小棒中去掉3捆还剩1捆;这样1捆与5根合起来是15根。

生2:先从5捆小棒中去掉3捆,还剩2捆;从1根小棒中去掉6根不够,就把1捆小棒与1根小棒合起来是11根,去掉6根小棒还剩5根;这样最后还剩15根小棒。

生3:先从1捆小棒中去掉6根还剩4根,4根与1根合起来是5根小棒;再从4捆小棒中去掉3捆还剩1捆;这样剩下的5根与1捆合起来就是15根小棒。

生4:从5捆小棒中拿出4捆小棒,这样多拿走了4根,再拿回4根小棒,4根与1根合起来就是5根小棒,加上剩下的1捆小棒就是15根。

……。

(都把1捆小棒拆开了,再去减6)。

师:用摆小棒的方法能算出结果,如果不用小棒,直接列竖式来计算你会做吗?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你的计算结果?

学生说出算式,并在黑板上板书。

师:个位上的“5”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1:个位上的1减6不够减就从十位借1变成10,10加1是11,11减6就等于5。

生2:个位上的1减6不够减就从十位借1变成10,10减6剩4,4加1就等于5。

师:十位上的“1”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十位上的5减3得2,借走1还剩1。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时,从十位退1再减)。

2。教学例3。

师:你能运用刚才总结的注意事项,试着用竖式算一算“50—24”吗?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组织交流计算方法。

(被减数个位上的0减4不够减,从十位上退1当10,再减4,十位上的5减去被借走的1还剩4,再减减数十位上的2)。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人类提供了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好环境是我们每个地球公民的责任与义务,更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责任。所以“环境教育”已纳入学校教学工作之中,特制定本学年教学工作计划:

为确保“环境教育”教学工作扎实有序的进行,学校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对环境教育工作进行及时的组织检查。

“环境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并能感受到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知道保护环境也是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此,环境教育与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息息相关,每一位任课教师就是“环境教育”的任课教师。根据环境教育具体内容各任课教师教学任务如下:

1、全体任课教师教学任务。

为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教育途径的重要作用,任课教师要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之中,使学生全方位的受到环境教育。全体任课教师要在自己所担任的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要有教案。

2、科任教师教学任务。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与人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课任教师除在本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之外,要收集整理有关保护生态,节能减排,应急避险,健康生活观念及知识等方面内容,形成教案并授课,各任课教师选择环保的内容尽量不要一样,教案更不能雷同。

1、“环境教育”课程课时与班队课程,课时整合,各任课教师在本学期内完成自己所担任的教学课时任务。

2、任课教师要备好课,有完整的教案。

3、各任课教师合理安排好上课时间,并在学期末上交自己所担任的全部“环境教育”课时教案。

1、各年级以班为单位,本学期组织开展一次以《保护生态环境争做生态公民》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的主题要鲜明,内容要突出,有环保教育意义。

2、学校组织的活动。

(1)环保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学校将组织学生参加“绿色志愿者清扫日”到社区清扫白色垃圾,刷洗不法的小广告及宣传活动。以学校带动社会公民具有环保意识。

(2)环保宣传活动,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窗、板报以环境教育为主题进行宣传。

1、各任课教师认真备课,讲课,随机听课。

2、本学期举行“环境教育”优秀教案评比活动。

每一次开展的活动前学校制定活动要求和评比条件,活动后进行总结,评比、表彰。

20xx3年9月。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2、在操作中,体验平均分的过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操作、分析、比较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探究意识,在讨论交流中培养合作精神。

在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活动中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分的表象,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初步学会将物品进行“平均分”

磁性黑板、12根小棒、12个桃子。

12根小棒。

一、复习铺垫。

1、看图让学生回答。

说说图中表示的分别是()个()。

2、学生摆小棒:3个2,3个4。

二、展开新课故事导入。

有一天,沙和尚、猪八戒、孙悟空三兄弟来到一座山脚下,口渴、肚子饿,猪八戒摸摸口袋里只有6个桃子了。“来,沙师弟你2个,大师兄1个,俺老猪肚子大就3个。”“嗨!凭什么你多吃,哪次妖怪不是俺老孙降的,我该多吃”,孙悟空气愤地说。站在一旁的沙和尚说:“平时重活儿是我做的,重担是我挑的,我该多吃。”“我!”“我!!”“我!!!”他们三兄弟争吵不停。其实他们三个为保护师傅都立下很大的功劳。聪明的小朋友,请你们帮他们分一分桃子,让他们别争吵下去了。

用小棒分一分,交流分法。讨论:为什么每人2个他们就不争吵了呢?

2、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像刚才,把6个桃子分给3个人,每人2个,每人分得的个数怎么样?(同样多)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教师板书课题。

练习:填空,把6个桃子______分给3个人,每人______个。

3、教学例1、

独立分一分,指名演示。

小结: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

4、试一试。

(1)想一想:如何把8个桃子平均分,试着自己动手分一分。

(2)四人小组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分的过程。

(3)汇报分的情况,演示。

(4)提问:为什么我们说这样分就是把8个桃子平均分了呢?

5、教学例2、

(1)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有几只猴子,几只桃子?

教师边叙述边出示题目。

提问:“每只小猴子分2个桃”,要我们怎么样去分?几个几个的分?

(2)学生回答教师演示。

(3)6个桃子,每只小猴分2个桃,可以分给几只小猴?想一想:老师刚才怎样分的?学生自己一边分,一边说一说分的过程。

(4)请说说刚才我们是几个几个分的?为什么?

6、试一试。

(1)教师示范操作分小棒,拿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共分成6堆。

说明,每2根放一堆,也就叫“每2根一份”。

提问:这里的小棒可以看作几个几?说明12里面有几个2?(板书)。

(2)照样子分一分,说一说,填一填。12里面有几个几?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第一幅图上是什么?说明了什么?(5块饼干作为一份,把它们圈在一起。)。

请学生照样子把剩下的饼干每5块一份,圈一圈,填一填,说一说。

独立完成第二幅图。

(2)我们在分这些物品时是怎样分的?属不属于“平均分”?

2、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看图,了解题意,学生分小棒的方法来分一分,根据分的结果完成填空。

3、快乐一刻:我们排队做游戏:20个小朋友排成两队,怎么排最整齐?排成四队呢?

四、全课小结:怎样分是平均分?在生活中你把东西平均分过吗?举个例子。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有趣的七巧板是数学与生活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七巧板拼图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数学游戏。教材将平行、垂直及角的有关内容的呈现出来,旨在通过七巧板的拼、摆等活动,掌握与线段、角、平行线、垂线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和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历和体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七巧板的制作过程,并体验七巧板的组图功能,提高学生的图形组合能力及对美的事物的发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拼摆等活动,丰富学生对平行、垂直及角等有关内容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探索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活动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在拼图活动中,让学生对所拼的图形给出自己所赋予的意义以及美好的愿望,既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又给了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资料意识到七巧板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在拼图及其表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才能,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尊重他人的意见。

【教学准备】。

七巧板、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图形。

师:小朋友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老师也很喜欢,今天老师拼了一些漂亮的图形,想不想欣赏一下?(课件演示拼成的图形——帆船、孔雀、滑梯、火箭)学生欣赏。

师:这些拼图漂亮吗?这些漂亮的拼图其实都是由这七块图形拼成的,有谁知道这是什么?(课件演示将帆船、孔雀、滑梯、火箭各拆开成七块图形,再将这七块图形旋转、移动拼成一副七巧板)。

2、揭示课题:

师:对!这是一副七巧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七巧板》。(板书课题:有趣的七巧板)。

3、介绍七巧板的来历。

课件演示:

七巧板自我介绍:同学们,我叫七巧板,别小看我,我已经大约有1000岁了,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把我发明出来了,最早我叫“燕几图”,后来又有人叫我“七星”、“易方”、“智慧板”、“益智图”,19世纪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并迅速传播开来,被称为“东方模板”。我虽然仅有七块图形组成,但是它们可以拼出多种多样的图形。因为我是由一个正方形分割的七块几何图形组成的,现在的人就叫我“七巧板”。因为我的各种拼图能开发儿童的智力,所以我被许多国家选为儿童智力开发的必选玩具。我已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一个代表啦!

二、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师:谁先来说一说一副七巧板有几种不同的图形?

生:有三种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师: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生:三角形有5个,还有1个正方形和1个平行四边形。

师:比一比,哪些图形是完全一样的?

生:2个大三角形一样大,2个小三角形一样大。

三、自主探究,深化认识。

1、组织竞赛。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用七巧板来拼一拼?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拼得快,拼得好?拿出七巧板,准备好了吗?我们比赛开始啦!

2、用两块拼。

师:先来简单一点的,请用七巧板中的两块图形拼成一个正方形。

学生拼图。

师:哪位小朋友说说你选用的哪两块?拼成了什么?

生:我用2块大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

师: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

师:刚才我们用大小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你还会用这两块三角形拼成其他的图形吗?小组合作,拼好后贴在磁性黑板上。

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拼成了哪几种图形?每组拼成几种图形就加上几颗星作为奖励。

师小结: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不同的摆放,可以拼成我们认识的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三种不同的图形。

3、用三块拼。

师:再来难一点的,如果拿出七巧板中的三块,可以拼成哪些已经认识的图形呢?请你试一试,每个小组将不同的拼法贴在磁性黑板上。比比哪个小组的同学拼的图形种类最多。

学生动手操作。

师::你用哪几块拼成了什么图形?

生:我用1个正方形和2个小三角形拼成了长方形。

生:我用2个小三角形和1个大三角形拼成了正方形。

生:我拼的是平行四边形,用了2个小三角形和1个正方形。

生:我拼的是三角形,用了2个小三角形和1个平行四边形。

生:我用1个小三角形、1个大三角形和1个正方形拼成了五边形。

……。

小组长统计本组共拼出了几种不同的图形,给拼的图形种类最多的小组加星鼓励。

师小结:小朋友们真棒!用七巧板中的三块拼出了这么多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等。

4、用四、五、六块拼。

师:下面我们要来更难一点的,用七巧板中的四块、五块或六块也能拼出我们认识的图形。如果有困难,小组内可以商量商量,互相合作,合作的时候只能用一副七巧板中的几块;你还可以打开课本第29页仿照书上的图形拼。拼好后先在小组内说说你用哪几块拼出了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发现有创意的进行展示,说说你是怎么拼的?

小组长汇报统计结果,给拼的图形种类最多的小组贴星。

5、说儿歌。

师问:七巧板好玩吗?有趣吗?老师带来一首有关七巧板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念一念。

出示儿歌:

七巧板,真有趣,三种图形在一起,动脑筋,巧拼移,

小手创造出神奇。

师:是啊!七巧板非常有趣,但是在拼图时,一定要动动我们的小脑筋,这样,才能拼出各种图形!

6、用七块拼。

师:七巧板不仅能拼出我们学过的图形,还能拼出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图形。

(1)模仿。

课件演示:鱼、狗、人、猫这四幅图形。

指名说说这四个图形分别是什么。

师:你喜欢哪一个图案?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照样子动手拼一拼。拼的时候,先仔细观察,用哪几块,每一块怎么放?拼好后小组内互相看一看,比一比哪一组动作最快。

集体反馈。

(2)创新。

师:刚才我们是模仿来拼七巧板的,你能自己动脑拼出一些漂亮的图案吗?学生拼好后可以走下来参观其他小朋友的作品。

(3)参观、点评作品。

师: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集体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都动脑筋拼出了各种美丽的图案,获得了丰收。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数学课,你们玩得快乐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1、经历观察、操作和比较的过程,学会辨认对称图形。

2、经历多种感官多种形式的参与,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能找出对称轴。

3、经历剪、拼、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学习的快乐。

对称图形的特点。

练习纸、图形纸、剪刀、课件等。

1、优美的草地上有许多蝴蝶。

2、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蝴蝶怎样的?

3、我们今天要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它!(课件演示:蝴蝶翅膀合起来,又展开)。

1、老师带了很多图形,看看有哪些图形。

2、拼一拼。从上面的图形中,你能不能选两个拼成下面的图形呢?

a、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b、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c、除了这些图形外,你们还能不能拼成同类型的其它图形?

d、学生展示。

3、小朋友拼的对不对,我们先来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生:一样;对折会重合……。

4、看看我们同学拼出的图形,有没有不是同一类的?(验证)。

5、得出名称。

像这样的图形,让我们给他取个名字。(对称图形)。

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6、联系生活找找对称图形。

生:画一画(怎么画?)画半棵/直接剪。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展示学生作品,你是怎样剪的?

只有这样剪,左右才是对称的,我们就把这条折痕叫做对称轴,对称轴的左面和右面形状是一样的。(课件展示对称轴)。

你能画出这条对称轴吗?

1、仔细观察,判断这些图案是不是对称图形。说一说验证的方法。

2、画出对称图形的的对称轴。

3、画正方形和圆的对称轴(机动)。

1、上面的图形对折后会是下面的那一个,用线连一连。

2、上面的图形展开后是下面的那一个,用线连一连。

3、脸谱欣赏。(出示一半,让学生想象完整的脸谱,再呈现)。

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很多,古今中外,都有广泛的应用。我们一数学百花园。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主题图、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教学预设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

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29+38。

=67。

问题:1.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问题:2.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

(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

48-8+17=15÷3×5=。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问题:想一想,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二)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第2题哪错了?

3.第3题哪错了?

4.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啊?

四、课堂作业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第2题。

板书。

设计同级运算。

课后。

反思。

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

主备人:

教学内容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第二课时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主题图、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2×4×7=6÷3×2=15+10-8=。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

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二、探究新知。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综合算式。

4×3=12。

12+7=19。

追问:这是谁列的?

追问1: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追问2:为什么先算4×3?

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问题:1.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2.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5.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说明: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再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9)。

问题:1.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

2.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20-8÷27×5-34+4×681÷9+2。

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

(二)小动物回家。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四、课堂作业。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教材第113~119页总复习及相关内容。

1.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应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并学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复习克和千克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估测的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估量的经验。在复习简单推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巩固克和千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课件。

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

(一)回顾复习过程请学生回忆已经复习过本学期的哪些内容,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复习克和千克、推理这两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复习克和千克。

1.梳理。

(1)说一说,你在水果店买东西时都见过什么?

(2)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

2.直观感受。

(1)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

(2)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1克或者1千克?

(3)实物展示:1片口香糖约重1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

3.进率关系。

(1)已经明确了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2)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盐同样重?

4.测量。

(1)测量物体的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5.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时重点说一说第3小题,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7题。

要求学生课前调查,填写调查结果,课上根据调查结果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一定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关注,通过操作、提问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在练习时要让学生说说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和原因,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

(二)复习推理。

1.复习推理(一)。

(1)创设情境:李冰、王明、张强、夏雨一起排队上车。张强在李冰和王明的中间,夏雨是最后一个,李冰不是第一个。请把他们的名字从前往后写下来。

(2)思考:你先确定谁的位置?为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推理的过程,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

(4)指名说一说推理的方法及过程,其他同学补充,引导学生注意表达的有序性。

2.复习推理(二)。

(2)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教师注意适时点拨。

设计意图:推理重在过程,复习中让学生经历想推理过程、说推理过程、演示推理过程、观察推理过程等环节,有意识地对推理的方法进行提炼和改善。让学生明确推理时一般要找到一个关键句,作为推理的突破口。完善表格填数的方法,将“确认”与“排除”交替进行,这样提升了效果,学生也能轻松接受。

三、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一)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你能用我们今天的复习内容解决身边的哪些问题?

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教案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两个班级共有100多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3.结合情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2001年7月13日,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国际奥委会投票决定2008奥运会的`举办城市。

让学生看课本情境图,然后说一说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伊斯坦布尔得9票,巴黎得18票,多伦多得22票,北京得56票。

2.哪个城市赢了?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1.

学生自己算完后,在班内展示。

2.让学生思考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同桌交流算法。

指名汇报班内交流。

归纳总结,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3.笔算59-3=提醒个位要怎么样对齐,与谁对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第19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及算法。

2.完成第20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