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奇妙百科 >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设计(实用24篇)

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设计(实用24篇)

时间:2024-02-21 11:08:08

毕业论文是研究生生涯的里程碑,它标志着我们在特定领域取得了专业性的成果和突破。毕业论文是学术交流和研究探索的重要成果,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毕业论文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针对当前国内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材建设现状和技工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笔者提出在技工院校“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中使用基于自顶向下教学模式的国外经典计算机网络教材,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将类比教学、动画辅助教学和微课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并辅以一定的教学激励机制,让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计算机网络主要协议原理和关键概念,以期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xx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各种互联网应用从web、p2p、搜索引擎到在线游戏、社交网络、视频发布等层出不穷。国家也提出将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将其纳入国家经济顶层设计。在此背景下,除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外,越来越多的非计算机专业也将“计算机网络原理”作为必修或选修课程,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尤其是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今后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把握新的网络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工作和学习。

技工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分析。

首先,技工院校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学习习惯较差(如没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学习意志弱、惰性强,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都不明确。另外,技工院校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热情不高,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缺乏钻研精神。因此,这些学生得到的正面评价较少,导致学生信心不足,厌学情绪严重,不能正确评价自己,无法发现自身的长处。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势利导,不断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目前,国外主流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材有andrews。tanenbaum编著的《计算机网络》(第5版),jamesf。kurose和keithw。ross编著的《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6版),larryl。peterson和bruces。davie编著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第5版)等。其中只有《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一书是以自顶向下的方式来介绍网络。自顶向下模式按照从应用层到物理层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学生对电子邮件和web等网络应用非常熟悉,从应用层开始关注网络体系结构有助于激发学生络其他内容的积极性,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根据技工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同时为确保学生学到最新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很多学校采用了《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6版)一书的中译本作为课程主教材。教材配套的课程网站上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幻灯片、课后习题解答、实验教程和许多用于演示网络协议工作原理的javaapplet动画程序等),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教学。

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结合我校“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选择《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一书中前5章作为教学内容,且删去了“2。7tcp套接字编程”(学生没有编程基础)和“3。7tcp拥塞控制”(tcp拥塞控制机制比较复杂,只对拥塞控制的一般原理进行介绍)。对非计算机专业的技工院校学生,我们建议在84学时(有效学时)内授完全部内容(如果是18教学周的话,可将课程设为5~6学分)。

1。教学激励。

计算机网络概念繁多、协议原理复杂、前后知识点多有联系,而技工院校学生往往没有课后复习习惯,所以我们在授课时一般将上课时间的四分之一用于回顾上次课所讲内容。由于技工院校学生的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述能力较弱,所以在课前复习时尽量以填空题或选择题形式对知识进行提问,不要以思考题或问答题形式复习。在学生一时无法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给出足够的提示。另外,还要将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前复习题和课中思考题的回答情况)及时记录下来作为平时成绩的评定依据。

例如,我们从《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一书中优选出部分不是特别难的习题(比较接近例题的解题思路),以及历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试题中的部分选择题作为课后作业或课中思考题,对出色完成习题的学生予以表扬或奖励(期末成绩加分)。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并能提高其学习信心。

2。类比教学。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内容较为抽象,而技工院校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引入了大量的生活实例作为类比,创设教学情境,将计算机网络理论学习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概念和原理,提高其学习兴趣。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一书本身就是使用现实世界例子进行类比的范例。例如,可以将路由器看作是立交桥,分组通过路由器转发就好比车辆通过立交桥;运输层和网络层的关系可以类比邮政,为两个家庭提供信件邮递服务;路由震荡问题可以理解为生活中某条新路开通后司机都赶新路,结果造成新路拥挤,然后又改回原路。这样的类比教学,使得学生从日常生活司空见惯的现象中轻松理解了计算机网络中的概念和原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类比推理能力。

3。动画辅助教学。

所谓“一图胜千言”,使用动画辅助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我们从教材配套的教学网站上下载了不少javaapplet动画程序用于演示计算机网络中一些较为抽象、难理解的协议;另一方面,我们也自己动手编制了一些javaapplet、javaswing或是javafx程序辅助教学以及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协议的工作原理。

例如,回退n步(go—back—n,简称gbn)协议和选择性重传(selective—repeat,简称sr)协议是传输层用于实现可靠数据传输的两个重要协议。但是由于这两个协议的工作原理较为抽象和复杂,许多教师在授课时即使大费周章也不易讲清楚协议中的关键概念和原理。我们通过javaapplet演示程序,采用边演示协议的执行情况边分析协议的工作原理的教学方法,非常简洁直观地对协议作了清晰的解释,学生对这两个协议也掌握得十分牢固。

又如,校验和的计算及验证是“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中一项重要的计算内容。接收方通过校验和可以判断出所接收的数据分组是否出错,并向发送方返回肯定确认分组或否定确认分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因特网校验和的计算及验证,我们编写了javaswing动画演示程序(如下页图)。该程序可以自动随机生成80位、96位或112位二进制的报文段,接着演示校验和的手动计算过程和手动验证过程。一方面,教师通过该动画程序可在课堂上直观地向学生演示校验和的计算及验证过程;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该动画程序也可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4。微课教学。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中有不少知识点(如网络吞吐量计算、p2p文件分发、ip数据报分片、arp协议等)都适合制作成教学视频进行微课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般将一些适合用多媒体表达的课程重点知识制作成微视频,课前通过网络共享给学生,要求学生学习微视频,同时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完成,以帮助其更好地理解视频内容。在正式讲课前,教师用5~10分钟时间测试学生的预习情况,再根据测试反馈结果有针对性地分析微课阐述的主题。在“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中使用微课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学习计算机网络的重难点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技工院校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结束语。

如何让技工院校的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协议原理和关键概念是“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授课时的难点。我们在教学中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国外计算机网络先进教材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做到了化繁为简、直观形象、深入浅出地介绍抽象的协议和概念,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本次课的内容包括:对计算机组成部件的物理划分和逻辑划分理论介绍,具体计算机内部各组成部件的功能介绍,造型表征,模块划分以及主要生产厂商等,并在讲解的过程中扩充了各中硬件相关的识别技巧以及护理知识的介绍。

为响应“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本次课采用了课本讲解、板书、多媒体应用等教学方法的结合。

在课本讲解的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交互问答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利用板书来记录学生的发言以及思维表现,在知识讲解后,直观的调用之前的黑板板书内容,作为学生们自信心提升的有效道具,并且可以提示学生本次课程所讲授的内容。

在多媒体环节引入了新颖的虚拟现实技术,指导并带领学生以任意角度的观摩,精细准确的表达,提示相关注意事项,以及游戏参与式的演示,实现模拟教学,让学生在新奇的心态驱使下参与学习,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性。

本次课程的重点是要求学生很直观的认识计算机内部结构组成部件的外观,并熟练记忆各种硬件的识别和安装方法及准确的解说其功能。

2、以向学生们对计算机的视觉认识的提问展开新知识的教学,同学们会很直观的回答出相应的常规硬件,如鼠标、键盘、显示器、摄像头等,也有懂得多一些的同学会提及显示卡、声卡、cpu等硬件,在学生的回答已经接近穷尽的时候,就针对刚才学生们提出的内容加以区别和划分,引出计算机系统的物理划分,即:主机和外设两大类,讲解完后,引导学生自己去将刚才所列举的项目进行归类。

3、在讲解了计算机的物理划分之后,再提出冯·诺依曼的逻辑划分理论,即: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类,讲解完后,再次引导学生自己去将刚才所列举的项目进行归类。

4、对计算机的硬件进行了初步认识之后,就进入详细的各部件讲解阶段。此时,和学生们一同打开计算机教学平台,结合专门制作的虚拟现实产品的操作演示,分别利用相应的教学设计时间来对各个部件的功能、外观、识别方法、具体安装位置、维护及主要生产厂商进行讲解,并随时提问各种部件间的异同,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在各个部件都讲解完成以后,就利用计算机教学平台,将虚拟现实的模型分发给台下的所有学生,利用几分钟时间来讲解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何使用鼠标和键盘来调整观察角度,观察高度,观察距离等,再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来“从任意角度”观察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并通过鼠标和键盘的配合来完成计算机主机部分的拆卸与安装,让学生能在“游戏感觉”的心态下更直观的看清楚,也更有效的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

6、估计在下课前5分钟左右,对学生进行本次课的内容总结,并鼓励学生多多的学习知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利用有利的资源来实现更多知识的糅合。

计算机网络的毕业论文

在互联网高速普及的今天,计算机通信网络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与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并且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网络安全问题。为此,本文将对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希望能对提高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有所帮助。

当前,计算机已经进入了我们万户千家,并且网联网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所以在运用计算机网络时往往很难保障用户的数据信息安全。经过归纳可以将计算机因素分为以下几种:

1.1软件因素。

当前,大部分计算机软件都是由不同开发商提供的,部分软件在设计上存在缺陷,部分软件的代码来源存在漏洞,部分软件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设计后门程序来操控软件等这都会给黑客或不法分子提供机会,导致计算机信息发生泄漏,严重威胁到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1.2硬件因素。

当前,计算机硬件中也存在不少漏洞,对于部分保密性的资料与数据在利用通信传输过程中都可能会出现数据泄露、窃取的风险。

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而言,计算机病毒无疑是一个严重的威胁。计算机病毒通常都是由黑客或不法分子设计的,具有很强的自我复制能力,可对计算机数据产生严重的破坏。而当前发展迅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加速计算机病毒入侵和木马的传播。

1.4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了以下几方面:第一,在应用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过程中,工作人员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导致口令密码被他人轻易获取;或是出现操作失误,导致口令密码设置被破译,从而导致安全隐患的出现。第二,遭到不法分子或黑客的非法入侵,导致计算机信息泄露或被窃取,使得重要机密数据丢失等。第三,部分用户缺乏安全防护意识,部分用户访问一些没有安全性的网址,从而导致计算机被病毒感染,从而导致网络安全风险发生。

只有不断改进与优化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才能有效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所以在对网络系统进行设计时,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将计算机数据的安全维护内容考虑在内,并且可以结合具体属性计算机数据来开展相应的方法措施,从整体上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能。同时,还应当对计算机通信软件系统以及通信网络协议进行优化,并做好计算机软件漏洞的维护工作。此外,还应当积极完善计算机自身设计的缺陷,以提高其整体安全性。

2.2采取多种防护措施。

当前,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越来越复杂化,并且成本费用也越来越高,相应的维护时间也越来越多,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传统的防护措施以难以满足当前计算机通信网络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采取多种防护措施来起到计算机通信网络完全防护的作用。在防御非法入侵时,能够实时监测与追踪非法入侵对象;并且在用户访问计算机过程中,可以发放网络许可证,且将指令发送,让用户将密码口令输入,以避免没有相关权限的人员访问计算机系统,以确保网络通信的安全。

3.1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原理在于通过密码的设置来防止计算机受到不法用户的入侵,所导致数据泄漏、丢失的情况出现。通常较为常用的加密技术主要有对称加密与部队称加密技术两种,而加密技术最主要的技术类别就是乘积、代替、移位这三种。

3.2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软件与硬件来共同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并做到一道保护屏障设置在外界与计算机通信网络间,以起到防止非法用户入侵,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作用。利用该项技术能够有效鉴别、限制以及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来确保网络系统安全。不仅如此,对于进入计算机网络的通信数据该项技术都能够进行实时监控,对于核准的、安全的信息则能够让其进入系统,对于存在安全风险或是威胁的数据一律进行隔离。

3.3网络加密技术。

运用网络加密技术能够确保计算机网络在传输数据时,数据的完整与安全。一般情况下,该项技术可分为数据存储、传输以及完整性鉴别等多个阶段。就目前看来,该项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最为有效的方法技术,能够有效抵御非法用户的入侵,并防止恶意软件对系统数据进行篡改。

3.4加强控制网络权限。

在访问计算机网络时,通常需要通过3个步骤:识别与验证用户名、识别与验证用户口令、检查用户账号的.缺省限制。而访问计算机网络的关键在于用户的口令,因此为了确保口令安全,则避免在屏幕上显示用户口令,且口令不能过于简单,以数字、字母结合使用为最佳。不仅如此,还必须要求用户口令进行加密,经过验证用户名与口令一致后,还需对其账号的缺省限制进行检查,如若用户口令多少次输入错误,则可将其视为非法用户入侵,并发出报警信息。

3.5提高网络管理安全防范意识。

对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来说,提高相应的安全防范意识十分必要。根据相关研究表明,现阶段不少计算机通信网络管理人员在工作上安全管理意识并不高,这主要表现在他们往往只是被动地遵循与执行相关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自己并没有积极主动地去防范网络安全事件,这样一来就为计算机通信网络被不法分子侵入或破坏留下可乘之机,因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网络管理安全防范意识。首先,我们应定期组织计算机通信网络管理人员进行当前一些新的网络安全事件学习与剖析,并提出一些应对之法,让他们及时掌握到相应的知识,以此避免相应安全事件再次发生。其次,积极鼓励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自学或召开技术交流大会,这样一来不但使得他们能够学习最新的网络安全技术,同时也可以在同行间交流当中提升自己安全防范意识与技术水平。

总而言之,计算机通信网络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人员应当要对其网络系统的安全予以充分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方法措施来确保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安全。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使用键盘进行中英文的输入是计算机操作基础中的基础,而“写字板”的学习既能使学生掌握一种简单的文字处理软件,亦为今后学习word做了完美的铺垫。本节课从初识键盘、认识写字板、输入英文字母、输入汉字四个方面展开,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最主要的输入工具之一键盘的布局,并使学生学会在写字板中输入英文字母、汉语拼音,初步学会使用“智能abc输入法”之类的拼音输入法输入汉字,从而为后续学习打下技能基础。

1.学习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郭村小学三年级学生。这是一群农村学生,由于条件所限,学生在家在校都难以接触到计算机(三年级32人,具调查竟无一人家里有计算机,而学校也只有一台计算机),学生大都听过、见过但很少摸过计算机,所以教学起来肯定会有一定的困难,但所幸三年级只是接触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年,所以对基础要求也不高,况且指法方面毫无基础可能会更好。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大略掌握了鼠标的基本操作、窗口的基本操作、但对窗口各部分的名称记得还不是很熟,在介绍写字板的窗口组成时有必要再复习一下。

3.学生认知障碍点:相对来说本节课的内容较多,本应至少分作三节课来教学、练习,但因学校只有一台电脑,难以提供学生大面积、长时间的练习,故在一节课内介绍完学生可能只能掌握些理论,要形成一定的技能只能靠以后安排练习课解决。

1、知识和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认识计算机键盘。学会在写字板中输入英文字母、汉语拼音,初步会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汉字。

2、过程与方法:初识键盘靠教师用实物介绍,学生在纸质键盘上进行简单练习;在写字板中输入中英文靠老师演示,若有余时尽可能让学生用计算机实践一番。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明白任何技能的形成都是理论+实践的结果,都有规律可循。让学生明白基于视窗的各种软件的打开、关闭、窗口布局都有相似性,可以举一反三。

1、教学重点:使用键盘进行中英文输入。

2、教学难点:利用上档键输入上排符号;汉字词组的输入。

1、教师准备好教学用电脑、指法图片。

2、学生准备一张纸质键盘。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在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其影响力也无孔不入的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培养与时俱进适应社会需求的大学生成了新的重大问题,社会必然将是否具备必要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作为衡量大学生是否合格的新标准。提高网络实践教学水平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最大程度的提高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日后在社会职场的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其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这种影响下加强高专院校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计算机网络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获得较强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在我国广大的高专院校中其计算机网络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特别严重,殊不知“纸上学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只有在相关教学理论知识的指引下,重视与此相结合的教学实验模式,才能最大程度的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其真正具备规划、实施、管理中小型企业网络的能力,才能让学生在日后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高专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大二就开始进入系统学习。然而,开课早并不意味着学得好,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与不完善,计算机网络课程与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始终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教学相关的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相对匮乏,教学依赖的设备往往只有电脑,使得学生们不能完全掌握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其二具备综合性及设计性的实践教学也相对缺乏,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并没有全面系统的综合各个方面的能力培养模式,缺乏一定的设计性。其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强,没有最大程度的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兴趣,大部分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仅限于pc机。其四,计算机网络专题实验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学生们没有经过单独的针对性的训练而不能很好地掌握网络技术的某个特定的技术方法。其五,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学时设计的不够,导致学生们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不能完全掌握相关方法与技术的学习,往往存在一知半解的现象,不能有效的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不仅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框架,更能综合运用计算机方法与技术解决相关网络技术难题,优化网络模式,更加强调其实际动手能力,进行网络技术的突破与创新。因此加强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改革必须有层次有目的的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搭建实验平台,开设网络实验。

网络实验在设计之初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全面了解学生的统一知识水平,从而针对性的设计有实用性的实验网络实验。其目的是在于能够对学生日后的工作能有所帮助,而不仅仅是单纯完成学习任务。首先对于网络组建方面的实验,其教学任务应该主要包括网线的制作与布置,构建局域网等。这类实验的开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可开设的具体实验可包括:水晶头制作、交换机级联和配置实验、路由器、三层交换的配置实验等。其次对于网络管理方面的实验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网络管理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全面的网络管理应用知识。这一类的实验具体可包括mac地址绑定、vlan配置、三层交换机接口配置实验、路由器单臂路由实验等。最后对于网络安全监控方面的实验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网络攻击与防护能力,能够应对自如的解决日后工作中遇到的网络安全问题。这一类的实验具体可开设:防火墙的配置实验、服务器安全配置实验、网络监听实验等。

2.2强调自主实验,把关实验纪律。

网络教学实验室往往场地宽阔,空间自由,因此必须对现场操作的学生进行严格的纪律控制,防止自由散漫、抄袭的现象发生。如果没有制定严格的实验纪律,不一再强调自主实验的重要性,学生们普遍难以完成实验设计的任务与要求,也就不能很好地培养其专业技能,完成教学设计的任务。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并且严格执行:规定实验期间老师应该全程指导与监督,随时了解学生们的实验进度;不定时抽取实验成员更好更快的完成实验任务;推广并表扬实验任务完成出色的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兴趣。通过这些小的措施更好的达到老师的监督作用,使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相关的网络理论知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开拓思维。因此在网络实验操作过程中,应该针对性的设计多方面的故障与问题,如此一来便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排除故障的能力及解决紧急问题的能力。

2.3重视综合实验,评价实验效果。

通常在单项实验完成后应该设计综合性实验,否则网络实验便是不完整的,也是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不能起到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作用。综合性实验不同于单项实验,没有老师手把手的教学环节,在这一阶段老师只需给出一个实验结果或者较为广泛的实验方向,并不对任何实验细节作任何规定。举例来说,开展局域网综合实验,老师只需对网络性质、规模及实验成果作一个简短的说明,之后由学生独立自主的划分vlan,规划ip,布置网线,组件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这些设备进行相关配置等。只有通过这种自主性的综合实验模式,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在这种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与问题往往具有突发性,这样一来更能很好地考验学生的排除故障能力与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综合实验结束后对学生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工作也必不可少,它是检验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可通过两部分完成,首先是评价单项实验,然后评价综合实验,从学生在实验中体现的实验知识与技能及排除故障的能力等方面进行,从而得到实验成果评价。

2.4培养实验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

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大多是根据老师按部就班的讲述实施的,学生只是机械的听取老师讲述的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按着步骤操作,根本没有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实验效果甚微。因此对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的改革首先就得改革这种机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目的,开辟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实验开展之前,老师只需告知大致的实验方向即可,在实验过程中给予一定的点拨,其余部分都得依靠学生自主思考与实践,这样一来才能积极开动脑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3、结语。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的实践教学尚还处于相对初级阶段,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求。因此在未来必须大力加强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力度,进一步重视学生综合动手设计能力、分析处理技术难题和创新方法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仅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的架构设计,而且能掌握系统的各个环节。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综合应用能力,培养适应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努力。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以“模块+证书”为模式,设立基本素质模块、职业岗位能力模块、职业资格认证模块,培养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网络建设与系统集成、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网络安全和网络应用的高技能型人才。该课程的前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后继课程包括:《网络综合布线》、《网络操作系统安装与管理》、《网络基本架构的实现与管理》、《交换机》、《路由器》、《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站开发》等。

(一)改革思路与方案。

1、根据专业需求和教学理念优化网络课程体系,与时俱进更新课程内容。将国际上成功的工程教育理念“cdio”应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根据国家和社会对网络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以及网络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高职生培养计划,加大网络课比重,更新内容,在“计算机网络”课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增开“组网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络工程”等课程。并编写了这些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满足了特色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需要。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及校园网建设等项目,对新时期网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积极探索,不断完善网络人才培养模式和网络课程体系。

2、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提出计算机网络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和“大案例驱动”教学法“、虚拟软件先行法”,创设教学情景,将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蕴含于项目和任务之中,将建网管网用网的经验融合在案例之中,利用校园局域网以及电子信息工程实验中心网络,以实际的网络案例,使学生在完成项目和任务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达到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的目的。并且,将协议、重点和难点理论及工作原理等本来抽象、复杂的内容以生动形象的图像和动画课件及flash课件的形式表现出来,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增进了知识点的形象性和理解度。

3、在教学模式改革方面,提出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室教学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种模式的优势,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

4、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建设网上资源教学平台,建立课程网络资源,包括课件、多媒体动画教程、教学大纲、实验指导、网络模拟器及主要工具软件的使用教程、教学视频及录像、习题库和模拟试卷等。

5、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创设情景,构建立体化的实验教学体系。以案例和工程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团队协助能力,组建实验教学团队,提出分阶段分步骤进行不同层次的实验,并增加小组考核制度。教学团队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特点,构建模块化、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每个实验均说明项目背景。同时,为了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探索,改革考核制度,将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6、教学与科研双向互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以科研促进教学,始终保持课程内容的时代性、新颖性是我们坚持的原则。在从事科研项目的同时,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保持其时代性及新颖性。在科研项目研究中引导高职生进入科研工作,具体办法: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优秀学生,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来,指导他们完成一些简单的科研项目,参加一些课题的讨论,为他们提供一个开放的环境和平台,使其开阔思维、独立思考、大胆想象,通过在科研实战中的锤炼,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

在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尝试使用如下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

上课之前,教师提出本次课所要解决的问题,由此引出教学内容,经过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思考,共同解决这个实际问题,这样极大地拉近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2、采用案例教学法。

以一堂课作为一个单位,教师先简单介绍教材上的有关原理,并进行定性分析,然后根据教师精心准备的典型例子运用基本原理解释,这样就能达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既避免了理论课的枯燥,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也加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实例分解法。

在课程一开始,就提出学完本课程所能组建的网络实例,在学生心中建立起相应的印象。在每一次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解原理、相应示例外,还讲解本次教学在整个网络实例中的地位,并在上机时进行模拟配置。这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能掌握组建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维护、优化、管理的方法。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一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完善和创造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的、24小时的学习的平台、交流平台。二是针对学生特点及专业要求确定重点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一些课程设计题目中,要设计有一般要求、较高要求,以适应不同层次、兴趣的学生。三是以赛促学,可以组织一些有关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比赛,例如“网站设计”、“网络编程”“、网络综合知识”等比赛,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是长春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计算机网络》第一节教学内容。

学生可能对网络理论知识本身并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具体的运用。学生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对ie浏览器的基本操作应该没有问题。本节课学生对网络的拓扑结构,掌握起来会困难一些。

本节内容是长春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二单元《计算机网络》第一节教学内容。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了解因特网的产生和发展,掌握因特网提供的主要服务。内容丰富,灵活有趣,实用性很强。既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又可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会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及应用

(2)让学生调查了解网络系统的应用情况,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通过上网搜寻网络功能的新发展和讨论生活中接触过得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实例,增强深入络知识的兴趣。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功能。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网络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

1课时

p52 实践与提高 1 2

计算机网络的毕业论文

全国知名职教专家、山西金融职业学院院长杜明汉来我校做报告,有一段话深深振憾了我,他是这样说的:“我们常常站在老师的角度,抱怨学生不好好学,文化基础不好,而学生、家长、社会会怎么说呢?说教育这么多年就没有变化?看看商品市场发生的变化有多大,看看企业竞争有多么激烈,而你们学校却四平八稳的,老师夹一本书,在课堂上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想讲多久就讲多久,然后离开学校,还埋怨学生不听!学生为什么对游戏那么感兴趣?对网络上的东西那么感兴趣?我们需要反思,反思什么?之后,我们努力在课程改革上做了一些尝试,对计算机平面设计软件操作课程实践项目教学有了新的想法和做法,不能为了教软件而教软件,而要把软件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任务中来,那么如何灵活运用成了我们探索的方向。现在我就从三方面说明一下我在实践过程中的浅薄认识。

首先,我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软件操作课程主要有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方正飞腾、方正书版、3dsmax、autocad等,以前我们采用的都是类似《photoshop平面设计教程》类的单科教程,每节课的任务就是围绕这一门软件的某些工具(命令)进行案例教学,一个案例做完后不知道这个工具(命令)将来在工作实践中哪个地方会常用,做好的案例也不知往哪儿用,时间长了学习积极性被打消了,这个工具(命令)的用法也会因为印象不深刻,记忆不牢固而忘掉。也就是说学只是为了学,而不是为了用。

其次,每门软件都有它的特色,比如photoshop在图像处理方面有很强功能,这是其他软件所不能及的,在绘制平面矢量图时coreldraw和illustrator无疑又是最方便的、方正软件在报刊杂志排版方面又简单又快捷,3dsmax在做三维立体构图时功能又是无可比拟的、autocad在制图方面又是强手。平时我们每个老师只熟悉其中一门课进行教学,遇到一个实际任务,往往仅凭一个软件很难快速完成,学生在综合分析和设计能力方面缺乏锻炼,很难适应工作中的综合设计要求。经过企业专家的访谈和论证,老板想要的毕业生不是只会某个软件的操作员,而是有较强的学习和分析能力,应变和创造能力的设计师,这就是说我们以前的实践教学内容远远不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和需求,我们必须对教学内容大胆改革,使我们的教学任务变成企业的工作任务,教学内容就是企业的业务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做,再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

经过到企业的多次实践,和企业专家多次交流沟通后,我们专业的老师有一个共同认识,我们的实践教学内容就应该是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制作流程,从接到客户的一个要求开始,到分析、决策,设计多种方案,确定方案后,打印印刷、裁切出成品、客户提货等,整个工作流程都应该是学生必备的能力素质。那么我们的课程内容如何体现呢?教材又该怎么编写呢?我初步认为我们不按软件来分课程,按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来分课程,至少分四门课程《数码图像后期处理》、《网站美工》、《印刷前期排版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比如《数码图像后期处理》一书则主要是photoshop软件调图修图功能的应用,项目一:婚纱影楼的数码照制作(5寸照、7寸照、写真照等),项目二是证件照制作,(1寸照,2寸照、驾照、身份证照、护照等)项目三:婚纱照制作(婚纱相册,大幅婚纱照,电子相册等),这块可能用到电子相册制作软件或视频处理软件的操作教程。《网站美工》主要针对网站设计前期的静态网页设计,主要是用photoshop软件对图像素材的调色、再加工,网页插画设计等知识点。

再如:《印刷前期排版设计》、《平面广告设计》两本书以coreldraw软件或illustrator软件操作为主,针对不同的任务用到什么软件,教什么软件,比如每幅作品中都有数码照片的调色和图像再加工,那就讲photoshop的调色技巧,书籍装帧项目中书内页排版就讲方正飞腾软件,封皮就用coreldraw或illustrator软件,这两本书我们主要提取了九个典型工作任务:彩页印刷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报纸排版设计、异形不干胶印刷设计、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板面设计、字体设计、卡片设计。这样,我们把教材就变成了企业中常用的工作任务,我们的一个项目任务涉及到多个软件的操作技巧,用到哪科就讲哪科,教会学生把所有学科融会贯通起来,灵活把握知识点和技能点。而且每一个项目涉及到不同的输出工具和制作流程,学生每学完一个项目就能实实在在地掌握这个项目从始至终的工作流程和技巧,到企业中就能很会适应工作环境。

课程内容改革后影响到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前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早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的学生,杜明汉院长强调:“现在,在知识的海洋里,到处都是知识,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渠道接受知识,学生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接触事物的时间,速度比我们老师接触的又早又快,老师不再是掌握知识最多的,也不是最权威的,那么我们靠什么来吸引学生呢?”我想我们以前把教软件操作当作教学重点是个误区,我们应该利用最多5%的时间教会学生学习软件里的命令和工具有哪些?怎么用?把95%的时间用在让学生去根据客户要求调研,分析、决策,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把一个个满意的作品交上来。至于调研可以直接去市场调研,也可以到网络上调研,也可以同学们互换角色模拟调研,必须让学生到实践中寻求他想要的答案,在调研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与人沟通能力,对新任务的分析决策能力,在设计过程中如果遇到技术上的问题,便是老师指导加引导的时候,可以对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启发和辅导,从而让学生在解决自己问题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作品上交后,还要进行多元化评价,使同学们每一次创作后都能在交流中提升自己,取长补短。这对我们教师的素质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掌握一门设计软件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提高,从一门软件的精通到多门软件的精通,从参与企业实践,到能独当一面进行创造性的设计,都需要教师静静地潜下身来,谦虚认真地向企业专家学习,和学生共同学习,这样才能把控课堂上的每一个节奏,才能做好学生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才能把每个技能点落实到实处。

总之,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才刚开始,我会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学生一起去创造新知识,新技能,做好学生的帮助者,指导者。

文档为doc格式。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物联网时代的计算机技术,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装置等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理对象整合成网络,对我们影响巨大。首先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的信息化程度,还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达到能源节约的效果。另外物联网有着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的优势可以对物体实施更精密及时的控制,这种及时精密的控制和管理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效率。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通过“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2.1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质量不高。

面对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方式已经难以跟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由于紧张的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为了教学任务忽视学生的学习效果,由此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从而使知识不能成系统的传授给学生。由于物联网科技的进步速度太快,学校难以有足够的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新科技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的自学,理论知识不扎实的学生在面对专业性极强的物联网新技术、新理论学习时,根本达不到自学效果。

2.2教材更新缓慢,教学内容滞后。

联网的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新应用、新技术不断涌现,同时也要求技术人员能动态更新网络知识。虽然现有的网络教材不断推陈出新,但是其更新的速度远不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许多与物联网相关的网络新技术如adhoc网络、传感器网络、体域网知识等都未能及时补充到教材里,造成计算机网络教材在内容上的滞后性与局限性,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及时调整补充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前瞻性、系统性与实践性必定无法得以保证。

2.3实验条件受限,理论与实践脱节。

网络设备由于其有着较高的科技附加值,因此普遍价格比较昂贵,作为教学主体的学校由于设备仅仅用来教学不能产生直接的利润,很难有足够的资金对网络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换代。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一套理论,但进行理论实践时面对的却是已经淘汰设备的尴尬现象。这样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模式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刚学习的抽象的知识很快就会被学生忘记。

面对物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严峻任务,如何对现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就成了一项亟需解决的问题。在进行教学改革时,一定要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针对我们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目前的问题,对相关课程进行彻底的改革。

3.1加大对硬件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学力度。

在当前软件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大量的数据都来自于手工输入或从文件导入的现成数据,这就局限了软件系统的应用领域和软件技术的发展。如果能多元化的接收数据,就可以扩大软件系统的使用范围。进入“后硬件”时代后,我们关心的不再是硬件产品的研发,而是在硬件产品后的软件开发,但绝大部分都对硬件产品缺乏必要的认识,导致硬、软研发脱节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身边对物联网应用的案例进行分析,比如说对超市的射频扫码系统,通过一定的理论技术学习将硬件的教学融汇到日常的生活当中,将数据采集任务下放到超市的日常运营当中,从而增进学生对数据来源和物联网应用的认识。在现今的软件技术教学中就准备对感知层技术应用的教学,一旦物联网技术发展成熟,软件技术便可以顺利的过渡到物联网时代,否则的软件技术教学又将滞后3-4年。

3.2配备软、硬件结合的物联网软件开发实验室。

如今我们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主要运用pc机和对应软件产品的模拟进行教学实验操作,然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所收到的教学效果是不够的。今天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不再是只凭借编写代码就能完成的工作,而是需要代码编写和硬件设备的系统集成才能实现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针对这种特点,我们就应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就是建立软、硬件结合的物联网软件开发实验室,让学生在编写软件的过程中融入硬件使用的相关特性,并且提前掌握物联网的信号收集、传输和处理等知识,为以后进入工作岗位做准备。

3.3加大教职员工的培训力度,抓好教学工作。

物联网毕竟是近年才出现的新生事物,大多数人都还不是很了解。对于智能手机、智能家电的概念是接触了不少,但许多学校都缺乏物联网实验室及能指导做物联网实验的技术人员,这也是使学校软件技术跟不上物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介于此,可以每学期利用空闲或专门去企业学习锻炼,把先进的技术带入校园。不能闭门造车,落后就要被淘汰。

4总结。

综上所述,虽然我们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已经做出了很多改革,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教学困难仍然存在。面对物联网技术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的今天,我们教学机构需要在保持原有良好教学体系的前提下,对相关课程进行大胆的改革尝试。并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原理为指导,做好物联网技术的人才培养工作。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1、探究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科学资料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信息。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了解传递和信息方法的发展过程。

初步认识现代通信网。

知道保存信息方法的变革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3、情感态度:

培养学习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科学的探究方法。

激发学生对现代技术发展为人类生活带来的便捷提出希望,并为此努力。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课时。

相关录象资料、挂图、几条新闻录象、磁带、磁盘、光盘、竹简、木简。

一、导入。

你知道信息是怎样传递和保存的吗?我们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

二、教授新课。

1、介绍信息的传递方法。

(1)我们先来解决一个问题:什么是“信息”?你认为什么是“信息”?

(新闻、消息、知识等)。

(2)信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能看的远、听的远,人们很早就渴望“千里眼、顺风耳”,于是,人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来传递信息。

(3)阅读p32第一段。

2、讨论保存信息的方法和变革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2)究竟你列出的顺序对吗?我们一起来揭示答案。

(3)你知道它们是怎样保存信息的吗?

(4)讨论:这些方法的改变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5)保存信息方法的进步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比较:阅读p34表格,说说哪些方面有了发展。

3、模拟发报。

(1)在现代高科技通信前,电报在信息的快速传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早期的电报是通过文字与电码的转换来进行通信的。

(2)进行模拟发报的游戏。

由学生提供一段话,全班完成。

4、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现代通信网。

(1)现代通信已不局限于电报、电话,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的时代,随着计算机、人造卫星、电缆、光缆、微波传送等设施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快捷、准确的现代通信网。

(2)讨论现代通信网有哪些优越性?

借助现代通信网可以实现通信的方法多样、操作方便、传递迅速。

5、引导学生预测未来的通信方式。

(2)未来的通信方式会有哪些变化呢?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职业人才技能要求的提高,在国家的号召下各职业中学相继组织学业水平测试,用统一标准来衡量学生在学校学习中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从而进一步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适应社会发展对职业技能人员的需求。

一、学业水平测试。

学业水平测试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情况的全面检测,学习水平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学校课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在中职学校实行学业水平测试可以更好地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中职学校更加科学地选拔可用人才。学业水平测试立足于把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后的学习目标实现的程度加以标准化评价,它往往通过测验来进行,测验的主要衡量指标为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别度。效度指测验测量内容的准确度和有效程度。信度指测量内容的一致性程度。学习应该反映学生学习的稳定水平,避免随机性的影响。对量化来说,测验的信度在0.9以上,测验的效果最具有可靠性。难度指测验内容的难易水平,内容的难度应中等,太难和太简单都不利于学生真实的水平。区分度指测验对学生个体在班级整体水平中的相对位置,测验的区分度一般在40%~60%为最佳。

在中职教育中引入学业水平测试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学习的动力,认识到自己教与学水平在学校集体中的相对位置,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中职教育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计算机网络是中职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功课,在学业水平测试的基础上,计算机网络课程也应调整教学策略,促进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学业水平测试在小学、初中和高中等教育阶段施行已有一段时间,所以其积累的经验可以给中职学校提供很多有利于发展的经验。在学业水平测试全面展开的大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教学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探索适应学业水平测试考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掌握知识。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课堂时间分配。

中职学校使用学业水平测试制度测量学生必然会配以相关的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作为教学依据。教师应在上课前研读计算机网络的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对每一部分的主要知识点、重难点进行深入研究,吃透教材中的内容。在教学中,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和轻重程度合理分配时间。对课本中的重难点放慢讲课速度,适当地进行重复,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最大限度地让更多的学生掌握重难点。讲课内容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基础,循序渐进,避免出现“断层”现象影响学生后续知识的学习。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比如,如果一段时间学生的学习状态整体良好,就可以选择难度稍微较大的内容进行讲解,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状态对知识的掌握有较大的影响。

(二)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往往是脱节的。互动是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结合成一个整体的有效方法。在学业水平测试的条件下,学校和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知识的接受和掌握程度。师生互动更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将游神或开小差的学生的思绪拉回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听讲的动力。互动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最常见的问答式,教师就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思考,紧随课堂节奏。还有问题和方案讨论法。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和学生实际水平设计讨论课题,安排学生建立小组进行小组讨论,比如,计算机教学中关于局域网的构建问题,在讲完全部知识点后,让学生以学生为单位进行小组活动,设计局域网的构建方案,最后统一展示学生方案的设计。在实行学业水平测试的条件下,计算机网络以统一的标准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基础理论内容的教学。

近几年,中专职业学校一直很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学业水平测试的设置引导中职学校在重视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应重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理论知识较为枯燥,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将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计算机网络的教学中,适合度较高的教学方法有实物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虚拟机实验法等。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法是最适合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教学方法,同时配以其他的教学方法相互补充。例如,在讲授路由器的相关知识时我们可引入路由器模拟仿真软件演示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上课之前和学生计划好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树立努力的方向更有助于知识的掌握。

总而言之,在中职院校全面展开学业水平测试之际,计算机网络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灵活选择教学方法,重视基础理论内容的教学,从而使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轻松应对学业水平测试。

参考文献:

[1]陈坤.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5).

[2]李艳,罗琼.物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探索[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xx(14).

[3]唐进宝.学测背景下翻转课堂模式在中职英语课程中的运用探究[j].校园英语,20xx(12).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感悟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

3培养学生阅读科普作品的能力。

说明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科普作品的能力。

—课时。

收集有关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资料。

有人说“学会英语和电脑,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

新世纪已经到来了,你了解电子计算机吗?你知道多媒体吗?

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1.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在文中注明,哪些内容是你原来就知道的,哪些内容是通过学习可本知道的。

3.把你感兴趣或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1。提示:有些专用词语找出来,先读顺口。

1)课文介绍了有关电子计算机的哪些知识?

2)什么是多媒体?

3)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之间有着这样的关系?

2。小组讨论,交流。

1)四人小组讨论。

2)练习说话:电子计算机之所以被称作“电脑”是因为-----。

3)什么是媒体?什么是多媒体?你能不能举例说明?(填空)。

4)哪一段集中写电脑和多媒体的关系?

指名朗读这一段,边听边思考:电脑和多媒体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电脑是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的“司令部”)。

5)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教师介绍引入:

其实现在很多电脑就装备了多媒体系统,我们就称它为多媒体电脑。

根据你得了解,能说说多媒体电脑的功能吗?

1。十年,二十年之后的电子计算机会“神”到什么程度?

2。将来你想发明这样的计算机。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为什么这样分?

(给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2。电子计算机那么神奇,但作者介绍却浅显易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用很多我们熟知的事物来举例说明,这是一种很有用的说明方法,我们应该学习吸收。

根据你的想象,写一写十年,二十年后的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课程,通过此课程的研究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基本分析方法,为以后学习web应用程序开发、计算机网络安全等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必备的基础。《计算机网络》不但能为后续各专业课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能积极适应信息技术新发展的不断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开创与创新意识以及实际组网技能。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必须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纵观《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个最尖锐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教学矛盾,提高教学质量是该课程教师的亟待解决一大难点。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符合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情境。那么,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该如何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来解决教学难题?本文笔者将根据该课程特点并结合自身的教学思维以及教学实践,在教学理念的确立、教学模式的建构、教学方法拟定、实践项目的设立和组织四个环节谈谈如何围绕建构主义理论开展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以更好地为计算机网络教学服务。

教学理念就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反映了教师个人的价值观和他对学生需要的考虑,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它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对课程的培养目标设立与实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行为的产生,且教学理念支配着教学行为,可以形象地概括为态度决定一切。

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应遵循以岗位需要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教学服务社会为目标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课程原有的知识体系,按照必须、够用的原则将课程进行重组与创新,实行整体优化。

1.以理论够用为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对《计算机网络》的行业情况重新调研后,酌情逐渐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并强化实践实训项目,使课程设置与国家对高职高专课程相一致。

2.以就业及市场需求为教学导向,根据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各个工作岗位的要求,从而去调整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要重视教学的实践性,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根据以上具体需求,对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课程进行修订和调整,其中最重要的是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程比例,并对实验环境进行优化,对课程内外教材进行丰富等。

3.为了建设质量高、具体、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作为依据;为了建设先进的教学和实训环境,必须以现代的技术作为依靠。

4.为了让学生具备其基本的网络知识,就必须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其具有搭建基本网络的能力,掌握安装、配置、和调试各种网络设备,以及管理和维护网络的能力。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相应的策略。教学模式的建构对教学理念的实现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随着时代在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的探索和变革,教学模式也要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和需求,各种各样的模式都在不断的被提出和被试用。对于高职高专来说,由于自身职业性质的设定,使得这些高校在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中,要更多的把实践教学、操作推广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目前来说,工学结合的模式是被普遍认可和被广泛推行的教学模式,以下就以此模式作为分析对象,浅析高职高专的教学模式之路的开展和展望。

(一)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高职高专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脱离生产,同时要提高自身的能力,除了要实践操作以外还需要从理论上研究其特性,获得创新。为使得高职高专教育质量、特色得到保证,应该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考虑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根据当前的就业需求来调整教学内容。其次,教师可以成立学生兴趣小组,参与网络的组建及维护工作,扩大学生的.知识而。再次,学校或课程教师可以努力地发掘其他外部可利用资源,在多个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以更好地与社会紧密结合。最后,还可以聘请企业内高级工程师以及其他专家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直接教育,让学生们能亲身感受到行业知识的魅力。

(二)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独立去解决相关问题,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要想真正地掌握课堂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构建结构,必须要深刻的理解此知识内容反映的性质、规律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感受,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

因此,教学模式可以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传统教学模式都是从教师如何去教这个角度来进行论述,忽视了学生如何学这个问题。杜威的反传统教学模式,让人们意识到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实施,网络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网络可以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各种各样大容量的信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自己选择学习的内容,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内容的决定者,充分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标教学思想,真正改变了传统教学以老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记和背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和协同工作的能力,有利于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进程,有利于学校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建立网络课程、建立共享区、留言板等形式把《计算机网络》课程资源上传、共享,学生可以在课外对将要学到的内容进行预习,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

(四)学历教育应与证书培训有效结合教学模式。

高职高专学校的毕业生应取得学历和技术等级或职业资格两种证书,这既是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政策的要求,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各行业逐渐把专业上岗证书和专业等级证书作为毕业生就业的必备条件。此外,双证书教育的管理及实施效果,还是高职高专人才评估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对学校办学成果的综合检验的指标之一。学历教育与培训证书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重新构筑课程内容新体系,可以实现教学环节与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

教育教学手段是在思想理念提高后用于实践的具体表现,也是检验思想理念的正确性、合理性、完善性、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所以在提高教育教学理念的同时,教学手段也不能停滞不前。所以,我们为了促使教学手段与教育理念的配套和同步,我们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上尝试了很多创新的办法,以服务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

(一)本课程采取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灵活多样。

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考虑到学生记笔记、思索的需要,又考虑到扩大教学容量,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灵活的教学形式。对于需要形象性思维和抽象性问题等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使问题直观、形象、易理解,也可增加内容的趣味性,同时也增加了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对于公式推导等需演绎的内容,采用黑板加讲解的方法。

(二)通过类比的教学方法,突出教学重点,实现教学目标。

讲课中可以把课堂内容与生活的事件相类比,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易懂,同时增加了趣味性。如讲网络层的路由选择和拥塞控制时,用城市中的交通问题作类比,使学生较为轻易理解。尤其是拥塞控制,通过类比,很轻易就能理解网络中的packet包太多是导致拥塞的原因,然后就有采取一些算法来控制和解除拥塞。

(三)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开展课堂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堂除了教师讲授,还应鼓励学生讨论,课前提问,课后总结。课后的习题训练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定期给出关键词,让学生查阅文献,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动态,了解计算机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特点。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应用的能力应着重培养,毕业设计应该采用实验操作、综合练习、课程设计、而向应用和开发服务等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调查分析综合和实践理论实践的逐步深入中,掌握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可以更快更好地融入到企业中去,实现自身价值。

(一)根据学生兴趣开设实验兴趣小组,充分发挥学生个性。

根据本课程的实验进度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兴趣实验小组,使学生勇于创新。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很强,几乎每节实验课都有实际操作。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个性,不再是千人一面,让实验内容有更好的发展,让学生从被动到主动,这样就需开设实验兴趣小组来得以实现。

(二)综合作业与课程设计结合,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能力。

对于不同内容的课程,进行综合作业与课程设计相结合,为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技术得以进步,需要通过各种各样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具体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只有本着以学生为本、以教学理念为导向、以教学模式与方法为源头,以提高人才的培养为宗旨,使人才的培养模式得以创新,只有这样《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才有更大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人类对计算机的深入应用,使得计算机成为世代的宠儿。由于价格的降低,使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办公电脑。不仅便利了大家的生活,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很多企业都选择信息化办公,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最终提高了企业的利润。当然我们在进信息化办公的同时,也要对计算机的应用进行关注。只有将计算机的应用更加深入,才能更好地进行信息化办公。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企业的信息化,为企业的信息化办公提高一些参考资料。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企业信息化;办公;网络技术。

由于全球已经进入网络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也得到了极大的欢迎,因为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办公成本,节约人力资源,从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现今社会的发展导致市场经济越来越激烈,企业为了能够在市场中站稳脚步,谋求更大的生存空间,就需要提高自身的发展,完善自身的管理。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极为稳妥。根据相关研究发现,企业还可以借助电子商务平台为客户提供网上咨询服务,有些企业还可以实现远程办公,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与工作热情,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收入。我国目前的建筑设计存在着很多问题,由于市场的竞争,科技的进步都在不断地发展,但是管理体制也逐步走向完善阶段。但是由于建筑水平的进步太快,而导致建筑设计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这种情况下,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发生。然而,建筑企业高层对建筑设计的方面不是很重要,管理水平也跟不上科技的进步,一直采取以前的设计方案,管理方案,导致劳动效率极低,资源浪费严重。其次,人员问题,建筑设计应该是由专门的设计人员负责,但是在很多建筑企业中,设计不是由专门的人员来负责,而是掌握在建筑企业高层的手中。就是,建筑设计师只负责设计,高层进行审批的局面。最后,就是设计师,操作人员,极其其他职工自身水平不够,缺乏基本的知识和经验。建筑设计师缺乏责任心这个问题很严重,他们对建筑设计追求不够完美,做事不够严谨,导致资源的浪费和重复施工现象严重,最终使得建筑企业的利润大打折扣。

1企业信息化发展概述。

1.1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应用技术改变了人类的日常生活,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也改变了企业的日常办公方式,节约了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提高了企业利润。因此信息化办公成为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计算机的应用也更为深入。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生产力必须要搜集相关的资料,因为这些可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然而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就可以方便地实现资料的搜集与管理。企业可以利用现代的先进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综合管理,对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主要是用来替代之前人力进行操作的任何形式的数据资料,报表,财务统计,信息查找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众多企业也纷纷简历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更多的使用电子信息交换技术。有相关研究表明,到20xx年,我国网民数量超过六亿,使用互联网的企业也超过90%,而大型企业则全部接入互联网。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企业办公都走向了信息化,计算机技术也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企业也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但是信息化发展水平还不是很乐观。

1.2企业信息化的目的。

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利润,也就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开源,节流。其根本原因就是企业素质的提升,企业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业绩,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当然在不同的时期,二者有着不同的内容。现今社会,信息化时代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名词,企业的素质直接体现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资源储备量,信息的管理方式都代表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创新能力,服务质量还有供货速度都影响着用户的满意度,因为有了更多的对比,使得用户也格外挑剔,所以用户的满意程度代表着市场的占有率,如果企业的发展依旧得不到提升,那么企业的信息化也失去了应有价值。

1.3企业信息化的优势。

因为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促进了企业的信息化,使得企业职工在日常办公时操作更为简单。计算机的诞生就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便利,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职工办公过程,就节约了一大部分时间,以往较为繁琐的办公方式,而且不易保存,利用计算机技术很方便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的整合企业的需求,可以满足不同企业的办公需求,也就是同一个职工,可以胜任不同的企业需求。最为重要的是,计算机技术可以搜集各种信息,并且在短时间内进行传播,使得资源具有共享性,方便了企业之间信息的沟通和企业内职工的交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与持续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前景与计算机的应用技术也越来越亲近,二者已经有密不可分的趋势。计算机技术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节约人力资源,以前需要大量的人来进行操作,现在只需要一台计算机就可以搞定。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职工的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只要对计算机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信息化办公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远超出企业信息化办公设备的搭建所投入的资金。信息化办公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1提高了企业信息的及时准确性。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完整的数据存储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财务信息,职工信息,工程档案,统计报表等数据都是每个企业运行的基本数据。基本数据和基础信息的及时性是每个企业立足之本。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这些数据信息,然而在计算机技术未曾发展之前都是靠纸质文档进行保存,然而纸质文档的保存使得文件很容易受到遭到丢失或者损坏,这些导致了资源的不完全,而且后期查找很不方便。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麻烦,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起企业自身的数据库。将职工资料和统计报表,财务信息,企业内部信息之类的资料都对其进行录入存档。不仅保证了数据更新技术性与稳定性,而且能够实时查看,使得信息更加及时,精确。

2.2优化企业的运行。

完善企业管理计算机技术可以规范企业的工作流程,企业中人员调配是企业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落后的信息管理系统,会限制人力资源的发展,造成资源的浪费,导致成本的增加。根据当代的计算机的发展情况,企业配备一个专业的人力资源系统,专门负责企业的人事变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信息化办公降低了企业对纸张的需求,节约了不必要的开支,改善了之前繁琐又复杂的工作方式,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

2.3提高工作的综合效率。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能够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提高职工的综合效率。因为利用计算机技术,我们可以将每个职工进行统计分析,充分发挥职工的自身能力,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因为职工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这种责任分工能够在将职工的责任心在无形中提升,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无形中也给职工带来了压力,为了适应公司的环境,就会不断地学习。这样就促进了企业的进步,提高职工的素质,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利用计算机技术给职工间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使得职工间有着有效的沟通,可以增强职工的合作意识。另外,将内部信息设为共享资源,职工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不停地完善自己,激发出自身的创新能力,发挥出最佳的实力。因此,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到企业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促进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

3.1计算机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在企业中,生产过程是极为关键的一部分,生产技术则是最后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来监控整个生产流程,提高企业生产技术的自动化和管理水平,保障企业的产品质量。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在生产过程中,对其进行实时监控,还可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其监控方法就是运用仿真模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来进行操作,利用计算机来辅助制造。这项技术主要应用在制造业的流水线上,常用的技术包括cam,capp等。

企业信息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这些信息的管理更为重要。然而对于这些信息的管理则是十分繁琐的,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波及面广。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可以给企业高层提供准确的人力调配,企业的财务信息可以提供企业的收支情况等等。因此企业信息利用计算机开发管理系统来进行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借助计算机技术可以将企业资源进行整合,将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给管理人员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比如在企业的信息管理中有独自的系统,比如产品数据,职工信息,企业策划案等等分类进行管理,不仅方便了后期的查找,而且对后期资料的更改和添加也提供了便利。企业在引入计算机技术的时候,也要考虑到自身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案。

3.3计算机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

现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生产不能在停留在原来的生产机制中,而是应该创新生产以及供应链条,而计算机信息技术就可以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企业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生产、供应以及销售平台,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市场经济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原来的生产机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创新生产及供应链是极为有必要的。创新供应链就是将供应链进行信息化管理,从采购到存储加工到最后成品的销售都需要形成一套完成的链式流程。

4总结。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对于企业信息化有着重要的影响,计算机设备的普及以及对计算机的深入应用,对人们的生活办公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近年来,企业使用信息化办公可以提高企业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效率。因此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促进企业的信息化。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提升和教育教学改革深度的增加,使得计算机专业这一新兴科目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随之不断的提升。作为计算机专业中的基础性教育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实践性的要求相对也比较高。因此,以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为立足点,通过对其当前教学问题的分析,从而就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作为推动一切事物发展的主要动力,创新也是所有事物发展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开发自我潜能、提升创造力、推动社会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来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精神的人才,不仅可以进一步拓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应用范围、深化应用程度,还可以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速度。

(一)教学内容和模式单一。

就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本身来看,其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包括网络基本知识概念、原理和体系结构等内容,但由于教材内容更新速度较慢,无法同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相协调;并且,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应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没有任何的特色体现出来,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创新能力缺失,还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实践性教学水平不高。

现阶段,大部分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的学校可能由于该课程课时量少或是缺少相应的实践设备等,导致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实践性教学的重视度不高,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培养。

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的教学改革。

(一)更新教学内容。

要想有效解决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不足,强化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好教学体系内容的更新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建设十分必要。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以便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好创新思维模式的培养,通过分层式的教学来降低学生理解复杂性网络体系的难度,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所有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将其一起放入到网络环境中供学生进行讨论,以便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可以在找出各个教学知识间存在的内在联系,理解各个知识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应用互动性的教学方式。

由于计算机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更新发展的速度相对较快,且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相对较高,所以,教师要想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势在必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加大对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力度,对于一些重要的教学概念和应用技术设计出研讨课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获取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和眼界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拓展。与此同时,在设置研讨课题时,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设计能够体现出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与核心概念的问题。第二,设计一些带有开放性特点的题目,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得到良好的培养。第三,需要在讨论课题中设计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此外,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需要从全局的角度来指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发言。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需要给予充分肯定,在激发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对其发言内容进行详细的总结和评价,以便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来讲,由于网络协议交互的过程相对复杂,所以,学生不方便对相应的网络知识进行理解和观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网络实验和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而就网络实践教学本身来看,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得学生可以在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实践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由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相对较少,教师要想充分利用实验训练的教学时间,必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做好课前预习。在每次展开实验训练之前,教师需要强制性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教学中的内容,对实验步骤进行准确的设计,并按照具体的实验训练要求完成网络实验的预习报告。其次,在实验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做出有效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的加快,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建设过程中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创新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做好对该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便成了未来我国计算机专业的主要教学目标。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本文结合中职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教学实践,分析模块化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探讨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法,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在实验教学中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式的体会。

实验教学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目前的中职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实验教学模式单一、教学体系不完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等问题。为了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精神,笔者尝试在中职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中使用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尝试的结果表明,在计算机网络实验的教学中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实验教学的改革,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模块化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

模块化教学法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模式应用在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教学上,就是在课程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将实验内容按照一定规则或标准进行分解,使之成为多个具有一定功能、相对独立的实验模块。学生以小组或团体的形式在实验中通过对模块的灵活搭配进行实验,从而完成了对实验内容的探索与学习。模块化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如下。

(一)模块化教学法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模块化教学是以能力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中的首要位置。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划分成多个任务,然后再把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就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解决的方法,制订出解决方案和计划,最后动手操作完成任务。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有很强的学习自主性,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独立地进行数据测量、数据计算等各个实验环节。

(二)模块化教学法适应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模块化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鼓励学生勤思考,多动手来获得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需求等存在差异,如按传统的教学方式完成实验,就可能出现了学生学习缺乏兴趣、不够积极主动、缺乏互动、学习效率不够高等情况,而模块化教学在模块设置上采用了化繁为简的设计方式,把学习内容按功能细分成多个简单易操作的模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学习模块,这样,不同发展特点的学生在学习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三)模块化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团队精神。模块化教学模式向学生提供了一种探究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环境。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小组或团队合作的模式,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一般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责任,为了完成任务,他们必须通力合作、相互学习,讨论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善于相互关注、倾听、合作、遵守规则的习惯,改变了以往实验过程中被动学习、机械训练的状态。

(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模块的设计及选取原则。首先,模块的设计与选取应结合专业特点,体现能力培养这一核心。采用模块化教学的出发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学到实用技能,所以在进行模块设计时,所设计出来的模块目标应明确,每个模块要以掌握必要的技能为目的,要突出专业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学生学习之后,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在专业方面得到发展。

其次,模块的设计与选取应体现适宜性这一原则。在进行模块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难易要适中。对比较复杂的内容,可以分成几子模块,但不能把课程所有的教学内容生搬硬套地细分成块,要确保每个模块有相应的目标和知识点,且具有可操作性。

第三,模块的设计与选取应与单元实验内容衔接,要有连贯性。模块教学需要我们去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过程,重视单元实验内容之间衔接,保证模块实验的连贯性,重视实验过程的整体训练。从学生的角度,给予学生循环选择模块或跳选模块的机会,强化模块的衔接和前后呼应,不能因为实验过程的间断而对实验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产生影响。

第四,模块的设计与选取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可操作性。在进行模块设计时,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和操作,所选定的模块应能代表一个知识点或一种技能,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可操作性,否则指定的模块就没有什么意义。模块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与操作,方便教师及时对教学进行总结与评价,从而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计算机网络实验的模块化内容划分办法。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在教学上突显“重基础,重技能,重做人,重升级”的办学特色,近年来狠抓教学质量,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着力推行“打造硬技术,培养软实力”人才培养模式。在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模块设置上,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基础以及重点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教学目标,将实验内容按基础型、专业型、综合型三个层次进行划分,每个层次实验内容按照“模块+任务”的方式设置模块,各个模块之间有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基础型模块:主要是简单的操作性实验或验证性实验,其中涉及计算机网络的认识、网线制作、常用网络命令、tcp/ip配置与测试、资源共享、网络故障等模块内容。具体的要求是:(1)掌握服务器、工作站和网络连接设备,了解网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2)熟悉两种类型双绞线568a与568b的制作及测量;(3)掌握ip地址的设置及ping命令的使用;(4)掌握文件共享及设备共享的设置;(5)懂得网络基本故障的判断与定位。基础型模块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实验环境、仪器设备,理解课程的理论知识,为做好后续实验作打好基础。

专业型模块:主要包括网络的组建、网络的配置与安全等模块。内容涉及到对等网的组建、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20xxserver安装与配置、路由器及交换机的配置与管理、www网页服务器配置与管理、小型局域网的组网、网络安全等技术。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加深了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掌握局域网工作原理、安装调试、维护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部分模块专业性较强,是从专业方向、实际应用等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综合型模块:构建一个中小型企业网的案例。这个综合模块主要考查学生对前面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主要内容涉及网络拓扑结构、局域网的硬件和软件组成、路由器和交换面的配置、网络布线、网络故障处理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的实践能力,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模块化实验的教学评价。科学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模块化的教学评价是通过对模块化教学中的教与学的效果的判断,来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或改进教师的授课策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模块化实验的教学评价方式分单元模块的评价和综合模块的评价两个方面。评价的主要标准是根据学生对任务完成情况、实验过程出现问题的处理情况,以及是否能用学到的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进行判断,评定成绩主要分为优秀、良好、达标、不达标四种类型。一般来说,单元模块的评价就是对单个教学模块在实验结束时进行一次单元考核,考核的样式灵活多样,一般都要重点观察学生的实验完成的情况、教师提问学生答辩情况、实验报告填写情况、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应急处理情况等内容。在实际操作中,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具体操作是,在实验小组中让学生选出代表对实验是否达到教学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同学们的参与程度、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以及实验过程发现的问题等进行说明。让学生自我评价的好处是学生可以在评价中发现问题,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综合模块的评价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个体,而且要注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例如,局域网组建与维护实验中,可以从学生是否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局域网组建来确定知识点能否得到落实;从实验过程是否规范、科学,学生是否能独立操作完成任务情况等来考查知识的掌握程度;从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危机处理情况等检查学生的创造性。

三、在实验中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式的体会。

(一)凝练模块内容,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在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中实施模块化教学,首先,是教师的课前准备。每一项实验,在让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教师都要提前做一做,这样教师才能对实验的过程以及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设备了如指掌,才能根据实验需求对模块内容进行进一步优化,明白在实验过程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哪些地方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才能有效预防各种失败或事故;其次,是学生的课前准备。在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好实验内容,了解实验任务,准备好实验报告、制订好实验计划、设计好实验步骤,这样才能确保实验按计划有序进行。

(二)建立有效的实验合作小组。模块化教学主要是以小组或团体为单位,以模块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实验中,构建良好的合作小组非常重要,小组合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最终效果。小组中的成员的多少没有严格的规定,一般4至6人一组比较合适,人数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影响到学生的操作和学习的效果。在小组中,一般每个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与责任,可以设操作员、记录员、组长等,学生的分工不是一成不变,要不断轮换;小组的成员在实验前一般要求明确实验的任务和目标,并做好分工和计划,这样学生在实验时目标就比较明确,避免实验过程中出现边缘人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实验中去。

(三)学生的实验尽可能采用开放式的实验。在模块化实验中实施开放式实验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的、宽松的学习方式和实验环境,有利于学生在课内、课外有效地学习。在模块化教学中,每个模块的课程目标相对比较明确,学生在课外时间也能够懂得实验的模块要做些什么,达到什么目标,所以,采用开放式的实验不仅没有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学生在课外可以按照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兴趣对实验进行主动研究和探索,满足了各类学生的不同需求,有利于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和操作。

(四)配套模拟软件,实行虚实结合,提高学生模块的学习效率和效果。计算机网络实验的内容较多、更新过快,在实验中有时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法完成相应的实验。在这种情况下,借助于模拟软件建立模拟实验环境,仿真各种实验过程,也可达到进行实验的目的。目前在计算机网络实验方面常用的模拟平台有ciscopackettracer,bosonnetsimforccna,华为ensp等,以思科网络模拟器ciscopackettracer为例,(下转第94页)(上接第92页)在计算机终端装上ciscopackettracer之后,就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模拟网络中的各种设备,搭建各种网络环境,观察网络设备实时运行情况。在计算机网络实验中使用模拟软件,是对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的丰富和补充,起到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的作用,达到了通过实验教学促进能力提升的目的。

在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中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丰富了实验的教学内容,有利于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完善实验考核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一体化教学是现今技工教育中的主流教学模式。目前各类学校在应用计算机网络专业都普遍推崇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因为它能够把职业技能和职业习惯全面的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但是一体化教学模式毕竟是新生事物,凡事都有两面性,它在实际教学中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我就其在网络应用专业的教学中所产生的利与弊进行探讨。

一体化教学是现今技工教育中的主流教学模式。目前各类学校在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都普遍推崇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因为它能够把职业技能和职业习惯全面的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但是一体化教学模式毕竟是新生事物,凡事都有两面性,它在实际教学中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人从事计算机教学已经十几年了,但是真正接触一体化教学还是近年的事情。虽然接触的时间不长,但是明显感受到它与传统教学的巨大差别。一体化教学,它就是一种理论与实践融合一体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前理实脱节的情况,使教学内容更加适合岗位需求。在一体化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重点是如何将理论性的东西,融合到实操中,如何将职业岗位上所需的技能,引入到实操案例中。下面我就一体化教学在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中所产生的利与弊进行探讨。

1.1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体化教学走进课堂,是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对我们传统课堂的授课方式带来了冲击。在这种冲击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做到了学中做,做中学,最大程度的将理实结合在一起。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来说,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已经不是新鲜事了。所以,当我们真正将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到各个教学模块时,学生很快就接受它了。例如,以前我在教《photoshop》、《flash》、《dreamweaver》等课程时,经常都会采用“循序渐进”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各个工具分章讲授,然后再做几个综合案例。而每次做综合题时,我是采用案例教学法,发现学生的反应和效果是最好的。

在一体化教学中,我们也采用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如播放教学视频、展示实物、小组议论等。在这些强烈的感官刺激下,能够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种美好的氛围下,它的多样性使课堂产生了趣味性,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大脑皮层一直处于兴奋之中,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这几年在计算机网络专业,我们不断研究和改进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也慢慢接受了这种教学模式,而且教学的效果也比较好。

1.2结合实际项目,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专家陶行知曾提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从这句话说明了,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容易地走上工作岗位,将职业岗位中所需的技能,融入到我们的学习中,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在一体化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工作过程导向+探究式学习+任务驱动”的教学法。例如在《小型计算机局域网的构建与综合布线》中的制作网线课题。我们根据课题对应的工作岗位,虚拟了一个网络施工员小黄的角色,将课题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相结合,在教学时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在提出任务后,以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先试着分析任务,找寻完成任务的方法;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任务,明确任务的要点,做必要的指导和讲解;接着以学生为主体完成任务,教师重在引导;最后教师做必要的小结和点评,拓展提问,布置作业。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快的走上工作岗位。

1.3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在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主体,他们的任务是如何把整个教学过程,创设一个融合了理论与实操的模拟职业场景,让学生在这样的职业环境中提早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所以,对于一体化教师,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类老师要走出校门,积极参与调研,了解本行业发展的方向;虚心请教,认真学习,不断拓展专业知识;积极探索,苦练基本功,掌握本行业新岗位群所需的专业技能,转变教学观念,牢固树立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树立全局观念,弘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如果要长远的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的综合能力培养是重点,也是我们师资队伍建设中最薄弱的。

2.1现有的教材不适合一体化教学。

如果要开展一体化教学,最起码要有一本与之配套的教材才行,否则要老师去构思,是要花几倍的时间来备课,而且前提还要你对本专业的知识非常熟悉。而计算机网络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在市面上很难找到符合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教材,要么就是纯理论,要么就是只有操作说明,而编写校本教材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它需要编写者熟悉本行业的工作流程和教学规律,才能编写出符合实际的教材。

2.2缺乏能适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师资。

与传统的理实分离式教学模式相比,一体化教学模式更加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项目实践能力。目前很多技校在师资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计算机教师普遍缺乏实际应用的机会,只会照本宣科,很难将社会上的需求应用到实际的授课中,难免出现与当前社会需求脱节的情况;另一方面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虽然他们会很多实际应用案例,但是缺乏授课经验,往往是“肚子有货倒不出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市场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无法胜任专业技术岗位。这就需要学校重视老师的培养,而且要有计划、有方向的让老师去企业或培训班接触一些新知识。

2.3学生人数多,无法按“小班化”教学,影响教学效果。

学生人数多,是各个技工学校存在的通病。在我们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一般都是60~70人一个班,这对教学设备和教师数量的要求很大,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个大难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老师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对于这样的大班,我们已经尽量安排两位老师来上课了,但是教学效果还不是很理想。

2.4教学场地改造滞后或设置不当。

一体化教学场地是实施一体化课教学的重要保障之一。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不是单方面满足理论教学或者实习教学就行,而是把每个模块的应知和应会要求融合设置于我们的教学场地中。由于新建一个网络专业的一体化实训室是需要投入不少资金的,所以很多学校都只是重新改造原来的机房,再增加一些设备,就当做是一体化实训室了。而教学场地的改造是需要有规划,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统筹的。改造中对工位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但往往人们就是忽略了这点。应该从教室的面积来考虑工位数量、工位以及设备的摆放方式等。其中,特别是工位的摆放,需要充分考虑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授课方式。在授课中,我觉得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项目教学法,一般采用小组划分的方式,4~6人为一组是最适合的。这样,可以方便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而且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合作精神。

3结论。

我们应该看到,当今主流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是一种符合职业岗位需要的教学模式。虽然它不是十全十美,但是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挖掘它在教学中的弊端,总结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就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就能为学生的成才打下良好基础。

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

在信息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已广泛用于经济、军事、教育和生活等各个领域,同时网络安全性的问题也突显出来。

如何防范计算机系统不受外界因素干扰,保持强劲的工作状态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及相关策略提出了一点粗浅的看法。

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络攻击;防范策略。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正全面地影响和改造着人们的生活,上网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作用已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然而,一旦计算机网络受到攻击而不能正常工作,甚至瘫痪,那么,整个社会就会陷入危机。

如何提高计算机网络的防御能力,增强网络的安全措施,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否则网络不仅不能发挥其有利的作用,甚至会危及国家、企业及个人的安全。

国际标准化组织将计算机安全定义为: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

上述计算机安全的定义包含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两方面的内容,其逻辑安全的内容可理解为我们常说的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而网络安全性的含义是信息安全的引申,即网络安全是对网络信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

归结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自然因素。

主要包括自然灾害的破坏,如地震、雷击、洪水及其他不可抗拒的天灾造成的损害。

以及因网络及计算机硬件的老化及自然损坏造成的损失。

(二)无意失误。

误操作引起文件被删除,磁盘被格式化,或因为网络管理员对网络的设置不当造成的安全漏洞,用户安全意识不强,用户口令选择不慎,用户将自己的帐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给网络安全带来威胁。

(三)黑客攻击。

黑客会利用tcp/ip协议本身的缺陷进行攻击,或者进行dns欺骗和web欺骗。

(四)电子邮件和间谍软件攻击。

一些人利用电子邮件地址的“公开性”和系统的“可广播性”进行商业、宗教、政治等活动,把自己的电子邮件强行“推入”别人的电子邮箱,强迫他人接受垃圾邮件。

与计算机病毒不同,间谍软件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对系统造成破坏,而是窃取系统或是用户信息。

(五)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感染上病毒后,轻则使系统工作效率下降,重则造成系统死机或毁坏,使部分文件或全部数据丢失,甚至造成计算机主板等部件的损坏。

(六)计算机犯罪。

计算机犯罪,通常是利用窃取口令等手段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传播有害信息,恶意破坏计算机系统,实施盗窃、诈骗和金融犯罪等活动。

计算机网络安全从技术上分,主要由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防御病毒技术等多个安全组件组成。

(一)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屏障,配置防火墙是实现网络安全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安全措施之一。

通过防火墙可以对网络之间的通讯进行扫描,关闭不安全的端口,阻止外来的dos攻击,封锁特洛伊木马等,以保证网络和计算机的安全。

(二)数据加密技术。

(1)密码技术。

包括加密与解密技术。

加密是网络与信息安全保密的重要基础。

它是将原文用某种既定方式规则重排、修改,使其变为别人读不懂的密文。

解密则是将密文根据原加密方法还原。

目前,已成熟的加密方法有很多,如私匙加密和公匙加密。

私匙加密又称对称密匙加密,因为用来加密信息的密匙就是解密信息所使用的密匙。

私匙加密为信息提供了进一步的紧密性,它不提供认证,因为使用该密匙的任何人都可以创建加密一条有效的消息。

这种加密方法的优点是速度很快,很容易在硬件和软件中实现。

而公匙加密使用两个密匙,一个用于加密信息,另一个用于解密信息。

公匙加密系统的缺点是它们通常是计算密集的,因而比私匙加密系统的速度慢得多,不过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更复杂的系统。

此外,还有替换加密、移位加密、一次性密码本加密、序列密码等。

(2)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采用一种数据交换协议,使得收发数据的双方能够满足两个条件:接受方能够鉴别发送方的身份;发送方不能否认他发送过数据这一事实。

数据签名一般采用不对称加密技术,发送方对整个明文进行加密变换,得到一个值,将其作为签名。

接收者使用发送者的公开密钥对签名进行解密运算,如其结果为明文,则签名有效,证明对方的身份是真实的。

(三)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常访问。

访问控制决定了谁能够访问系统,能访问系统的何种资源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资源。

访问控制的手段包括用户识别代码、口令、登录控制、资源授权(例如用户配置文件、资源配置文件和控制列表)、授权核查、日志和审计。

它是维护网络安全,保护网络资源的主要手段,也是对付黑客的关键手段。

(四)防御病毒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高级,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构成极大的威胁。

所以,对本地和本地工作站连接的远程资源要采用分析扫描的方式检测、清除病毒。

网络防病毒软件则主要注重网络防病毒,一旦病毒入侵网络或者从网络向其他资源传染,网络防病毒软件会立刻检测到并加以删除。

病毒的侵入必将对系统资源构成威胁,因此用户要做到“先防后除”。

在日常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应该养成定期查杀病毒的习惯。

用户要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并随时升级为最新版本。

还要及时更新操作系统的安装补丁,做到不登录不明网站等等。

总之,网络安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安全管理问题。

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安全因素,制定合理的目标、技术方案和相关的配套法规等。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主要讲述了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网络的功能、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的拓扑结构、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工作基本原理等知识,是学习计算机网络所必须的入门知识,“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课程学习指南。

在本章首先介绍了计算机网络产生发展的四个阶段,即联机系统阶段、计算机互联网络阶段、标准化网络阶段以及网络互连与高速网络阶段;在这当中,着重识记各阶段定义、逻辑结构以及各阶段的标志,如联机系统阶段的逻辑结构图、is0、nii等。此外还有计算机网络的特点与目标、计算机网络类型等知识点都要求大家掌握。

在本章中还有网络系统的组成、网络节点的概念、分组交换网络基本概念、工作过程及特点等知识点更应当熟知熟记,例如分组交换,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是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对于分组交换的特点,通过学习,掌握分组交换节点的存储方式:存储的是分组数据,暂时保存在节点的内存中,有较高的交换速率。同时指出了分组交换的信道策略:动态分配信道,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指出了因此种方式所带来的不足:分组数据在各节点存储转发时因排队而造成一定的延时;由于分组数据中必须携带一些控制信息而产生一定的额外开销;分组交换网的管理和控制比较复杂。这对于后面的学习和理解是很重要的。此外还有广域网的拓扑结构、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协议与标准、网络系统的体系结构、网络分层结构模型,这些知识点无一不是需要大家烂熟于胸,能够分辨出其中的细微差别的。

另外,本章中还有一些诸如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数据资源共享、通信信道共享等要求应用的知识点也要做到心中有数,能够简单应用。

同样是学习计算机网络所必需的入门知识。在本章中,数据和信息的概念、数据处理与信息处理、数字数据和模拟数据等知识点都是应当熟知的。此外本章还阐述了数据通信和数据通信的概念,数据通信的特点,数据通信模型;数据通信过程;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通信通道;通信线路联结方式;线路通信方式;数据传输方式;数据通信的主要指标;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数据编码;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多路复用技术;电路交换;存储转发(又称存储交换);数据报与虚电路;atm的概念、结构、特点、传输基本原理;帧中继的概念、结构、特点传输基本元等内容。其中atm、帧中继等概念为其后的第五章中的内容打下了理论基础。

从硬、软两个方面比较详细并完整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功能及相互间的关系。

从硬件的角度讲,主要讲述了网络硬件系统基本结构、网络接口卡的概念和功能、计算机与网络的连接方式。对于其中的功能、结构、连接方式要做到能够非常清楚明了。比如网络接口卡,相互间如何进行数据传输,如何进行数据传输中的缓存,工作在七层协议中的哪几层上。此外还有各种服务器和工作站,文件服务器、网络打印服务器、网络通信服务器、网络数据库服务器,哪一个是最重要的,哪一个是在网络出现一定规模后必须的,哪一个是提高网络资源共享能力的,哪一个是作为网络数据资源而存在的,几种服务器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这都需要认真研究。此外,还有工作站与终端,都是网络中互连起来的网络设备。

对于网络连接的通信控制设备,大家需要了解通信控制设备的基本功能、典型通信控制设备的功能和特点。对于集中器、调制解调器、交换器、有线通讯媒体、无线通讯媒体等要从概念、功能、特点等多方面做到熟知并会选用。例如双绞线、光纤、同轴电缆的传输距离和应用方向等。

软件方面,要求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念、基本工作原理、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特点等。这当中ipx/spx、tcp/ip、x。25等各种协议的特点、工作适应范围等都要熟知、熟记。对于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和特点更要清楚。

此外对于netware、windowsnt、unix几种网络操作系统要做到对其操作系统特性的了解。对于windowsnt,现在使用的不是很多了,大家可以从windows2000server(advanceserver)来理解。至于unix,从目前非常流行的unux中可以管窥一二。有能力的考生自己动手实践,以加深理解。

是本书的一个重点,介绍了包括了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任务、工作基本原理和特点,以及tcp/ip协议等,是学习网络基本原理和从事网络研究必备的基本知识。掌握osi参考模型及tcp/ip协议对于本书后面所学到的内容将大有稗益。

例如0si参考模型中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其划分的主要原则为:划分层次要根据理论上需要的不同等级划分;层次的划分要便于标准化;各层内的功能要尽可能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相类似的功能应尽可能放在同一层内;各层的划分要便于层与层之间的衔接;各界面的交互要尽量的少;根据需要,在同一层内可以再形成若干个子层次;扩充某一层次的功能或协议,不能影响整体模型的主体结构。

由此可以确保同种网络之间的互连和其他遵循0si参考模型的异种网络之间的互连,同时可以保证网络应用系统不必须考虑网络物理层等层的问题,而主要集中到应用层上。

物理层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物理层的概念;物理层的功能;物理层的主要问题;物理层的标准;物理层的特性;几种常用的物理层标准。其中,关于物理层的四大机械特性,包括其中的某些指标都要掌握,此外还有关于rs232标准一些机械、规程、功能等。

数据链路层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链路与数据链路;帧与报文;信息数据单元;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同步协议与异步协议;hdlc的概念、连路结构和操作模式;bsc的概念和特点。其中各种协议以及数据链路层的各种管理、控制性能;帧与报文等都是数据链路层的重点。

网络层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网络层概述;网络层所提供的服务;常用的路径选择方法;流量控制与死锁;流量控制的实现。通过对于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的对比,掌握在网络层两大类服务;同时还要掌握产生死锁的原因以及路径选择算法。

运输层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运输层概述;运输层协议类型;运输层服务;传输控制协议。运输层是整个分层协议的基础,在七层协议中的重点,大家应当分析不同类型运输协议以及不同网络服务类型的区别等。

高层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会话层的概念、结构和特点;表示层的概念、结构和特点。高层是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的集合。要求对这三层的概念、结构、特点要有一定的领会。

tcp/ip协议是整个章节的重点,tcp/ip的体系结构,tcp/ip协议族中哪些协议是可靠连接,哪些不是等等,大家要做到烂熟于胸,这里就不作过多的介绍了。

是最重要的章节。主要介绍了局域网、广域网的概念、结构以及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应用和标准,介绍了典型的局域网和广域网。

局域网,首先要掌握局域网的概念、局域网硬件的基本组成、局域网软件的`基本组成、局域网技术要求。局域网概念一定要从lan是一种通信网络而不仅是一个计算机网络;mn支持多对多的通信;lan概念中的“设备”是广义的;lan地域范围通常在10公里之内;lan通过物理通信组成;lan信道以高的数据传输速率进行传输这六个方面来考虑。

媒体访问控制方法的重点是csma/cd、控制令牌。首先要把握传统的局域网采用的是“共享媒体”的工作方式,然后考虑各种媒体访问控制方法所适用的拓扑结构:csma/cd只使用于总线形网罗拓扑结构;控制令牌适用于环形和总线形。

对于iebe802,大家应当掌握该标准及其标准所规定的内容,还要注意ieee802标准实现的产品都是使用曼彻斯特代码。此还有针对局域网的ieee802。3、ieee802。4、ieee802。5标准。其中ieee802。3是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局域网的标准。同时需要理解总线网的特点,即它进行媒体访问无优先权,信息的发送是通过竞争进行的;结构简单,媒体介入方便,价格便宜;但节点之间的最大距离有限制;信息负载少,数据吞吐量较高,延时短;反之,冲突的增加,数据吞吐量下降,网络延时增加;实时性差;采用点到点或广播式通信。通过这些特点,大家可以对局域网的性能有所了解,同时对于10base5、10base2、10base—t三种以太网从长度、连接数、接口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为局域网组网选择提供依据。ieee802。4是令牌网的标准。应当注意的是它的4种优先级,使用的传输介质和它的特点,从它的特点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该标准采用无冲突媒体访问方式;结构从物理上讲是总线网,而逻辑上是环形网,连接简单;信息载荷与总线网在信息载荷方面的特点正好相反;传输延迟固定。此外还有针对令牌局域网的ieee802。5也应当认真记住它的特性。

此外本章还介绍了一些高速局域网技术,包括千兆局域网、共享媒体局域网、交换局域网、虚拟网络、fddm等。千兆局域网就仍然遵循ieee802。3标准(扩展),继续执行经过修改的csma/cd,应注意它的实现方法、支持的传输媒体等。共享媒体局域网和交换局域网都是对网络的改造,大家要清楚地知道,共享媒体局域网的两种技术功能和交换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层次化星形拓扑)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好处(使共享变成独占,使串行变成并行)。

关于智能大厦与结构化布线,大家要熟记智能大厦的概念、智能大厦的基本组成、结构化布线的概念和构成。这里要求非常清楚有关3a、4a、5a的概念和区别,以及智能大厦基本目标、服务功能。对于智能大厦的基本组成要充分理解它不仅仅是一个3a、4a或5a的问题,而是一个综合的问题,包括结构化布线系统和3a系统。而综合布线系统则要考虑eia/tla568标准、综合布线特点及构成等。

关于广域网,要掌握广域网的概念及特点、广域网的分类等知识点。同时,还要掌握电话拨号网、x。25网、ddn网、isdn网几种广域网技术的结构、工作方式等。应要仔细辨别局域网与广域网的异同,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根据定义,局域网作用范围只有几公里,广域网作用范围通常是一个地区;从拓扑结构上说,局域网结构简单,广域网结构复杂并且多样化;还有通信媒体、通信方式、通信管理、通信效率、服务范围、网络性能、投资等多个方面考虑,这样就可以区分二者的不同。还介绍了客户机用匠务器结构,这是局域网的基本工作方式,经验交流《“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课程学习指南》。这当中,要掌握客户机用服务器结构、结构、特点、基本组成概念。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客户机用臣务器的基本组成中有一个连接件,这个连接件不是硬件,而是进行连接的软件,通过连接件使得客户机/服务器实现了其开放性。

对于局域网来说,容错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大家对于教材中有关的诸如双重文件分配表和目录表技术、快速磁盘检修技术、磁盘镜象技术、双工磁盘技术等的原理有所了解。

讲述的是关于网络互连的问题。这里面需要掌握网络互连概念、网络互连目的、网络互连形式、网络互连功能、网络互连任务等基础知识,还要对于各种互连设备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中继器,工作在物理层;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网关,工作在高层中。这对于网络互连来说是应当特别注意的,同时工作在不同协议层也是网桥、路由器的区别点之一。除此之外,大家还应当对各种互连设备的详细情况做到熟知。

介绍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网络管理的标准由此形成的网络管理体系的结构以及网络安全的基本技术和理论、方法。本章的概念点很多,从网络管理的概念、网络管理的基本内容、网络管理基本模型到故障管理的基本内容、配置管理的基本内容、性能管理的基本内容、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记账管理的基本内容,再到snmp的概念、snmp的基本组成;此外还有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有关概念、网络不安全因素的产生、保护网络系统的基本要素、网络安全策略、网络系统安全保护功能安全风险的特点、常见风险名称、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代换密码法、转化密码法、des加密标准、加密方式等。要对网络不安全因素主要由哪些方面引起的做到心中有数。环境:计算机网络通过有线链路或无线电波连接不同地域的计算机或终端,线路中经常有信息传送,因此,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计算机网络都会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对于自然界,如恶劣的温度、湿度、防尘条件、地震、风灾、火灾等天灾以及事故都会对网络造成严重的损害和影响;强电、磁场会毁坏传输中和信息载体上的数据信息;计算机网络还极易遭雷击,雷电能轻而易举地穿过电缆,损坏网络中的计算机,使计算机网络瘫痪。由于社会不安定,没有良好的社会风气也会增加对网络的人为破坏,给系统带来毁坏性的打击。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包括硬件共享、软件共享、数据共享。各个终端可以访问主计算机的资源,各个终端之间也可以相互共享资源,这样为异地用户提供了巨大方便,同时也给非法用户窃取信息、破坏信息创造了条件,非法用户有可能通过终端或节点进行非法浏览、非法修改。此外由于硬件和软件故障也会引起泄密。同时,大多数共享资源(如网络打印机)与它们的许多使用者之间有相当一段距离,这样就给窃取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设下了便利条件。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要通过数据通信来交换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物理线路、无线电波以及电子设备进行的,这样在通信中传输的信息极易遭受损坏,如网络线路的辐射等都对信息的安全造成威胁。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网络可以从多个节点接收信息,因而极易感染计算机病毒,病毒一旦侵入,在网络内将按指数增长进行再生,进行传染,很快就会遍及网络各节点,短时间内可以造成网络的瘫痪。网络管理:网络系统地正常运行离不开系统管理人员对网络系统地管理。由于对系统地管理措施不当,会造成设备的损坏,保密信息的人为泄露等。而这些失误,人为的因素是主要的。同时还要对所保护网络系统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心中有数。安全策略:每个组织都必须制定一个安全策略以满足系统的安全需要,为有效地使用系统资源提供保证。例如,对一个军事系统承包商来说,安全性是首要的,他所实行的安全策略,完全不同于通常需要开放的访问和自由交流思想的学术机构希望实行的安全策略。安全策略涉及法律、技术、管理等多方面问题。防火墙,“防火墙”在网络系统中是一种用来限制、隔离网络用户的某些工作的技术,安全系统对外部访问者(例如,通过intemet连接的访问者)可以通过防火墙技术来实现安全保护。记录,为了解、防护和恢复未经授权的访问,在网络上的每项活动都必须被记录下来,系统管理员必须能以某种方式处理记录的信息,以便获得所需的信息来定位和特征化侵入行为。识别和鉴别,网络中的用户和系统必须能够可靠地识别自身,以确保关键数据和资源的完整性。网络中必须有控制手段使用户或系统只能访问他们需要或有权使用的资源。系统所具有的这种能力还必须是不容易被破坏的。脆弱性评价,网络上的每一系统都应进行正确的配置以保证足够的安全性。虽然手工能够对大型网络中所有的脆弱性进行检查,但工作量非常大。对脆弱性的研究可通过把系统看成一个“黑盒子”的方法,从系统外部和系统内部两方面工作来检查系统某些方面的脆弱性。物理保护,电缆、终端(特别是网络服务器)、路由器和其他系统硬件会受到物理危害(例如,通过“搭线”到网络电缆上)。为了防止这些问题,应当规划网络的物理安装,以便潜在的安全性危害降到最小。网络服务器和路由器应当锁存在屋子或柜子中,并限制用户的访问次数。应对访问网络上使用的软件进行限制以确保不危及数据。对网络连线进行规划以尽可能减少搭线的潜在可能。

讲述了有关internet和intranet的知识,对于大家来说,对于internet基本功能、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的概念及应用达到应用应当不是难点,但是对于其中包括nii的概念、基本内容、internet的概念、基本结构、internet对人类社会的影响、isp、域名、internet的连接及接入方法、chinanet的构成、chinanet的基础设施、chinanet服务的基本内容应当认真学习掌握。对于intranet,要充分考虑它是以incrmet技术建立起来的网络系统。是一种三层c/s结构网。这种结构网与传统的单层c/s结构网的区别在于,传统的单层结构c/s网的网络服务是以服务器为中心进行的,客户与服务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其构成的服务模式是客户/服务器模式。三层c/s结构网使服务器从ian中脱离出来,而把服务器移到更大的网上,这种网络提供的服务是通过分布在网络上的多台服务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这些服务器与客户的距离无关,其所构成的服务是客户/网络(client/network)服务模式。三层c/s结构第一层表示层用于完成与用户的接口;第二层是利用服务器完成客户的应用功能;第三层数据层响应客户的请求,服务器独立地进行各种处理。同时还要对于网络硬件平台的构建,包括选择技术(以太网、千兆以太网、fddi技术)、原则(坚持适用、高效原则),以及网络软件平台的构建(必须以tcp/ip协议为基础),包括网络操作系统、浏览器、中间件和数据库设计等进行掌握。

主要讲述了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以及相应技术、概念和基本原理。要求掌握集中式数据库与分布式数据库、0dbc技术、数据一致性、客户/服务器数据库应用、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研制nmis的原则、nmis的网络策略、nmis的网络规划、edi与电子商务、及网络多媒体应用。

要重视对nmis网络规划的掌握。开发者通过对系统的详细分析,确定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方法后,应着手进行系统的网络规划工作。用户设备,系统硬设备是系统正常运行,实现系统目标的物质基础,通过对系统实际调查分析的结果,和对各职能部门的需求的分析来确定终端数量,工作站、主机和服务器等设备的类型。对nmis来说,这些设备的选择非常重要,它们必须满足:设备性能一致性,互适应性强;设备性能稳定,可靠;性能价格比较合理;充分考虑到系统变更。网络分布,分析用户数量及其位置,确定服务器、工作站及终端的具体位置,对具有特殊需求或限制的用户,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网络服务,制定解决数据库与资源共享,文件的传送与存取,网络互连、电子邮件等的具体方案及各技术指标。数据通信,不同类型信号度量的方法,对网络而言传输的负载是不一样的。通过对信号类型的分析,估算信号输入量,传输速度,根据用户需求选择通信介质,制定传输方案。

mis具有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特点。一个mis在技术上要具有先进性,又要讲求实效,要能为用户带来经济效益,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和适应性。由于用户的环境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用户随时都有可能对系统提出新的功能要求,所以,mis必须具有开放的、便于操作的接口,使系统便于扩充,适应各种变化。系统功能完整、数据流程严密,mis在功能上要能覆盖用户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进程。通过输入系统所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原始数据就可得到用户所需的各种结果。并且系统数据流程要具有严密性,符合实际要求,它是实现系统目标的关键。系统安全可靠,mis必须具有完善的安全的后备支持措施,用以保证系统可靠的、正常的运转。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具有整体性、时间性、易掌握性等特点。mis具有一系列上述特点也是必须掌握的。

理论内容多、应用性强是本课程的突出特点,只有多思考、勤实践,才能融汇贯通。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本文结合中职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教学实践,分析模块化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探讨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法,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在实验教学中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式的体会。

实验教学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目前的中职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实验教学模式单一、教学体系不完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等问题。为了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精神,笔者尝试在中职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中使用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尝试的结果表明,在计算机网络实验的教学中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实验教学的改革,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模块化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

模块化教学法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模式应用在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教学上,就是在课程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将实验内容按照一定规则或标准进行分解,使之成为多个具有一定功能、相对独立的实验模块。学生以小组或团体的形式在实验中通过对模块的灵活搭配进行实验,从而完成了对实验内容的探索与学习。模块化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如下。

(一)模块化教学法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模块化教学是以能力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中的首要位置。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划分成多个任务,然后再把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就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解决的方法,制订出解决方案和计划,最后动手操作完成任务。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有很强的学习自主性,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独立地进行数据测量、数据计算等各个实验环节。

(二)模块化教学法适应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模块化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鼓励学生勤思考,多动手来获得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需求等存在差异,如按传统的教学方式完成实验,就可能出现了学生学习缺乏兴趣、不够积极主动、缺乏互动、学习效率不够高等情况,而模块化教学在模块设置上采用了化繁为简的设计方式,把学习内容按功能细分成多个简单易操作的模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学习模块,这样,不同发展特点的学生在学习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三)模块化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团队精神。模块化教学模式向学生提供了一种探究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环境。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小组或团队合作的模式,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一般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责任,为了完成任务,他们必须通力合作、相互学习,讨论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善于相互关注、倾听、合作、遵守规则的习惯,改变了以往实验过程中被动学习、机械训练的状态。

(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模块的设计及选取原则。首先,模块的设计与选取应结合专业特点,体现能力培养这一核心。采用模块化教学的出发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学到实用技能,所以在进行模块设计时,所设计出来的模块目标应明确,每个模块要以掌握必要的技能为目的,要突出专业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学生学习之后,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在专业方面得到发展。

其次,模块的设计与选取应体现适宜性这一原则。在进行模块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难易要适中。对比较复杂的内容,可以分成几子模块,但不能把课程所有的教学内容生搬硬套地细分成块,要确保每个模块有相应的目标和知识点,且具有可操作性。

第三,模块的设计与选取应与单元实验内容衔接,要有连贯性。模块教学需要我们去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过程,重视单元实验内容之间衔接,保证模块实验的连贯性,重视实验过程的整体训练。从学生的角度,给予学生循环选择模块或跳选模块的机会,强化模块的衔接和前后呼应,不能因为实验过程的间断而对实验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产生影响。

第四,模块的设计与选取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可操作性。在进行模块设计时,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和操作,所选定的模块应能代表一个知识点或一种技能,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可操作性,否则指定的模块就没有什么意义。模块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与操作,方便教师及时对教学进行总结与评价,从而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计算机网络实验的模块化内容划分办法。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在教学上突显“重基础,重技能,重做人,重升级”的办学特色,近年来狠抓教学质量,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着力推行“打造硬技术,培养软实力”人才培养模式。在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模块设置上,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基础以及重点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教学目标,将实验内容按基础型、专业型、综合型三个层次进行划分,每个层次实验内容按照“模块+任务”的方式设置模块,各个模块之间有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基础型模块:主要是简单的操作性实验或验证性实验,其中涉及计算机网络的认识、网线制作、常用网络命令、tcp/ip配置与测试、资源共享、网络故障等模块内容。具体的要求是:(1)掌握服务器、工作站和网络连接设备,了解网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2)熟悉两种类型双绞线568a与568b的制作及测量;(3)掌握ip地址的设置及ping命令的使用;(4)掌握文件共享及设备共享的设置;(5)懂得网络基本故障的判断与定位。基础型模块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实验环境、仪器设备,理解课程的理论知识,为做好后续实验作打好基础。

专业型模块:主要包括网络的组建、网络的配置与安全等模块。内容涉及到对等网的组建、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20xxserver安装与配置、路由器及交换机的配置与管理、www网页服务器配置与管理、小型局域网的组网、网络安全等技术。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加深了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掌握局域网工作原理、安装调试、维护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部分模块专业性较强,是从专业方向、实际应用等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综合型模块:构建一个中小型企业网的案例。这个综合模块主要考查学生对前面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主要内容涉及网络拓扑结构、局域网的硬件和软件组成、路由器和交换面的配置、网络布线、网络故障处理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的实践能力,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模块化实验的教学评价。科学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模块化的教学评价是通过对模块化教学中的教与学的效果的判断,来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或改进教师的授课策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模块化实验的教学评价方式分单元模块的评价和综合模块的评价两个方面。评价的主要标准是根据学生对任务完成情况、实验过程出现问题的处理情况,以及是否能用学到的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进行判断,评定成绩主要分为优秀、良好、达标、不达标四种类型。一般来说,单元模块的评价就是对单个教学模块在实验结束时进行一次单元考核,考核的样式灵活多样,一般都要重点观察学生的实验完成的情况、教师提问学生答辩情况、实验报告填写情况、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应急处理情况等内容。在实际操作中,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具体操作是,在实验小组中让学生选出代表对实验是否达到教学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同学们的参与程度、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以及实验过程发现的问题等进行说明。让学生自我评价的好处是学生可以在评价中发现问题,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综合模块的评价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个体,而且要注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例如,局域网组建与维护实验中,可以从学生是否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局域网组建来确定知识点能否得到落实;从实验过程是否规范、科学,学生是否能独立操作完成任务情况等来考查知识的掌握程度;从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危机处理情况等检查学生的创造性。

三、在实验中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式的体会。

(一)凝练模块内容,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在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中实施模块化教学,首先,是教师的课前准备。每一项实验,在让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教师都要提前做一做,这样教师才能对实验的过程以及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设备了如指掌,才能根据实验需求对模块内容进行进一步优化,明白在实验过程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哪些地方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才能有效预防各种失败或事故;其次,是学生的课前准备。在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好实验内容,了解实验任务,准备好实验报告、制订好实验计划、设计好实验步骤,这样才能确保实验按计划有序进行。

(二)建立有效的实验合作小组。模块化教学主要是以小组或团体为单位,以模块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实验中,构建良好的合作小组非常重要,小组合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最终效果。小组中的成员的多少没有严格的规定,一般4至6人一组比较合适,人数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影响到学生的操作和学习的效果。在小组中,一般每个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与责任,可以设操作员、记录员、组长等,学生的分工不是一成不变,要不断轮换;小组的成员在实验前一般要求明确实验的任务和目标,并做好分工和计划,这样学生在实验时目标就比较明确,避免实验过程中出现边缘人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实验中去。

(三)学生的实验尽可能采用开放式的实验。在模块化实验中实施开放式实验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的、宽松的学习方式和实验环境,有利于学生在课内、课外有效地学习。在模块化教学中,每个模块的课程目标相对比较明确,学生在课外时间也能够懂得实验的模块要做些什么,达到什么目标,所以,采用开放式的实验不仅没有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学生在课外可以按照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兴趣对实验进行主动研究和探索,满足了各类学生的不同需求,有利于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和操作。

(四)配套模拟软件,实行虚实结合,提高学生模块的学习效率和效果。计算机网络实验的内容较多、更新过快,在实验中有时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法完成相应的实验。在这种情况下,借助于模拟软件建立模拟实验环境,仿真各种实验过程,也可达到进行实验的目的。目前在计算机网络实验方面常用的模拟平台有ciscopackettracer,bosonnetsimforccna,华为ensp等,以思科网络模拟器ciscopackettracer为例,(下转第94页)(上接第92页)在计算机终端装上ciscopackettracer之后,就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模拟网络中的各种设备,搭建各种网络环境,观察网络设备实时运行情况。在计算机网络实验中使用模拟软件,是对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的丰富和补充,起到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的作用,达到了通过实验教学促进能力提升的目的。

在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中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丰富了实验的教学内容,有利于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完善实验考核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文档为doc格式。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目前,很多高等院校还存在着把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材直接发给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学习,这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难度,学生本身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训练,却要读懂比较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知识,这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学习最大效果的产生在于学习的难度比以往的知识高出一些,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有很大好处的,教育讲究的是因材施教,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为其编订符合其学习难度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教材,才能使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变得轻松、实用、易懂。

当下我国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讲解比较死板,创新能力不强,教材对于科技成果的体现不及时,导致旧的知识应用性和吸引力很低,并长期存在于课本,非常多的教材经不起市场的检验。

2.1重理论而轻实践。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正是这个特点导致了其实践相对较弱,在很多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已经耗费了学生大量的精力,再加上本来就不足够的课时,导致学生参加实践的机会较少,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育是以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为重点,通过对osi模型的学习和研究为重点,在理论教学上一直保持着这种形式,相应的实验和实际操作就比较少,根据未来的发展眼光看,这与非计算机专业掌握这门课程的目标是相违背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知识,就是为了能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能够进行实际的应用,由于消耗于过多的理论知识学习中,使学生抽不出时间来实践,所以也就培养不出应有的实践操作能力,最后对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没学到有用的东西,反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去学习作用不大的理论知识,对自己的专业来说影响较大。

2.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讲,其对计算机的相关基础知识的了解本就不多,对于学生及老师来说这都存在一定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本来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学习充满了憧憬,可是正式进行上课的时候,就会发现,因为存在着很多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欠缺,不可能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而这要求学生要全面系统的复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就会造成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基础知识的补习上;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师来说,一方面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学习积极性,这是让教师高兴的地方,但是面对非计算机学生参差不齐的计算机水平,在授课的形式上不能协调一致,使得课程目标和计划都不能很好的执行,就导致教师的教学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培养目标就难以实现。

2.3缺乏配套实验。

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这样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应该是需要大量实验的,因为通过实验,学生们才能清楚的认识到其中的原理,并且对以后具体的操作和计算机网络问题的解决有帮助,但就目前来讲,一方面是设备的缺乏,造成缺少实训的机会,另一方面就是重视程度不够,课时相对较少,这两个方面造成了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缺少实验,理解难度大,学习任务重,解疑答疑等工作相对比较困难,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且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很难展开,因为缺少相应的实训设备和实验时间,教师只能在课堂上进行单一的讲解,相对直观易懂的实验来说,不但效果差,而且教师的压力也将增大。

3、预科生素质拓展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3.1理论联系实践。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当中会出现大量的专业术语,学起来会让人觉得乏味,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会有这样的感受,因此在进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的时候,就要求老师对枯燥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验的解释,运用实训方式让学生直观的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原理,能够把重点的知识通过实训的方式进行验证,这样不但能增强课堂学习的效果,而且对于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应用的开发也大有益处。理论联系实际既是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内在要求,同时实践教学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解决难点知识的方法,这些学生不是计算机专业,对于很多理论知识不用死记硬背,只需对其进行理解,在实际应用的时候能够知道怎么操作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目的,教学本来就是因材施教,不能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太严格,这既不符合教学目标,也不符合实际情况。该课程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逻辑结构和实践能力,如果不能把握课程的重点,这门课就将失去意义。所以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务处在制定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时候,要根据这些学生的实际基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立足点,灵活多样的教学,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3.2理顺学习顺序。

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其对于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对实际操作教关心。计算机网络基础的理论性强,在学生学习的时候会产生抵触心理,更多学生喜欢去操作实践,因为操作给学生们的发挥空间更大,学生也会感觉更自由,没有束缚。学习的过程本来就是从易到难,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端正心态,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要认真学习,在课堂上及时做笔记,对存在的疑问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这样才能在实践相不是很多的情况下进行高质量的实验,从而增长自己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水平,对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才有更大的帮助。

3.3加强实用技术实践。

加强实用技术实践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高职院校要为实验提供必要的设备和条件,使学生们能够在充分实验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知识的应用性,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4、结论。

综上所述,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首先,从教材入手,非计算机专业要有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材,这样针对性就强。其次,全程教学都在实训室完成,进行教中学、学中做、做中考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引入最新科研和教学成果,以网络的基本必需理论为基础,以网络应用为主线,引导学生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最后,采用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模仿、观察、实验、类比、联想、想象、求异思维、聚合思维等形式,促使其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同时,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演示法、讨论法、案例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式,并开设教师论坛和辅导网站,这样一来,增强了学生在任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基本职业素质和操作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确保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参考文献:

[1]康开锋,赵英.浅谈非计算机网络专业《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科技致富向导.20xx.

[2]李秋余.浅析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探究.科技创新导报.20xx.

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

:21世纪,伴随着经济的与科技快速的发展,互联网也紧跟步伐,迈入了新的时代。如今互联网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对计算机的应用率逐步增加,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当今时代背景下,各类工作人员都需要运用计算机来协助完成工作,计算机软件成为了各类工作人员使用的重要工具,根据这一趋势,文章将对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与应用展开研究,为计算机软件更好的发展提供进一步的参考意见。

: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及应用。

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以计算机软件的形式出现。特别是近几年,智能化的概念、无人化的生产理念日渐盛行,这些都离不开计算机软件管理的控制,因而计算机软件的存在意义非凡。可是由于计算机软件只注重开发,却忽略了软件的风险问题及其后续的管理,软件管理和应用成为了薄弱环节,所以我们更要加大这方面的管理与控制。从各个环节入手解决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计算机软件工程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系统无论是在语言方面还是编程等其他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事实证明,这些年以来,计算机软件系统不仅是在管理方面还是在应用方面都发挥着它自己独特的作用,同时也因为科学技术的提升与人才的培养而产生了较为巨大的进步,具体的进步如下:计算机系统工程管理系统化。现在的计算机系统管理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模式,大大完善了传统的计算机软件工程。计算机软件工程应用先进化。计算机软件工程不仅在运用范围上变得更加广泛,运用模式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变得更加合理。与此同时,计算机软件工程内部也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计算机软件工程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找到问题的所在,并解决问题,同时对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与应用进行质量上的提升与系统上的完善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计算机工程系统发展进行得更加顺利,前路更加美好。

2.1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应用领域。

在现代教育中,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使用,使用各种软件进入教室,计算机软件在课堂教学中课堂之后,课堂有了大的变化,之前只有通过教师的教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枯燥乏味,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可以让学生看图片、听声音、看视频,甚至世界各地的学生的学习经验交流,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眼界增长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计算机已成为现代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信息技术教育的相关专业也应运而生。计算机软件管理运用在工作中也显示出不凡的威力,将多种软件程序结合使用,提高工作效率,解放劳动力,加快企业更加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如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环节的人员管理等。计算机软件的通用改变了传统的通讯方式,各类手机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极大地扩充了我们生活交友的圈子,同时方便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提高工作效率,让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畅通五湖四海,了解天下大事。

2.2计算机软软件工程的管理内容。

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的主要内容涉及到以下的四个方面:对组织机构的管理、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对用户的管理以及对资料的管理。组织结构管理是指各部门的工作人员的有机结合而不是单指开发人员,强调在组织中,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各级之间信息传达准确无误,以应对不同的任务要求。工作人员的管理也是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重要部分,工作人员的日常是各个部门的人依据不同的任务特点,分工合作,一起完成相关软件的开发、应用与管理。显而易见工作人员不仅仅包含开发人员,也包含各种业务能力的协作人员,因此对工作人员的管理至关重要,充分发挥不同性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只有将负责不同工作板块的工作人员通过一定的团结精神鼓舞团结到一起,才能确保计算机软件开发项目能够圆满成功。服务客户的需求是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核心价值是,所以计算机软件管理中应该详细的考虑用户的切身需求与兴趣,以保证开发切实适用于广大用户群体,用户群体的意见是软件开发的重中之重,只有满足用户的需求才能保证软件的质量,并延长软件的使用寿命。资料的管理作为计算机软件管理的重要部分之一,它是指对软件开发过程中,将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文档资料进行记录并保存,方便日后的升级与维修。文档资料的保存有利于查阅寻找,分门别类的管理更是节省后期修补的时间,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因此系统完整的资料管理为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1)目前的中国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组织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组织结构管理方面有一定的忽视,相对国外而言,管理模式并不清晰,同时由于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较为混乱,致使每个管理人员不能各司其职,产生了许多管理方面自缠绕的问题。

(2)就我国计算机开发现状来看,开发人员并不能够很好地对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有利开发甚至系统管理。这就意味着我国急需培养计算机软件开发相关人才来提高整体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更需要注重的一个问题是,由于软件开发技术师的技术水平有限,并不能针对某一单一领域需求开发出更有价值,更有效率地针对性软件系统。以致设计开发出一些实用性不强的计算机软件,直接造成了计算机开发资源的浪费。

(3)针对目前我国对计算机系统工程使用者的管理缺乏现象来看,我国的计算机系统软件工程的管理制度存在很大的缺陷。如果要提升计算机系统软件工程管理水平,对计算机软件的用户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是更重要的。

(4)虽然中国的计算机软件正在造福于大多数的领域,但是针对某些特殊领域还是存在着操作员技术不够导致计算机软件不能成功普及使用的问题。比如在提倡农业向科技转型的现代中国,很多农民对于计算机软件的使用还是存在着比较大的障碍,使计算机软件的使用率在农业领域处于较低状态。

(1)建立规范体系,完善组织机构。首先,应该对组织层的管理人员进行专职划分,使每一个人负责一个相应的板块,从而使管理系统得到良好的运转。其次,管理层对于计算机软件具有一定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这样能使管理层更加理解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过程,能更好地管理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最后,最高层应该定期整顿管理层。使管理层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以此来有效提高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高效性与实用性。

(2)对客户系统的管理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强。

一是完善并审核客户资料。有效降低不良用户的使用率,从而对用户使用的安全进行一定程度的保障。

二是提高计算机系统的私密性。通过对用户系统的完善与安全性能的提升,确保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系统软件的时候不会有信息的泄露与遗失。

三是通过法律层面的不断完善,更好地进行用户管理。

(3)在对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档案资料进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软件开发的部门需要设置专门的机构对档案资料进行管理,以不断提高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同时还要采用专门的档案资料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以减少文件丢失的现象的发生,促进文件管理的妥善保管,让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有合理的依据。

(4)从提高应用人员的软件了解程度以及降低操作者的使用难度两个方面来达到对计算机软件应用人员能力的提高。想要做到这两个方面,必须首先通过相关技术人员的研究对软件操作进行最大程度上的简化,再对实际应用人员进行培训,并使其熟悉所应用的软件,以此来实现计算机软件系统使用的简便化与普及化。

根据上述文章的分析可以知道,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领域也取得了杰出的成果,并为人类提供了极大的科学价值与实用价值。在具体地运用过程中,计算机软件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且存在着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提高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效率,对计算机软件工程系统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提升,能够保障计算机阮籍稳步有力的发展,并为用户创造更多、更大的价值。

[1]郑鑫。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与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5(23)。

[2]孙华,李爱平,金智。加强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应用的措施分析[j]。电子制作2015(08):78.

[4]常龙。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与维护[j]。科技尚品,2015(7)。

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逐渐步入信息化的社会,在其中计算机的教育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技校教育中,对于计算机的教学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教学方式。但是,在现今的技校计算机教育中,由于教学方式的落后,教学理念的僵化,加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进而使得技校计算机教育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所以,在进行计算机教育中,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计算机学习的自主性,进而提高技校学生计算机的能力。本文针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概述、在技校计算机中运用任务驱动模式的必要性以及任务驱动模式在技校计算机教育中的实践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进而为技校计算机教学提供理论性的支持。

【】任务驱动模式;技校计算机教育;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我国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进而计算机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技校教育中,由于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的落后,使得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不足,进而影响学生以后在社会中的竞争力。所以,在这样的状况下,针对技校计算机教学的问题,借助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角色,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额全面发展。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师的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充当指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最终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的提升做出贡献。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通过对学生的资助能力的挖掘,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进行计算机的学习中,通过独立创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创新、互动以及开放的教学氛围,进而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果和水平,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2.1我国技校教育现状的要求。

在我国的技校学校中,其技校的计算机教育现状要求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技校作为我国培养技术性人才的基地,对学生的知识应用和使用能力要求较高。但是,在一些技校中,计算机教学知识停留在概念性的教学,对于一些实例的应用和解决涉及较少。所以,针对现今技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使用。

2.2计算机教学的需要。

在计算机的教学课堂中,对计算机的实践应用是计算机课程的重点。在进行计算机的教学中,不仅需要对计算机一些理论性知识进行记忆和了解,对于计算机的使用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实际问题解决是其中的重点。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正好符合计算机教学的要求。

2.3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提高,社会中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在不断的提升。而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中的重要一点,加强对计算机教学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3.1结合时下时事热点,创设教学情境。

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模式,要结合当下时事热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情境的创设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学生对其的接受能力,同时要结合计算机教学内容,既注重实用性,同时也注重创新性。在进行计算机任务设计中,可以结合时下时事热点,以学生身边的例子为主,结合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而创设开放、互动、创意的计算机教学氛围,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通过直观的情境创设,使得学生学习更加直观化和形象化,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得学生利用教学中的内容和学习经验进行学习,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资助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计算机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在网上搜集一些关于本节课的视频,通过视频的播放方式,让学生进行计算机学习的情境中,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教师指导。

在教师进行情景创设和任务布置之后,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要充当指导者的角色。在以往的技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一般充当的是主动的角色,学生充当被动的角色,进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在进行计算机学习中充当其主要的角色和主动地位,教师退居到指导的角色位置上,在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和解答,进而为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提供帮助。在学生进行计算机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进而保障学生学习的顺利。例如,在学生进行计算机的学习中,教师在布置任务之后让学生进行学习,在其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困难,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性的帮助,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继续学习。

3.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在学生进行计算机的学习中,通过任务驱动模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生进行计算机的学习时,实践活动是其中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在实践中不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通过在实践中学习,针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计算能力的提升,使得学生在独立的计算机学习中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学生在计算机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小组合作可以使得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例如在进行计算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就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分组学习,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找出一个组长进行指导,之后教师就将每组的学习任务下放下去,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学习,之后,组长就每个组员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将总结报告交给老师,进而作为下次分组学习的依据。

3.4动态多元进行评价。

建立动态多元的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能力的评价和考核时反应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是,以往对学生的计算机学习的评价体系过于单一,进而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动力。所以,在进行任务驱动模式进行教学时,要建立动态多元的评价和考核体系,对学生的计算机学习进行评价。在进行考核体系的建立中,要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学生的实践活动情况以及教师的反映等方面纳入学生的计算机考核制度中,进而对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做出一个全面系统的评价。例如,在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进行评价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实践的结果,结合学生之间的评价以及学生平时的计算机作业进行综合整理进行评价。

总而言之,在技校计算机的教学中,借助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在进行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通过结合当下的时事事件,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在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充当其指导者的角色,使得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之后,对学生的计算机学习进行动态多元的评价和考核,进而为学生的计算机学习进行全面的考核。所以,在技校计算机的教育中,借助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公路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建公路总里程不断增加。由于公路、铁路等道路的勘察地形复杂、工作难度大、误差机率高等因素使得道路勘察工作成为了道路建设发展的瓶颈。计算机技术及影像提取测量技术的应用为道路勘察设计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文中就计算机技术在道路勘查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计算机;影响提取;道路勘察设计;应用。

正文:公路、铁路运输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其建设与发展对于我国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勘察技术对复杂地形的勘测区域勘察难度大、误差率高,为了减少误差,确保勘察设计的质量,常常需要反复勘探测量多次,取其平均值来减小误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道路工程施工进度及工期。提高勘察设计工作效率、加快勘察新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了目前我国道路勘察有关部门与人员的首要任务。

道路施工的勘察测量对于公路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公路工程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勘察测量环境艰苦、地形复杂、测量放线工作困难重重。而勘察测量工作是道路工程方向的指引,必须确保勘察测量准确、周密才能保障公路工程顺利施工。因此,加快公路工程勘察测量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对于公路工程的施工及其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道路工程施工企业必须重视勘察测量工作新技术的引进,通过计算机技术、gps技术等的应用加快道路工程勘察测量工作效率及精准度。

2.1影像提取技术在道路勘察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道路勘察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道路工程勘察设计的工作难度,解决了许多公路勘测过程的难题。其中以数字近景摄影测量软件的应用最具代表性,数字近景摄影测量软件的应用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二维影像提取三维信息,在实际工作中只需要的是勘察测量很少的像控点,然后在相控点附近拍摄若干影像数据,就可以放进系统进行量测与重建处理。通过数字近景摄影测量软件的应用在公路勘察测量中,利用全站仪只需勘测很少的控制点,而非专业测量数码相机经过检校标定后,也可以当作量测相机使用。通过拍摄工程现场影像进行匹配、定向、空三处理,解算出相片参数,就可以生成所需的正射影像、等高线、dem等数据。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应用将公路工程勘察测量中的逐点测量简化成为“面”测量,加上自动化的引用,极大的减轻了公路工程勘察测量的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2gps单机联网试勘测技术的应用。

由于道路工程勘察测量地理条件较差,传统勘察测量需要多次校验来确保勘察测量的精准度。但是随着gps测量技术的快速发展,gps在道路工程勘察测量的应用越来越多。gps系统利用24颗卫星、地面接收装置以及用户接收仪器组成,全天候地连续提供高精度的三维坐标、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等技术参数。道路工程的勘察测量主要利用了gps的静态功能和动态功能,通过接收到的卫星信息,确定地面某点的三维坐标;通过动态功能把已知的三维坐标点位,实地放样地面上。利用gps进行道路工程的勘察测量工作极大的提高了道路工程勘察测量准确性,降低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gps测量技术可以实时、有效、精准的对道路工程进行准确的测量,以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

2.3计算机设计软件在道路勘察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线形设计主要解决道路的中心线形,适用于一般路线设计和复杂的立交线形设计。实际工程设计时,线形设计通常有两种情况:不使用坐标的纯粹线形设计;用测量坐标控制转点和线位的线形设计,平面线形设计程序能够识别处理不同的ucs。实际上线形设计大部分工作量在调整线形上,天正市政软件根据线形设计工作过程,分解为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等几部分,分别在不同的已知条件下进行线形设计,这种方法与道路线形设计工作程序相符。道路平面设计能完成任何复杂道路平面的设计工作,包括道路中各种交叉口接入设计、各种道路出入口设计、任意复杂绿化带设计与编辑、各种已知条件的港湾停靠站设计、以及进行各种方式的道路桩号设计,并可对道路整体平面图进行任意图幅的自动分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急速发展,沿海开放地区城市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道路规划设计部门的工作负荷日益繁重。在此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开始加大投入力度以支持新技术在道路规划部门的应用,许多城市的道路规划部门也开始建设自己的信息系统。但此时的信息系统仍侧重于规划文档的管理,目标是减轻经办人员处理文档的负担,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透明度,办公系统的实现方法上基本是采用fox-pro,dbase等软件作为开发收文、发文、办文的管理系统,而空间信息/图形处理还只是处于较低的应用水乎,更没有考虑到规划文档与规划空间信息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当然,当时的计算机发展水平限制了更多地应用。在90年代中期计算机硬件的性价比得大幅提高,软件的功能不断加强,面向对象枝术、com/dcom技术、internet/intranet技术、网络技术日趋成熟,为道路规划设计信息系统登上新台阶提供了必要条件。通过现代计算机软件系统对城市各条道路车流量的统计,对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提出基础建议,并由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自动生成功能,设计出符合城市、车流走向的道路。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于道路勘察设计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对道路勘察设计人员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道路勘察设计有关部门必须加快自身人员配备的科学化,通过勘察设计人员的招聘与在职培训等多种方式,促进人才结构的优化。通过人员专业技能的提升及新技术的应用,将道路勘察设计工作科学有序的开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