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奇妙百科 > 教学工作计划 > 初中融合教育教学设计(模板17篇)

初中融合教育教学设计(模板17篇)

时间:2024-05-04 15:42:04

教学计划需要根据教学周期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份优秀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这些范文包含了不同学段和不同学科的教学计划,涵盖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评价等方面,希望对大家编写教学计划有所启示和帮助。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其懂得自尊、自爱、自重、自强,形成一定的身心自我调控能力,能适应身心的变化。

1、通过讲解或阅读,使学生认识情绪的内涵与类型,了解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认识青春期情绪发展中的特殊现象。

2、通过自我情绪分析,使学生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掌握情绪健康标准,使其学会情绪自我调节的方法,培养积极情绪,改变消极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课型及授课方式:

讲授课、讲授与训练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讲读(教师讲解,学生阅读)。

1、明确什么是情绪?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与人或事打交道时,总会产生一定的态度,如喜、怒、哀、乐都是我们对客观物所形成的一种态度上的体验,这种体验,心理学上称之为情绪。

2、情绪在交际中的作用。

(1)情绪与认识的关系;情绪由认识而产生,它比认识更具体,更真切,更强烈。

(2)情绪在现实交往中的巨大作用。

(3)情绪能让人互相了解,彼此其鸣,传递交际的信息,是人建立相互关系的纽带。

3、情绪的不同表现形式。

(1)孔子认为,人有七情:即喜、怒、哀、惧、爱、恶、欲。

(2)宋代名医陈无择的七情说:即喜、怒、忧、思、悲、恐、惊,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情绪分类法。

(3)今天,按强度和稳定性不同,分为三种形式:心境、热情、激情。

4、情绪的特点及不同类型。

(1)情绪肉格性的特征;

(2)按复杂性,情绪可分为简单情绪和复杂情绪;

(3)按所起作用情绪分为增力性情绪和减力性情绪;

(4)按强度不同可分为强弱两种状态;

(5)按性质不同分为肯定情绪和否定情绪。

5、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1)没有摆脱两极性,烦躁不安是其情绪的主旋律;

(2)中学生情绪更复杂,一方面,情绪的延续性增加了;另一方面,情绪也带上了文饰的内隐的曲折的性质。

二、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自我情绪分析。

三、训练:

要想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关键在于掌握情绪自我调节的方法。一方面培养积极的情绪,另一方面把消极的情绪引导和调节到积极的方面来。

四、全课小结。

喜、怒、哀、乐构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七彩画卷。在生活中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情绪世界同样是复杂多变,丰富多彩的。我们的情绪无论具有怎样的特点,始终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既可以起到增强的作用,也可以起到减弱的作用,关键在于如何调节和利用。因此,我们每一个中学生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努力培养积极的情绪,使消极的情绪向积极的方面转化,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五、作业。

结合自身情绪的特点,谈一谈不同的情绪在学习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心理教育教学设计

【重点】追求与挫折的辩证关系。

【难点】联系实际、联系自我,建立起正确的“挫折观”。

一、导人:播放“命运交响曲”简介贝多芬的追求与挫折。

二、讲授新课。

1、了解关于"追求与挫折"的基本知识:

1.提问: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追求,挫折”

2.电脑幻灯出示"追求"和"挫折"的概念。追求是指用积极的行动,争取实现某个目标;挫折是指人们在造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2、追求与挫折的关系。

1.观看录像:"我们的桑兰"(带着问题观看思考)。

3.出示电脑幻灯片一-成长必须追求:挫折往往会伴随着追求;不怕挫折,勇于追求。

3、面对挫折。

1.观看录像"同学的故事"。

2.小记者谈采访感受。

3.电脑幻灯出示:对我们的启示"追求往往随着挫折的战胜而实现"。

4、挫折的影响。

1、配乐幻灯"一封没有发出的信"。

2.讨论写信人遇到什么挫折?带给她什么影响?如何帮助她摆脱消极的影响?

3.配乐幻灯一一当今的爱因斯坦《斯蒂芬·霍金》。

4.为"挫折"作新的诠释。

5、总结升华。

1.电脑幻灯:"首席科学家"一一严纯华。

2.小结全课。

1.电脑幻灯一一勇于追求,不怕挫折!敢于追求,战胜挫折!不断追求,挑战挫折!

十电脑幻灯一一歌曲"未来的未来"。

3.伴随着歌声,滚动播放。

课后作业。

作文:"心灵的撞击"一一记自己追求中遇到的挫折(重点:遇到挫折时的想法、采取的对策、产生的影响)。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经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学生能够体谅父母,能缩短与父母的心理距离,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真正走近父母。

调查问卷、课件制作

讨论法,说说、议议。

一.课前填写调查问卷

发一纸条,调查学生与自我父母的关系,不需写名字,请真实填写。

a亲密b比较紧张c疏远和一般

填完立刻收齐,统计。

二.根据课前统计情景,

导入:是谁,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是谁,呵护我们、保护我们、照顾我们是我们的父母!可是,此刻你是否觉得父母和你们的距离已经慢慢地拉大。你和父母是否已经没有了亲密感今日,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走近父母。

三.出示一些图片

1.不顾父母劝阻,长时间上网,荒废功课;

2.放学迟迟不愿回家,贪玩。

3.经常“煲电话粥”

如果你有以上情景,父母会如何惩罚自我请同学们讲讲并说说被惩罚后的感受。

被父母惩罚,责骂,或者打,你会觉得父母很不近人情。那让我们站在父母的角度上看看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1、认识、体会、表现人类常见的各种情绪。

2、初步学会调节情绪,使自己经常拥有快乐的情绪。

1、让孩子从小逐渐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初步的调节,使自己经常拥有快乐的情绪。

2、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情绪中认识、体会、表现一些常见的情绪:“喜、乐,怒、哀、惧”。

游戏法,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教学,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步骤二、游戏导入,体会情绪。

我们就先来做个游戏吧!——“击鼓传花”。小组进行传花,先把花放在第一组第一个同学处依次向其他同学传,音乐停轮到谁谁就得表演节目。(采访:表演了节目和没表演节目的同学分别感觉如何)。

步骤三、认识情绪。

1、采访:访问此刻的学生的心情怎样?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指出这就是情绪。(板书:情绪)。

2、情绪。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老师经过仔细观察,把这些情绪都拍摄下来了,(课件逐一出示各种情绪人的画面,带声音):高兴、伤心、生气、害怕、烦恼。

他的情绪怎样?(高兴)。

从什么地方看出他很高兴?(板书:表情、动作、声音)。

想象一下,他为什么这么高兴呢?

逐一出示图片,再辨情绪,从什么地方看出他的情绪?想象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

3、你还能列举出其他情绪吗?(愤怒、紧张、难过、好奇、兴高采烈……)。

步骤四、体验、表现情绪。

1、游戏一:摸礼物。

老师今天带来了两个盒子。有几件礼物送给大家,要你自己用手伸进盒子里去取。(两个盒子,分别请两位同学上去取)。

(盒子一:小鸭盒子二:空的)。

体验情绪:你想知道里面有什么礼物吗?——“好奇”的情绪,着急的情绪。

手伸进盒子之前——“紧张”的情绪,期待的情绪。

手触摸到礼物时——“疑惑、紧张或害怕”的情绪,兴奋的情绪。

拿出礼物时——“高兴或害怕”的情绪。

边进行教师边采访,此时的情绪怎样?他们在取礼物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各种情绪。

步骤五、情景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提示内容,排演心理情景剧。

课件出示提示内容:

当遇到以下情况时,你会有怎样的情绪?会怎么做?

(1)当你的妈妈来学校看你的时候。

(2)当你想去同学家玩,妈妈却没有同意的时候。

(3)当你考试拿到好的成绩的时候。

(4)当你考试考砸了,父母批评你的时候。

(5)当你在付钱的时候,发现自己没带钱的时候。

操练五分钟左右时间,让二至三组同学上台表演,表演完后,老师对同学们进一步引导,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快乐的情绪,抛弃不好的情绪。

步骤六:引导。

情绪原来有许许多多,那么,哪一种情绪你希望经常拥有它呢?(快乐、高兴等)我们也来谈一谈快乐的事吧!

步骤七、小结:

是啊!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关键就是看你如何去面对,如何让自己保持快乐的情绪。

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只垃圾桶,知道是用来干嘛的吗?老师希望同学们把所有的坏情绪都扔到垃圾桶里,把好情绪留在心中。最后,我们齐唱一首歌曲:《我们都是快乐的人》。

初中心理教育教学设计

全班沉浸在《红日》歌曲当中,边听边合唱,并打节奏。

我们不少同学意志脆弱,经不起任何风险和挫折,遇上根本算不上挫折的一点点不如意就悲痛、沮丧甚至毁灭自我,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风险日渐增多,如果心理素质不健全,意志不坚强,知难而退,将不能应对社会和生活的挑战。

同学们,但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时,我们应当怎样应对呢先让我们来看看历史上一些名人是怎样应对挫折的,我们从中来学习。

1、学生讲故事《司马迁》、奥斯忒洛夫斯基、爱迪生、凡尔纳,再请同学来总结:坚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的精神,崇高的梦想,是战胜一切的困难和挫折的法宝,是成就事业的保证。

2、把学生应对挫折的反应方式举例。

活动:访问——听了以上故事,请同学来谈谈感想,(注意筛选班里遇到困难挫折知难而退、情绪低落久久不能回到学习状态的学生)其中穿插某学生的成功对待挫折的经验。

小结:活动中提到用名人名言的激励方式让自我成功应对挫折,还能够用很多对待挫折可行易行的方法,挫折并不可怕!

活动:诗朗诵,讨论诗中涵义。

精神家园若显荒凉就该请雨露阳光耕去荒芜耘出期望昨日是雾,

今日是船明天是岸应让今日的船冲出昨日的雾驶向明天的岸。

问题:到底怎样“冲出昨日的雾驶向明天的岸”

举一些对待挫折的方法,在利用群体的力量,群策群力想一些可行的办法。

互赠格言活动,彼此共勉。

活动:小组诗朗诵《在春光里播种期望》。

放下沉甸甸的种子,不时把你精心浇灌。驱散几多的困惑,收获几多的欢乐。栽下壮实的乔木树,常把你倍加呵护。畅想着繁花缀枝,放飞欢腾的云雀。一粒珍珠落到了花蕊,别了飞向天堂的梦想。五月的泥土浸润着花香,珍珠飞洒出甜蜜的歌。春风拂面沐浴情,手擎两片浓浓的晾荫。放眼缤纷桃李,满园一片祥和。

欣赏歌曲《梦想》。

反馈:

1、假如你再次遇到挫折,你会以怎样的态度、心境去应对。

2、如果你制定了不切合实际的目标,结果会怎样呢。

3、如果你每一天都很勤奋,但成绩似乎不怎样如意,你该怎样办呢。

4、如果教师和同学误解了你,你该怎样办呢。

当我们遇到某次考试失败,班干部落选,没有评上“三好学生”,受到家长的批评,朋友之间的误会,意外刺激等挫折时候,应辨证思考问题,变挫折为动力,敢于摔交的孩子会先走路只要我们迎难而上,就必须能“驶向明天的岸!”

活动在《红日》嘹亮、激昂的歌声中结束。

初中教育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的:

劳动实践对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很有帮助。人的责任意识、他人意识、感恩意识、参与意识等都可以通过劳动实践来激发。劳动实践对拓展学生的自身素质,培养合格公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小学部开展“校园20分钟劳动”的校园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卫生、劳动”教育作为本学期重点内容之一。本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劳动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热爱校园、关爱校园的集体主义精神,营造“人人讲卫生,人人爱劳动”的校园氛围;达到“学生个人保洁——班级卫生保洁——年级包干区保洁”的良好卫生整洁状况,在改善学校卫生保洁状况的同时,提高全体师生的公民素养。

二、领导小组:

组长:__。

副组长:__。

组员:__等。

三、劳动时间:

每周四17:00分——17:20分(下二课后),除了学校统一每周四下午20分劳动时间以外,各班根据自己班级保洁情况自定当天劳动次数,始终保持干净整洁的卫生状况。

四、具体措施:

(一)各年级责任区由年级组长统一分配到班,本年级组教师全部分到班级跟班进行。

(二)班级教室卫生、门前走道、楼梯间、办公室及包干区打扫措施和要求:

1、打扫工具要求:参与班级卫生的同学使用学校提供的劳动工具,包干区的工具由各班班主任利用班费统一购买几件,工具每次使用后要妥善保管。

2、参与的人数:全班参与,班主任将全体学生分为几部分,劳动时间分别进行教室内、门前走廊及校园包干区的打扫。

3、打扫具体要求:

(1)门前走廊、楼梯:地面洁净,无污迹。

(2)教室内:

黑板——黑板、黑板槽擦拭干净,不留粉尘和水渍。

讲台——讲台上无污渍,电脑、键盘、鼠标保持洁净;内外无浮尘,物品摆放整齐;电脑柜里无杂物和残留早餐等。

多媒体台——须用干抹布擦拭,做到上面没有浮尘,台内干净整齐,无杂物。

教室地面——用干净的拖布擦拭地板,保持洁净;无杂物、纸屑,无污渍。

教室桌椅——摆放有序,成行成列,课桌内书本、用具摆放,无纸屑、食品等杂物。教室的瓷砖墙壁——每周定人擦拭,无污渍。

卫生角——工具摆放整齐有序,垃圾桶里的垃圾不能有垃圾,一日三倒。

(3)教师办公室——办公用品摆放整齐,办公桌面干净整洁无杂物。地面干净教师私人用品摆放整齐有序,室内杂物清理干净。

(三)学部各部门扎实有效推进“校园20分钟劳动”实践活动:

1、学生处、大队部——针对“乱扔乱抛垃圾、不主动捡起垃圾”这些现状,设计更为细化有效的教育内容及措施,让全体学生增强保洁意识和劳动意识。增加卫生检查的时段,不仅每周四下午20分钟劳动时间关注它的卫生状态,更要加强在校各个时段的巡查,各年级师生有责任和义务做好包干区全天候的保洁工作。

2、年级组长:发挥年级组长的组织、引领作用,各年级制定年级计划,细化落实措施,有效开展年级宣传及教育活动,发挥年级组长的监管作用,做到布置、检查、反馈、调整。

3、班主任——加强重视,提高认识,认真利用班会、晨会等阵地进行宣传。

4、全体学生——杜绝乱丢垃圾的现象,养成主动捡起垃圾的习惯。

5、大队部——在教学楼一楼大厅设计、张贴醒目的包干区分布图,便于每位师生明确责任区的划分,从而起到提示作用,强化年级学生的集体意识。

6、全员参与——提高师生全员参与的意识,看见垃圾主动捡起,以及学科教师在室外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也应该提前给学生提出卫生保洁要求,重视学生的文明习惯培养。

五、卫生检查分工:

1、教室、办公室及楼层检查:学部各处室领导、值周老师、大队部自主管理岗成员。

2、包干区检查:学生处大队部、值周老师。

六、卫生责任区分工原则:

1、各年级教室、办公室、门前走廊及各年级上楼楼梯都由各年级负责。

2、学校公共区域包括饮水区、三楼平台、大操场、中心广场、小操场、运动场、体育馆等多处公共区域,由1—6年级各班分别承担,由年级组长分配到各班,成为各班的爱心包干区,真正做到班班有分工,人人爱校园。

初中教育教学设计

(一)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学习表现乐曲的不同情绪。

(二)能用线条或动作表现自己听到的音乐。

教学重难点:感受音乐表达的不同情绪。

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乐曲的音乐情绪。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通过参观音乐小屋的形式引入新课,复习演唱歌曲《唢呐配喇叭》,从歌曲中的乐器引出箫的介绍。

(二)新歌教学:

1介绍吹管乐器箫并聆听箫的音色,引出歌曲《箫》。

2初听歌曲,理解歌曲含义。

3复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及旋律特点。

4再听歌曲,学生轻声跟唱歌词,进一步熟悉旋律并找找难点乐句。

5解决歌曲的难点,并跟琴完整演唱歌曲,基本解决音准节奏问题。

6教师范唱,学生模仿吹箫的动作随音乐节奏律动,体会歌曲轻柔优美的特点。

7学生跟音乐伴奏有感情地演唱表现歌曲。

(三)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1从乐器箫导入介绍单簧管。

2初听乐曲片段,说说情绪特点,然后引出乐曲名称并简介波尔卡。

3分段欣赏,聆听乐曲的两个主题乐段,听后用线条和动作表现两个主题乐段的音乐特点。

4完整欣赏乐曲,根据音乐的变化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初步了解乐曲的段落特点。

5以舞会的形式,让学生再次体验波尔卡舞蹈欢快跳跃的特性。

(四)主题拓展。

以参观器乐收藏室的形式,介绍各种中外乐器,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眼界。

(五)小结下课。

课堂小结。

初中教育教学设计

二、题目。

我劳动我光荣。

三、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

2.使学生明白劳动光荣、不劳动是可耻的行为。

四、活动准备。

歌曲《小喜鹊,小蜜蜂》《乡间小路》,故事《得过且过》,小品《起床》,诗歌《晚归》。

五、活动过程。

(一)身边的实例引起话题。

导入:同学们,前几天发生了一件事,应该引起同学们的思考。有一天,老师看到班里的地面脏了,就叫一名同学把地扫了,谁知这位同学却说:“我才不干呢,怎么老叫我干这活呀?”

听了这件事,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发言。《我劳动我光荣》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合唱歌曲。

全班齐声合唱歌曲《劳动最光荣》。

(三)学生讲身边劳动的故事。

1.请同学讲自己劳动的故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讲自己看见的周围劳动的故事。

3.教师小结:是啊,在我们身边,在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劳动的例子,没有劳动就没有多姿多彩的世界。

4.听诗朗诵《晚归》,欣赏歌曲《乡间小路》。

天边最后一缕霞光,在无边的大地上留下一片苍茫。孤独的车行驶在路上,发出隆隆的声响。前方有萤火闪烁,那是谁家的灯光,把晚归的人盼望。劳累一天的人,难得享受这时光。怕惊扰了天边的月,怕惊扰了熟睡的星,还有前方的灯光。

5.每当唱起这首时,我们就想起农民伯伯劳动归来,小伙伴放牛回家的情景,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地劳动着,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才是光荣的。

(四)小品表演、播放歌曲《起床》。

晓晓早上起来自己的事自己做;明明却是妈妈帮助叠被、穿衣……。

1.小品中的做得对吗?那么,哪些事情做得不对呢?

大家讨论:谁来说说明明哪些事情做得不对?

(五)故事《得过且过》。

寒号鸟每天就知道玩,不垒窝,最后冻死了。这个的故事告诉我们,就连黄鹂鸟都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更何况作为21世纪的新时代的学生,是不是更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呢?我们应该向黄鹂学习,不应该学习寒号鸟。

教师小结: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

(六)劳动技能大比拼,评选各种劳动能手。

1.学生的自理能力比赛:每小组选5名同学参加整理书包、系鞋带、穿衣服、系红领巾比赛。

2.表扬优胜选手,推选3~4名最能干的选手介绍经验,其他的学生谈感受。

(七)倡议书。

班长宣读“我劳动我光荣”的倡议书。

六、活动延伸。

让同学们每周记录自己的劳动成果和心得。

初中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论文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推进,美术教育同人文教育相融合已得到社会的认同,美术教育不再仅仅作为一种专业技能教育,更是文化教育,通过美术学习,发展学生兴趣和特长,开发学生创造力和潜能,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将根据初中美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提出一些简单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文教育;美术教育;教育观念。

人文教育是教育的根本所在,而现今的应试教育恰恰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很多学生学到了专业的技能却不懂生活的意义,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因此应注重初中美术教育同人文教育的融合,从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培养兴趣特长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什么是人文教育?在人文教育一词被广泛使用的今天,对其内涵的定义依然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这一教育思想。首先,教育是人的教育,人文教育即将教育真正的回归到最基本也是长久以来被人们忽视的“人”的教育上。在强调专业知识教育的今天,人本身的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被弱化,因此出现了很多道德品质不过关的专业“人才”。人文教育的本质其实是人性的教育,培养人的人文精神。通过高雅的文化氛围熏陶,使人关注内在的升华和感悟,明是非,辨善恶,塑造高尚的人格,提高精神境界。

2.1教学观念落后:当前初中美术教学观念总体比较落后,主要表现为校方、教师和家长对美术学科的重视不足。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美术课程一直被视为“副科”而被忽视,即使是有天赋的学生,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和教育,如果学生表现出对美术强烈的兴趣和爱好,反而被要求将精力用于数学、语文、外语等主要学科。在初中美术教学阶段,是学生汲取美术基础知识,健全审美观念的关键时期,随着年纪越来越高,接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导致学生没有得到足够的鼓励去培养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2.2教师整体水平有限:初中美术教师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首先,大多数教师缺乏人文教育观念,忽视对学生的文化渗透和审美观念的塑造,不能营造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文化氛围;其次,大多数教师只是单纯的进行课堂讲解,缺乏跟学生的互动,而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薄弱,欣赏能力有限,往往不能理解教材的内容,加大了学习难度,产生抵触心理;此外在教学方法上,也表现单一,如在临摹练习中,练习对象反反复复缺乏新意,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教师的培训工作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导致教师队伍质量参差不齐,专业素养有限,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2.3忽视对兴趣的培养: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也是初中美术教育面临的问题之一。一方面由于学校和教师的错误引导和升学的压力,从思想上缺乏对美术的重视,对美术教学存在很大误解,不愿意浪费时间学习,即使教师布置了作业,也没有积极地主动完成,敷衍了事。另一方面,教材的编写上也存在缺陷,学生对欣赏的作品、作者和作品的文化背景缺乏了解,不能理解这些深奥的美术作品的内涵和意义,甚至放弃学习和思考。

论初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有效融合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虽然不断地进行改革,但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唯理性教学模式及按“知识点”的条条框框和思考题逐一分析、解答、落实的应试教学模式妨碍了学生对文章美的直觉感知和体验,不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来感受到美的魅力。如何扭转这种不良现象,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塑造、建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而学生的审美心理的建构是要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一、培养审美感受能力。

视觉、听觉是审美感知的两种主要官能。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

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也可以运用朗读,使学生的审美感知的指向隐含于审美对象的美,激发起审美主体心理上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审美的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

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中人物或景物的形象美进行剖析,让学生感知美。例如,《风景谈》一开头,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是作者为我们描绘的一幅“沙漠驼铃”的画面,望不到边际的沙漠“白茫茫一片”,发着“微微的白光”,突然,地平线上出现了“黑点”,逐渐变成“黑线”,微风送来铃铛“丁当,丁当”的“柔声”,“昂然高步”的驼队排成整齐的方阵,加上那“长方形猩红大旗”与那“苍茫”“寂静”的沙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庄严、妩媚”的感觉。我们可以抓住以上这些词语从色彩、感情、声音及动静变幻去指导学生感知形象,从中欣赏到大自然的阳刚之美,领悟到大自然的粗犷及人们战胜大自然的伟力,进而理解“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的深层内涵。

二、培养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

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将课文的审美因素与学生的审美经验“接轨”。这种“接轨”要求教师在分析课文、阐释问题以及提问时,恰当地融入学生社会生活和课余生活的内容,启发学生进行“勾联”“嫁接”和“回忆和联系”。

奥地利心理分析学家马赫曾对联想作过这样精辟的`论述:“……在两种突然同时迸发的意识内容a和b中,一种内容在出现时,也唤起另一种内容。”这种联想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快感,联想的结果是学生的思维超出了作品本身。吟诵李白的不朽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出现在人的脑海里的何止是黄河呢?也许是浩瀚无际的大海,也许是一泻千里的黄果树瀑布,也许是滚滚东去的长江……想象在人们头脑中迭现的是许多波澜的画面,使审美的感受更丰富了。

[1][2]。

初中生物学教学与环保教育初中生物学教学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抓好生物学素质教育,提高学生(21世纪建设人才)的生物学素质,是摆在中学生物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仍然存在的今天,要在生物学这样一个“小科”中抓好素质教育,说说容易,实行起来会特别困难。

把生物学素质教育纳入目标教学的轨道,依据生物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论和方法,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使生物教学朝着既定的目标推进,使师生对整个教学过程洞察明晰,心中有底。这样,实现目标的强烈欲望将促使生物学素质教育步步到位。诚然,要达到这样一个理想的境界,付出的艰辛是不言而喻的。

二、确立完整性的素质教育目标。

完整性的素质教育目标,有两层含义:一是让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

义务教育生物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为本学科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的要求,主要包括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政治思想教育三个方面。依据新大纲确立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能落到实处。

对于知识教育,既要摒弃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观念,又要明确知识教育对学科教学来说永远是第一位的。因为没有知识教育作为基础,能力培养和政治思想教育都没有依附,也无从谈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教育要有所倾斜(就中学的整体教育来说,自然德育是首位)。

对于能力培养,既要知道能力培养必须以知识教育作为基础,更要明白培养学生的能力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以渔”,新大纲提出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正是打开生物科学殿堂的四把金锁匙。切实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必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对于政治思想教育,不能为了在学科教学中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而喧宾夺主,更不能把生物教学异化为政治课教学,而应该是潜移默化、自然渗透。所谓的自然渗透不等于可以忽略思想教育内容,任何知识的传授都是在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支配下进行的,我们应该充分探讨教材内在的思想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

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如果说前一个目标是衡量教学内容及质量的尺度,那么,这个目标则是教学的着眼点和归宿。与应试教育面向少数尖子学生相比,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困难要大,而这种困难与应试教育下师生之间所形成的不正常交往不无关系。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不同的态度:对优等生给予良好的激励和较多的指导;对一般学生给予一般的指导;对差生给予的是鄙视或漠不关心。学生在与教师的这种交往中相应的态度是:优等生为了保持教师对自己的良好印象和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就加倍努力学习,力争好成绩;一般学生感到争取优良无望,但又不甘心落到下等,因此只付出一般的努力;差生则由于受到鄙视,认为自己再努力也是白费劲,结果心思根本不用在学习上。

为了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教师必须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教师不仅在口头上,而且在思想上行动上真正树立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生物的信含,并把帮助中差生的提高与培养尖子生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满腔热情地帮助中差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促使他们的学习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

三、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生物教师必须是生物学教育事业的挚着追求者。

不论中考、高考是否考生物,也不论学校把生物视为“小科”或“副科”,面对被漠视了的生物教育,要一往情深地投注全部精力。决不要把教师个人的作用小看了,如果你能在学生中树立一个使学生敬佩而向往的形象,其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在多年的教学研究工作中,笔者曾耳闻一些教师因学校把生物课视为“副科”,便感叹自己无所作为,致使其所任生物课陷于放任自流;也曾目睹另一些教师以自己对生物教育事业的挚着追求,引导一批批的学生走向热爱生物学的道路。“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之情,是能够改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倾向性的。

(二)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目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应试的压力没有了,要使生物教学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除了教师的高度责任感之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更为特殊的重要意义。

然而,空讲“二十一世纪是生物学世纪”,并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和欲望。应选用一些针对性强的实例贯穿于章节教学之中,向学生说明生物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强调人类的生存和幸福离不开生物学;剖析生物学能为人口众多的中华民族实现优化环境、优生优育、丰衣足食、健康长寿等共同理想造福。

有了强烈的兴趣驱使,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将变被动为主动,并千方百计地向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进军。那种应试教育下因死记硬背而出现的高分低能现象也将随之而消失。

(三)做好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一个大家关注较多的课题,研究成果俯仰皆是,无需作更多的理论探讨。这里仅就学科贯彻因材施教谈一点粗浅认识。

作为一个学科教师,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期望自己的学生个个都立下学习生物学的志向,但却有可能也有必要在普遍提高学生生物学素质的同时,让一些热爱生物学的学生脱颖而出。

普遍提高学生的生物素质,在当今的时代显得非常的重要。这里先说两个实例:

例1.据报载某农民因妻生女逼妻离婚不成,就用砂枪射杀其妻。这一酿成家庭悲剧的愚昧行为,显然是缺少应有的生物学知识。

例2.《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了四年多,但大肆捕猎、贩卖和宰杀珍稀野生动物的行为却屡禁不止。这一危及人类生存环境的愚昧行为,同样是对生物科学的无知。

两个实例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学生物教育培养千千万万具备一定生物学素质的劳动者,比之于高等教育培养少数专门人才,具有更为深广的意义。

让一些热爱生物学的学生脱颖而出,同样是时代赋予我们生物教师的重任。这里也说一个实例:著名的全国优秀教师肖邦娟,在她辛勤耕耘的课堂里,就先后有一些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其中俞玮就是较为突出的一个。俞玮同学设计的“失重对草履虫生长和繁殖的影响”方案,是从全国一万多个方案中选出的最佳方案,是搭乘美国航天飞机上太空进行实验的我国第一个生物实验方案。这项成果突破了我国生物实验上太空的难关,为我国中学生争了光,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肖邦娟老师是我们生物教师学习的楷模,像肖老师一样,在生物教学倾注心血,辛勤耕耘,在普遍提高学生生物学素质的同时,让一些优秀学生脱颖而出,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生物教师的光荣职责。我们哪能因为高考不考生物而稍有松懈呢!

论初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有效融合

必要艺术是人们进行情感与思想表达的一种方式,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提高人们的情趣。其中,钢琴就是一个有效的艺术方式。而我们通过有效的方式来进行钢琴教学,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思想情感。原因在于,钢琴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必要的钢琴演奏是将人们在生活中的情感与思想进行有效艺术表达的方式,是对于人在生活中情感的充分发掘,集中性的表现出来钢琴的深厚底蕴与文化价值。因此,我们需要对于钢琴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的意义、方法问题进行科学的研究与分析工作,使得我们有效的进行钢琴教学,更好的表达出、挖掘出人心中丰富的情感与对艺术审美的方式。

对于钢琴教学来讲,通过有效性的方式对于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有利于充分的挖掘人心中的情感与审美,使得他们在钢琴教学中进行更好的生活体验,即更好的挖掘美、体验美、追求美、表达美、使得自己的思想境界与精神追求得到提升。对于钢琴教学本身来讲,进行必要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钢琴课的质量与水平,使得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充满乐趣与思想的课程中进行钢琴知识的学习、钢琴演奏技巧的提高,在一种享受性的教学中获得情感的愉悦与灵魂的寄托,最终使得钢琴教学的作用得到升华1。

(一)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进行必要审美与情感渗透。

我们需要加强对于学生的指导进行教学中的情感与审美渗透。在钢琴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提高学生钢琴理论知识与演奏的能力,获得巨大的演奏收益,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充分的应用好有效性的方式使得学生在进行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尤其是思想与情感中的不足,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与审美水平,最终使得他们在钢琴中获得心灵的解放与精神的愉悦。而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就是对于这一点充分的体现。具体来讲,第一,教师需要自己对于钢琴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演奏技巧进行全面性的研究与分析,使得自己的水平达到一种很高的境界,充分在教学中进行演示,使得学生以自己的模板来进行钢琴理论知识与钢琴演奏技艺的模仿与学习,并且在具体的学习中进行自己对于这些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最终形成他们自己的演奏风格2。第二,钢琴教师需要自己兢兢业业、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以真挚的情感与灵活性的语言表达对于学生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充分使得理论知识与实践演奏进行结合,提高学生对于钢琴教学中内容的理解水平与应用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思想与情感。比如:我们以贝多芬、柴可夫斯基、肖邦的一些作品为例子进行具体的说明。钢琴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使得学生充分对于三人钢琴演奏的特点与风格进行学习,尤其是需要进行充分的对比,然后在具体的作品演奏中使得学生进行深刻的领会。如:贝多芬的作品往往具有英雄主义气概,具有潇洒的旋律与明快的节奏。而肖邦的作品具有如诗如画的特点,非常注意演奏手法的灵活多变,使得听者置身于一种如梦如幻的情境中,进行充分的情感升华与艺术审美。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具有神圣庄严的特点,仿佛使得听者感觉严肃宏达的场景就在眼前。因此,教师通过这种具体的作品对于学生进行教学,并且使得学生在学习与演奏模仿中加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进行情感与审美的充分融合,会使得这些作品的价值被充分挖掘,最终会使得钢琴教学具有人性化、丰富化、生活化的特点3。

(二)提升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与审美。

我们需要提升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与审美。具体来讲,钢琴教师自己需要对于钢琴教学进行清晰的定位,更加准确灵活的掌握好钢琴教学的最终目标。通过学习钢琴理论、掌握钢琴演奏的技巧等等是钢琴教学外在的东西,充分把钢琴作品中作者的情感进行宣泄、思想进行表达,最终使得人们思考、觉悟,进行心灵的感动、情感的丰富、灵魂的洗礼才是其最终目标。因此,钢琴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比如:第一,引导学生充分挖掘作品中作者的中心思想、通过有效的'演奏使得自己与作品的作者进行跨越时空的情感交流,形成共鸣,充分获得情感体验。第二,钢琴教师需要使得学生对于钢琴中理论知识进行充分学习、思考。如:作品的题材、音节的变化、音乐符号的表达、作品中思想的展现等等,最终使得自己的钢琴理论素养得到提高,在今后的钢琴演奏中可以进行更好的学习,提高演奏的技巧,并且能够进行作品思想的充分表达,最终获得情感体验,给予听者充分的审美感觉,获得心灵的寄托4。第三,现代化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比如:网络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等可以使得学生应用这些方式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方式进行全方位钢琴知识的学习与钢琴演奏的欣赏,充分进行作品的审美与情感体验,为自己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而对于钢琴教学本身来讲,现代化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以往较为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被替代,有效性、直观性、灵活性、多样性的教学模式形成,使得学生可以进行直观性与形象化的知识学习,更好进行钢琴教学中钢琴作品表达思想的领会5。

三、结论。

对于钢琴教学中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有利于钢琴教师更好的应用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方式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也使得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进行钢琴知识的学习、钢琴演奏技巧的掌握、钢琴作品中思想的领会,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

注释:

1.张海霖.浅谈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j].大众文艺,,15:249.

2.杨小凯.论音乐的“审美”教育与“实践”教育在钢琴教学中的体现[d].西安音乐学院,2016.

5.周红生.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音乐时空,2014,20:151.

初中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论文

摘要:自从教育产生之后,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越来越高,需要培养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本文将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可能性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

对于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本身的理解,有很多的探讨在尝试以一种文化的角度分析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其中将科学教育分为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等层面。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间能否有效联合,也是当前需要充分认识的,需要利用一种同化或者是顺应的眼光来理解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本身,两者之间的联合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科学教育或者是人文教育,而是在分裂之后重新组合在一起的一种新的教育。

人文教育注重的是传授人文知识,加强人文建设,注重以培养人文精神为目标,将人类优秀的文化知识内化成学生基本的品质,使学生能够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准、正确的价值准则和鲜明的个性等,是对人内在精神和品质的教育。科学教育是对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具备科学精神,能够利用理性的眼光观察一切问题,突出科学素质,注重科学素质中的科学精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论文

3.1强调人文教育观念: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强调人文教育观念,将美术教学同人文教育理念有效融合。如在进行自然景物和动物的素描中,可以让学生进行户外写生,真正的融入到大自然中,增加实践体验环节,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艺术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情感上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活跃思维,使学生慢慢重视美术课程的学习。

3.2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高中美术教师整体水平。初中美术教师应注意培养自身的人文素质,树立人文教学观念,丰富自身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传达给学生,给学生积极正面的引导和教育,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热爱。在教学方法上,重视对学生素质修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基础知识教学中,强调学生思想感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积极引导,开拓学生视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教材内容的欣赏上,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安排难度适中的欣赏内容,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自主学习,对难度较大的美术作品,应对文化背景、创作环境、创作意图和表达的思想进行详细的分析解读,并鼓励学生在课后运用互联网搜集更多信息,进行深入了解。

3.3重视美术教育投入:学校应平衡升学率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学生兴趣和特长的引导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深化,教育理念的更新势在必行,增加美术教育的投入是未来优化初中教育体系的必然途径。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应注重结合课外、校外教学,与国际教育接轨,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如增加学校图书馆美术学习资料,开设美术长廊或展馆,展示大师美术作品和优秀的学生作品,还可以同地方的美术机构合作组织大型的集体活动,给学生更加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3.4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改变学生对美术课程的错误认识,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如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演示大家喜闻乐见的优质节目或动画,引入课程或作为作业布置,都是不错的选择。也可以将课程学习同实际生活相结合,如观看画展、进行户外写生和生活体验等,使学生真正的爱上美术学科。此外,由于美术本身就具有人文属性,还可以同其他学科进行联合教学,如音乐、历史、文学文化等,实现人文教育的目标,如在学习色彩知识时,可以增加趣味的游戏,如联想描写色彩的成语或诗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结束语美术教育在初中教育体系中,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虽然数学、语文等科目作为教育目标的重点课程,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忽略美术课程的学习,相反,通过美术教育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缓解学习的精神压力,更有利于学生对“主科”的学习。因此,应促进初中美术教育同人文教育的结合,使美术教育真正的发挥塑造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论初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有效融合

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了“诗佛”之称誉的诗人。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佛学理论修养非常精深,历史上很少有诗人能够企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能坚持较为严格的宗教实践,通过对禅门妙法的透彻参悟,深得禅家三昧,以至有些诗达到了“字字入禅”的境地。因此,按照禅宗“顿悟成佛”、“彻悟即佛”的说法,称王维为“诗中之佛”当是不过分的。

由于追求“湛然常寂”的境界,王维在诗中一再宣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在孤独与寂寞中,他宁心静性地观照物象,了知诸法性空的般若实相,走进自己最热爱的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获得与天地、宇宙最亲密和谐的接触。就在这种禅境之中,宗教体验竟与审美体验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从而诞生了许多既富有哲理深意而又无比优美的艺术意境。

[1][2][3][4][5]。

初中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论文

二、技术:人的本质构成。

三、技术与人文的原始关联(一):语言。

四、技术与人文的原始关联(二):时间。

五、技艺与人文:匠心。

人文学科(humanities)字面上自然首先是一种学术分科,以别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但人文学科又不只是一种学术分科dd如果那样的话,它就可以简单地归入社会科学的行列,就像中国目前的学术管理体制所做的那样dd而且首先不是一种学术分科。人文学科首先着眼的是对于“人”的“培养”,是对于“理想的人”、“完全的人”、“最具人性的人”,一句话,“自由的人”的“培养”,这样的人(性)被称为humanitas,对这样的人的培养希腊时代称为paedeia(英文教育学pedagogics和pedagogy一词来源于此)。从paedeia到humanitas再到humanities,其间贯穿的是理想人性的观念,即人的理念。所以,人文学科的精神实质是树立和培育人的理念,至于通过什么途径,学习什么知识内容,还在其次。或者说,学习什么知识内容、通过什么方式来学习,都取决于有什么样的“人的理念”。

如果说“人文学科”的内容取决于“人的理念”,那么“人的理念”又如何规定和选取?一般来说,应该做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是理想的人,看法很多,似乎具有某种相对性和多样性。是否基于不同的人文理念可以造成不同的人文学科呢?如果我们准备把人培养成听话合用的工具,培养成大工业流水线上的`螺丝钉或者有专长和技艺的专家,那么也存在一个相应的人文学科吗?事实当然不是这样。

人文学科具有某种历史的延续性,关于理想人性的概念也存在着历史的继承性。在这里,多样性总是服务于统一性。教养和文化、智慧和德性、理解力和批判力这些一般认同的理想人性,总是与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古老文化传统的认同、以及审美能力和理性反思能力的培养联系在一起,语言、文学、艺术、逻辑、历史、哲学总是被看成是人文学科的基本学科。今天,人文学科总是能够相对的与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区分开来。

这同时也意味着,关于人的理念有着历史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在这种连续性和统一性中,希腊人的“自由人”概念贯穿始终。理想的人是自由的人,或者说,“自由”是人之所以为人所最后持守的东西。一切人的价值、尊严、理想、美德,都建立在人的自由之上。

自由。

[1][2][3][4][5][6]。

初中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论文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两个重要方面。1959年,英国著名学者c。p。斯诺在剑桥大学演讲中提出,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由于科学家与人文学者在教育背景、学科训练、研究对象以及所使用的方法和工具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他们关于文化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判断经常处于相互对立的位置,并且还相互鄙视、甚至不屑于去尝试理解对方的立场。这一现象被称为“斯诺命题”。斯诺认为两种文化的分裂必然会妨碍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

一、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概念。

科学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各种科学成果与财富的总和,大致可划分为物质、规范、精神三个基本层次。物质文化是指科学文化的物质,主要是科学能够被人类所利用其改造世界的物质成果。科学的规范文化是科学文化的服务中介,包括科学的伦理规范、科学的法律规范和科学的政治、组织规范。科学的精神文化主要是指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文化是关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它所追求的目标主要是研究、认识与掌握客观事物及其本质与规律的,是求真,研究“是什么”的问题。

人文文化是人类对自身精神世界的探索、体认和追求的结晶,它关注对象是“人”,而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强烈的情感、意志等非理性是人作为社会存在物的特征。人文文化活动充分体现人的主体性,侧重于人类生存意义、方式与价值的关怀与维护;其文化体系的主体内容是人文学科知识体系及体现人的道德情操、理想信念、价值理性、精神境界的价值观念体系。人文文化是关于精神世界的,它所追求的目标主要是满足人的精神世界的需要,满足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善,研究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实质是真与善的交融。李政道博士曾深刻指出二者的关系: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和普遍性。科学文化的本质是求真,但是科学文化本身并不能保证科技发展的方向是正确的,造福于人类和社会,引导这一发展方向的是人文文化。人文文化本身也不能保证其发展的基础一定是正确的,一定能造福于人类和社会,保证这一基础正确的是科学文化。因此我们可以说,人文文化是科学文化的导向,科学文化是人文文化的基础,两种文化之间有着一定的融合性。

二、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的依据及时代意义。

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融合的脚步不断前进,在相互融合中共同发展,相互交织,彼此促进。我们既可以找到两种文化融合的依据,也可以看到其时代意义。

(一)两种文化融合的依据。

首先,在理论层面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讲到: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或现象都同其他事物或现象相互联系着,没有绝对孤立的东西。任何事物的存在和运动都在于它内部结构要素之间的某种特定的联系及其运动,都在于它同周围其他事物的一定联系、相互作用及其变化。离开了联系便没有事物的存在和运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这是二者存在联系最有力的理论依据。事物间的相互联系才能产生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在全球化大的时代背景下,推动的不仅仅是国内外的合作与共进,对于国内社会来说,更是各个领域和各种文化的交融互补,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联系更加紧密,两者都不可孤立的存在,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来讲,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共同推动着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丰富人们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其次,在历史层面,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曾实现了黄金般的联姻。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被神学禁锢的思想,通过理性主义恢复了人的尊严,既为科学也为人文的发展开拓了道路。在这一时期所产生的许多科学、文学巨匠身上,充分体现了人文与科学的融合。爱因斯坦曾说过:“马赫曾经以其历史的、批判的著作,对我们这一代自然科学家起过巨大的影响”正是在马赫的哲学思想影响下,他创立了相对论。牛顿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著名画家达?芬奇,同时也是一位以医学和生物学著称的科学家。这些例子证明当时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融合之深。

再次,在现实层面,越来越需要各种力量链接交错发挥合力来更好的推动整个人类和谐发展,就两种文化而言,它们是彼此需要和相互渗透的。第一,两种文化彼此需要。人文文化需要科学文化,为了克服传统思维的随意性、模糊性,必须将科学的思维方式纳入人文文化中,以增加人文知识的确实性和实在感。同时,科学文化也需要人文文化。科学技术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贻害人类。科学技术这把钥匙,既可以开启天堂之门,也可以开启地狱之门。科学的健康发展需要人文关怀,科学要被赋予道德力量才能保证科学的善。现代社会的发展,遭遇了一系列综合性问题如生态、环境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迫切需要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密切结合,相互协作,开展跨学科的综合研究。第二,两种文化相互渗透。科学文化向人文文化的渗透表现为:科学的方法被应用于研究人文现象,人文文化领域也力图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人文文化向科学文化的渗透表现为:科学日益唤醒其内在的人性觉悟,在科学的视野中越来越重视科学活动及其成就对于人类的利弊功过,从而将科学的兴衰与人类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克隆技术的发展无疑是科技的又一次强劲的飞跃,与此同时也会引发一些伦理和社会问题。在现代医学中,不仅从生理上分析人体的病状,而且从心理上寻找病因,在治疗手段上综合运用科学手段和人文手段。

(二)两种文化融合的时代意义。

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融合具有理论和现实上的双重意义。从理论上看,使得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达成了某种和谐统一。对世界的认识及其成就,不仅从科学出发,判别其对错,更要看其能否符合人的“需要”使得现在社会发展曰益走向“真理论”与“价值论”的有机统一,这是两种文化融合在理论上最为深刻的意义。从实践上看,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社会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随着“全球问题”的出现,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这表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要实现这一发展,不仅要依赖物质基础还要注意发展过程中人文价值追求。因此,两种文化的融合可以使人类在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同时,热切关注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等问题,从而为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注重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对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快速健康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我们重视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传承人文文化,营造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推动社会向富裕、文明、科学、民主的方向发展。

三、促进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融合的措施。

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必要手段。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道路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科学的负面影响也层出不穷,使人类生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科学的发展呼唤人文关怀,同样人文的发展也离不开科学的支持。从某种程度上说,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彼此间存在的差异,使得两种文化的互补及其相互整合显得更加必要。所以,如何促使两种文化融合,对于人们更加清晰的认识两种文化的互补作用,以及促进人和社会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一)更新观念,认清两种文化的交融点。

要整合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统一和融合,首先就应该从更新观念入手,努力改变人们或者只重视科学文化,或者只重视人文文化的偏激态度,尤其重要的是使自然科学家与人文社会科学家之间进一步沟通。试想,如果作为科学文化主体的自然科学家和作为人文文化主体的人文社会科学家之间都不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沟通和交流,从何谈起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统一和融合?研究两种文化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对于两种文化的融合起着前导性作用,只有通过加强自然科学家与人文社会科学家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提倡自然科学家应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人文社会科学家应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才能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统一和融合打好基础,共同促进两种文化的进_步融合。

(二)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利用两者融合的契合点。

科学文化的弘扬恢复了理性,人文文化的倡导树立了人的尊严,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中国特色的科学文化要形成融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于一体的现代科学文化,并以人文文化来引导科学文化的健康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统一和融合的可能性就在于两者都是富含人性的。显而易见,人文文化因其关注人、重视人的价值而被认为富含人性。科学文化作为一种一种人的活动,终究是为人类的发展进步服务的。如此,我们也能清晰地体察到科学技术的人性因素及其价值意蕴。进一步分析,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统一和融合的可能性不仅在于两者都富含人性,也在于它们对人性的理解都有自己的贡献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在对人性的理解上都有各自的贡献,也都有自己的缺陷,两者统一和融合的目的就在于达成人性的完满实现。

总体而言,人类生存和发展要面临和处理两层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前者需要人文文化的导引,后者需要科学文化的支撑。从这种意义上说,人类是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共同推动下前进和发展的。因此,把坚持以人为本当作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的最佳契合点,正是因为以人为本既是建设人文文化的价值指导原则,也是建设科学文化的价值指导原则。

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证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良好的公民素质无疑是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从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意义。当然,提高公民素质最重要的就是从教育抓起,尤其是学校教育,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努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让现代科学文化的理念渗透到大众文化的方方面面,融化到全体社会成员的素质之中;另一方面,又要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我国推进和谐文化和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性课题。从学校教育角度来说,关键在于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兼顾学习。科学教人如何做事,人文教人如何做人,这样才使得学校能够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德才兼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