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奇妙百科 > 心得体会范文 > 教育书籍心得体会(优秀15篇)

教育书籍心得体会(优秀15篇)

时间:2024-05-07 01:04:05

心得体会是个人对事物的感悟和思考,有助于形成独特的见解。【示例文本四】通过这次项目的经历,我从一个事务性的执行者逐渐成长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领导者。

教育书籍爱的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学》,就知道我国有个大教育家叫陶行知的。

但那时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连一知半解都说不上。

这学期,我认认真真地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真正认识了我国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书中先生指责现在的学校“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

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地就将教和学分离了。”先生提出:“然而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现在的新课程思想,不正是从重教到重学的思想吗?“传统”的教学,主要是看老师教得如何,而忽视了学生学得如何。

或者误解为只要老师教得好,学生就必然学得好。

评价一堂课,也主要是看老师讲得如何精彩,即使看学生,也只是看学生是否与老师的讲配合得好。

陶公早在八九十年前,就深刻地提出了“老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传统!现在的新课改,其实就是回归传统,回归教育的真传统。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这么些年来,教育上不断提出新思维、新口号、新观念,不断地在搞着仿佛是在打破“传统”的改革。

一会儿素质教育,一会儿新课程,一会儿创造性学习,一会儿探究性学习,把我们的一线教师弄得晕头转向了,无所适从了。

我们何不少提那么多口号,少抛那么多新理论新观念,静下心来,真正回归传统,从孔子学起,从陶先生学起,从苏霍姆林斯基学起。

今天的新思想,新口号,新观念,都从他们那里找得出来。

传统,有优秀与糟粕之分。

优秀的传统,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真理,是须我们永远继承的。

不但要继承,还要在传统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变迁、事物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将其发扬、拓展、光大。

比如孔子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温故知新”,比如陶公的“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等等。

至于传统中之糟粕,或称之为习惯势力、传统势力,才是改革的目标。

我们的改革,不仅是教育改革,乃至于社会改革的很多方面,都喜欢摧毁一切,然后重来。

结果糟粕未除,而优秀传统却荡然而失。

陶行知先生谈到:“学校里的先生叫做教员,他所做的整体为教书,他所用的法子为教法,好像先生是专门教学些书本知识的人。

他似乎除了教书以外,便没有别的本领,除书以外,就没有别的事教。

而在这种学校里的学生除了受教之外,也没有别的功课。”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传统中的糟粕,也就是习惯势力。

习惯势力虽然恶劣,阻人进步、碍事发展,但它真是强大得很,难以根除。

你看陶公所讲之现象,八九十年前是这样,八九十年后的今天,仍然是这样:学校里的一些先生,我们叫他们教书匠,他在学校里所做之事,就是教书。

他全然不管学生怎么学,他只管自己怎么教,我怎么教,你学生就怎么学。

除了教那本教材上的东西之外,便没有其它可教,学生便没有了其它可学的内容。

先生们不准学生看课外书,不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学校不给学生接触自然,走近生活的自由,学生除了一心只读教科书、一切只为考高分外,便没有了其它。

老师除了教课本知识,就没有,或很少教给学生做人处事和生活的道理。

教师,这本活的教科书的作用没有体现出来。

学生们从老师身上学到了什么?

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

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

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

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

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

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

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

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

“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行知先生这样尊重学生。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

有的教师口诛之余,施以体罚,更是辱人之举。

任何一种体罚都是使学生肉体痛苦,它不仅于事无补,反教学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们会摔破罐,撑破船。

陶行知最最反对体罚,他准确地说明了体罚的'危害:“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罚非爱,害也。

作为现代学校的教师,我们要记住陶行知的话:“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动武,意味着教师自身的失职。

其次,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应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

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

由此我想我们现代教师做学生“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这是陈校长教育思想的体现,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我们必须认真加以贯彻。

当然,爱不是放纵,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行知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又嘱之以俭朴为美德,绝不可浪费,特别是看到学生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就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路。

作为现代的教师更应如此。

老师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吧!当我们对学生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感情而一时不理智地做出有伤学生人格的事,是否想到这学生也许是一块特殊的钢坯,需要更多的爱去熔炼锻造呢?教师爱学生,就不能没有自我克制,“怒”是必须要“制”的,否则既无补于事又伤神伤身,久之反倒说明自身无能。

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点,“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乐其所乐,忧其所忧,用师爱引导他们走向光明、走向未来。

读完此书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

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因为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

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

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

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进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

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

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说说容易做做难。

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

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

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

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教育书籍爱的教育心得体会

学校一开学就布置了一学期每位老师必须交一篇读书心得体会,于是在众多的教育书籍中,我选择了范梅南先生的力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本书,并有幸拜读了书中的大致内容,让我深深体会到的一点就是教学机智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形成的一种教学修养,是教师的人生阅历、文化修养、个人学识长期积累后自然形成的,是一门教学的艺术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本书中采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下面就我教学中的几个片段与大家交流。若有不当,敬请各位指教。

一、及时的肯定,让他喜悦万分。

每个班级的优差生的区别很大,对于优秀的孩子老师不懈的表扬和鼓励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肯定和信任,而对于那些平时表现平平、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即使是再小的进步,再小的成功,也是他全心努力的结果。这时的老师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会让他们万分喜悦,从而使他信心坚定,勇往向上。

记得有一次学校教研小组组里上课的时候,我们上的是《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教学中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自己在妈妈爸爸眼里是个怎样的孩子?平时积极发言的学生站起来滔滔不绝地说了很多。这时,在无意当中我却发现坐在最后一排的一名学生举手了。他在我的印象中从未举过手,属于班级中的差生。于是,我示意他回答,他说虽然我平时在家里也是像前两个儿子一样,只顾自己玩耍,可是今天我学了这一课,我会改变。我一听心头为之一震:这个学生第一次举手,值得表扬;并且说得有新意,更应该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于是我当即表扬了他。我看到他脸上露出了笑容。课下我还专门与他交流谈话,并鼓励他今后课堂上继续努力。这些无形的表扬与肯定形成了一种合力,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那以后从未举手发过言的同学都在课堂上频频举手了,而且有时还能主动提出一些疑问。甚至有些学生还特意跑来和我说,以后上课回答多请他,真没想到几句恰当及时的表扬和肯定会带给学生一个这样大的改变的,我欣喜地看到学生的变化,也由衷地为自己当初的做法而高兴。

二、及时的保护,让他充满信心。

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往往在引起其兴趣的事情上能积极思维,产生疑问,此时他就会举手询问;往往是在教师讲课中间。此时教师该怎么办呢?停下来让他问,势必会耽误进程;甚至还可能会被问住。不让他问,他的疑问没有解决,自然不能安心听讲。有时学生的问题就是一时想到的,也许等到课后,他可能已将自己的问题遗忘了。所以我认为还是应该让学生将问题说出来,这是学生课堂上良好积极性的表现。若总不让他说,时间长了,学生就不肯再动脑筋思考问题了,不会再有高涨的积极性参与课堂了。

记得有一次上语文课《爱迪生救妈妈》一课时,学生对爱迪生妈妈得的阑尾炎一病的相关知识感兴趣了,频频举手发问。有的问:阑尾炎是一种什么病?有的问:听起来是一种很小的病为什么要及时做手术呢?还有一个学生问;为什么这看似这么小的病为什么会危及生命呢?等等……表面看来似乎有些荒诞,但毋庸质疑,的确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很有创意。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谁又能肯定地说一定不会实现呢。如果当初不让学生问,我就不能获得这些有价值的问题了,因为前两个问题我在备课时并未想到,而这些问题正是给今后备课提供了借鉴。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教师要保护好学生幼小心灵里迸发出的每一点火花,即使是异想天开,也不要简单地加以否定和斥责,这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

三、及时的诚实,让他感到自豪。

教育类书籍心得体会

值此新课改全面推动之际,作为教师的我要怎么才能与新课改同行,顺应新课程的要求,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业余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始终的探求,积攒,更新,促进自我的发展呢首当其冲的,我认为还是读书。博览群书,应该是我们老师生存的必须之一。

二十一世纪的来临,预示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作为一个教育者,怎么使本人在突飞猛进的今天,在教育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着实值得考虑。要想让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合作,学会如何交往,那么教育者自身就应该处在一个始终学习,始终完善本人的位,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点,并将这些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经过学习《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两本书,使我能够及时地吸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更新了本人的教学理念,真是收获颇丰。

例如,在《教育新理念》第一章”以成绩为纽带的教学”,由于我是从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这是一门比较开放的学科,促进先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在开辟先生创造性思想的过程中,又应该具有什么能力,充当什么角色呢我想:教师应该让先生学会发问。课堂发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激发先生踊跃考虑,独立探索,掌握知识和造就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以及沟通师生思维意识的次要渠道。但不断以来,课堂发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品,先生只是这些专利品的代言人。如何让教师”会问”已成为泛滥人钻研的话题。但从课堂改革出发,从造就先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出发,致力造就先生的成绩认识,鼓励先生”敢问”,”会问”,”善问”,转变先生的学习形式,以先生发展为本,让先生生动活泼,踊跃自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已成为以后课改的'重点之一。

又如,读了《教育新理念》,使我领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需要进行一生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终身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始终的过程。这就需求我们始终学习新的理念,充实本人的头脑,使本人的思维始终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终身之一直,堪称”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先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一生教育,一生学习的时代也随同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事实,顺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方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维,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本人的思维。只要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经过思维的内化来指点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顺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可分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这三种教育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缺一不可。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教育书籍读书。

希望大家喜欢!

今夏有幸阅读了《什么是教育》一书,本书作者思维开阔、观点突出。本书作者在书中有诸多阐述,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以下的观点:“哲思活动是绝对自由的自我存在的特殊表达”,“原初性的哲学思考者享用了通过思考而又超越思考的自由,他们不想在探求包含一切活动的存在本身时,寻找勉强的知识。”

《什么是教育》一书中的言论丰富且不乏许多闪光的地方,通过阅读这本书,些许体会得以有所心得。每每阅读有关书籍时不免感到只是一遍的阅读是不够的,还有待深入的学习。本书作者有着非同一般的论述,阅读本书不失为提高自己的阅读功底的一大帮助,我想随着工作和生活阅历的不同,读书的感悟定会大有不同,我期待在阅读中有所学习有所收获,以下仅述一些我的读书体会吧。

我整理了一些书中的言论希望这些论点能够与大家分享。诸如“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

又如“教育依赖于精神世界的原初生活,教育不能独立,它要服务于精神生活的传承,这种生活在人们的行为中直接表现出来……”“我们生活在形成习惯的过去之中,不断形成和打破习惯是我们此在生成的坚实基础,没有习惯为底蕴,我们的精神的每一进步将是不可能的。”如此等等,我希望通过以上的摘录与分享能够带给大家阅读的兴趣,同时希望这样能有益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多少能我们的工作起到一些有益的作用。

学习《教育学》,就知道我国有个大教育家叫陶行知的。但那时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连一知半解都说不上。这学期,我认认真真地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真正认识了我国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书中先生指责现在的学校“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地就将教和学分离了。”先生提出:“然而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现在的新课程思想,不正是从重教到重学的思想吗?“传统”的教学,主要是看老师教得如何,而忽视了学生学得如何。或者误解为只要老师教得好,学生就必然学得好。评价一堂课,也主要是看老师讲得如何精彩,即使看学生,也只是看学生是否与老师的讲配合得好。陶公早在八九十年前,就深刻地提出了“老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传统!现在的新课改,其实就是回归传统,回归教育的真传统。这不由得使我想起这么些年来,教育上不断提出新思维、新。

口号。

新观念,不断地在搞着仿佛是在打破“传统”的改革。一会儿素质教育,一会儿新课程,一会儿创造性学习,一会儿探究性学习,把我们的一线教师弄得晕头转向了,无所适从了。我们何不少提那么多口号,少抛那么多新理论新观念,静下心来,真正回归传统,从孔子学起,从陶先生学起,从苏霍姆林斯基学起。今天的新思想,新口号,新观念,都从他们那里找得出来。

传统,有优秀与糟粕之分。优秀的传统,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真理,是须我们永远继承的。不但要继承,还要在传统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变迁、事物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将其发扬、拓展、光大。比如孔子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温故知新”,比如陶公的“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等等。至于传统中之糟粕,或称之为习惯势力、传统势力,才是改革的目标。我们的改革,不仅是教育改革,乃至于社会改革的很多方面,都喜欢摧毁一切,然后重来。结果糟粕未除,而优秀传统却荡然而失。

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

谚语。

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学校一开学就布置了一学期每位老师必须交一篇读书心得体会,于是在众多的教育书籍中,我选择了范梅南先生的力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本书,并有幸拜读了书中的大致内容,让我深深体会到的一点就是教学机智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形成的一种教学修养,是教师的人生阅历、文化修养、个人学识长期积累后自然形成的,是一门教学的艺术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本书中采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下面就我教学中的几个片段与大家交流。若有不当,敬请各位指教。

一、及时的肯定,让他喜悦万分。

每个班级的优差生的区别很大,对于优秀的孩子老师不懈的表扬和鼓励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肯定和信任,而对于那些平时表现平平、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即使是再小的进步,再小的成功,也是他全心努力的结果。这时的老师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会让他们万分喜悦,从而使他信心坚定,勇往向上。

记得有一次学校教研小组组里上课的时候,我们上的是《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教学中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自己在妈妈爸爸眼里是个怎样的孩子?平时积极发言的学生站起来滔滔不绝地说了很多。这时,在无意当中我却发现坐在最后一排的一名学生举手了。他在我的印象中从未举过手,属于班级中的差生。于是,我示意他回答,他说虽然我平时在家里也是像前两个儿子一样,只顾自己玩耍,可是今天我学了这一课,我会改变。我一听心头为之一震:这个学生第一次举手,值得表扬;并且说得有新意,更应该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于是我当即表扬了他。我看到他脸上露出了笑容。课下我还专门与他交流谈话,并鼓励他今后课堂上继续努力。这些无形的表扬与肯定形成了一种合力,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那以后从未举手发过言的同学都在课堂上频频举手了,而且有时还能主动提出一些疑问。甚至有些学生还特意跑来和我说,以后上课回答多请他,真没想到几句恰当及时的表扬和肯定会带给学生一个这样大的改变的,我欣喜地看到学生的变化,也由衷地为自己当初的做法而高兴。

二、及时的保护,让他充满信心。

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往往在引起其兴趣的事情上能积极思维,产生疑问,此时他就会举手询问;往往是在教师讲课中间。此时教师该怎么办呢?停下来让他问,势必会耽误进程;甚至还可能会被问住。不让他问,他的疑问没有解决,自然不能安心听讲。有时学生的问题就是一时想到的,也许等到课后,他可能已将自己的问题遗忘了。所以我认为还是应该让学生将问题说出来,这是学生课堂上良好积极性的表现。若总不让他说,时间长了,学生就不肯再动脑筋思考问题了,不会再有高涨的积极性参与课堂了。

记得有一次上语文课《爱迪生救妈妈》一课时,学生对爱迪生妈妈得的阑尾炎一病的相关知识感兴趣了,频频举手发问。有的问:阑尾炎是一种什么病?有的问:听起来是一种很小的病为什么要及时做手术呢?还有一个学生问;为什么这看似这么小的病为什么会危及生命呢?等等……表面看来似乎有些荒诞,但毋庸质疑,的确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很有创意。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谁又能肯定地说一定不会实现呢。如果当初不让学生问,我就不能获得这些有价值的问题了,因为前两个问题我在备课时并未想到,而这些问题正是给今后备课提供了借鉴。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教师要保护好学生幼小心灵里迸发出的每一点火花,即使是异想天开,也不要简单地加以否定和斥责,这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

三、及时的诚实,让他感到自豪。

这是发生在讲评期中考试卷的一件事。班上的冰冰同学从来没有考试得过100分,可是在期中考试中考了100分。这真实令她令老师和家长高兴不过的事情,可是当我讲完最后的阅读题时,冰冰举起了手,我叫她站起来说。她难过地说:“老师,我不是100分,我最后一道选择题答错了。”随后我发现她的眼圈红了。此时下课铃响了,我看了她的试卷,果然是改错了,老师疏忽了。我当时很激动,为孩子的行为而激动。试想:如果她不说,老师、同学不会知道;而她面对100分的诱惑,毅然选择了诚实,多么可贵的品质。老师的疏忽给学生带来了痛苦的经历,但也考验了孩子的诚信。可喜的是,孩子经受住了考验。我为我们判卷的疏忽向学生道歉,同时肯定了她的诚实。当时已是课间。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觉得我有一种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说点什么的欲望,这对其他同学是一个多么好的教育机会;我抑制不住地想说。于是下节上课时我说:“刘莞同学虽然这次考试没有考到100分,但我认为她的行为已经是真正的100分了。我为冰冰同学自豪。古语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刘莞用她的行动实践了这句话。同学们,为你们身边有这么优秀的同学自豪吧,也让我们一起向身边优秀的同学学习。”学生热烈地鼓起了掌。我相信:在学生和我一起吟诵古语和为冰冰鼓掌时,他们一定对那句古语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我为自己能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实施诚信教育感到满意。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教育类书籍心得体会

我有幸读了《学学孔子怎样当教师》这本书,深受启发,真是受益匪浅。只感觉自我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读完此书,如沐春风,豁然开朗。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缺憾。孔子不仅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并且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评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构成的博大精深、独具风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广泛而全面:从教育理念到治学理念,从治学原则到教学目的,从教学态度到教学方法,从教师修养到教育手段,构成一套他独创的、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思想源泉。

经过读《学学孔子怎样当教师》这本书,我觉得在今后生活、教学工作中应当像孔子一样诚实守信、以身作则、像孔子一样约之以礼、重视自省、做到终身学习、不断进取。像孔子一样诲人不倦,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关爱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像孔子一样学思并重,因材施教。像孔子一样教学相长、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进取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在简便愉快的学习中学到知识,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取其精华融于现代教育的实践中,这是保证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教育书籍

第一段:引言(150字)。

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而教育书籍则是教师和学生们的必备工具。教育书籍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教育理论、教学指导、思维培养等等。通过阅读教育书籍,我们能够获取知识、开拓眼界,并且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本文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阅读教育书籍时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们有所启发。

第二段:培养全面素质(250字)。

教育书籍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读过的一本教育书籍中,它讲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教育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立足,不受限制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第三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50字)。

教育书籍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我读过的另一本教育书籍中,它介绍了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本书中的案例和实践经验都让我深受启发。我开始尝试采用更多的趣味性教学方法,例如游戏化教学和实践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他们能够更主动地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第四段:提供教学指导(250字)。

教育书籍也起到了提供教学指导的作用。在我的教育工作中,我常常会遇到一些疑惑和困难。但是当我阅读一本关于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书籍时,往往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书籍中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都能够给予我很好的指导和帮助。它们让我明白了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如何评估学生学习的效果。教育书籍成为了我教学工作中的得力助手。

第五段:结论(300字)。

通过阅读教育书籍,我们不仅仅能够获取知识,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全面素质和思维能力。教育书籍激发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使教学更具趣味性和互动性。同时,它们提供了实用的教学指导,帮助教师们解决问题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育书籍在教育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鼓励教师和学生们多多阅读教育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知识,提升教育水平。这样我们才能够共同努力,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总结:以上是关于“教育书籍心得体会”的连贯的五段式文章。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教育书籍在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们的教育成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它们不仅帮助我们获取知识,还培养了我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并且提供了实用的教学指导。希望今后更多的人能够重视教育书籍的阅读和应用,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书籍心得体会大学

第一段:引入教育书籍的重要性和作用(引出主题)。

教育书籍是大学生的重要学习工具,它们能够拓宽我们的知识面,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在大学期间,我读了许多教育书籍,其中不乏经典之作和启发性的著作,这些书籍对我的成长和领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以下是我对教育书籍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积极向上的教育书籍(分享正能量)。

有些教育书籍给予人们积极向上的思考和心灵启迪。比如《活出生命的勇气》、《乌合之众》等,这些书籍通过作者们的智慧和深思熟虑的观点,引领读者认识自己,梳理思绪,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自己的人生道路。这些书籍的力量在于,它们能够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激情和动力,让我们对自己追求的目标更加坚定。

第三段:扩宽视野的教育书籍(拓展观念)。

还有一些教育书籍在拓宽我们的视野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这些书籍通常涉及广泛的领域,并给予读者深刻的见解和观点。例如,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的著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的现实问题,懂得人类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这也有助于我们拓展自己的思维模式,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和挑战。

第四段:提升能力的教育书籍(发展潜力)。

一些教育书籍将重点放在了培养和提升我们的能力方面。这些书籍通常提供实用的技巧和策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工作上和生活中的挑战。例如,管理学、沟通技巧和领导力方面的书籍可以培养我们的组织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书籍的指导和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第五段:成长启示和总结(展望未来)。

通过阅读教育书籍,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它们教会了我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认识自己和追求目标。教育书籍为我提供了广阔的知识和思考的领域,让我能够更全面地发展自己。我相信教育书籍将继续在我的大学生活和未来的成长道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我也会继续保持阅读的习惯,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总结:教育书籍是大学生最好的朋友之一,它们能够赋予我们智慧、引导我们思考,拓宽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能力。通过阅读教育书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追求目标,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我鼓励每位大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保持阅读的习惯,与优秀的作家们对话,汲取智慧的力量。

政治教育书籍心得体会

政治教育一直都是国家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论是中小学的政治课程,还是大学的政治学专业,都离不开政治教育书籍的支持和帮助。在我看来,政治教育书籍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系统的政治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在阅读了多本政治教育书籍之后,我对政治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政治教育书籍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政治知识。政治是一门深奥的学科,从古代的政治哲学到现代的政治经济学,涉及面极为广泛。政治教育书籍以其便于理解和系统的特点,循序渐进地为我们介绍了各个方面的政治知识。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了解了政治运作的规律和机制,掌握了政治参与的方法和技巧。这不仅为我们全面了解政治提供了基础,也为我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其次,政治教育书籍培养了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政治是一个多元复杂的领域,需要我们具备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政治教育书籍通过引导我们进行思考和探讨,锻炼了我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需要理解和分析作者的观点,然后与自己的观点进行对比和评价。这样的思考过程不仅提升了我们的认知水平,也让我们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同时,政治教育书籍也为我们提供了分析国际、国内政治问题的方法和框架,从而培养了我们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再次,政治教育书籍让我们了解了政治的重要性。政治不仅是国家的生命线,也关乎每一个公民的权益和福祉。通过政治教育书籍的阅读,我们深刻认识到政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公民的选举权、言论自由,还是国家的发展战略、外交政策,都需要我们对政治有基本的了解和参与。政治教育书籍让我们了解到政治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激发了我们对政治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最后,政治教育书籍启发了我们对公民责任的思考。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感。政治教育书籍通过讲述政治历史、探讨政治道德等方式,激发了我们对公民责任的思考。我们意识到,作为公民,我们有责任关注公共事务,参与公共决策,为社会进步和民众福祉做出贡献。政治教育书籍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理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指引了我们成为积极的公民。

综上所述,政治教育书籍在我们的学习和成长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政治知识,培养了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让我们了解了政治的重要性,并启发了我们对公民责任的思考。政治教育书籍是我们全面发展的重要工具,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政治教育的学习,更好地了解政治并发挥自己的作用。

专业教育书籍心得体会

专业教育书籍是专门为特定领域的学习者编写的书籍。它们不仅提供了深入的知识和理论,还提供了实用的指导和案例分析。对于从事专业工作的人士来说,书籍是他们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无论是医生、律师、教师、工程师还是设计师,他们都依赖这些书籍来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并与同行交流经验。因此,掌握专业教育书籍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使我们在专业领域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第二段:深入讨论如何阅读专业教育书籍(300字)。

阅读专业教育书籍需要采取一些特定的方法和策略。首先,我们应该明确阅读的目的。我们需要知道自己想要从这本书中获得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其次,我们应该采用主动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应该提出问题并思考问题的答案,与书中的概念和理论进行对比和验证。我们还应该做好笔记,记录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以便之后复习和加深记忆。最后,我们还应该与他人交流。讨论专业教育书籍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也可以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得启发和帮助。

专业教育书籍对个人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专业形象。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我们可以在自己的领域中展现出更强大的实力和经验,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其次,它们可以提高我们的竞争力。掌握了专业教育书籍中的知识和技能后,我们能够在职场上脱颖而出,获得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薪水。此外,专业教育书籍还可以让我们拓宽视野,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从而更好地适应变化和挑战。

第四段:分享一本令人印象深刻的专业教育书籍(200字)。

在我个人的阅读经历中,有一本专业教育书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创新思维》。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创新思维的概念和方法,并且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案例和练习。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学会了如何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发现问题的本质,提出新的解决方案。这对于我个人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时,我学会了思考和创新,并提出了一些创新的解决方案,得到了同事和上司的认可和赞赏。

专业教育书籍是我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工具。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们可以学习到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然而,仅仅阅读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学会如何有效地阅读和消化所学的知识。通过提出问题、思考、做笔记和与他人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内容。我相信,通过不断地阅读专业教育书籍,我们能够在自己的领域中不断成长和取得更大的成功。

教育书籍分享心得体会

教育是每个人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书籍则是教育的重要工具和资源。它们通过文字的力量,启发人们的思维,塑造人们的性格,丰富人们的知识。在阅读这些书籍的过程中,我意识到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同时也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拓展视野。

通过阅读教育书籍,我获得了对世界的更深入的理解。例如,在《追寻生活的意义》这本书中,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分享了他在纳粹集中营中的生活经历,告诉我们人生不应仅仅追求物质的满足,而是要找到生活的意义所在。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同时也意识到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与他人相互关联的。

第三段:提升能力。

教育书籍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在《如何影响他人》这本书中,迪尔·卡内基教导我们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人际关系,以及如何影响他人,达到自己的目标。通过学习这些技巧和方法,我不仅在工作和社交方面取得了更好的成绩,也学会了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第四段:塑造性格。

教育书籍对于塑造我们的性格和价值观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人性的弱点》这本书中,戴尔·卡内基告诉我们如何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冲突。通过学习这些道理,我意识到在沟通和相处中的态度和方法对于构建良好关系的重要性,也学会了更加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

第五段:启发思考。

教育书籍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它们启发了我的思考。在《活法》这本书中,作者李笑来告诉我们如何通过学习和思考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人的成长。通过深思熟虑这本书中的观点和理念,我开始思考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目标,并逐渐发现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方法。

总结:

通过学习教育书籍,我不仅仅获得了更深入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和性格。这些书籍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思想的引导和启示。通过与这些书籍的互动,我愈发明白教育的重要性和力量,也更加坚定了我的学习和成长的信念。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阅读教育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并用所学来影响他人,推动社会的进步。

政治教育书籍心得体会

政治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提高国民的政治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政治教育书籍,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培养青年人的政治觉悟和理论素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有幸阅读了一些优秀的政治教育书籍,通过阅读和思考,我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政治教育书籍帮助我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在这些书籍中,我深刻领悟到政治不仅仅是权力斗争,更是为人民谋求幸福的活动。政治家应该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服务人民,推动社会的进步。这一正确的政治观念不仅对我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其次,政治教育书籍扩宽了我的政治视野。通过读书,我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进一步了解了世界各国的政治情况和国际关系。同时,书籍中对历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和政治家的思想作出了深入的分析,这使我对政治的发展和变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另外,政治教育书籍培养了我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书籍中的案例分析和政治理论的阐述,要求我对事实进行推理和归纳,对政治理论进行批判性思考。通过不断地分析和思考,我逐渐培养了自己的批判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我的分析和判断的水平。

此外,政治教育书籍还提高了我的社会责任感。书籍中许多故事和案例都是关于为人民谋求利益和社会公正的,这让我深刻意识到一个公民的基本责任就是为社会做贡献。无论是在学校、家庭还是在社会上,作为一个公民,我应该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关心他人,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政治教育书籍鼓励我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书籍中的政治理论和实践经验告诉我,政治不是远离我们的事物,每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通过政治参与,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诉求,推动社会的变革。正是政治教育书籍的启发和激励,我加入了学校的学生会,并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这让我深深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政治公民,我有责任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而言之,政治教育书籍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帮助我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扩宽了我的政治视野,培养了我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了我的社会责任感,鼓励我积极参与政治活动。通过不断地读书和思考,我相信我会成为一个有良好政治素养的公民,并为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阅读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纸质书籍作为传统的阅读方式,却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特别是教育书籍,成为了广大读者追求知识和智慧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育书籍这一过程中,我有幸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教育是每个人成长的基石,而教育书籍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我个人的阅读经历中,教育书籍不仅帮助我拓宽了知识面,还让我看到了世界的多样性。通过阅读教育书籍,我了解到了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文化,也识别到了自己身上的短板和不足之处。同时,教育书籍也启发了我对于教育问题的思考,促使我从不同角度思考和理解教育的本质和价值。

第二段:选择学习的目标。

在阅读教育书籍时,我意识到重要的是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教育书籍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理论、教育管理等。因此,明确学习的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是一个关键的步骤。通过定期设立学习计划,有目的地阅读相关书籍,我能够更加系统地学习,而不是零散地花费时间和精力。

第三段:深度阅读与实践结合。

阅读教育书籍不仅要注重深度阅读,还要与实际结合,进行思考和实践。教育是一门实践导向的学科,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在阅读教育书籍的过程中,我经常会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进行思考和反思。通过不断将书中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我发现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并应用书中的知识。

第四段:不同观点的比较与思考。

教育书籍中常常呈现出不同的观点和理论,这为我提供了一个思考和对比的平台。与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我能够更加客观地了解和判断,同时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通过思考和沟通,我也有机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从中取得更多的启发和反馈。这样的交流和思考过程,让我不断开拓视野,深化对教育的理解。

第五段:培养阅读习惯和持续学习的重要性。

阅读教育书籍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也让我体会到了持续学习的重要性。通过阅读教育书籍,我逐渐培养了持续学习的好习惯,意识到自己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旅程。我常常在书籍中找到答案,同时也为我提出更多的问题。阅读教育书籍的过程,不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对于自己不断学习和进步的承诺。

总结:

阅读教育书籍带给我了很多的收获和启示,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深度阅读和实践结合,我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不断思考和对比不同的观点。持续学习的过程让我收获满满,也让我更加坚信教育是无尽的宝藏,而教育书籍是通向宝藏的钥匙。我相信,通过阅读教育书籍,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国家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警示教育书籍心得体会

近年来,警示教育书籍备受关注,它们以鲜活的案例、震撼的事实为基础,通过文字的力量引起读者的思考和警醒。在阅读一系列这样的书籍后,我深深体会到警示教育书籍对于人们的启示和教育作用是不可低估的。通过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我坚信这些书籍的价值将超越眼前,对社会乃至个人的改变将是深远的。

首先,警示教育书籍给人们带来了对生活的思考。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我们常常陷入琐碎的细节和物质追求中,很难有时间来反思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方式。然而,当我们看到那些以前未曾接触到的恶劣环境和人性的败坏时,我们会不禁停下来思考,我们的生活是否有任何改变的必要?我们是否过于追求物质而忽略了精神的追求?警示教育书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评估自己生活的机会。

其次,通过读警示教育书籍,人们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籍中所陈述的故事和事件,往往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让我们看到了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深度。我们不能只看到一个人的错,而忽略了造成这个人犯错的社会背景和制度病态。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们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到社会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再次,警示教育书籍引发了人们对道德和价值观的思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道德和价值观常常被忽视或者淡漠对待,我们可能会因为一时的利益而放弃原则,逐渐丧失自我和社会的尊重。然而,当我们在书籍中看到那些因为坚守道德和价值观而受尊敬的人物时,我们会不禁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警示教育书籍通过塑造不同的形象和角色,提醒我们要守正行业,不忘初心,培养正确的道德和价值观,是我们成为更好的人和更好的社会。

最后,通过阅读警示教育书籍,人们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书籍中,我们会看到很多普通人因为勇于挺身而出而改变了自己和社会的故事。这些人并非英雄,他们可能只是我们身边的邻居、朋友、家人。然而,他们所做的事情却具有非凡的意义。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会思考自己在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是否勇于担当,是否有责任去改变现状。这种思考会激励我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社会建设中去。

总的来说,警示教育书籍给予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对社会问题的深刻理解、对道德和价值观的警示以及对责任和义务的认识。它们在人们心中点燃了一盏前进的明灯,使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精彩和有意义。因此,推广警示教育书籍的阅读是非常有必要和重要的,它能够引导我们更好地走向未来,并为社会和个人的进步做出贡献。

专业教育书籍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专业教育的热潮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只有通过专业教育,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专业教育书籍作为知识的重要载体,承载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我的专业学习中,我接触到了许多优秀的专业教育书籍,它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帮助我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首先,我想谈谈《市场营销原理》这本书。作者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案例以及丰富的市场实践,让我对市场营销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这本书也引发了我对市场营销领域的兴趣,我开始主动地关注市场动态,积极探索营销创新。通过阅读这本书,我逐渐掌握了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和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其次,我想分享一下《人力资源管理》这本书带给我的启迪。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通过阅读它,我明白了组织需要怎样选择、培养、激励和留住人才,如何进行绩效评估和薪酬设计等关键问题。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还深入探讨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的紧密关系,让我认识到了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组织的重要性。现在,每当我担任团队负责人的时候,我总是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效地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另外,我还想提到《财务管理》这本书。它通过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财务管理的原理和实践,让我对财务分析、财务决策和财务风险管理等方面有了清晰的认识。通过学习这本书,我能够独立地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支持和建议。而且,在我参与创业项目的过程中,这本书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财务管理经验,让我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资金运作和风险把控。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创新管理》这本书。在充满竞争和变革的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的生命线。这本书全面介绍了创新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包括创新的类型、创新的流程和创新的方法等。通过学习这本书,我意识到了创新对于企业竞争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如何通过创新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在我实际工作中,我时刻关注行业变化和市场动向,不断学习和应用创新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推动企业的创新与变革。

综上所述,专业教育书籍作为知识的重要源泉,对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阅读优秀的专业教育书籍,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并合理利用专业教育书籍,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应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和职业挑战。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我从中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

首先,我要树立一个信念——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为什么呢?当我自己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总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遗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

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如何去爱,这还是一个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学习的一个问题。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有讨厌上课的经历,这往往是因为我讨厌这个老师。为什么会讨厌呢?——上课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业、知识含量低、知识范围窄、知识老化、不懂装懂、架子大、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等,往往是这一类老师的共同特征。现代的老师,显然不能这样下去,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师,我要有现代的教学。

“我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呢?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别人的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有什么应变措施呢?”……我都应该认有效地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显然这一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但是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我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作好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的时间,是我开始展示自己才识的时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当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给自己带来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气。当我开始进入角色时,依据教学设计进行讲学,那是必须的,但我不能死抱设计而不知灵活应变。我还要仔细的观察我的.学生,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声音和动作,来判断自己的课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评价这是否与预期效果吻合。经过大脑的快速运转之后,及时适当地调整我的教学设计。学生是否专心上课,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我的教学效果,所以,当学生士气低迷时,我应怎样鼓励他们;当课堂气氛沉闷时,我又应怎样调动气氛,让大家活跃起来;当学生情绪高涨时,我又应怎样正确引导他们;当学生提出了奇怪的问题,我又难以解答时,我又应该怎样做;当我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不吻合时,我又该如何改进;当个别同学故意捣乱时,我又应该怎样做呢;当学生犯错时,我又能否轻松有效地教育好这一学生;我应该怎样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总之,我的课堂应该有一种协调、融洽、轻松、互动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下,给我自己、我的学生最大的空间——教学的、学习的、思考的、创造的、自由的——以达到一种共同的进步。

第一次接触华东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是在灌南交流学习期间。还记得是在去年10月份,灌南县六塘小学教科室相帆主任荣膺灌南县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称号,县教育局为了勉励大家,特选赠了几本具有纪念价值的教育专著作为奖品。而《教育走向生本》就是其中的一本。随后,相主任就在每周举行的“主题分享”活动中,将这本书推荐给了学校的每一位教师,从而,在六小校园内掀起了一股研读“生本”,践行“生本”的改革热潮。

现如今,我县教育局也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列为我县教师今年上半年的必读书目,足见这本书的教育指导意义非同一般了。

郭教授在书中的上篇的引子中介绍到,他是通过以一个低年级成功的教育实验改革实验,作为引发思辨的源点,真实生动地阐述了生本教育体系。生本教育体系似乎开创了新的教育思路即让学生处在真正自主的状态中,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学生的天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收获像鲜花怒放。“我们把这样的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和教学,称为生本教育体系。”随后,提出了“各个年级都行吗?”迫切疑问,继而通过大量的,真实的,鲜活的案例佐证这样的观点“只要保持生本状态,只要不断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不是封闭它,只要始终保持情境的适度挑战性,只要让学生有适合其年龄特征的舞台,只要永远使学习带有与他们个体相联系的意义,在他们所认识到的越来越多的事物的比较和启发之下,他们的求知和表现的要求就会更为强烈。”

生本教育实验的目的是要让儿童取得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依靠儿童的内部自然来进行教育或教学。笔者认为,生本,生本,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根本,以学生的自我教育为根本,以充分发掘学生潜能为根本,以强力保持学生追求的天性为根本。生本教育理念的提出是对现行教育的深刻反思,是对人性回归的深切呼唤,郭教授作为“生本理念“的呐喊者,倡导者以及践行者,很是关注现行教育是否能够依据“人”自身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教学,他显然是教育改革征程中标杆,是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的“教育理想”的追随者:找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闹、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