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奇妙百科 > 幼儿园小班评语 > 幼儿园说课稿小班范文(19篇)

幼儿园说课稿小班范文(19篇)

时间:2024-01-21 08:20:03

幼儿园小班是孩子们进入学校的第一步,对于他们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想了解幼儿园小班语文总结的写作技巧和范文?请看以下内容。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小班一日活动结束的时候,我拿出遗忘的一些衣物问:“哪个宝宝的东西没有拿呀?”往往会有些孩子漠然地面对自己的衣物却视之不理,这是孩子缺乏对自己生活中事物的关注的表现。在小班年龄阶段的目标上中有一条:要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直接接触物品的特征获得初步的经验,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自己的发现。因此我尝试设计了一个小班科学活动——我的外套,引发幼儿对自己日常用品小外套的关注,提高幼儿观察及一些其他的能力。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选择要做到“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教育和视野”。根据这个原则,教育者必须关注与幼儿最贴近、最生动、最感性的现实生活,通过价值判断、从中发掘、筛选有利于幼儿健康发展的生活作为幼儿园课程的教育内容。同时,活动的内容决定了活动的材料来自于幼儿的日常生活。秋季来临,天气渐凉,小朋友来园时穿外套的越来越多,随着时代的发展,时装潮流同样也影响着孩子们的日常穿着,幼儿外套的款式可谓琳琅满目。外套的色彩、图案、面料、装饰可以说有很多教学价值蕴藏其中,而且我们每天接触的日常用品是最为方便最简便的教学具,不要刻意的制作不要精心的准备,随手可得,又最能引发幼儿对身边事物的关注,继而在关注的基础上发展幼儿相关经验。

在刚开始的活动设想中我对“我的外套”的教学价值分析是:

1.观察分辨不同与相同不同在于颜色、花纹图案、大小、材料;相同在于衣服结构衣领衣袖纽扣。

于是我综合分析了外套中隐含的一些教学价值,从幼儿的经验和领域学科特点出发,将常识性的知识经验积累和数学能力相结合重新调整教学设计,对活动的重点进行重新调整:

1.在叠放的衣服中找出自己的外套,对观察外套有兴趣。

2.尝试在游戏中按外套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数数。

紧扣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两大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找找自己的外套,要求幼儿在叠放的衣服中找到自己的衣服,发展幼儿从局部判断整体的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感知敏锐度,增加感知活动时的注意力,在这一环节教师指导的重点是如何引导幼儿从各种角度观察,引发幼儿的主动回忆后提高每一个幼儿关注自己物品的敏锐性,将个别经验转化为集体经验再转化为个别经验的一个验证。难点是关注一些细节现象,发现幼儿的观察特点以及幼儿间存在的观察能力的差异,适时进行引导。第二个环节是分类游戏,关注外套的“前面大门”这一个最明显的观察点让幼儿关注不同的款式,在这一个环节中引导幼儿发现外套一个细节的不同,获得一些常识性经验。第三个环节在第二个环节的基础上进行,要求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数数,在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基础上发展幼儿数数的能力。在数数的过程中我注重的是幼儿原有经验手口一致地点数,提升的是幼儿包含自己在内时的一个点数的新经验。

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体,生活是丰富多彩、灵动鲜活的,如何两者相互结合,是我本次活动尝试的出发点和归结点。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聪明的小白兔》是一个充满童趣的教学内容。故事选择了幼儿喜爱的小白兔作为主角,以西瓜的各种用途作为线索,向幼儿展示了小白兔的机智,能够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幼儿积极动脑,大胆表达,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及口语能力的发展。

二、说学情。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词汇量少,只能用简单的短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因此,活动中,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设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机会,吸引幼儿大胆讲述,积极表达。

三、说活动目标。

1、能结合图片大胆想象并表述故事情节,感受小白兔的机智。

2、喜欢倾听故事《聪明的小白兔》,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外出时保护自己的方法。

四、说活动准备。

课件《聪明的小白兔》;

五、说教法。

我采用直观教学法,提问谈话法,进行教学。通过直观教学法视听结合欣赏,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通过谈话法帮助幼儿大胆表达,发展幼儿的口语能力。

六、说学法。

根据“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原则,我通过“视听结合,分段理解”,“积极思考,大胆表达”的学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七、说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导入活动。

〈1〉教师:小朋友吃过西瓜了吗?(幼答:吃过。)那西瓜除了吃还可以干什么?(幼答如:做西瓜帽、西瓜灯。)。

〈2〉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图片里的小白兔用西瓜解决了很多困难,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怎样用西瓜解决困难的。

二、教师逐幅出示课件,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并表述故事情节。

〈1〉出示课件(一),提问:

--你们看到图片上有什么?(幼答:有大太阳、小白兔、西瓜地等。)。

--小白兔在干什么呢?(幼答如:小白兔热得满头大汗,它在吃西瓜。)。

--请小朋友猜一猜小白兔为什么要吃西瓜?(幼答:口渴)。

教师小结:原来小白兔口渴了,所以,小白兔吃西瓜解渴。

〈2〉出示课件(二),提问:

--吃完了西瓜,小白兔是怎么做的呢?(幼答:用西瓜皮当帽子。)。

--小白兔戴上西瓜帽后有什么感觉?(幼答:戴上西瓜帽可以凉快些。)。

教师总结:这真是一只聪明的小白兔,戴上西瓜帽真的凉快多了。她继续往前走,咦,小白兔为什么停下了脚步呢?(幼答:有一条小河)原来小白兔看到了一条小河,它要过河。

--教师:小白兔不会游泳,这可怎么办呢?

〈3〉出示课件(三),提问:

--教师:小白兔想了什么办法呢?(幼答:小白兔用西瓜皮当小船过河)。

教师小结:小白兔用西瓜皮当做小船过河。

〈4〉出示课件(四),提问:

--教师:过了河小白兔遇到了谁?(狐狸)。

--教师:狐狸要干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如:狐狸很凶,张开大嘴。)。

--教师: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小白兔?

〈5〉出示课件(五),提问:

--教师:小白兔到底有没有被狐狸吃掉呢?它想了什么办法战胜了狐狸?

教师总结:原来小白兔用西瓜皮战胜了小狐狸,小狐狸踩到西瓜皮摔得四脚朝天,小白兔趁机溜走了。

三、请幼儿完整地观察课件,感受小白兔的机智。

教师:小白兔用西瓜皮解决了哪些困难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教师总结:用西瓜皮解渴,用西瓜皮当帽子遮阳,用西瓜皮当小船过河,用西瓜皮战胜了狐狸。

四、教师播放课件,完整讲述故事。

教师:你喜欢这只小白兔吗?为什么?(因为这是一只聪明的、爱动脑筋的小白兔。)。

五、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真棒,学会了小白兔的聪明才智,下面我们就把这个好办法带到班上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小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于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并尽量与他们自身有着较强体验的日常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因此,为小班安排的活动内容更需易贴近幼儿的生活。这次的主题则选择了“秋天的水果”。

大家都知道,秋天是各种水果收获的季节,秋天的水果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不仅有不同的名称,还有形状的不同,颜色的不同,味道的不同等。对于小班的幼儿,他们的认识是具体的,只能根据外部的特征来区别事物,水果中的不同最直观的是外形,幼儿对此已有了一定的经验认识,但水果中除了外部的不同,它的内部也藏有许多的教育契机。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养成爱动手动脑的习惯。

2、能运用多种感观感知苹果、桔子的特征。

3、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流程:

第一环节:观察苹果、桔子。

第二环节:游戏“摸水果”。(巩固对苹果、桔子的认识。)。

第三环节:品尝苹果、桔子。

第一环节,“观察苹果、桔子”。

小班的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在整节课的开始部分,我就充分利用孩子的这段有意注意时间,让幼儿观察苹果与桔子有那些方面的不同,这是整个活动的重要环节。我要鼓励幼儿去观察,去发现这两样水果的不同,并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开始时,教师与幼儿围坐在大桌子旁,告诉幼儿:秋天到了,水果丰收了。这里都有哪些水果呢?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让幼儿找一找苹果与桔子的不同,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找到的?苹果是圆形的,桔子也是圆圆的;苹果是红色的,桔子是黄色的。

小班小朋友他们最初表达的一定是他们直观看到情形,多数以单词的表达形式出现,如圆圆的,红红的,等等。这是老师的作用除了帮助孩子表达清楚,还可以通过顺口溜的形式,把形状与孩子生活中某些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如:“苹果苹果红红的,桔子桔子黄黄的”等等。同时,为了让幼儿进一步观察苹果与桔子的不同,可以用刀子将苹果和桔子切开后进行比较。

第二环节为游戏“摸水果”。

小班的孩子们好动、好玩,对学习的认识很大的程度依赖于行动。“摸水果”的游戏,就能满足孩子们好动的天性,在游戏中让幼儿体验学习的快乐。此环节,我将水果装于一只布袋中,让幼儿蒙住眼睛后伸进一只手进行摸索,并回答摸到了什么水果,然后拿出来进行验证,看回答得是否正确。

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强调营造一个愉快、欢乐、无拘无束的游戏气氛,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游戏的快乐,让孩子们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

第三环节为“品尝苹果、桔子”。

经过以上一段时间对苹果与桔子进行比较,幼儿的神情应得到一定的放松,这时让幼儿品尝苹果与桔子,比较一下它们的味道有什么不同,如“苹果是甜甜的,还有点酸酸的;桔子不仅甜甜的,而且水份还多多的。”

整个活动是围绕着水果展开的,以充分展现孩子们自主的表达,并在愉快、轻松的游戏中学习、感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又能激发幼儿喜爱吃水果的兴趣。在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幼儿是主体。我会关注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的情况,并帮助胆小的孩子能大胆地去游戏,去表现;也要保护敢说敢做的孩子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并给予肯定;还要注意那些一般不起眼的孩子,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不同能力层次的孩子得到发展,其次,活动结束时还要鼓励幼儿们多吃水果,这样才能使我们孩子们的身体长得棒棒的。

说课的基本形式是“四大模块”模式,它由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构成。按照这种基本模式要求的框架去进行说课,能够有效地避免教学中存在的随意课、盲目课和单纯的传授课等不规范、教法陈旧的教学形式,逐渐形成符合教学规律,利于学生成长的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初登讲台、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或虽然有教学经验但初次接触说课的教师来说,是一种全面把握教材,宏观感受教学全过程,快速规范教学行为的好方法,便于教师逐渐提高研究层面,取得更大收益。“四大模块”的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说教材。这一板块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要说清这一课在整个教材的位置,又要说清在这本书以及本单元的位置。只有既清楚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又清楚学生后续学习内容,才能定位准确。内容确定,目标从三维角度即可确定,勿需多说。

第二,说教法与学法。针对内容,针对学生情况,找准重难点,设计教学方法,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实现以上目标,如何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三,说教学程序。上面两个板块的内容搞清楚以后,下面就是如何实施的问题,采用何种方式导入,如何突显重点,突破难点,要说出具体的`方式方法等,将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情况进行预设,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都可一一说明。第四,说板书设计。这一板块如有,可说明其作用,如无,不用赘述。其中第二、第三板块是说课中的亮点,它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教师的整体素养。说课就如一篇论文,体现了是什么(教学内容)、为什么(教法与学法的设计)、怎么样(教学过程的实施)三方面的问题。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小班幼儿对自然界的一切都感到非常的好奇。幼儿在平时吃龙虾,看龙虾,抓龙虾的过程中都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在平时的晨间谈话中幼儿总是讨论昨天我们家买了龙虾,或者我妈妈烧了龙虾给我吃等等。

孩子们对龙虾的议论中,发现对"龙虾"有极大的兴趣,然而,孩子们对龙虾的许多知识不了解,对龙虾的身体结构以及它的生活习惯感到好奇,因而引发认识萧溪龙虾的活动,龙虾舞会是一节乡土教材课,通过活动让幼儿不仅了解龙虾还更加了解家乡萧王庙的美食特产-龙虾。

二、、教学目的:

1、知道龙虾是萧镇的特色美食,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2、了解龙虾身体外部和各部位的名称。

3、观察龙虾的外形特征,用图画的形式让幼儿认识龙虾。

难点:知道龙虾是萧镇的特色美食,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观察龙虾,了解龙虾身体外部和各部位的名称。

三、龙虾,龙虾范画一张,油画棒,没上色的龙虾图若干张。

四、说学法:

1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龙虾展现给幼儿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的演示法是让幼儿观察龙虾的外形特征。引导幼儿认识龙虾并了解龙虾的身体结构。

2操作法:操作法是指幼儿给龙虾公公上色。让幼儿在给龙虾上色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认识龙虾。

3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法、鼓励法等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有关龙虾的知识,知道龙虾是萧镇的美食特产。

五、说教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究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表达法: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在活动中,我们提供每组幼儿2只龙虾,看一看龙虾的外形特征,然后用语言说一说表达出来,教师在加以归纳。

2尝试法:《纲要》指出教师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幼儿通过给龙虾上色,使幼儿进一步认识、了解龙虾。

四、教学过程:

1、引题,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让幼儿猜猜,从而引起幼儿兴趣。

2、出示龙虾,请幼儿观察龙虾的外形特征。

3、幼儿认识龙虾。

4、介绍龙虾是萧镇的美食特产及龙虾的吃法。

5、延伸活动:给龙虾公公上色。

小班科学活动:龙虾舞会。

活动反思:

在观察活动中,孩子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大胆地开动脑筋说出自己的看法。在观察过程中,孩子们能说出龙虾有2只眼睛,有2对触角,一对短的,一对长的,有很多细小的脚叫足,有5对足,最前面一对足有2个大钳子,这2个大钳子叫螯。在请幼儿认识龙虾身体的各部分时教师说的太多,幼儿讲的太少,可以多请几个幼儿回答。在幼儿观察完龙虾后,我其实可以出示一张龙虾的认识图,这样可以加深幼儿的印象,能使幼儿更好的认识龙虾。在我被龙虾夹到时,教师可以进行对幼儿的安全教育,龙虾的螯是很危险的,小朋友要注意安全。这节课是属于乡土课程,但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乡土味道不浓厚,很少提到龙虾是萧镇的美食,在最后一个环节给龙虾公公穿上漂亮的衣服时幼儿的兴趣浓厚,每个小朋友都想把龙虾公公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好让龙虾公公可以去参加舞会。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播种的季节。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我带着我们小班的孩子们来到花园里、操场上、田野里……让孩子们通过观察、触摸,与大自然进行零距离的接触,让他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感受春天的美。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美丽的春景,我设计了《春风》这一活动。这首儿歌节奏明快清新、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并以拟人、排比的句式将春天的勃勃生机展现在幼儿面前,从而激发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幼儿现状分析:

小班幼儿年龄小,经过一学期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思维能力仍处于低级阶段,幼儿可以通过学习儿歌中的词语,并在创编儿歌时总结原有经验、扩大知识面,从而使孩子的语言更形象,把动物及事物等特征描述的更准确。

(三)目标定位:

1、语言的教育意义指出:语言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提高审美观,这首儿歌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描述了春天的自然景物,幼儿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感受到了儿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喜欢春天。

2、《纲要》提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根据这一要求,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的语言环境,引导幼儿大胆地表达。

老师对小班幼儿而言,“春天”这一主题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并不是关于春天的种种知识,而是引导他们学习关注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天特有的美丽景象。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制定了这样的目标:(1)欣赏儿歌,感受春天的美丽,初步认识春天的特征。(知识目标)。

(2)初步学会用适当的词语更换儿歌中的词语。(技能目标)。

(3)通过学习,喜欢春天的景物。(情感目标)。

(四)活动重点、难点的确定和解决。

1、活动重点:理解儿歌内容,明白“吹绿、吹红”的意思。“绿、红”既是表示颜色的词,又写出了柳树,桃花在春天生长的特点。我让幼儿通过看图来学习儿歌,并通过讨论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2、活动难点:能按儿歌的结构学会仿编儿歌,拓展思维。

3、突破重难点方法:通过图片来引导幼儿学会儿歌,分部理解儿歌内容。由独自的想象到互相讨论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五)活动准备:

在《春天》的音乐背景,关于春天的风景图,及关于儿歌的课件。

那么结合语言活动自身的特点,依据纲要的精神,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感知法和模仿教学法。

第一种是欣赏感知法,就是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表演和朗诵等形式,引导幼儿充分的感知理解儿歌。根据小班幼儿心理、年龄特征和为幼儿提供正确规范、和谐温馨的语言环境等特点,我运用了欣赏感知法。首先我利用图片,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随着边表演边说儿歌,把幼儿带进了一个有趣的语言环境,实现了教育的感染功能。其次在教授儿歌的时候,教师的规范性朗诵示范,幼儿的再次完整欣赏,为教育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种模仿教学法,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儿歌的内容结构、使幼儿对学习产生共鸣,在幼儿自由积极的获取知识的同时,教师运用激励性的语言,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语言发展能力。

幼儿是我们学校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我本着“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理念,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在本次活动中,幼儿主要运用以下学习方法:

观察法:幼儿通过观察图片,直接感知儿歌的内容。

提问法:引导性的互动提问,鼓励幼儿将所看到的、想到的,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开始的那部分我先播放《春天》这首歌曲,自然把幼儿带入诗歌的情境之中。然后请幼儿说出春天的景色。接下来我出示有关儿歌的课件,引导幼儿学习诗歌中的语言。如:春风吹,小树桩会有什么变化呢?幼儿先说,若说不出来老师点击课件,让幼儿感知小树发芽了,并自由表现发芽的样子,这时引导幼儿说出儿歌内容:“春风吹,芽儿发”。接下来逐步出示柳树,桃花,让幼儿感知颜色,再说出儿歌内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这个过程也为下面仿编颜色引出植物做出铺垫。植物学习后,自然过渡到动物,这时,我不再直接运用图片,而是用动作声音来调动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感知儿歌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使动静结合,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让课堂不再单一枯燥。自然的引出了“吹来了蝴蝶,吹醒了青蛙。”关于下雨是怎么下的,是请幼儿加上形容词。

那么第二环节中我将儿歌完整的说出来,并利用图片让幼儿熟知儿歌,同时加上动作更好的把儿歌表现出来。那么幼儿在学习儿歌内容时就更容易了,利于记忆。

在仿编诗歌这个环节中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想象的空间,并结合儿歌结构使幼儿掌握仿编的方法,仿编的内容有一定的逻辑性。得符合常理。

最后用找春天,又使仿编有了一定的延伸。

制作的课件有助于小班幼儿学习儿歌,将儿歌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现,利于幼儿更好的学习理解。

小结:总之,上好一堂课需要精心的准备,不断的总结经验,以幼儿为主体。时刻记住活动的目标是什么,能让幼儿学到什么才是重点,对于本次活动,我觉得语言的学习是一方面,还得熏陶孩子的情感。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各位评委的观听,还请评委们对说课不足之处多加指点!谢谢!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小班幼儿在学会了区别“ l ”和“许多”的基础上,可以学习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相等或不相等,即所谓的“一样多”和“不一样多”。在比较的过程中通常会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对应一般有两种:重叠对应(即将第一组物体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排成一行,再把第二组物体一个一个分别叠在第一组物体的上面 )。并置对应 (即把第一组物体排成横列或竖行。第二组物体一一对应分别摆在第一组物体的下方或左、右方)。一一对应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物与物的一一对应和物与数的一一对应。比较常见的形式有 :相关物体的匹配、数和量的对应匹配、颜色的对应、形状的对应、大小的对应等。小班第二学期的幼儿对5以内的 数量关系 、物体的明显特征 (颜色、形状、大小等)、物体简单的排列(横排、竖排)以及生活中常见的相关事物 (小兔与萝卜,小猫与鱼等 )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为进行一一对应的教学做了较好的铺垫。他们对操作性较强的游戏活动较感兴趣,一一对应的活动正是为幼儿提供了直观生动的操作机会,使幼儿在玩一玩、排一排的过程中感知到抽象的数、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本次活动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较为感性的活动。

一是以为小动物准备春游物品,引出课题。引导幼儿学习重叠对应,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中先让幼儿进行重叠对应的操作。

二是感知一一对应的关系,教师提供给幼儿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如狗和骨头(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容易使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然后又进行颜色的对应匹配,进一步扩展了幼儿的思路。

三是乘车引发座位问题,这主要是数与量的对应,将一一对应提升一个高度。

1 .加德勒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我们在活动中要关注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加德勒通过内在关系探析后指出:儿童期阶段,幼儿往往表现出惊人的能力或某种天赋。而获得这些初步的发展并不需经过正规的教育。而大多则是透过幼儿世界或接触范围、领域自发性互动产生的。环境的影响和文化的演化对儿童的潜能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是教育要以幼儿的认知发展为基础,设计符合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案;其次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特征,提供发展智能、创造力的机会和环境,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最后是因材施教,改善教育模式,发现幼儿潜能和智能的差异性。让每个幼儿都能有充分展示潜能的机会,最大程度地唤起每个人的自信心。

2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促使我们在活动中以游戏为载体。以幼儿的操作为手段组织教学。小班 (3 ~ 4 岁)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模仿、情绪性强、自制力差、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年龄特点。而游戏恰恰能满足幼儿好动、自制力差的特点。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自由地变换动作、姿势,还可以多次重复所感兴趣的动作。游戏可以满足幼儿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当幼儿完成了包含在游戏活动中的一定课题与任务时,幼儿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3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告诉我们从幼儿的生活中挖掘有价值的经验。以游戏生活的形式使幼儿愿意学、乐意学、快乐学。提供幼儿主动操作的情景,做中学,学中玩。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在生活中找到教育,在教育中体现生活。

1、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把相关物体进行一一匹配,感知一一对应的数量关系。

(2) 萌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尝试着说出自己的想法。

【分析】 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体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因此,让幼儿通过尝试一一对应的操作匹配能较好地为幼儿进行“比较活动”作好准备。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经常不能持久地参与活动,而且他们对自己感知到的东西缺少表达的习惯和方法。因此萌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很重要。

2、活动重点:通过活动,初步学会相关物体的重叠或并置匹配,感知一一对应的现象。

3、活动难点:获得一些有关对应的经验。

【分析】 活动中幼儿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来获得重叠和并置的对应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在活动中教师不向幼儿传授一一对应的方法,而是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说活动准备

1、前期生活经验准备:幼儿有春游、捉迷藏、乘车的生活经验。

2、教具准备:小娃娃胸饰一个 ( 教师 ) 。小狗、小猫、小鸡、小兔、小猴的胸饰各五个( 小朋友 )。分别印有“1”、“2”、“3”、“4”、“5” 数字的帽子各五顶。分别画有“ 1 ” 、“ 2 ” 、“ 3 ” 、“ 4 ”、“5 ” 的点子的长椅子五把。分别画着 2 根骨头、 l 条小鱼、 3 条小虫、 2 棵青菜、 3 只桃子的盘子贴绒五个。

引出活动:

出游准备,

戴帽子

幼儿互相讨论要带什么 (吃的)

回忆经验,展开思路。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提示语:还可以带上什么有用的东西呢?怎么戴帽子呀?

引导幼儿说出戴帽子。(一个小动物头上戴一顶帽子)

感知重叠对应的关系。

点心: 找食物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把食物从左到右摆成一行,然后引导幼儿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做小动物的动作走到相应的食物旁边。

感知相关物体的匹配对应

4 、提示语:小动物们都喜欢吃什么呀?盘子里有什么呀?

点数 5 ,如“小狗喜欢吃骨头,盘子里有 5 根骨头。”

巩固相关物体的匹配对应;手口一致点数 5 ;隐含一只小狗吃一根骨头的两两对应。

做游戏: 捉迷藏

5 、提示语:小动物们要玩捉迷藏的游戏了,小娃娃来找他们

引导幼儿躲在和自己衣服颜色一样的小房子后面。如:红房子后面躲着谁呀?

感知颜色的对应

乘车回家: 找位子

1 、 2 、 3 、 4 、 5 个座位。(一种小动物坐一把长椅子)

巩固手口一致点数 5 ,巩固一一对应的重叠关系。

7 、提示语:那谁坐前面谁坐后面呀?

引导幼儿发现椅子和帽子数量的对应关系。说出按帽子的号码来坐。

感知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8 、安全教育:回来的路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坐车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社会性能力的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到区域活动中去玩。巩固活动中的一一对应的经验积累,引导幼儿发现其他的一一对应形式并通过一一对应来尝试着比较两种物体的多少,感知一样多等概念。

计算区

1~5 的数字卡片, 1~5 的实物卡,五种颜色的小木珠

1~5 的数量认知; 1~5 的对应匹配、排序

美工区

5 份剪刀、胶水、手工作业;添画相关事物:画好各种颜色的花,添画蝴蝶。

人手一份材料的对应;相关事物的一一对应填画:花和蝴蝶

角色区

娃娃家的餐具食物,商店的玩具。

餐具和食物的对应,玩具的分类对应,比较多少

语言区

《三只蝴蝶》的故事挂图一套

花和蝴蝶的数量颜色对应

益智区

找朋友的挂图:餐具、衣服、玩具

相关事物的对应匹配

1、选材生活化。春游踏青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因此教师把教学活动也变为一次简短的春游,以出游准备——吃点心——做游戏——乘车回家为线索展开活动,使孩子们在真实、自然、快乐的氛围中感知一一对应现象。

2 、过程游戏化。整个活动就是一次角色游戏,教师和幼儿在游戏的互动中通过戴帽子、找食物、捉迷藏、找位子的形式来感知一一对应,探索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完成重难点的掌握。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该如何做,而是引导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情景氛围中自己解决问题,努力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3、内容整合化。在活动中以一一对应的科学认知为主轴,整合了语言领域 ( 如引导幼儿说完整的句子:娃娃给小狗戴上一顶帽子。红房子后面躲着穿红衣服的小动物 ) ,健康领域 ( 如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做小动物的动作走到相应的食物旁边 ) ,艺术领域 ( 如引导幼儿躲在和自己衣服颜色一样的小房子后面,巩固红、黄、蓝、绿、紫的颜色 ) ,社会领域 ( 如安全教育:回来的路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 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又从中挖掘教育中的点滴,使幼儿在活动中能积累更多有价值的经验。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本教材选自《幼儿园教育教学安排意见》小班内容,认识三角形是幼儿几何形体教育的内容之一,幼儿的几何形体教育使幼儿数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幼儿学习一些几何形体的简单知识能帮助他们对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体做出辨别和区分。发展它们的空间知觉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从而为小学学习几何形体做些准备。小班幼儿在他们充分获得对圆形的感知和确认后,再让他们认识三角形的特征,这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空间概念具有重要意义。认识三角形是在认识圆形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为比较圆形和三角形奠定了知识基础,有利于幼儿对三角形的感知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就是三角形的特征。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教幼儿知道三角形的名称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3个角。

2.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知识,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互动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采用游戏法和启发探索法,体现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

游戏法:在计算教学中运用游戏法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无论是新知的学习,还是复习巩固我都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在课的开始,教师以游戏的口吻介绍两个图形娃娃到小班做客,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复习巩固三角形特征时,设计了游戏给图形娃娃找朋友、奇妙的拼图、拼拼三角形使幼儿进一步巩固了三角形的特征,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启发探索法:这一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依靠幼儿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幼儿去探索并获得新知。其最大的特点是激发幼儿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本节课认识三角形的特征时,我采用这一方法先出示一个圆形娃娃,再出示一个三角形娃娃,启发幼儿比较三角形和圆形的不同,在幼儿的观察探索中得出三角形有角、有边,通过亲自数一数、试一试,让幼儿明确有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角有点儿扎手。

本节课采用的教具:

(1)圆形、三角形娃娃各一个,用于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2)图形拼图一幅。

(3)每桌一盘各类几何图形及冰糕棍若干。

1.复习内容的确定: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幼儿要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就必须通过数一数来掌握,因此,3的数数的掌握直接影响到幼儿学习三角形的效果,因此将3的数数定为学习内容。采用幼儿比较喜欢的体态动作(拍手、拍肩、拍褪)进行,幼儿比较感兴趣又很快地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

2.引导幼儿用探索法和操作法学习新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为了便于幼儿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特征,请幼儿通过观察圆形和三角形有哪些地方不一样?通过亲自数一数、摸一摸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幼儿从观察、判断到表述是幼儿利用旧知获取新知,主动学习的过程。

3.在操作、游戏中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在复习巩固三角形特征时,采取了游戏《给图形娃娃找朋友》、用小棍拼三角形。幼儿在游戏时,就需要将头脑中三角形的特征的轮廓体现出来,需要幼儿将想象、图形小棒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发展了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同时幼儿联想生活中的实物与三角形想象的物体将图形与实物相联系,从而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4.数形结合,时幼儿在掌握特征的同时,加深幼儿对3的认识,在学习三角形特征时让幼儿数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在看拼图找三角形的游戏中,让幼儿数数蝴蝶的翅膀、树身、房顶个由几个三角形拼成,在数形结合中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1.复习3的数数。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在下步学习三角形特征时幼儿能更好地学习掌握,能准确感知图形特征这一环节,采用体态动作一集体复习的形式进行。

2.学习三角形特征: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我准备分以下几步完成,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圆形娃娃和三角形娃娃的不同,提供幼儿每人一三角形,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感知图形特征,并充分让幼儿表述,得出图形的特征。

(2)引导幼儿观察几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过验证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3)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3.复习巩固三角形的特征。在幼儿初步掌握三角形特征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才能得以巩固,准备分三步完成这一环节。

(1)给图形娃娃找朋友:目的是幼儿排除干扰从众多几何图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2)看图拼图找三角形:

图形拼图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幼儿观察:

这些拼图像什么?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几个三角形?

(3)周围环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东西:幼儿通过自己的联想寻找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巩固了三角形的特征。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小班的幼儿活泼好动,他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看到每一株花花草草都会很兴奋。现在正是狗尾巴草茂盛的时节,在农村随处可见狗尾巴草的踪影,对孩子们来说:狗尾巴草是他们熟悉的陌生人,既感到熟悉,又感到新奇。《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选择"狗尾巴草"为教学内容既符合现实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艺术等方面的目标:

1、能于同伴相互游戏,促进师生间的交往,体验游戏中的快乐。

2、能大胆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染色、作画。

3、通过活动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初步的合作能力。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的重点定为:能于同伴相互游戏,能大胆的用颜色进行染色。整个活动都是以这个重点为主的,主要是通过"了解狗尾巴草"、"玩狗尾巴草"、"给狗尾巴草洗澡、让狗尾巴草跳舞"等几个环节完成的。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并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主要是:狗尾巴草、颜料、白纸、抹布、魔术盒

知识经验准备是:幼儿已认识过狗尾巴草

1、动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观察法、演示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玩"的方式贯穿活动的始终。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2、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个领域中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的教学;在最后环节中感受音乐、跳舞的快乐等等。

3、活动的结构是递进关系的:兴趣--游戏--染色。即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利用"玩"的形式进一步了解狗尾巴草的特征,在作画活动、音乐跳舞的活动中,让幼儿情感表现语言表达,创造性思维发展和提高。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游戏操作法、观察法等来获得知识经验。因为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让幼儿全身心的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魔术变变变

教师:我这儿有一个神奇的魔术盒,它能变出很多很多东西,看看现在它变

出了什么?

因为是小班刚开学不久,有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冷场"的现象,因此利用"变

魔术"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交流。

教师:狗尾巴草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呢......让它亲一亲你觉得怎样?

引导幼儿体验痒痒的感觉,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亲一亲"

中,运用启发式的语言提问,让幼儿对狗尾巴草的特征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

1、演示

教师:我先来帮狗尾巴草洗个澡吧......跳个舞吧!

教师将角色适当转换,以狗尾巴草的角色穿插活动,并提出活动的要求、规则。这一环节目的是通过演示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染色、作画方法,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幼儿情绪十分高涨,为下一环节打好基础。

2、幼儿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地进行染色、作画,还可启发幼儿与同伴合作、交流。

教师:我们来为狗尾巴草跳个舞吧

听音乐,教师和幼儿自由的舞动,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

带领幼儿在日常活动中采集狗尾巴草,放置于自然角和区域中让幼儿进一步观察、探索。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好饿的小蛇》故事内容简单,画面形象有趣。故事中很多拟声词“啊呜”、“咕嘟”的反复出现,使故事充满了趣味性,小蛇滑稽、贪吃的模样深深吸引着孩子,适合小班孩子的模仿与表演。整个教学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教师牢牢抓住故事形象———小蛇“饿、贪吃”的特点,引导小班孩子用自己能够理解的方式去感受小蛇的滑稽,体验小蛇的贪吃,模仿小蛇的稚笨与好玩,并支持幼儿用简短的词语、短句去描述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及表述自己的猜测与想象,强调发生在小蛇身上的一系列的有趣事件所带给孩子们的童真与童趣,让孩子真正地融入到故事情境中,最终体验到趣味阅读的快乐。

1、理解故事,学说句式:好饿的小蛇,扭来扭曲在散步。

2、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性语句创编活动。

3、感受故事的幽默与滑稽,体验语言游戏活动的快乐。

围裙一条,图片(小蛇、苹果、香蕉、葡萄、苹果树),袜子人手一只,蔬菜园情景布局,蔬菜等教具若干。

1、重点:感受故事的幽默诙谐。

2、难点:创编故事。

(一)讲述故事,学习句式。

首先我准备了装饰成草地的围裙,穿在身上,孩子们都很好奇,老师这是要干什么呀!兴趣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过来,接着我从口袋里拿出小蛇,很自然的引出了故事。

孩子很顺利地猜出苹果以后,教师马上揭晓答案,给予孩子猜测成功的肯定与表扬,激励其他孩子猜测的积极性,然后把吞了苹果的小蛇亲热地称呼为:苹果蛇,为后面关于小蛇其他有趣称呼做好铺垫。

(二)巩固句式,复述故事。

在幼儿已经初步理解了故事的基础上,以具有递进性三个问题:

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蛇?

2、小蛇在干嘛?

3、它发现了什么?

使幼儿巩固: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的句式。并回忆故事内容,简单复述故事中的词语,句子。紧接着我把袜子套在手上,从身后慢慢拿出,运用袜子小蛇配合动作按顺序引导幼儿复述故事。

(插入图片)在再一次和幼儿讲述故事的时候,孩子对于小蛇吞咽小树这样一种大胆的行为,觉得特别有趣。而且,关于“小树好不好吃”的讨论,让孩子对于小蛇的“调皮与淘气”的记忆再次变得印象深刻起来,孩子快乐地随这我的的语言引导与动作提示,一起模仿表演小蛇吞咽小树的动作,然后打着饱嗝、抚摩肚皮帮助消化、最后快乐满意地睡觉……孩子在这一系列的模仿表演中,不仅理解到故事中小蛇的滑稽与贪吃,也为后面的完整欣赏故事、理解故事风格特点做好充足的准备。

(三)发散性语句创编活动。

第三个环节是故事的创编活动,我创设蔬菜园的情景,投放很多好吃的蔬菜水果,“这条袜子小蛇真有趣,你们也来变成小蛇吧”当每个小朋友的手上都戴上了袜子以后,很自然的每个小朋友都融入了自己是小蛇的角色。(插入视频)四、结束部分棒棒糖变成了小蛇,到超市里去,会变成什么蛇呢?在幼儿想的过程中,自然的结束了本次活动。

1、元素的巧妙构建:

为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激发他们对故事的兴趣,,在故事讲述中,我巧妙地渗入了多种元素:肢体语言元素(如“扭来扭去”“在散步”),情景元素(发散性趣味游戏),这些元素将整个故事的学习理解过程进行了有效的串联,充分挖掘出原着故事中诙谐、幽默的情感元素,让幼儿在倾听、欣赏和游戏的过程中自由表达对故事的理解,使整体课程层层递进,环环精彩。

2、课程整体环节设计上:

我注重师幼情绪、情感的吸引与融通。如:当我从口袋里引出主人公小蛇时的那种神秘,瞬间点燃了孩子们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如:蛇宝宝与大蛇之间似乎不经意的碰碰头、抱一抱、拉拉手、跳一跳等,让孩子们不由自主的和小蛇成为亲密的朋友;这种情绪与情感的吸引与融通,充分满足了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及语言表现的欲望。

3、活动细节的精巧设计:

(1)教具选择来源于生活:我上课的道具是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不经意的一些小物品:围裙,袜子。一条围裙稍加装点就是一片草地,一个小口袋就是小蛇的家,袜子套在手上,神形活现的小蛇砰然出洞,这些教具简单新颖,摒弃了传统教学中教具量大,繁琐的缺点,变繁为简而又充满无尽的情趣。

(2)将身体作为一个支架,围裙穿在身上,把物品粘在围裙里面,所有的物件通过粘帖瞬间跃于眼前,过程神奇而风趣,当每一件物体从我身上变出来时,孩子们的眼神是那么的惊讶和惊喜,被我和道具深深吸引了。

(3)创编环节:幼儿创编遵循其思维开阔发展的科学原则,从有形的蔬菜园到无形的超市,层层推开幼儿思维创想的空间,为其更广阔的后期创想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这节课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的学习是快乐,在孩子的快乐学习中,我也倍感快乐和幸福!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姐妹,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班语言活动《有礼貌的宝宝》。

一、 说设计意图

二、 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此活动的目标是;1、初步养成礼貌习惯,会说“您好、谢谢、再见”。2、愿意做个讲礼貌的好孩子。根据目标我们把重点定位于:初步养成礼貌习惯,会说“您好、谢谢、再见”。活动难点是培养幼儿愿意做个讲礼貌的好孩子。通过探索发现,多媒体课件,游戏体验,使活动得到深化。

三、 说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目标,为此我们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 知识准备:

幼儿来园或离园会主动和老师打招呼。

2、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内容是设计的短小情结)

四、 说教法

和需要的支配。通过直观法这时让幼儿交流讨论是个很好的时机。4、采用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本活动最一个环节中我就引导幼儿扮演故事中有礼貌的宝宝,共同体验合作的快乐。由于我在幼儿旁边利用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不理解的进行引导或表演好的进行表扬。

五、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化情感,本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1、直观法:让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情境表演直接获得印象。2、讨论谈话法:是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充分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同时也让幼儿的口语能力得到发展。3、游戏体验法:心理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采用游戏体验法,是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

六、说活动过程

根据我班幼儿年龄特点,知识掌握程度为由,我从—谈话导入—出示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自由探索讨论—游戏体验。

一谈话导入

一开始我就与幼儿谈话:谁来幼儿园最有礼貌?谁想做有礼貌的宝宝?引发幼儿学习的欲望。

二出示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内容是设计表现礼貌的短小情结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观看课件内容的过程中,教师提问:宝宝在干什么?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活动中来。

三自由探索讨论

根据幼儿好奇心强特点,让幼儿观看课件后,在这环节中,我作为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让幼儿动脑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都说了些什么?自然而然的让他们学说“您好、谢谢、再见”。

四游戏体验法:

通过学会说“您好、谢谢、再见”之后,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扮演进行对话游戏,这时老师给有礼貌的宝宝及时表扬,能让每个幼儿都在游戏中找到快乐,这样不仅能使幼儿真正掌握知识,也能让幼儿愿意做个有礼貌的宝宝。

五家园同步

活动结束后,要求教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随时提醒幼儿,教育幼儿说一些礼貌用语。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音乐活动《小花狗汪汪汪》。此活动选自山东省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材--小班的主题活动《我的动物朋友》。

(1)《小花狗汪汪汪》是小班的音乐活动,这首歌曲歌词简单,音乐欢快、节奏鲜明、小花狗富有动感的叫声让孩子模仿起来特别起劲,在活动中特别开心。活动中力求在情景中学习,在情景游戏中学会用好听的声音表现歌曲,体验快乐演唱的乐趣,并通过活动带给孩子快乐,创设快乐的情景营造快乐的气氛、让孩子快乐的表现。

(2)小班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模仿、情绪性强、自制力差、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年龄特点。而音乐活动中恰恰能满足幼儿好动、自制力差的特点。结合幼儿的这些生理特点,教师将活动设置在一个游戏的情景中,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游戏中运用动作和声音表现了歌曲。

在以往的歌曲教学中我们都已经进入了一个模式化的教学,如何打破曾经的方式,让幼儿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歌曲,发挥孩子的主体性,是本次音乐活动的尝试之一。所以,本次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师幼互动,教学轻松环境的营造,运用形象生动的肢体动作配合歌词内容,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幼儿投入整个活动中。

音乐活动主要是为了鼓励孩子能大胆地、自如地展现自己,用声音、用动作,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新《纲要》指出音乐相当于兴奋的语言,它对年幼儿童有愉悦功能,在音乐中要通过教学环境的营造、氛围的渲染,让孩子感受到快乐。所以,根据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实际将本次音乐活动的目标定位:

1、学习歌曲《小花狗》。

2、能够边唱边按歌词内容做动作,学习按乐句变化动作。

3、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

在多次的音乐活动中,我们发现在一堂课中,小班孩子很难完成即理解又记忆歌词有熟练演唱的目的,因此本次活动我将理解歌词完整演唱歌曲做为活动的重点,活动的难点则是能够边唱边歌词变换动作。在活动中我将采用教师的范唱及游戏表演引导幼儿有目地的、仔细的观察教师的动作,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将看到的具体形象和肢体动作联系在一起,在游戏情境中学习是解决活动重点和难点的有效方法。

为了使活动呈现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能有序地开展,本次活动主要准备了如下材料:

1、"小花狗"胸饰三件,"肉骨头"胸饰若干(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2、《小花狗》歌曲磁带。

1、直观法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所以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

2、采用演示法是因为能引导幼儿有目地的、仔细的观察教师的动作,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将看到的具体形象和肢体动作联系在一起,有效地解决活动重点和难点。

3、游戏与情景相结合。游戏与教学具有互补性,因为教学虽然是来自外部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内部地需要,变成幼儿自己地行为,要实现这一转化,必须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提倡教学地游戏化,寓音乐与游戏教学中,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目标,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活动中,我主要以示范讲解法、游戏法,让幼儿学会并掌握正确的玩游戏方法;在游戏过程中用引导法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从而获得游戏带来的快乐。我还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实践体验、大胆探索等学法,在玩中学,学中玩。让教法与学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目标能得以落实。

2、基础部分:

(1)发声练习:出示小狗头饰,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小狗怎样叫,汪汪,教师引导幼儿用小狗的叫声做发声练习,让幼儿极感兴趣。

(2)熟悉歌曲《小花狗》,掌握歌曲节奏型。

教师说歌词,幼儿说"汪汪"。。。

教师说歌词,幼儿边说"汪汪"边做小花狗扇耳朵教师与幼儿一起边说歌词边拍节奏。如:×× ×× ︱× ×× ︱。

教师边唱歌曲,边与幼儿一起拍节奏。

(3)教师清唱歌曲,让幼儿熟悉歌词内容和歌曲的旋律。

教师在根据歌词的内容提问:小花狗在什么地方?它的眼睛什么样?它在门口想做什么?引导幼儿逐渐熟悉歌词。

(4)学习演唱歌曲,教师再次范唱,引导幼儿能跟音乐唱歌,逐渐会唱歌曲。

(5)学习歌表演,引导幼儿分句创编动作。

教师清唱歌曲,幼儿按歌词内容做动作并叫汪汪。如:

一只小花狗--两手放头顶两侧做耳朵状。

蹲在大门口--蹲下,两手下垂于胸前。

两眼黑黝黝--两手握空心拳放在两眼前。

想吃肉骨头--做啃骨头状。教师与幼儿边唱歌边做动作。

钢琴伴奏下进行一边唱歌一边动作表演。

3、延伸部分:玩音乐游戏,戴头饰分角色表演。

教师扮"小花狗",蹲在拱形门前边唱边表演。其余幼儿扮演"肉骨头",蹲在教室中间。当"小花狗"边唱边表演到最后一小节喊过"汪汪"之后,"肉骨"迅速"逃"回自己的座位。如果被"小花狗"抓住就被"吃掉了"。

1~2名幼儿扮"小花狗",其余幼儿扮"肉骨头"进行游戏。教师要注意表扬叫过最后一声"汪汪""后,才跑向座位的"肉骨头"。

交换角色游戏。提醒"小花狗"叫过最后一声"汪汪"后,才能去捉"肉骨头"(此环节在游戏表演中再次熟悉了音乐,使他们在与同伴的活动中感受到了情景游戏的快乐,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遵守游戏的规则。)(六)说活动亮点:

本次活动的设计体现了教师寓教于乐、幼儿寓学于乐,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教育理念,活动形式凸显游戏性。在本次活动中,各个环节采用了游戏法、欣赏法、情境法等不同的方式方法开展教学,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活动形式的丰富性。同时,也将为活动获得好的效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新《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索的xx。”“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溶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科学现象,糖融化了、雪融化了……在成人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却深深吸引着我们的孩子,我们应抓住教育的契机,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从而培养幼儿一种运用科学的态度、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选择了《什么东西不见了》这一科学活动,作为科学探索的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各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好奇心是幼儿内在生命本质的展现,正是好奇心驱使着幼儿去探索求知。针对幼儿这一特点,我们从培养幼儿爱科学,学科学、记录、分析以及推理的能力,为此,我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来感知、理解物体溶化的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系。

重难点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多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在新纲要中指出,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的情感、能力、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订了以下目标。

1、知道有些物体能溶于水。

2、初步理解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3、发展幼儿的观察、记录能力,体验探索的乐趣。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让幼儿初步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1、玻璃杯多个、碟子。

2、食盐、面糖、冰糖、糖块、木块、玻璃珠等。

3、记录表、热水、凉水、笔若干四、说教学法教法:

在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正如新纲要中所说的:“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活动,用激情感染幼儿,对幼儿起示范带动作用,引起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2)启发提问法: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引起幼儿的思考。

(3)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以及幼儿的建构过程,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教师通过敏锐的观察,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1、操作比较法:操作法是幼儿运用最多也是最感兴趣的一种方法让幼儿实际操作,帮助幼儿比较,自己找出答案。

2、尝试实验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求进步。鼓励幼儿用已有的物品做实验,从实际实验中得出形象准确的答案。

3、谈论交流法:通过师幼、同伴互相交流,更好的了解物体溶化的速度与水温、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

五、说活动流程。

1、出示实验材料,激起幼儿的活动兴趣,进行第一次探究活动。

投放的材料有食盐、面糖、玻璃珠、木块)我会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做一个实验,你们走到实验桌前看一看,说一说,摸一摸,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样的实验材料(幼儿活动,老师指导)让幼儿轻轻回到座位,问幼儿谁愿意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材料?教师小结:食盐、面糖能溶于水,玻璃珠、木块不能。

2、让幼儿带着问题进行操作,什么样的物体溶化的快,什么物体溶化的慢,进行第二次探究。投放的材料有食盐、面糖、冰糖、糖块、搅拌棒。我会现引导幼儿观察出示的材料,说出他们的不同,引导幼儿猜测:如果把这四种物体放入水中,那种化的最快,为什么?(幼儿活动,教师指导)再请小朋友轻轻回到座位上,大胆说出自己操作的结果。

教师小结:物体溶化的快慢与物体的形状、大小有关。

3、进行第三次探究活动,引导幼儿体验物体溶化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搅拌有关教师准备同样大小的冰糖,凉水、热水、搅拌棒,让幼儿大胆进行操做活动,让幼儿感知物体溶化的速度与水的温度、搅拌有关,并进行交流记录(记录时画的快的用笑脸,慢的用哭脸)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探索关于溶化的知识并实验。

幼儿园小班评课稿

上周参加了小班组常规课听评课活动,共听了三名教师的课,首先是表扬小班组年级组长,在年级活动的组织中能引领老师们去钻研,带动新老师的成长。其次从活动的教案教具准备来看,老师们是花了一番心思,值得表扬。在评课中,听课老师也诚恳地指出了活动中的亮点与不足,在互相的点评中收获颇多。

对于本次活动,我有几点想法:

1、在活动设计中,教师重视活动流程的设计,运用多种方法去设计各环节,很丰富,但是在执教过程中却有一种蜻蜓点水的感觉,这一突出问题还是在于对教材及幼儿的分析不够,特别是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准,在环节设计上没有重难点。而找准重难点是上好一节活动课的关键点,这一点恰恰被老师们忽视了。

2、在执教中,师幼的互动是一个明显的弱点,教师如何去实现引领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如何去体现幼儿学的主体地位?教师的眼中不仅仅要有课,更需要有孩子,多给孩子表达的时间,多鼓励孩子的表现,多一些对孩子的正面回应与引导,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当她兴致盎然地围到你身边时,轻抚一下孩子,耐心听一下孩子的表达吧。一个好的课堂纪律并不是规矩地坐在位置上,闹而不乱是老师该去思考的。

3、在自评活动中,第一,老师们过于谦逊,说的全是不足,第二,老师们找不到说的要点。首先自评活动是听课老师了解执教教师设计活动、专业理念应用、专业素养掌握的一个窗口,其次掌握自我评价,从反思中找出自己的亮点与不足,是自我完善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教师执教能力进步的能源。

加油吧,老师们!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现在的小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比较多,小孩子独立动手的机会相对不多。同时小班幼儿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社会经验缺乏。因此当幼儿遇到各种各样困难时,他们不知如何去解决,有的甚至用哭来表示。在我们班我经常会发现,有的小朋友在吃点心时会遇到剥不开食品包装的情况,他们不知道如何去解决。针对此现象,我设计了《狗宝宝的生日》这一活动。通过情景表演,创设问题;讨论分析,解决问题;自己动手,初步体验;游戏比赛,体验升华四个环节,让幼儿在宽松的游戏氛围中,激发孩子们独立动手解决困难的欲望,在不断地尝试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孩子们感受到自己是最棒的。

社会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教师要有意识的创设环境影响,去感染幼儿,激发幼儿,从中获得情感上的体验。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我指定一下2个目标:1、知道遇到困难不能哭,要学着自己想办法解决。(认知目标)2、学习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情感目标)。

遇到困难不能哭,要学着自己想办法解决。难点:学习自己动手解决问题。重点解决:通过情景表演和图示的方法,让孩子们更加直观的了解到,遇到困难不能哭,要学着自己想办法解决。难点突破:教师有意识的提供由易到难的操作,以及鼓励的语言,激发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让幼儿通过自身不断地尝试,体验成功的快乐。

为了更好的达成以上目标我做出了以下准备。

1、幼儿准备:每人一个橘子、每人一份含有各种包装的糖果、碟子人手一份。

2、教师准备:“生日歌”音乐、图示卡、狗宝宝头饰一个、情景表演的小朋友。

1、情景表演,创设问题。

2、讨论分析,解决问题。

3、自己动手,初步体验。

4、游戏比赛,体验升华。

(二)讨论分析,解决问题通过提问、交流、图示等方式,让幼儿初步了解到,遇到困难不能哭,要学着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并让幼儿尝试着去帮助小狗,在解决问题中,不仅使小狗认识到而且使孩子们也认识到,遇到困难要学着自己动脑筋想办法。

(三)自己动手,初步体验纲要中指出要为每个幼儿提供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曾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我提供幼儿熟悉的桔子作为操作对象,通过幼儿独立剥桔子,让幼儿体验自己很棒。教师并给予独立完成剥橘子的孩子以鼓励。为下面有难度的操作活动,提供一定的帮助。

(四)游戏比赛,体验升华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更具挑战性,更加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供有一定难度的巧克力,看谁先吃到。让幼儿在既可以玩又可以吃的宽松氛围中,不知不觉中学习剥巧克力,从而进一步体验自己动手克服困难后的成功与快乐。接着以组为单位,提供难度更大的不同包装的糖,让幼儿进行剥糖比赛,使活动推向高潮。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蔬菜贴近生活,是孩子们熟悉的食物。在对蔬菜的认识下我们利用蔬菜的横截面蘸上颜料来进行印画。根据小班幼儿学习特点,主要引导幼儿发现美、追求美、和感受美。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能大胆愉快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所以我选择了蔬菜印画。

1、 能尝试用胡萝卜、藕、辣椒等蔬菜的横截面,蘸上颜料进行印画,初步感知印画的方法。

2、 通过蔬菜印画,感受这种特殊画法的乐趣,丰富幼儿的想象。

3、 认识三原色:红、黄、蓝。培养幼儿认真作画并保持画面整洁、

活动重点:感受印画的乐趣。

活动难点:感知印画的方法。

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了直接导入法。

在幼儿对小草的认识下,直接用小草导入主题。在小草上进行添画学习印画。尝试用特殊的材料来初步感知印画的方法。感受这种特殊画法的乐趣。在印画的过程中认识三原色。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愉快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教学过程:

一、认识书中的主要人物小袋袋,猜想小袋袋喜欢做的事情。

1、出示"小袋袋"图片,并提问。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新朋友,我们来看看他是谁?

师:这是袋熊,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小袋袋。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

师:小袋袋的样子是怎么样的?它的心情怎么样?那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它的手和脚是怎么放的?大家一起来做做小袋袋的样子吧!(幼儿学做)

师:小袋袋很可爱,每天,小袋袋都要做好多有趣的事情。他喜欢大声叫;他喜欢转圆圈,跳到自己摔跤;他喜欢做鬼脸,还喜欢泡在烂泥塘里。不过,你知道小袋袋最喜欢做什么吗?你们猜猜看它喜欢做什么事情?喜欢玩什么游戏?(幼儿猜想)

二、初次阅读,感受、理解并表达小袋袋扮鬼脸、玩泥巴、扮大树等画面内容

小朋友觉得小袋袋喜欢做那么多事呀!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喜欢做什么吧!

1、阅读画面一:扮鬼脸

师:你们为什么笑呀?小袋袋在干什么呀?

幼:吐舌头、鼻子这样(幼儿做顶鼻子)、像魔鬼一样(扮鬼脸)……

师:对,小袋袋特别调皮,它在吐舌头、顶鼻子、拉耳朵。

我们来学一学,给旁边的小朋友看一看吧!

小结:小袋袋喜欢扮鬼脸,吐吐舌头、顶顶鼻子、拉拉耳朵,真好玩……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小袋袋喜欢扮鬼脸

2、阅读画面二:玩泥巴

师:我们再来看看,你们看到小袋袋在玩什么了吗?

幼:玩泥巴。

师:小袋袋哪里有泥巴呀?

幼:头上有泥巴、手上有泥巴、肚子上有泥巴、腿上有泥巴。(教师动作提示)

师:小青蛙在干什么?小兔子身上有什么?

师:小袋袋在玩泥巴时心情怎么样呀?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袋袋的样子吧。

小结:小袋袋喜欢玩泥巴头上、手上、肚子上、腿上都是泥,玩得真开心。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小袋袋喜欢玩泥巴……

3、阅读画面三:扮大树

师:你们看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呀?

幼:小兔在跳、小乌龟在爬……

师:小袋袋在干什么呀?它举着树叶一动不动像什么呀?

师:我们来学一学小袋袋的样子吧!

小结:小袋袋喜欢变成一棵大树,一动不动地站着。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小袋袋喜欢扮大树……

4、阅读画面四:捉迷藏

师:小袋袋在干什么呀?(教师用动作表现小袋袋缩成一团的样子。)

师:谁躲起来了?谁在找它?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小袋袋缩成一团的样子。

小结:小袋袋喜欢捉迷藏,把自己缩成一团,让大家找不到它。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小袋袋喜欢玩捉迷藏……

5、阅读画面五:回家

师:玩了一天了,小动物们都回家了。谁在门口等小袋袋呀?

师:妈妈见了小袋袋心里怎么样?小袋袋见了妈妈心里怎么样?你怎么知道的?

小结:小袋袋喜欢扑到妈妈的怀里,那里又安全又温暖。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小袋袋喜欢躺在妈妈的怀里……

三、完整阅读

1、完整观看ppt,再次感知绘本内容,感受其中的语言美。

师:我们再来看一遍故事吧!看看你们能不能发现更多好玩的事。

2、师幼共同阅读ppt并表述画面内容。

师:小袋袋喜欢玩这么多好玩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吧!

四、运用"我喜欢……"的句式,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师:小袋袋喜欢玩,也喜欢做好多的事情。小朋友你们喜欢做什么呢?

幼:……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本活动选自省编教材小班上学期活动《我的小手和小脚》.我班幼儿刚刚入园两个月,年龄大多为三岁左右,通过之前活动幼儿已认识了小手和小脚,也初步知道怎样保护小手和小脚.为了幼儿能更加协调灵活的运用小手和小脚做游戏,并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在选材时,我参照《教育教学活动计划安排建议表》,根据我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现有发展水平,结合《纲要》中“在探索中求知,在活动中发展.”的要求,我设计了小手小脚动起来的游戏活动。

本活动的重点为喜欢玩有关小手和小脚的游戏,通过游戏体验快乐.难点为运用小手和小脚协调灵活的做游戏.

游戏是幼儿最重要的活动形式,又是儿童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现有发展水平,特制订活动的目标为:。

1.情感目标:喜欢玩有关小手和小脚的游戏,在游戏中体验快乐.

2.认知能力目标:运用小手和小脚协调灵活的做游戏.

上述目标的设定我考虑到了三岁幼儿情绪特点和认知水平,以游戏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体验,并赋予一定的认知任务,将愉快、学习、能力获得融为一体,使幼儿在生活、游戏中习得知识和技能。

环境是产生互动的容器,具有教育性价值,由幼儿自主控制活动是游戏的最内在本质.“活动准备”本身也是教育过程,环境创设、游戏所需材料、知识基础都应该成为教师活动之前的必修课,为达到目标,完成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环境创设:开放益智区,提供手势图片.开放户外操作区,提供按摩球.皮球等。

2、物质准备:音乐.录音机.照相机.电脑.实物投影仪.颜料。

3、知识准备:幼儿已认识了小手和小脚.初步知道怎样保护小手和小脚。

艾里克森指出:促进幼儿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发展,是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务。本活动中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示范法,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运用了游戏,自主探究等学法,让幼儿体验在玩中学的快乐。教师应做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与帮助者。

本活动为了达到上述活动目标,设计了四个环节:。

1.用小手小脚律动,导入活动。

2.幼儿分组活动,教师适时指导。

3.展示活动照片,体验分享乐趣。

4.活动扩展,手脚印画。

1.小手小脚律动,导入活动:

我是这样说的:”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自己的小手小脚!”(放音乐演示)这个律动能锻炼幼儿手脚的协调灵活性,音乐节奏感很强,幼儿很喜欢做,所以兴趣很快被调动起来。

2.幼儿分组活动,教师适时指导:

这一环节我是这样提问的:“小朋友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和一对灵活的脚,我们一起用小手和小脚做游戏好吗?”“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好玩的手指游戏和小脚游戏,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游戏。”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活动,两名教师分组教学。

我指导益智区幼儿手指游戏,幼儿通过提供的手势图片自主的进行模仿操作,对能力差的幼儿适时的进行指导,并用有趣的语言鼓励幼儿,如:"宝宝的小手真灵巧,变成了小螃蟹!"当幼儿模仿操作结束时,我以我的小乌龟的手指儿歌吸引幼儿的注意(示范),幼儿很喜欢这个手指游戏,小手都跟着我动起来,其中的响声词嘣幼儿很喜欢模仿,小手也随着儿歌内容一伸一缩动了起来。

另一名教师指导户外操作区幼儿游戏,幼儿光小脚丫走触觉道,玩皮球,用触觉球互相按摩小手小脚。

《纲要》中倡导幼儿自主的学习,提倡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的有机结合。我充分考虑了这一点,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自己选择活动的形式.其中的手指游戏我的小乌龟是已预设的课程,玩皮球游戏幼儿会生成很多种玩法,我所提供的触觉道可以走也可以爬.幼儿游戏时我用照相机记录了他们活动时的精彩瞬间。

3.展示活动照片,体验分享乐趣:

这个环节用电脑展览活动照片,当幼儿看到自己或同伴时很兴奋,滔滔不绝的介绍着自己在做什么,大家在分享中得到了快乐的情绪体验.这时候音乐响起,幼儿与我跳起舞来(放音乐演示),幼儿的情感在舞蹈中再次得到释放.活动达到高潮。

4.活动扩展,小手印画:

激发兴趣需要贯穿于活动的始终,在活动的结束阶段要把幼儿的兴趣延展到对新活动的需求和期待,我手涂颜料在实物投影仪上印出一个小脚印来,幼儿看到小手还可以印画,好奇心和求知欲再次被激发,为生成下一次活动做好了准备。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来带动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本活动完成了教育目标,内容适合我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现有发展水平。手势图片的提供及手指游戏《我的小乌龟》,让幼儿小手动起来,促进了手的协调灵活性。触觉道的提供让幼儿的小脚动起来,使幼儿大动作得到发展。按摩球让幼儿初步体验了合作的乐趣,皮球的玩法多种多样,幼儿尽情的变换,小手小脚都动了起来。活动中运用的音乐元素,给幼儿艺术表现提供了机会,使幼儿的情感得到释放。本活动体现了课程的整合性及各领域的相互渗透,教学形式充分尊重了幼儿,真正做到了角色转换,通过照相机记录的形式幼儿分享了小手和小脚的游戏经验,发展了幼儿的思维。小手印画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为生成下一个有趣的活动做好了准备。在活动中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在自主探索中不仅感受到了快乐,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活动中的不足: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美感还需加强。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小班数学说课稿《饼干商店》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根据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数学领域的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注意了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的原则,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数学说课稿《饼干商店》教案吧。

我设计的小班数学活动《饼干商店》,是依据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选择了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学习特点的活动内容,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注重了幼儿的个别差异,促进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

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注意了数学知识的系统性,符合幼儿的认识规律和智力发展水平,注意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和配合。

我根据活动的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并考虑到数学学科的'特点;幼儿的认知特点,选择了利用游戏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操作法、游戏法、引导发现法,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能主动进行学习。

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根据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数学领域的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注意了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的原则。

在活动的准备材料中,我多选择用过的饼干盒、奶盒、冰棍杆废旧物做教具,做到就地取材。

幼儿使用的小筐、图形片等符合卫生和安全的要求的材料的选择上,根据活动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选用教具。另外,在教具的使用中引导幼儿观察、思考,逐步从具体形象向抽象概括的方向过渡。

幼儿从饼干的形状或颜色两方面作出不同回答,接着,引导幼儿从这两方面观察图形标记。

以“分饼干”、“买饼干”、“送饼干”这一系列游戏情节串连教学过程,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考虑到小班幼儿认识几何图形的特点,从图形与标记匹配,引导幼儿认识几何图形,以减低幼儿的学习难度。同时,通过指认的形式,帮助幼儿复习巩固对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认识。在区别三种图形时,依照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逐步引导幼儿的思维向多维性发展。

在“分饼干”时,要求幼儿按图形的颜色或形状匹配,然后在“分饼干”的活动中,让幼儿讲一讲买了什么饼干,有的幼儿说买了红饼干,有的幼儿则根据所买饼干的形式作了回答。在此基础上,教师作出了小结,并引导幼儿从形状、颜色两个方面同时进行表述,在送饼干的活动中,在肯定幼儿按标记的形状或颜色匹配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幼儿根据标记同时,从颜色、形状两维角度去选择,发展了幼儿的思维。

针对买饼干的要求,作四个层次的安排,让每个幼儿分别按不同的要求参与活动。从而使每个幼儿有所发展,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活动最后的“设计饼干”这一游戏的目的是为区域活动中的练习作示范。我为幼儿准备了四组材料:多色的绳、多色的冰棍杆、彩笔和纸、各种几何图形和固体胶,让幼儿在拼拼、画画,寻找中掌握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使集体教学活动与自主自学的区域活动结合起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个别练习的机会。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班综合活动《球儿真好玩》,这是我园园本课程——主题综合活动“球”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活动。

1、教材来源:本次活动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球是幼儿比较喜欢玩的运动器械之一,在秋天这一季节,人们应该增强户外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以防秋天带来的腹泻、咳嗽等疾病,球在小朋友家里、幼儿园里到处可见,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种非常丰富,有皮球、足球、橄榄球、乒乓球、篮球、羽毛球、铅球等,其中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玩法不同,可以滚球、投篮、抛接球、踢球、拍球等,幼儿虽然知道各种球,但是对球的种类、质地、作用、形状、特点、玩法等还不了解,因此有必要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有关球的知识,通过各种球类竞赛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心态,体验合作乐趣,激发幼儿集体荣誉感,增进家长与幼儿间的情感,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重点定位于:幼儿分组探索,老师重点指导幼儿能分组探索,并用语言表达出来,能力较弱的幼儿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球滚画。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互动教师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方法有:

1、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和教具演示给孩

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的演示法是运用实物展台观看各种球的图片,引导幼儿充分认识和区分各种类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球,让幼儿对球的种类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更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2、操作法: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的才袄做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次活动有几组操作活动:a探索水中的球。b、滚球画。c给球宝宝设计服装。d、哪些工具可以把球取出来。本次活动主要引导探索球的外形特征、特性、玩法的多样性,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记一记、画一画、滚一滚、夹一夹中来认识各种类型的球。

3、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法、鼓励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探索球的兴趣,知道有的球水中会浮上来,有的球放在水中会沉下去,有的工具会把球夹出来……,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的和谐统一:

幼儿是学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究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兴趣。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表达法: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在活动中,我们提供各种球的.图片,让幼儿看一看球的外形特征,然后用语言说一说表达出来,教师再出示准备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探索球的兴趣。

2、尝试法:《纲要》指出教师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在探索活动中,我们把材料分成四组:a玩水中的球、b进行滚球画、c尝试用各种工具夹各种类型的球,d给球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通过分组探索,幼儿知道有的球放在水中会沉下去,有的会浮上来,有的工具能把球夹起来,有的工具不能把球夹出来……。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的提高”。爱玩水是小孩的天性,老师让幼儿体验观察球在水中的变化,增加幼儿探索球的兴趣,同时,让幼儿在游戏学会自主探索、观察、合作、分享等方法,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环环相扣的组织程序,活动的流程为:激发兴趣、观看图片——分组探索——交流探索体验,展示作品——游戏《大皮球》。

(一)激发兴趣、观看图片:《纲要》提出: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的交流、体验交流的乐趣,活动开始,教师以球宝宝来班级做客为线索,通过实物展台观看球的图片,让幼儿说出自己看到球的外形特征,从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二)分组探索:

当老师带领幼儿参观准备的材料时,幼儿对投放的材料很感兴趣,他们想动手试试看看水中的球是什么样子的,想用夹子玩玩球会发生什么样?想把珠子放在盒子里滚一滚会出现什么图案……,幼儿就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分享,幼儿不知不觉的在边玩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

(三)交流探索体验,展示幼儿作品。

《纲要》指出: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并发表不同意见,幼儿在分组操作完后,同伴间会互相交流自己玩完后的感受,因此及时设问:“你在玩时发现了什么,你给球宝宝穿上什么颜色的衣服,你用了什么珠子进行滚珠画……?”幼儿通过实际操作经验的交流,知道了皮球在水中会浮出来,珠珠球在水中会沉下去,大夹子不能夹起珠珠球,并且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让大家看,从而发展幼儿手的操作能力,老师再通过实验验证,让幼儿真正理解水中的球和夹子与球的关系,代替传统的教学的方法,又能让幼儿感受到活动的快乐。

(四)游戏“大皮球”

活动结束,我让幼儿一起跟着《大皮球》的音乐一起玩游戏,让幼儿知道球除了很多玩法以外,还可以通过音乐《大皮球》来游戏,增加幼儿活动的乐趣.

总观这堂课,我个人觉得我抓住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也做了正确处理,教学设计板块清晰,发挥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但还存在很多细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