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奇妙百科 > 幼儿园小班评语 > 幼儿园美术课题(优秀19篇)

幼儿园美术课题(优秀19篇)

时间:2024-05-07 19:19:03

范文范本是审美的典范,能够使读者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小编为大家找到了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帮到大家。

幼儿园美术课题研究计划

二、问题的提出:

本班幼儿都是刚入园的新生,他们对于色彩的认识仅仅是表面的认识,许多幼儿连色彩的名称都不知道,只知道他们好看。幼儿具有好奇的天性,他们对于不知道、不认识的事物都很感兴趣,小小的一盒油画棒里蕴藏了无穷的乐趣,吸引他们想要去认识、寻找与发现。幼儿园美术活动很大一部分都与如何运用色彩有关,而此时又是本班幼儿认识色彩的关键时刻,基础打好了他们今后将收益无穷。所以我们选择了幼儿喜欢的色彩,将《幼儿运用色彩绘画初探》列为本班的美术课题研究。

三、研究对象:小二班全体幼儿。

四、研究方法:

以实验研究法为主,观察法、操作法、调查法、谈话法、文献法等方法为辅。

五、研究的目的:

(一)让幼儿认识各种常见的色彩,学习正确的涂色方法,对多种色彩感兴趣。

(二)通过幼儿对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的感知,诱发幼儿兴趣,陶冶幼儿情操,开启智力,在获得美感和喜悦的同时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

(三)通过观察体验发现想象表现创造来开展活动,让幼儿观察、游戏、创作等具体实践活动来进行,学习色彩的运用。

(一)准备阶段:

1、认真学习《纲要》精神,学习有关美术教育方面的文章,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以幼儿为主体,贴近幼儿实际,注重活动的操作性和启发性,循序渐进、由潜入深,促进幼儿运用色彩能力的发展。

2、对小二班幼儿进行认识色彩、运用色彩水平的测试,为开展《幼儿运用色彩绘画初探》课题做准备。

(二)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

1、收集有关作品,组织幼儿共同欣赏,以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2、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关内容进行运用色彩绘画的教学,初步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3、收集相关材料,阶段小结。

第二阶段。

1、调整策略,选择适合小班幼儿运用色彩绘画的教学内容进行指导,提高幼儿运用色彩绘画的水平。

2、启发引导幼儿、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选择各种内容,运用各种手段,开运用色彩绘画教学,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富有个性的表现自己,在活动中展示出天真稚拙的美、大胆的创造,增强幼儿的兴趣和自信心。

3、对幼儿进行后测,并收集相关材料。

(三)总结阶段:

1、做好总结工作,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总结。

2、收集幼儿的作品,布置作品展。

【幼儿园美术生活化材料

以下是随笔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美术生活化随笔,欢迎大家阅读。

艺术源于生活,美术属于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同生活密切相关。美术创作的生活化是美术活动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前提。因而对于幼儿园美术教育而言,当务之急是实现美术教育的生活化发展,让幼儿能够在生活中感受美术,让美术能够具有生活价值。另一方面,幼儿园美术教育主要由美术活动内容、美术活动形式、美术活动素材和美术活动经验四个方面组成,所以发展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对策要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实现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系统化、全面化发展。

幼儿园美术教育是基于幼儿的美术欣赏和创作能力,选择适合的美术内容,对幼儿展开教学活动,当前实现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内容的生活化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知识技能,采取教育活动,进行美术拓展,不能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要求进行模糊教育。所以,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绘画活动,教师设置的绘画主题一般是生活中常见的人、物和事。绘画活动的内容来自于生活。如三八妇女节开展美术活动“我的妈妈”,幼儿通过画笔表达对妈妈的爱,每个孩子都能画出自己妈妈的特征,从发型、长相到着装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种生活化的美术教育活动增加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更有利于幼儿表达情感。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内容生活化的解决对策中,应该要注意,生活是动态变化的,幼儿对生活的关注情况也在变化,因而,在内容选择上,要站在幼儿的生活角度,选择最有生活价值的事物。

幼儿的性格较为活跃,课堂专注力不高。所以在进行美术教育活动时,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如绘画、手工、泥塑等。因而要求幼儿园在选择美术教育活动形式时,要通过创建生活情境,增加学生对该美术教育活动形式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大班泥塑活动“运动着的人”,首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播放运动比赛视频,让幼儿观看运动场上各种竞技的人物形态,然后让幼儿模仿跑步、游泳、举重等不同运动项目的肢体动作,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具有生活化的情景氛围,激发学生进行泥塑创作的欲望。同时还可以开展各类课后活动,带领幼儿来到自然中,体会自然的美,在此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自然进行美术创作,如小班结合季节开展主题活动“春娃娃”“落叶飘飘”,带领幼儿到草地上滚一滚、摸一摸、闻一闻,让孩子通过绘画、树叶粘贴、树叶拓印、制作植物标本等多种形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总之,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形式要体现多姿多彩的生活。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所使用的素材要具有生活化特点,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实现,一是从大自然生活中寻找美术材料。如石头、木材、沙子等材料在生活中普遍可见,并且是生活中重要的建筑材料。因而可以通过晋江海边的贝壳开展美术活动,首先,组织幼儿观看贝壳工艺品,在带领幼儿到海边进行贝壳的收集,利用彩色笔、贴纸等在贝壳上绘画,或者进行贝壳手工品的制作。教师通过这些生活上的素材,经过层层教育的方式,带给学生对美术教育活动不同的感受。另外,美术教育活动素材生活材料还可以来自生活中,组织幼儿对家中的废弃物进行收集,在家长的指导下选择有用的材料,通过美术创作将这些废物再创作,变废为宝,使其成为具有艺术性的观赏品。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改革观念在于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因而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经验的生活化即要求学生在家长和教师的指导下,将从美术教育活动中学习到的经验或得到的物品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如幼儿对塑料瓶进行剪切和创作,使其变成一个花瓶,能够在家庭生活中使用,增加幼儿对生活和对美术课的热爱程度,培养幼儿亲社会的性格;同时,实现美术教育活动经验生活化,还指幼儿能够运用美术中生活化的理念进行其他课程的学习。例如,幼儿在进行算数教育活动时,幼儿能够下意识地在教育生活化的理念下进行学习,将生活中买水果的事件引用到算数学习中。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生活化改革是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重点和创新点。幼儿园教师通过选择常见的生活内容,使用各种简单、具有亲和力的生活物品,采用生活化的方式,实现美术的生活化教育,并且最终还将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经验运用到生活中,使幼儿在美术学习中能够对生活产生热爱,提高创新能力、观察能力,提升自我的综合能力,使该地区的幼儿园教育质量能够达到国家大城市的标准,全面提高该地的教学质量。

美术教育活动生活化是指教育活动以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中熟练地利用他们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原有经验的价值和趣味获得更深刻地理解和重新建构,并在活动中表现出更大的自主性。“生活经验”是孩子们创作的源泉,丰富的经验,才能使美术活动真正让孩子体味生活的美,自由地创造美。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我们就可以设计“给小兔喂青草”、“小鱼吹泡泡”等绘画内容。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如“我帮妈妈绕绒线”、“棒棒糖”等等。

对幼儿来说他们所接触的生活环境狭小,大部分的接触都在家里或是幼儿园,他们所积累的生活经验也就少了,那就要老师把生活引入课堂,在美术教育中利用幼儿平时积累的经验加上引入的生活知识进行结合形成新的经验,让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大胆与夸张地表现,借助于美术的表现手段,孩子们原有的经验得到了重组、再现和拓展,这其中融入孩子们的亲身感受与体验。如:在实践中我尝试把美术教育与《我的家乡》的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在家乡主题教育活动中无论是生成的美术活动或是教师预设的美术活动,其共同点是都来源于孩子的生活。着重点都在于让孩子亲身去感受生活,最大限度地给予孩子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让幼儿自主的运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表现表达,把自身对美的体验和真实情感倾注在艺术创作中,从中体味现实生活的美好。在美工区中,孩子们对漳浦的风味小吃非常感兴趣,我们将幼儿每天的点心换成漳浦的风味小吃,每天吃一种。由于有丰富的体验,孩子们在美工区和手工活动《制作家乡风味小吃》的活动中把家乡的小吃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个就像超级大厨师,做出了各种各样色、香、味俱全的漳浦小吃。

二、环境,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生活化的实践活动。

儿童的发展是在适宜的环境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的,而同时独立和发展的个体,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与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确实,创设适宜的环境是儿童“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平时的实践过程中,首先,我积极以“一切为了幼儿的发展”的理念出发,努力为幼儿创设适宜和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主要以主题背景下的美术区域活动的环境和材料为研究内容,以幼儿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美术为手段,注重了活动中环境的创设与材料的提供。其次,在前阶段的观察中,发现小班的孩子对环境有较强的探索意识,特别对美术表现区的材料,幼儿能沟大胆地尝试操作,但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时无序的、随意的,如:怎样运用各种材料进行表现,以及材料的取放、整理等方面。那么结合主题大背景,如何使小班幼儿在美术表现区活动中积极、有序地参与,尝试和运用各种材料大胆的表现表达,获得能力和情感发现呢?针对问题在区角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我以美术表现区为研究的重点,立足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当前的需要和主题发展为主线,创设和优化主题背景下的美工区域环境,通过墙面、地面、桌面环境与材料的创设与提供,呈现一种立体、可操作的表现空间,以绘画、手工等形式的表现活动,激发幼儿对,美术感受美、表现美、欣赏美,以及培养自主学习、乐意表现的能力。其次,在环境创设中,我们幼儿园有意识地选择不同风格的画悬挂在各个楼层、定期选择幼儿作品张贴在楼梯处的展示栏中、将有关美术的欣赏和表现自然融合于幼儿园整体环境中,渗透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最后,在课程设置上我园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园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进行以创设性为基本特点的课程选择、课程生成、制定了园本课程。我们的目的在于满足本园和幼儿发展的需要,使课程更加适合本园的教育对象,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幼儿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

总之,我们开展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生活化更多地注重幼儿的生活世界,以及美术活动的多样性。让幼儿从小学会生活,热爱生活,珍惜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愉快地进行创造、表现、体现自身价值,健康充实地成长。

教育即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新《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生活化的理念。生活化的课程充分地表明了生活活动对儿童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幼儿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多感官参与的活动,生动、自然的生活能吸引幼儿学习的兴趣。深入贯彻新《纲要》的精神,我们开展了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尝试。

幼儿教育与其他年龄段教育的一个重要差别就是幼儿教育不是以文字化了的学科知识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幼儿教育的内容具有显著的生活性的特点。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大部分依靠眼睛的观察,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是创造美的前提。

秋天到了,带孩子们到小区里、田野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寻找大自然的神奇变化:枫叶变红了、梧桐树叶变黄了、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飘落下来了,洁白的桂花开了,五彩缤纷、形态各异的菊花更是让人百看不厌。大自然给美术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小朋友们在尽情享受大自然无限风光的同时,更激起了他们的创作欲望。于是,一幅幅美丽的“我爱秋天”主题画和一张张新颖别致的“树叶拼贴画”展示在了“金色秋天”的主题墙上。快乐的秋游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观察生活中的美,也从活动中体验了愉悦的情感,激起了探索的愿望。

二、引导幼儿亲身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生活经验”是孩子们创作的源泉,丰富的经验,才能使美术活动真正让孩子体味生活的美,自由地创造美。从孩子们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平时积累的经验,又能看到孩子们在原有基础上的大胆与夸张的表现,借助于美术的表现手段,孩子们原有的经验得到了重组、再现和拓展,这其中融入孩子们的亲身感受与体验。

在《春天来到我们班》的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带领幼儿去户外踏青,感知周围环境在春天里的点滴变化,并把孩子的发现拍下来、写下来,张贴到主题墙上,有“枝头的嫩芽”、“枝条上的绿叶”、“嫩黄的迎春花”、“粉红的桃花”,还有泥里刚刚冒出的“尖尖小草”、池塘里游动的小蝌蚪。虽然幼儿还不能用好听的形容词来描述他们的发现,但是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已经从活动中感受、体验了春天给我们带来的美好景色,把春天“搬回家”的欲望也油然而生。我们在教室的美术区中,为孩子们提供了多种材料,小朋友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美丽的春天”:教室里墙上、门框上,有小朋友们用皱纸卷成的柳条、有粉红纸制作的桃花,有彩色糖纸折叠结扎的蝴蝶与蝴蝶花,还有朵朵金黄色的迎春花……各种各样的小花、小草,还有小蝌蚪、小蝴蝶都被邀请到了班级里,都成了小朋友们的好伙伴。

三、探索生活化的美术活动形式,发挥幼儿的个性特长,提高幼儿的创作能力。

以往要过年了,小朋友制作一张贺卡送给朋友,再送上一句祝福的话。今年,有人建议开设一家新年礼品店,礼品店里有些什么呢?每隔两、三天你都会有新的发现。刚开始是常见的贺卡,接着有小朋友动手做起了“爱心小礼包”,后来听说娃娃家里布置房子要买彩链,于是礼品店的柜台上又多了几条漂亮的彩链。过了几天,走进礼品店,看见有的小朋友在做大红灯笼,有的在绘制年画,有的在剪窗花。

除了在课堂上幼儿进行美术创作外,我们把美术活动大面积的扩展到各个区角活动之中,孩子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区角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如:在“动物王国”主题活动中,创设了“我爱动物”的主体墙面,孩子可以直接在墙上贴贴、画画。还可以把自己的折纸动物也送到主题墙上;另外,在《手工坊》的作品陈列架上有小朋友们制作的动物面具、纸盒动物、纸袋动物等;在《语言区》中小朋友自编自画自制动物故事书,讲述属于自己的动物故事;“小动物”也来到了“蛋糕房”,造型可爱的小动物蛋糕深受顾客们的欢迎……美术活动深入到区角中,小朋友们可以自由地选择不同的方法和形式来展示自己的才能,展现自己的作品,营造了一种自主、开放的氛围,激发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幼儿反映强烈,充满自信,大胆表现,在活动中体验了愉悦的情感,也在与同伴的相互交流、学习中提高了美术技能,发展了审美能力。

实践中我们感到,幼儿美术教育的生活化能最大程度地让幼儿在生活中愉悦、自信地成长与发展,使儿童学会生活,热爱生活,珍惜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认识自己的能力,愉快地进行创造、表现,体现自身价值,健康充实地成长。

长期以来,针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有效措施的研究缺乏应有的重视,这也直接造成相关方面工作的落实不利,使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生活化流于形式,因此,对相关问题进行建设性的探讨是非常有价值的。

一、美术教育的内容要力求生活化。

在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其美术教育的内容选择要尽可能地符合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内在需求,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这些在生活实践和家长那里积累的生活经验,是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不竭动力。长期以来,一些幼儿园在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忽略了幼儿对于美术教育内容的现实需要,经常将一些不符合幼儿需要的美术教育内容,采用机械灌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样的灌输与填鸭让幼儿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的自主性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幼儿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被严重地压抑了,学习美术的热情不高,长此以往,直接影响到了幼儿美术教育的有效实施,难以收到预期的幼儿美术教育效果。因此,在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选择教育内容就要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幼儿喜闻乐见的生活化美术教育内容,教师要善于观察不同幼儿的兴趣点,选择生活化、个性化的美术教育内容,只有这样的教学内容,才能真正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发挥幼儿美术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幼儿美术素养的提升。

二、以生活情境的创设促进美术教育形式的生活化。

中,要尽可能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活化主题体验活动,为幼儿创设体验生活美的契机,在各种各样的主题体验活动中,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以此促进幼儿美术教育的高效实施。

三、以生活资源促进美术教育素材的生活化。

生活中具有大量的生活材料,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既具有形象化的特点,又具有熟悉性的特点,同时还具有丰富性的特点,这些生活化的材料更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也增加了幼儿对于美术学习的亲切感,丰富了幼儿美术学习的生活情趣。在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活资源,其中包括各种不同的生活物品、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各种各样的食物以及大量的废旧物品等,这些都是幼儿美术教育实施的重要材料。教师在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好这些生活化的美术教育素材,可以让幼儿对于美的事物增加更多的亲切感,喜欢运用这些丰富的材料,创造更多美的事物,幼儿在开展美术学习时,这些材料的作用不仅仅只是简单局限在材料的范畴,这些材料本身就蕴含着非常多生活美的元素,在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应用这些生活化的美术教育资源可以有效地提升幼儿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提升幼儿美术教育实效性的同时,促进幼儿美术素质的不断提升。

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生活化研究对促进幼儿美术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针对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有效措施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因此,本文对相关的问题展开探究极具现实意义。

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能够培养人基础的审美能力,并且对人一生的教育都有重要作用。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也受到家长和全社会的关注。事实上,幼儿对周围环境是有基本的审美判断的,如有些幼儿比较喜欢圆形的物体,只愿意接受圆形的饼干或者对球状的物体感兴趣,这些都是其基本审美形成的表现。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从生活中提取幼儿美素教育的素材,让幼儿对于美有一个基本的概念,缤纷的大自然和生活中各色各样的玩具都能够成为幼儿美术教育来源和素材。这些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物体有利于儿童对美形成具体的概念,还能够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可以说,生活化对于幼儿美术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

首先是美术材料的生活化。生活中的美术材料其实很多,不一定局限于美术用品商店里的商品,用幼儿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其他材料同样能起到美术教育的效果。例如可以利用河边的鹅卵石,在石头上用颜料画出各色图案,利用鹅卵石本身的形状让幼儿想象成各种物品,可以是一只猫咪,也可以是一只猫头鹰,还可以是妈妈平时买菜的菜篮子。在夏秋两季水果大量上市的时候,教师可以买各种水果作为美术材料,利用水果不同的色彩和形状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西红柿可以是孩子的脸,葡萄可以做眼睛,大蒜苗可以做老爷爷的胡须等。来源于生活中的美术材料能够大大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丰富了美术教育的形式。

其次是美术经验的生活化。在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从幼儿实际生活经验出发,以幼儿的兴趣和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生活与美术教育的结合,为幼儿创设生活化的美术教育情境,摆脱以往只从书本上寻找素材来教学的尴尬,让幼儿的美术教育过程回归到生活中去。例如,可以让小朋友找出妈妈平时用的最多的工具,然后发挥想象,想象成什么都行。有的孩子想象妈妈用的炒锅是太空飞船,拖把是女巫的魔杖等,既增加了亲子互动,让幼儿了解了父母的辛苦,也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作力。这种美术教学模式比单纯的让幼儿照着书本画图效果要好得多。

生活化美术教学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生活性、游戏性和心因性。首先,生活性指的是教师从生活中寻找元素来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让幼儿在深入观察生活的同时培养审美情趣。任何艺术形式都来源于对生活的实践,美术也不例外。因此,对于幼儿的美术教育也要回归生活本身,让幼儿片面的符号化的形象更加深入和具体,这也是美术教育的目标之一。其次是游戏性,幼儿心智发展还不成熟,任何一种学习都是遵从内心的兴趣,教师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美术教育,将教学和游戏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游戏这种受儿童欢迎的方式来潜移默化地进行美术教育。最后是心因性,心因性主要指的是幼儿心智发育不成熟,教师不能用教育成人的方法来教育幼儿,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规律,让幼儿自主地安排美术的内容和形式,强化他们的主观意识。

1。挖掘生活中的美术素材。生活化美术教育的关键就是从生活中深入挖掘适合幼儿美术教育的素材,幼儿园的玩具、家里的厨房或者是城市的一条小河,都可以成为幼儿美术教育的场所,真实的生活场景也更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可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场景和空间,并提供给他们一些特殊的美术材料,例如树叶、鲜花、鹅卵石、各色羽毛等。教师除了给幼儿提供特定的材料外,还可以鼓励幼儿自己寻找美术材料,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挑选美术材料。笔者在一次美术课上鼓励幼儿自己寻找材料来做一种小动物,只要是在幼儿园里能找到的都可以。有的幼儿挑选了废旧的报纸剪成了一只大花猫,有的幼儿将饮料瓶做成了一只长颈鹿,有的则把树叶贴成了小狗等。幼儿丰富的想象力让笔者在惊叹的同时也决定将这种美术教育形式更加深入地进行下去,这对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大有裨益。除此之外,如有条件的话,教师还可以邀请一些民间艺人给幼儿表演糖画、捏泥人等等手工艺,没有条件的话可以给幼儿播放此类的视频,提高幼儿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大脑活力。

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传统的幼儿美术教学都是照着书本画,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机械地模仿,这种形式虽然能够训练幼儿的模仿能力,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幼儿的个性发展,幼儿画出的美术作品虽然好看,但是没有自己的灵魂,对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意义不大。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幼儿根据自身兴趣从不同角度来学习美术,幼儿能够更加自然地接受美的熏陶,积极主动地融入到美术教育中去。例如,在一次美术课上,笔者给本节课设定了“小小蛋糕师”的主题,给幼儿发了橡皮泥、卡纸等材料,鼓励幼儿将心中最想要的蛋糕做出来,可以用橡皮泥捏出来,也可以用卡纸折出来再着色,也可以在教室里随意寻找做“蛋糕”用的材料。幼儿做出的各式各样的蛋糕让人啧啧称奇,有的幼儿还让教师帮忙写上字,说要回家送给父母。从这个案例来看,幼儿美术教学的材料、形式甚至活动场所应该更加丰富,更加契合幼儿的身心发展。

3。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把培养兴趣作为幼儿美术教育的出发点,才能让幼儿美术教育真正达到目的。幼儿只有对美术真正产生兴趣,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饱含感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大胆发挥想象,先用语言描绘自己心中的物品,然后再根据想象画出来。例如在一节美术课上,我让幼儿将自己心中的街道画出来,有的幼儿将街道上画满了苹果树,因为他特别喜欢吃苹果,所以希望街道旁边都是苹果树,这样就能一边逛街一边吃苹果了。教师给予这幅画很高的评价,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幼儿内心所想,并且不拘泥于现实的情况,遵从心底最真实的意愿。

4。邀请家长共同参与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美术教育显然不能仅仅局限在幼儿园内,家庭也是重要的美术教育场所。在进行美术教育时,可以邀请家长一同参与进来,与幼儿一起设计绘画的主题,帮助幼儿完成美术作品,还可利用家里的材料来制作各种手工,这样为幼儿营造一个整体的美术教学氛围,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庭生活中,都能得到美的熏陶。

生活化的美术活动能够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帮助幼儿在心智发展的初级阶段更好地了解世界,培养最初的审美感觉。立足于生活的美术教学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发现生活和生命之美。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课题研究计划

在第一阶段的课题开展过程中,我们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进行了《生活化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生活中蕴涵着永不枯竭的教育资源,生活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契机。在第一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围绕课题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经过这一阶段的实施,在课题组成员的通力合作下,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现将这这一阶段课题开展的情况小结如下:

一、明确阶段目标,加强对子课题的指导。

在确立了课题研究《生活化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实践研究》后,课题组全体成员根据《纲要》和《指南》精神,紧紧围绕课题制定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就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等进行了认真讨论,制定了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课题组成员在课题主持人林金霞园长的带领下,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坚持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动,学习相关的美术教育方面的文章,如“幼儿美术教育的创新与实践”、“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幼儿园美术教育与活动设计”等等,了解当前幼儿园美术教学新动态,同时加强课题组科研意识,更加明确了解课题研究目标,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参研人员的理论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

2、加强对子课题立项指导。

以中心小学为单位,在小学附属园设立了四个与美术相关的子课题,子课题立项的幼儿园教师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操作方面的问题,如何将这些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教师思考和研究的内容,是教师感到最为困惑的难题,她们对研究课题的确立缺乏准确的把握。对此,课题组负责人为教师提供的“课题研究指南”,通过课题研究指南,让教师了解目前教学实践中有哪些方面的问题是可以值得关注和思考的,对照自己的工作实践就能够确立比较明确的研究点。当课题研究内容确立以后,省级美术课题组成员对其的指导是:规范化文本格式的提高、课题立项过程中必须思考的几个步骤、课题立项报告撰写过程中必须注意的几个要点,这样可以使课题申报者从一开始就能够比较规范地做好各项申报工作。

二、制定课题研究阶段计划,明确本阶段课题研究的方向。

1、根据制定的课题研究方案,我们围绕《生活化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实践研究》确立本阶段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既寻找美术活动生活化的支点,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绘画活动中来,提高了绘画的技能,能大胆的创造想象,富有表现能力。创造生活化的美术教育平台,引导教师确立每个幼儿的绘画表现能力,并找到对不同个性幼儿更有利的引导策略和帮助方法;让自己更快更好的完成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提供生活化的美术教育材料,结合各种绘画工具(如手指画、棉签画、水彩画等),引导教师在设计美术活动时,能采用富有情趣的表现形式,使画面多姿多彩,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和创造能力,提高活动的实效性。通过一系列活动,使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收获了更多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

2、在学习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我们要求每个子课题老师每二周参加一次业务学习活动,并做好记录,认真思考、写学习体会。每位课题组成员要每周安排一次课题教学内容,每学期开一节园级以上的课题教学观摩活动,写出一个教学反思,一篇说课稿、一篇案例,让老师们在学习、实践中转变观念、积极实践,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三、认真落实课题研究目标,寻找课题研究实施模式。

1、理论学习,互相交流。

理论学习是先导,我们将理论学习渗透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培养课题组成员做学习型教师的思想意识,养成学习的习惯,要求课题组成员定期组织以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为主题的业务学习活动。并借助博客上传好的文章及过程性材料,在开展课题组学习活动时,还将所看到文章和观点进行交流讨论,这样,我们在科研思想上就比较容易沟通和达成共识。

2、在研讨中促成长。

首先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生“学”的观念。在美术活动中教师改变传统的示范临摹的教育方法,引导幼儿观察,鼓励他们大胆创作生化场景、表现生活场景,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适当给予指导帮助。举行了“东峤中心小学附属园子课题组”交流研讨。东峤中心幼儿园许珠连老师和魏海英老师,为大家分别呈现了以“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为主题教学活动:大班美术活动《神奇的海底世界》和小班美术活动《泥巴乐》活动中,两位老师大胆创新,以创设情境的形式启发、指导孩子根据自己的想像进行创作。两位教师教学设计新颖有趣,活动目标的把握准确,能关注幼儿的成长需求。其次是开展子课题研讨会,为更好地促进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东峤中心幼儿园省级课题组组织各附属园的子课题进行研讨活动,参与研讨的课题组成员认真讨论,互相观摩本阶段的课题材料,课题组负责人林金霞园长对各子课题单位的第一阶段性研究工作进行了肯定,同时也指出在研究过程中如何运用生活化的环境、生活化的材料进行研究,并运用到生活中,这些还是做得不够,要求后期须做进一步提升,让生活化的美术教育活动成为幼儿飞翔的翅膀。

3、幼儿现场绘画比赛。

为了有效促进幼儿对生活化美术创作活动的认识,给孩子一个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东峤中心小心还举行了幼儿现场命题绘画比赛,在规定时间里根据小中大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进行现场作画。孩子们经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将生活化的主题内容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这也体现了孩子们扎实的技能和丰富的想象力,也是我们课题开展的成功之处。

课题开展的第一阶段,孩子们学习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主动性都有很大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联系真实的生活,改变以往“老师教、孩子学”的教学方法,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从“关注孩子创作的结果”转变到“关注孩子创作的过程”中来,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在家长与幼儿合作创作的过程中,家长在参与系列美术生活活动的过程中与幼儿一起体验快乐,体验对生活化的幼儿园美术术活动的理解,不仅加深家长和孩子的感情,也加深家长与幼儿园的沟通。

五、课题研究阶段的思考。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研究工作中的不足:课题研究常常停留于表面,不敢太过深入。开展了许多丰富的教研活动,搜集了很多资料如:活动实录、活动照片、美术作品等。但是因为理论水平的限制,不敢深入分析,理论提升不够,缺少研究体系。子课题承担者独立实施课题研究能力较好,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协调能力有待加强。在生活化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研究实践中,教师如何利用好生活化的材料、生活化的环境,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进一步挖掘美术教育活动的价值,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是我们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我们课题组成员也会全力以赴、通力合作,进行最真实、最常态、最生活化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实践研究。

幼儿园美术课题教研计划范文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下面是本站小编带来关于幼儿园美术课题教研计划范文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一、课题名称:《幼儿运用色彩绘画初探》。

二、问题的提出:本班幼儿都是刚入园的新生,他们对于色彩的认识仅仅是表面的认识,许多幼儿连色彩的名称都不知道,只知道他们好看。幼儿具有好奇的天性,他们对于不知道、不认识的事物都很感兴趣,小小的一盒油画棒里蕴藏了无穷的乐趣,吸引他们想要去认识、寻找与发现。幼儿园美术活动很大一部分都与如何运用色彩有关,而此时又是本班幼儿认识色彩的关键时刻,基础打好了他们今后将收益无穷。所以我们选择了幼儿喜欢的色彩,将《幼儿运用色彩绘画初探》列为本班的美术课题研究。

三、研究对象:小二班全体幼儿。

四、研究时间:20xx年9月-20xx年6月。

五、研究方法:以实验研究法为主,观察法、操作法、调查法、谈话法、文献法等方法为辅。

六、研究的目的:

(一)让幼儿认识各种常见的色彩,学习正确的涂色方法,对多种色彩感兴趣。

(二)通过幼儿对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的感知,诱发幼儿兴趣,陶冶幼儿情操,开启智力,在获得美感和喜悦的同时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

(三)通过“观察—体验—发现—想象—表现—创造”来开展活动,让幼儿观察、游戏、创作等具体实践活动来进行,学习色彩的运用。

七、课题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年9月。

1、认真学习《纲要》精神,学习有关美术教育方面的文章,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以幼儿为主体,贴近幼儿实际,注重活动的操作性和启发性,循序渐进、由潜入深,促进幼儿运用色彩能力的发展。

2、对小二班幼儿进行认识色彩、运用色彩水平的测试,为开展《幼儿运用色彩绘画初探》课题做准备。

3、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研究计划。

(二)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

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

1、收集有关作品,组织幼儿共同欣赏,以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2、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关内容进行运用色彩绘画的教学,初步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3、收集相关材料,阶段小结。

第二阶段(20xx年2月——20xx年6月)。

1、调整策略,选择适合小班幼儿运用色彩绘画的教学内容进行指导,提高幼儿运用色彩绘画的水平。

2、启发引导幼儿、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选择各种内容,运用各种手段,开运用色彩绘画教学,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富有个性的表现自己,在活动中展示出天真稚拙的美、大胆的创造,增强幼儿的兴趣和自信心。

3、对幼儿进行后测,并收集相关材料。

(三)总结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1、做好总结工作,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总结。

2、收集幼儿的作品,布置作品展。

一、问题的提出:

美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塑造具体可观的形象,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美化生活的一种造型艺术,它既以鲜明生动的形象表现客观世界,又凝聚着创造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幼儿美术教育正是利用这种特性,结合幼儿爱画的天性,让儿童在最自由的游戏活动中,借最佳的绘画语言表现、舒展自己内在的意欲和情感,并在此中获得一般教育学意义上的功效。

然而,我国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1、在培养目标方面,幼儿美术教育出现了误区。教师把美术教育等同于技艺教育,认为教会孩子画出一张美丽的图画,做出一件有趣的玩具就完成了任务,把重点放在培养幼儿的正确描写和表演能力上,把技能技巧的培养作为主要任务,忽视了幼儿整体素质(情感、智力、审美心理素质等)培养。

2、在教育内容方面,以学科为中心,强调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模仿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物体或图片是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于是幼儿作品中的模式化倾向非常突出,无论在一个班级里,一个幼儿园里,甚至是在儿童作品展览会上,从花花绿绿的、各式各样的作品中,我们都看到许多带有模式化的人物、动物的形象。

3、在教学方法方面,以教师为中心,传统的用成人化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用临摹方法传授绘画技巧,脱离儿童实际,使幼儿创造才能受到压抑。

4、在教学评价方面,以是否与教师的范例相一致为衡量标准,从众多孩子的横向比较中挖掘具有美术潜能的人才,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及个体差异。

面对这种现状,我们认识到,传统的美术教育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违反了幼儿学习美术的客观规律,压抑了幼儿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必须进行改革。我们意欲通过切实有效的改革,以培养幼儿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性表现,通过探索掌握初级美术语言,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得稳定与不稳定、静止与变化的各种知识,以美术带思维,从而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激发和加深幼儿对美术活动内容的兴趣,培养幼儿感受美的情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2、探索建构符合本园实际的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体系。

4、提高教师在美术教育方面研究的情趣和能力。

(二)研究内容:

1、了解和分析幼儿对美术的喜欢的程度及绘画能力。

2、美术教育活动课程体系中教学内容的不同编排。

3、研究幼儿喜欢的美术授课方式和容易理解的语言。

4、研究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如何给予指导。

三、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以文献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为主,以调查法、观察法、问卷、经验总结法为辅。

四、研究思路:

1.对上美术课的幼儿进行前后测查,通过测查说明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否有促进作用。

2.改变现在的“报班热”让孩子被动的接受教育,承认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改变传统的美术教育忽略幼儿的个性和心理生理特点。

3.通过研究解决目前在幼儿园中存在的传统美术教育问题。

五、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

1、查找资料,分析问题,制订研究计划。

2、实验教师学习理解研究方案。

3、积极做好研究前的准备工作。

(二)全面实施阶段。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美术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3、开课观摩研讨,吸取成功之处,诊治薄弱之处。

4、验证编制的目标、计划及内容的可行性,及时调整,使之合理、可行、有效。

5、探索新颖的教育形式、方法和评价手段。

6、专人负责收集、整理资料。

(三)总结阶段。

1、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2、对实验对象进行结题鉴定。

3、成果推广。

六、研究经费估算:(略)。

陶行知曾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本学期,幼儿园重点研究创造性的美术形式,如不同的绘画形式、用不同材料进行作画等,以艺术为契机开拓培养的幼儿创造力的新途径凸现幼儿园的创造教育特色。本人制定教研计划如下:

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课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研究过程:

前期准备阶段。

第一步:搜集丰富的资料。

第二步:交流分享,在互动中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实施阶段:

第三步:探究适合小班幼儿创造力的创意美术形式,如创意彩画、拓印、纸团涂鸦。手指点画、泥工贴画等。

成果展示阶段。

第四步:整合多种美术形式独特的表现。

第五步:诠释“凡是我感兴趣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我的作品,凡是我喜欢的材料都可以成为我创作的材料”教学理念。

写出研究课题报告。

幼儿园美术课题方案

活动目标:

2、能绘画出几种基本的网状图形;

活动准备:自制图片宣纸毛笔颜料。

活动过程:

一、教师做小鱼游动作,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配乐)。

二、出示图画。

1、师:(1)从前有个捕鱼人,他非常厉害,他捕了好多好多的鱼。看!(出示图片)他为什么他能抓到这么多的鱼呢?(捕鱼人用网抓鱼)这些鱼能不能从网里跑出来?为什么?他的网怎么织的?怎么样的?(观察网的特点,认识横竖线交叉的编织方法)为什么能牢牢网住鱼不会跑掉呢?(注意观察网眼的疏密)。

2、师:小朋友你们仔细看看这张图上,有没有发现鱼是不是。

都被抓到了?(一条鱼跑得出来,说明编织时注意控制网眼大小)。

3、教师补画。

三、颜色匹配。

1、师:这个捕鱼人很聪明,你们看看他是用什么颜色的线织网的?那他捕到的鱼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他要这么做呢?(理解"好朋友颜色",这样鱼不容易辨别)。

2、教师出示蓝色鱼示范编网。

四、创编鱼网。

1、师:除了这样的编织方法编网,还可以怎么编?你还见过。

其他的网吗?是怎么样的?

2、尝试让若干幼儿讲述、表现创编的鱼网。

3、幼儿操作练习编网。

师:现在请你们也做一个小小捕鱼能手,去编织一张和别人不同。

的鱼网,看谁捕的最多最能干!出发!

五、评价活动。

1、展示幼儿作品。

2、戏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也大丰收了,抓了这么多的鱼,我们拿回去吃鱼大。

餐吧~!好吗?

活动延伸:继续创编不同的网。

美术剪贴"温暖的家"。

活动目标:

1、根据幼儿美术活动能力的差异,让幼儿选择一或多种材料进行尝试操作活动。要求幼儿正确使用剪刀,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大胆使用剪刀,进行剪贴活动。

2、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常规,培养团结互助的学习精神,

3、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人手一把剪刀、透明胶、双面胶、胶水、作业纸。

2、各种废旧物品。树叶、花瓣、小纸片、报纸、挂历纸、塑料玩具、碎布片、花生。

幼儿园美术课题方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并愿意跟着一起讲述。

2、知道关心朋友,初步产生帮助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故事绘本、玩具小狗、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玩具小狗,激发兴趣。

2、出示ppt(皮皮狗生病的画面):谁来猜猜皮皮狗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二、幼儿边看ppt边欣赏故事。

1、皮皮狗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就知道了。

2、分段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看完第1—3画面,提问:小动物们叫皮皮狗干什么呀?皮皮狗怎么了?

(2)看完第4—5画面,提问:小猫做了什么事情?它是怎么说的?

(3)看完第6—7画面,提问:长颈鹿在干什么呀?它摘苹果干什么呢?我们也来学学长颈鹿摘苹果吧!

(4)看完第8—9画面,提问:小松鼠做了件什么事情呢?它又是怎么想的?

(5)好朋友们都很关心皮皮狗,给它送来了很多吃的东西,那么皮皮狗自己在干什么呢,我们也来看一看。

(7)看完后面的页面提问:最后皮皮狗怎么样了?你们喜欢皮皮狗的好朋友吗?为什么?

三、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阅读故事,巩固理解故事内容。

接下来,请小朋友看着图书和老师一起把这个故事来讲一讲吧!

四、迁移经验,懂得要关心同伴。

幼儿园美术课题方案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甜蜜的亲情。

2、学习用拥抱、亲吻、说甜甜的话等多种方式表达对亲人的爱。

3、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二、活动准备:故事课件、松鼠手偶一个、礼物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1、导入: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小朋友都长大了要知道关心自己的妈妈。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他是谁?(出示小松鼠玩具)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有关小松鼠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给妈妈的妈妈送甜蜜》小朋友你们知道妈妈的妈妈是谁吗?引导幼儿说出外婆。

2、这一天小松鼠给妈妈准备了礼物。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收到过别人的礼物?比如:过生日、过新年的时候。引导幼儿大胆的发言。

3、小松鼠爱妈妈要给妈妈送甜蜜,到底为妈妈准备了什么礼物呢?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时孩子们边猜老师边出示礼物的图片。

4、出示挂图二讲到妈妈的妈妈就是外婆时,老师提问:爸爸的爸爸是谁?(拓展幼儿的知识经验)。

5、让幼儿猜一猜妈妈送给外婆的会是什么礼物?幼儿回答完后出示挂图三。

6、小松鼠想起外婆最喜欢自己的吻,他就贴着外婆的脸给了她一个甜甜的吻。出示挂图四。

教师小结:因为他们要的很简单,只要送给他们一个吻,一个拥抱就会觉得好幸福。

8、教师播放故事课件一遍让幼儿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二)1.鼓励表达对亲人的爱。

师:老师拥有你们这些可爱的小朋友好幸福呀!你们可以送给老师一个什么样甜甜的爱呢?(鼓励幼儿过来拥抱老师、亲吻老师)。

2、让幼儿说一说甜甜的爱还可以送给谁?

幼儿园美术课题方案

教学目标:。

1、尝试根据图中人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列式,理解8的加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2、在活动中,说说自己雨天上幼儿园的经历,感知天气变化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有雨天上幼儿园经历、能够进行7以内的加减法列式运算,掌握8的组成。

(材料准备)操作包、水彩笔。

重点:能够解释算式的意义。

难点:根据特征独立列式教学过程:

一、雨天上幼儿园。

1、复习游戏(泥娃娃数字游戏)。

2、讨论:遇到下雨,你怎么来幼儿园。

·小结:下雨了,我们必须使用不同的雨具来幼儿园,这样就不容易被淋湿。雨伞、雨衣、套鞋,都是在雨天不可缺少的朋友。

3、提问:你从什么地方能够了解到天气将发生变化了?

·小结:天气预报、天空中云朵的变化、周围天气环境的变化(刮风、温度的变化)都能够告诉我们,要变天了,大家要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八个小朋友来幼儿园(解决重点)。

·重点提问:

1、八个来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有什么特别之处,也就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2、请你找一个特征,把这八个小朋友分成两组。

·复习8的组成。

·看算式,找特征并解释算式的含义。

·小结:一道算式题一定有3个数字,两个符号,数字和符号都有它包含的意义。

三、找找算式题(解决难点)。

·根据操作包上的图片提示,找到分类特征并列式。

·个别幼儿再次解释自己列式的依据。

·教师验证幼儿列式结果。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美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塑造具体可观的形象,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美化生活的一种造型艺术,它既以鲜明生动的形象表现客观世界,又凝聚着创造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幼儿美术教育正是利用这种特性,结合幼儿爱画的天性,让儿童在最自由的游戏活动中,借最佳的绘画语言表现、舒展自己内在的意欲和情感,并在此中获得一般教育学意义上的功效。

然而,我国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因受苏联教学论的思想影响较深,所以几十年来,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1、在培养目标方面,幼儿美术教育出现了误区。教师把美术教育等同于技艺教育,认为教会孩子画出一张美丽的图画,做出一件有趣的玩具就完成了任务,把重点放在培养幼儿的正确描写和表演能力上,把技能技巧的培养作为主要任务,忽视了幼儿整体素质(情感、智力、审美心理素质等)培养。

2、在教育内容方面,以学科为中心,强调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模仿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物体或图片是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于是幼儿作品中的模式化倾向非常突出,无论在一个班级里,一个幼儿园里,甚至是在儿童作品展览会上,从花花绿绿的、各式各样的作品中,我们都看到许多带有模式化的人物、动物的形象。

3、在教学方法方面,以教师为中心,传统的用成人化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用临摹方法传授绘画技巧,脱离儿童实际,使幼儿创造才能受到压抑。

4、在教学评价方面,以是否与教师的范例相一致为衡量标准,从众多孩子的横向比较中挖掘具有美术潜能的人才,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及个体差异。

面对这种现状,我们认识到,传统的美术教育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违反了幼儿学习美术的客观规律,压抑了幼儿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必须进行改革。我们意欲通过切实有效的改革,以培养幼儿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性表现,通过探索掌握初级美术语言,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得稳定与不稳定、静止与变化的各种知识,以美术带思维,从而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2、著名儿童美术教育专家罗珍在“浅谈儿童美术教育的本质及启发式教学的应用”一文中谈到,儿童绘画是儿童一种自发的艺术创作活动,是儿童思想情绪及艺术潜能的自由表现,在现代以注重情、自我价值、艺术修养和创造力为主的儿童美术教育中应顺应儿童自然成长的规律,尊重儿童在艺术创造力活动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表现,并不断地向儿童提出要求,形成新的剌激,促使儿童迅速地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的环境。”

3、陈鹤琴先生在深入调查,具体观察、分析和大量实践中,积累了很多活教育原则,其中“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原则,防止了教师一味死死压制幼儿、模式化的临摹教学。“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又为我们克服的灌输式传授法。“运用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又很好地为我们提供了如何理解幼儿、尊重幼儿绘画发展规律,如何读懂幼儿绘图语言,从中分析、引导幼儿思维发展、行为引导,潜能的激发。“鼓励幼儿去发现他自己身边的世界”,明确提出了应调整教师教一样,幼儿学一样,教师不教,幼儿不学,只教教材,不教生活,只教今天,不教未来的做法。“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更好地为我们摆脱死教框,调动各方面因素,随生活、随环境、随社会发展而形成教学新教材、新路子。4、1994年出台的《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中明确指出今后的艺术教育绝不像过去那样,仅仅是学习画画和唱歌的技能,还包括了从文化、美学、历史的角度分析、欣赏评价作品的能力和智慧。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的及内容:

(一)研究目的:

1、激发和加深幼儿对美术活动内容的兴趣,培养幼儿感受美的情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2、探索建构符合本园实际的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体系。

(二)研究内容:

1、美术教育活动课程体系中教学目标的构建。

2、美术教育活动课程体系中教学内容的编排。

3、美术教育活动课程体系中教学方法的选择。

4、美术教育活动课程体系中教学评价标准的确定。

我园自08年尝试进行美术教学研究后,我们教师、幼儿的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08年3月我园先后选派教师到上海、青岛等地参加春秋艺术美术培训同时还邀请厦门春秋艺术学校到我园开展幼儿园版画培训。我园已在美术领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教师撰写的论文《幼儿版画教学初探》、《浅谈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发表在《成才之路》;我园教师的美术活动:线描画:《两个好朋友》、美术活动:《送给小熊的礼物》、手工制作:《蔬果拼盘》等活动在徐州市公开观摩活动中受到了好评。幼儿作品先后有30几人次在徐州市教育局和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少儿书画比赛中获奖。

五、研究对象、时间、方法。

(一)研究对象:滨湖花园幼儿园全体幼儿。

(二)研究时间:2013、9~2015、6。

(三)研究方法:以文献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为主,以调查法、观察法、问卷、经验总结法为辅。

六、研究遵循的原则:

兴趣性原则: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必须注意兴趣性,要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心理特点,运用一切有效的手段,调动幼儿参加美术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主体性原则: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在有效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调动每个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注意幼儿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渗透性原则:将美术教育活动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与其它学科中的艺术教育因素相互渗透,实现目标内容形式、过程的一体化。发展性原则:美术教育活动设计着眼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根据幼儿实际水平,以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落脚点使每位孩子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开发隐性艺术教育原则:开发环境课程,使校园环境做到美化、净化和乐园化,让幼儿园的每一空间渗透艺术美,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

七、研究步骤:

(一)实验准备阶段(2013、9~2014、3)。

1、查找资料,分析问题,制订研究计划。

2、各段、各班拟定子课题,制定课题计划。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4、3~2014、12)。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美术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3、开课观摩研讨,吸取成功之处,诊治薄弱之处。

4、验证编制的目标、计划及内容的可行性,及时调整,使之合理、可行、有效。

5、探索新颖的教育形式、方法和评价手段。

6、专人负责收集、整理资料。

7、撰写心得体会。

(三)实验总结阶段(2015、1~2015、6)。

1、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2、成果推广:

a.《教师专题总结》汇编。b.开展“美术教育观摩周”活动。c.幼儿美术作品展。

幼儿园美术教案

设计理念(或教材分析):

大自然奇趣盎然。蓝天白云,风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条件,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生活。幼儿生活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新奇:“天上怎么会下雨?”“风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云会有各种形状?”

《雾茫茫》这个美术活动就是主题《大自然的语言》下面的一个活动,从了解雾的特点,到思考画雾的工具,再到绘画《雾茫茫的.××》,从中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自然现象的认识,让孩子了解这些自然现象与人类的关系,在这基础上重点让幼儿尝试用粉笔这种创新的方式来表现自然现象雾,从而对粉笔绘画的方式感兴趣。整个活动使孩子们有了一次与白茫茫的雾捉迷藏的神秘之旅。

1、学习用粉笔表现雾,让景色变得模糊。

2、对粉笔绘画的方式感兴趣。

学习用粉笔表现雾,让景色变得模糊。

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正确添加浓雾或薄雾。

1、雾天的图片。范画一张。

2、彩色画纸,白色粉笔,记号笔。抹布7块。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欣赏雾天的景色。

1、出示图片。这幅图看上去怎么样?

2、你在什么时候会看到空气中有雾?有雾会怎么样呢?

3、教师小结:有时候早晨我们会看见雾,它是白茫茫的,笼罩了房子、街道、花园,让一切都变得模糊,看不清楚。

二、雾茫茫的××。

1、今天我们来画画白茫茫的的雾,你想让雾笼罩些什么呢?

2、怎样使它看上去像一幅雾中的风景画呢?

3、启发幼儿用合适的材料产生风景被雾包围的效果。

4、教师示范用粉笔表现雾气弥漫的景色。方法是:用白色粉笔涂画在作品上,可以打圈涂,也可以把粉笔平躺下来横涂,然后用手指轻轻地抹开,形成笼罩景物的白茫茫的雾。

5、幼儿用记号笔在彩色纸上大胆地表现景物。

6、幼儿尝试“添加雾气”,浓雾重重的涂,薄雾轻轻的涂。

7、作品展示、互相欣赏雾茫茫的风景画。

8、幼儿用“雾茫茫的××”给自己的作品取名。

出示图片,让幼儿了解雾的特征,进一步加深对雾的了解,为绘画作铺垫。

引导幼儿想象出雾气笼罩下的丰富的场景。

启发幼儿想象用什么方式来表现雾比较合适。

教师示范用粉笔表现雾的绘画方法,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幼儿作画,教师提醒幼儿粉笔涂画完,用手指轻轻涂抹,再用抹布擦干净,注意卫生。

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

幼儿园美术教案

1、尝试撕贴圆形和椭圆形状装饰各种瓜果。

2、体验创意撕贴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各种颜色的卡纸、固体胶、鸡蛋、香肠、瓜果图片。

一、看一看,说一说。

二、撕一撕,贴一贴。

2、你们在撕图形的时候沿着老师帮你们看好的线大胆地撕下来就会变出一个图形出来了。撕好图形的小朋友可以把它贴在纸张上,那你们撕好的哪些碎纸可以拿来装饰,装饰在图形的旁边,不要贴在图形上。

3、你们的速度真快,撕贴好的小朋友可以,帮你的瓜果画上花纹,可以看一看老师给你们的图片,也可以自己想象。

三、一起布置“瓜果园”。

1、画好图形的`小朋友,可以把你的作品拿上来我们“瓜果园”上面找个位置贴上去,我们美丽的瓜果园就出来了。

2、那现在我们围成一个大西瓜,走个圆圈一起来看一看我们的作品,欣赏一下别人的作品。

美工区:提供各种撕贴好的形状和碎纸在区域给幼儿继续撕贴;提供卡纸、剪刀、胶水,让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制作瓜果。

整堂课下来整体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在课堂中也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通过这堂课,我便按照这样的思路设计了教学环节。课前准备我和孩子们进行了互动,做了一个撕纸的游戏,边示范边请学生将彩色纸徒手撕成碎片,在实践中既亲手尝试了撕纸的技巧,让他们看到这个效果,同时活动了双手,也为课堂制作所需准备了材料。孩子们撕得很起劲,也很高兴,一会儿功夫就撕了满满一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为了给学生留下更多的创作时间,我把贴这一步骤的讲谈省略,开始觉得贴是很简单的,但是转了一圈后发现,还是有极小一部分学生出现了一个纰漏。后来我一边指导一边讲。进行了很好的引导,及时纠正了贴的错误。作为美术教师多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幼儿园课题

根据我园“十二五”规划中发展幼儿艺术特色为办园方向的目标,并结合区教育局以创造游戏为重点的教学安排,本学期我园将开展课题《幼儿文学作品鉴赏与表演游戏的开展研究》,在研究中将本着“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的原则,坚持以理论学习为切入点,加强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互相学习,转变教育方式,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以文学的独特魅力来打动孩子的心灵,并且利用表演游戏来表达文学作品,让幼儿在快乐中得到成长。

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工作准绳,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坚持教育创新,提高教师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分析能力以及组织幼儿文学活动的能力,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园本教材,提升本园的教研质量。把适合的文学作品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表达,能够使幼儿强烈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在参加表演游戏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展现个性、展现能力、展现成果中不断地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二、工作目标。

1、采用多种方法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掌握讲述故事的技能。能运用语调、表情、动作去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情感变化,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2、结合文学作品的特点,学习创造性进行表演游戏的技能与技巧,提高幼儿文学作品的表现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3、通过表演游戏扩大词汇量,积累语言经验,在日常生活、交往中迁移运用,培养幼儿自信、勇敢、大方的个性,能积极主动与人交谈、协商与合作。

三、研究的预期目标。

(一)预期目标。

1、通过常态课的研究,构建适合本园实际的“一课三研”园本教研模式,使园本教研成为有效的、动态的、整合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2、促进每位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让年轻教师在“一课三研”的实践活动中提高教学活动设计能力,包括目标定位、环节安排、提问设计等;习得有效的课堂回应策略,在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中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3、在“多研”的循环过程中,在共同分析、互相探讨、争辩反思的过程中,新老教师共同积累经验,提高反思能力,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落实《纲要》精神。

4、创建善于学习、善于合作、交流互动、共同提高的教研群体,使幼儿园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全面提升教科研水平。

(二)研究对象。

全园大班、中班、小班幼儿及教师。

四、研究的形式。

1、常规教学观摩。

2、公开课观摩。

3、专题研讨。

4、教学反思、个案观察交流。

5、一课三研。

五、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通过“选择内容---设计方案---展示活动--研讨反思”为循环模式,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策略,逐步形成一课多研园本模式。

2、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幼儿文学作品以及表演游戏相关的资料、案例,了解课题的研究方向,在借鉴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研究。

3、案例研究法。

通过观摩表演案例,围绕课题的实施进行研讨。各年级组对这些表演案例,进行分析、提炼,确定最终的表演方案。

4、观察法。

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演技能以及对幼儿作品的观察分析,收集相关信息。

六、研究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2年2月)。

1、中心组开展讨论研究,认真分析园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确立研究方向。

2、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目标,讨论研究策略。

3、设计、论证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2年12月)。

1、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认识,选择相关的表演作品,并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

2、根据研究问题确定各年龄段幼儿表演的作品,讨论具体人员安排并设计活动方案。

3、大班段开展表演游戏的常态教学、专题研讨等活动。

4、中班段开展表演游戏的常态教学、专题研讨等活动。

5、小班段开展表演游戏的常态教学、专题研讨等活动。

6、进行阶段总结,提升经验,调整策略,开展下一轮研究。

(三)总结阶段(2013年1月)。

1、收集教案、图片等,整理相关资料。

2、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八、预期成果。

1、优秀教案资料集。

2、教育随笔、案例及论文等。

3、课堂教学实录。

年级教研组长:金桂琴、杨蒂、赵艳霞组员:各班教师。

十、研究人员分工。

王春梅:园长,负责检查研究计划和实施过程,及时提出调整计划,保证研究顺利实施,审查研究成果。

程莉:副园长,组织教师设计活动方案和具体实施,一同分析资料并撰写总结。

董莉:撰写教育教研计划,课题实施方案,协助教学园长落实课题实施的过程。

《幼儿文学作品鉴赏与表演游戏的开展研究》课题实施计划(大班)。

2011年9月----2012年1月。

本学期我园将开展课题《幼儿文学作品鉴赏与表演游戏的开展研究》,在研究中将本着“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的原则,坚持以理论学习为切入点,加强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互相学习,转变教育方式,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以文学的独特魅力来打动孩子的心灵,并且利用表演游戏来表达文学作品,让幼儿在快乐中得到成长。

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工作准绳,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坚持教育创新,提高教师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分析能力以及组织幼儿文学活动的能力,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园本教材,提升本园的教研质量。把适合的文学作品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表达,能够使幼儿强烈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在参加表演游戏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展现个性、展现能力、展现成果中不断地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二、工作目标。

1、采用多种方法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掌握讲述故事的技能。能运用语调、表情、动作去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情感变化,促进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2、结合文学作品的特点,学习创造性进行表演游戏的技能与技巧,提高幼儿文学作品的表现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3、通过表演游戏扩大词汇量,积累语言经验,在日常生活、交往中迁移运用,培养幼儿自信、勇敢、大方的个性,能积极主动与人交谈、协商与合作。

三、具体措施。

1、收集、改编并整理出适合大班幼儿的优秀文学作品,积累幼儿园园本教材,进一步凸显幼儿园办园特色。

3、以专题研讨、公开课、一课三研、教学反思交流等多种形式的课题研究。

活动,提高教师对幼儿文学作品的鉴赏、分析以及组织文学欣赏活动的能力,总结幼儿进行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4、认真实施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并将文学作品渗透于主题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以多种形式加深大班幼儿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6、认真观察记录幼儿个体在表演游戏中的具体表现,形成个案观察记录册,为深入研究文学作品欣赏及表演游戏对幼儿影响与促进作用积累第一手资料。

四、具体安排。

幼儿园课题

区域活动是幼儿学习、探索、不断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轻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充分满足孩子们的发展要求,深受他们的喜爱。但是在孩子们参与区域活动的过程当中,务必会发生种种状况,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介入、采用合理的指导方法,以保证探索活动继续下去。本学期以行动研究法、案例法为研究的主要方法,结合实际,开展了以主题活动背景下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教师的观察指导以及区角活动的评价形式为专题的研究,把这些作为进一步深化主题背景下的区角活动目标,使区域活动在主题背景下建构和开展,更好地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以下是我们课题组在这个学期中开展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一点做法。

二、研究策略。

针对幼儿个性化特征指导的策略。

首先,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对较特殊的幼儿进行跟踪指导。对兴趣单一的幼儿进行个别交谈。

其次,注意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在同一活动区里教师提供的材料千万不能“一刀切”,不但应考虑到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还应考虑区域设置的教育目标,做到材料提供的层层递进。

再次,根据小中大班的年龄特征,适当的安排游戏内容和教学内容。

通过小课题研究,教师能够对幼儿进行合理的观察与指导,使幼儿区域活动教育效果的达到最优。

三、本学期研究重点。

1、继续进一步完善区域活动环境,包括活动空间和活动材料的选择投放。

2、在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策略以及如何把握教师介入指导的时机。

3、关注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4、重视活动的交流评价。

四、研究步骤与措施。

1.强化理论学习,刷新教育理念。本学期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区域活动观察与指导》、《幼儿园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游戏中教师的观察与有效指导》,采取个人研读、组内讨论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继续进一步领悟其中精神。

2.加强主题前审议活动。本学期我们加强了主题前审议的管理。注重审议过程,做好相应的记录。主题前审议时,我们主要围绕主题目标、主要活动安排、环境与资源、区域活动设置、区域活动材料准备等方面对主题进行全面审议,对不够合理的地方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不断优化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3、开展“一案三步”互助式集体备课研讨。本学期初我们课题组通过观摩发现了部分主题的区角内容的材料还存在目标过于单一,缺乏与主题阶段目标吻合和缺乏层次性,我们课题组决定开展“一案三步”互助式集体备课研讨,第一步,研讨主题性区域设置及材料提供,第二步,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实施;第三步,观摩区域活动开展过程;选择案例分析。希望通过这三步走的实施,把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开展做得更扎实。为此我们以个主题目标、阶段目标、主题内容为蓝本,对各区角活动的预设进行了集体备课活动。首先我们在认真学习、把握主题目标和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课题组教师进行自备,其次以汇报的形式交流(主要是围绕区角材料的设计、区角活动材料各阶段的投放与活动的重难点展开),再次根据研讨的结果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修改。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区角活动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做到心中藏有目标并认真组织实施。最后加强教学沟通,课题组教师相互观摩区角活动的开展,探讨开展过程中的问题,从而逐渐更新教育观念,拓展教育思路,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4.开展观摩活动,促进专业成长。如果说,学习理论、剖析案例是教师广泛吸纳各种新信息,初步整合、建构自己的“有关区域活动教育理念”的过程的话,那么,观摩研讨则是教师形成新的区域教学能力的过程,是在学习借鉴他人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的过程。为此,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围绕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和教师的有效指导和评价进行了观摩研讨活动,在交流活动中,大家畅所欲言,中肯地提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使执教者获得了更多的启发和新的灵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收获颇多,对提升自己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帮助。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改变了教师们的传统思维方式,还用新的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体验到了大胆尝试、研究的成功感;培养了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同时,我们做好每次研讨活动资料的梳理与整理工作,做到有内容,有记录。

5、以优秀“案例”为载体,开展研讨活动。课题组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每位老师总结自己在实践中介入指导和交流评价的优秀案例,并展开研讨——研活动的价值点;有效的指导方法和策略的运用;怎样把握介入的时机;师幼互动等。并结合案例谈自己的想法:如果是你在这活动中该怎么处理?教师们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思路和策略,在分享交流的同时促进了专业成长。

五、研究的成效对教师而言:

1.强化了教师的角色意识。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由原来的教与学的关系转变成合作伙伴关系,在教育过程中开始学会观察儿童、了解儿童,对自身的教育行为进行理性的思考。活动中,教师尊重幼儿的各种做法和想法,把指导的重点放在了观察和把握孩子的发展上,并在此基础上有依据地进行指导。同时,通过师生“对话”,逐渐形成两者之间的理解、沟通、互信、尊重、融洽的良好氛围,继而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2、学会有目的地组织评价活动。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教师们开始重视区角活动的交流和评价。她们根据每个区角活动目标的制定能灵活的、有目的地去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在评价活动中课题组的老师们常常会使用以下一些方法:

(1)激发孩子对多种活动内容的兴趣。通常孩子在选择区域时,很容易受材料本身的吸引,比如事物的外形、颜色、声音等,这很容易使孩子在一个地方或固定区域中,兴趣单一。所以老师要像做“广告”一样,充分利用交流评价来把区域内容“推销”出去,使幼儿关注未涉及的活动区域,进一步诱发孩子的内部动机。比如在主题活动“我喜欢的昆虫”中,老师在交流评价时展示了一名幼儿的喷画作品,幼儿从画的效果中对作画的方式感到新奇,这样,交流就激发了孩子对未涉及的活动内容的兴趣。

(2)介绍多样的学习方法,激发探索欲望,鼓励创新。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体差异,而区域活动是通过材料与孩子相互作用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每个孩子会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通过老师组织的交流评价,向孩子展示各种成功的方法,为幼儿的“学会学习”提供良好的交流机会。如:在“我居住的地方”主题活动中,一个孩子用和老师不一样的方法成功设计了“未来的小区”时,老师关注了这样的个案,在交流评价中请他向大家讲述自己的方法,并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事实证明,只要你相信孩子,放手让孩子自己发挥,他们的表现肯定让你意想不到!

(3)通过评价交流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在活动中,课题组的老师们能够注重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良好个性品质,如:遵守活动常规、与同伴愉快合作、不怕困难耐心坚持、反复实践等一些个案,作为交流评价的内容,她们没有在意孩子的认知技能在这次的区域活动中又提高了多少,做得像或是不像,而把良好的心理品质(坚持性、自信心、目的性等)的培养作为价值取向,作为每一次活动结束之后评价的一部分,这样能进一步促进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3、通过研究提升了教师观察、反思的能力。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是没有生命力的。反思是对问题的反思,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预测、经验等寻求问题的解决,从而获得专业成长。为此,在每个阶段的活动中和活动后,我们都通过自我反思、集体反思的方法,提高教师组织区域活动的能力。通过自我反思,让教师着眼于组织自己区域活动过程来分析自己作出的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教师的自我反思主要是借助教师自己的教学档案进行,包括区域活动设计、观察记录孩子的行为、反思调整、典型案例等。通过集体反思,以“旁人”的眼光来审查自己的区域教育实践,要求教师互相观察彼此的区域活动教学,详细记录他们所看到的情景,每个教师以自己教学实践所积累的经验去分析问题,促使大家各自思考、重构和扩展自己的经验和理论。如:观摩后,面对三个主要反思问题:你从活动汇总得到那些启发/你有哪些建议?对此活动你有哪些困惑的地方?引导教师发现问题,共同谈讨,切实地解决区域活动中一些困惑。通过反复研究反思,教师们真正成长起来。他们不仅逐渐养成了善于反思的习惯,而且形成了一个学习研究共同体,每位教师的能力都获得提高,区域活动研究也随之得到深入。

4、提升了教师撰写案例的能力。我们要求老师们把在活动过程中挖掘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事件和情景,多思考多研究,及时总结自己在观察指导以及交流评价的经验,并将过程记录下来撰写成案例在课题组内展开研讨——研活动的价值点;有效的指导方法和策略的运用;怎样把握介入的时机;师幼互动等。教师们的案例遵循观察、记录案例、解读、分析、对应策略的流程,在总结、撰写案例的过程中,课题组的老师们更是知道了教育案例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她们在每天的反思中积淀与总结自己的经验与收获,不仅强化了教师们的观察意识,也是帮助教师自身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的一项非常有效的手段,进而推进课题组教师有效开展主题背景下的区角活动课题研究的进程。对幼儿而言:

1、学会自我反思与评价。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评价活动中,幼儿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初步学会了评价自己和他人,在交流过程中幼儿不仅获得了许多感知经验,而且在比较的过程中也促进了幼儿自我反思,评价的结果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新的平台。

2、综合能力的发展。

(1)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中,教师尊重幼儿的各种做法和想法,把区角活动看成是幼儿的工作,让他们自己决定干什么工作,怎么干,尽量让幼儿自己解决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如:在“一切都在变”主题区域中,幼儿在操作“有趣的手影”材料时,需要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半圆形拼成一个戴帽子的人头,幼儿不断的调整三角形透明片的位置,可是三角形与半圆形仍然无法吻合,教师没有直接将答案告诉幼儿,而是提示幼儿找找看除了位置不同还有什么地方是不同的,幼儿通过观察、寻找,发现了透明胶片中还有不同大小的三角形,于是幼儿一一尝试,最终找到了相匹配的两个图形。除此之外,教师在提供材料上也做到有层次性,递进性地投放材料,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并努力引导幼儿选择能让自己“跳一跳,够得着”的材料进行操作,以促进原有水平上有新的发展,孩子们在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获得发展,就这样,幼儿在一步一步的探索中提高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评价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分享交流的平台,提供了展示和表达的机会,很好的提高了幼儿对评价活动这一环节的兴趣,孩子们能认真的与老师共同完成评价活动,宽松自由的交流分享活动,促进幼儿自主表达、评价能力的发展,使孩子们在评价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也能更好的弥补教学活动中的不足。

六、小课题研究成果呈现方式。

1、区域活动的设计、指导材料汇编。

2、形成区域活动中教师对幼儿活动的观察与记录方法记录表。

七、对今后开展区域活动的思考。

在收获的同时,我们也不断地反思与自省。在课题进行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自己在操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值得更深层次进行探究的问题:

1、在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过程中应尽量考虑材料的再次利用。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发展是受到多重综合因素的影响,材料投放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完结篇,本学期少数班级还存在虽然区域活动能够与当前的教学主题联系起来,但是区域投放材料层次性与阶段性不够的现象。这样投放的材料就出现了重复为同一目标服务的现象,不仅浪费了材料发挥的作用也不大。在材料与主题各阶段目标切合的前提下,同一份材料,由于操作的要求、角度不同,可以获得不同的操作效果,达成不同的目标,根据活动要求,教师应充分地利用材料,让材料发挥更大的教育功能,要始终顺应幼儿的发展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我们将继续研究区域材料的投放与调整,充分利用好材料这一教育手段。

2、研究区域活动的评价方法、手段的多元化。目前在评价活动中教师大多采用集体评价的形式,什么样的点评形式能提升孩子的经验,提高幼儿对评价活动这一环节的兴趣,更好的弥补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促进孩子的个体发展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3、教师如何把握观察和指导的重点。在活动中还存在教师指导过多或教师观察指导不够深入的情况。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怎样抓准观察点,以幼儿的发展目标为出发点,进行指导。在不破坏、干涉幼儿自主学习、思考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有建设性、启发性的指导,以促进幼儿的提高与发展。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观察记录,还需要我们长时间地去研究和探索,相信在反复观摩、反思、改进的有效途径中,会不断提高活动开展的质量。

幼儿园美术课题研究计划

二、问题的提出:本园位置处于孟家沟村,前身为孟家沟小学,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幼儿园的性质为公立幼儿园,无论在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和教学物资等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幼儿园的生源现状却不甚如人意,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去了相对较远的孟家沟仁和小区里面的私立幼儿园。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幼儿教育,这对我们幼儿园的发展是个很好的机遇,但生源是幼儿园生存发展的根本,在有利的环境下,如何扩大幼儿园的生源,更好的发展我们的幼儿园,提高幼儿园的知名度成了我们当务之急所面临的问题,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

三、研究对象:幼儿园全体幼儿及其家长。

四、研究时间:2011年10月-2012年6月。

五、研究方法:以实验研究法为主,观察法、操作法、调查法、谈话法、文献法等方法为辅。

六、研究的目的:

(一)让幼儿认识各种常见的色彩,学习正确的涂色方法,对多种色彩感兴趣。

(二)通过幼儿对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的感知,诱发幼儿兴趣,陶冶幼儿情操,开启智力,在获得美感和喜悦的同时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

(三)通过“观察—体验—发现—想象—表现—创造”来开展活动,让幼儿观察、游戏、创作等具体实践活动来进行,学习色彩的运用。

七、课题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5年9月。

1、认真学习《纲要》精神,学习有关美术教育方面的文章,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以幼儿为主体,贴近幼儿实际,注重活动的操作性和启发性,循序渐进、由潜入深,促进幼儿运用色彩能力的发展。

2、对小二班幼儿进行认识色彩、运用色彩水平的测试,为开展《幼儿运用色彩绘画初探》课题做准备。

(二)实施阶段:2005年10月——2006年6月。

第一阶段(2005年9月——2006年1月)。

1、收集有关作品,组织幼儿共同欣赏,以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2、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关内容进行运用色彩绘画的教学,初步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3、收集相关材料,阶段小结。

第二阶段(2006年2月——2006年6月)。

1、调整策略,选择适合小班幼儿运用色彩绘画的教学内容进行指导,提高幼儿运用色彩绘画的水平。

2、启发引导幼儿、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选择各种内容,运用各种手段,开运用色彩绘画教学,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富有个性的表现自己,在活动中展示出天真稚拙的美、大胆的创造,增强幼儿的兴趣和自信心。

3、对幼儿进行后测,并收集相关材料。

(三)总结阶段:2006年5月——2006年6月。

1、做好总结工作,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总结。

2、收集幼儿的作品,布置作品展。

幼儿园课题

(一)通过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营造开放、民主的教研氛围。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学习、领会、引领、实践,因此我们将以课题研究来推动每一位教师不断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知识,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结合每周的年段例会和业务学习、教研活动,注意采用一些有效的教研形式,通过网络、多媒体、教学录像视屏回放等形式,营造开放、民主的教研氛围。每周每位教师选择与课题有关的好文章、理论知识拿出来共享,或提出自己对课题研究的困惑、质疑及在实践中比较突出的难点问题,大家积极交流、大胆质疑,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见解,畅谈各自独特的意见建议,理清课题研究思路,使大家在学习、讨论、质疑中不断交流总结获得感性认识,教师从中及时了解掌握了幼教课程改革的新动向,进一步拓宽了教师的理论视野,从而有效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和提高。由于信息技术声画并茂,图文交互等特点,对同样一个环节内容的处理或一个问题的解决,它可以用语言、色彩、动画、音乐、特技等不同方式的有机结合,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经过优化处理的各种信息。在园课题教育活动中老师重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组织。增强教育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幼儿注意力,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如:大班《有趣的沙画》,由于沙画在桌面上不好操作演示方法,通过视屏演示整个沙画的操作过程,充分利用音频、视频、图像、动画和文字信息,使教育活动的表达更生动活泼、直观、有趣。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老师采用视频片段回放、或相机拍照在视屏播放的形式进行讲评,当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大屏幕播放,使幼儿产生创作的成功感、自豪感,幼儿特别喜欢。

(四)采用趣味教学与乡土资源的融合,大大提高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和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本地的特有的乡土资源,创设教学情境,采用游戏化的趣味教学方法,大大提高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经过实践教学,认为有几种趣味画的种类比较适合小班幼儿开展:砂纸画结合粉笔、蜡笔作画—五彩的烟花;流淌画—下雨啦;毛线拖画—美丽的彩虹;粘贴画—春天的花;家乡的九龙江(棉签、折纸、手掌印画、流淌画综合);吹画—青青草地;折纸—九龙江的小鱼;滚珠画—家乡的小路等等。这些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同时有富有新意,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简单易操作,是孩子感兴趣的,又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如:小班美术活动:下雨啦(流淌画)。

(五)利用乡土资源对幼儿进行美术欣赏与情感体验。主要采用以下几种途径:

1.以生态游的方式,在户外感受大自然赋予的色彩与景色,使幼儿自然而然得到美的熏陶。华安既有巍巍雄山,也有潺潺小溪、奔腾大河,自然景色美不胜收,色彩的强烈与柔和、明与暗,线条的笔直与曲折,此时最能体会,对幼儿无疑是一种最佳的学习方式,幼儿也最能积极参与。请家长带幼儿一起游览名胜古迹,感受其建造风格与历史文化背景。游玩各种园林,了解各种植物的造型,认识各种动物,初步感知各种事物的特征,从而激发幼儿的美术欣赏与情感体验。如,参观“二宜楼”,幼儿感受土楼高大雄伟,欣赏土楼壁画、雕刻、独特的结构设计,给幼儿美的艺术欣赏和体验,有助于幼儿了解本土的美术历史。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一番,自然能得到愉悦情绪,并陶冶情操,激发幼儿的美术创作灵感,热爱家乡、热爱乡土文化的情感油然而生。

2.欣赏各种民族服饰(如高山族)、民间工艺品。了解民族服饰的制作,民间工艺的工艺流程,感知服饰、物品上各种图案与色彩的搭配与应用,激发幼儿对民族服饰、民间工艺的好奇与探究,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3.品尝各种土特产及风味饮食,了解其制作材料、制作方法。我们华安土特产丰富,有着各种各样的传统风味饮食,通过让幼儿观察了解其制作材料、制作方法,并品尝其美味,使幼儿获得了传统饮食工艺的艺术体验、欣赏、创作,由此产生了浓浓的家乡情。由此我们开展:家乡的土楼(豆贴画)、(刮蜡画)、(泥塑);石头画—有趣的石头;拓印画—多彩的叶子;沙画—美丽的二宜楼;泥塑—桃花朵朵开;手掌印画—九龙江的螃蟹。

(六)挖掘乡土资源,拓展幼儿创意美术教育的新途径。

1.开设创意角,收集大量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调动孩子的美术创作兴趣。

在班级开辟创意活动角,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舒适、安全、卫生的创作空间。

幼儿园美术教案

1.透明有机玻璃一张或多张(视儿童数量增减),撕掉保护纸。

2.儿童沐浴露若干,浓缩水粉颜料白、黑若干,小方巾或者一小块海绵。

3.将有机玻璃平铺在台面或干净的地面上。

4.网上下载歌曲《嘻唰唰》。

灵感每次给孩子洗澡时,孩子都喜欢玩搓泡泡的游戏,由此加以发挥而成。

教育可行性分析:

艺术不可以教授,但可以体验。往往体验的经验又是不可描述的,只有让参与者亲身体验,才能感受那种不可言传的感觉。平滑的面板、越来越多的泡泡、质感细腻而光滑的颜料、层次不同的灰色、动感诙谐的歌曲等等,调动全身的感觉器官,在美中得到充分陶冶的同时,感知某种创造美的方法。

1.卖个关子,请大家帮忙用毛巾将自己面前的台面洗干净(其实有了这句话,活动就已经开始了。只需要打开音乐《嘻唰唰》,不用强调谁擦洗得最干净,强调也没用的。这时的孩子们早就被揉出的.泡泡吸引了。这正是一个“陷阱”――我们所要的!)。

2.万事总有兴起和衰退。当感觉到孩子们对泡泡的兴趣开始减退时,老师悄悄地往每一个孩子的面前加一坨白颜料。等孩子们对白色的兴趣开始减退时再给他们加上点黑色或者其他什么颜色。最后老师帮助每个孩子用宣纸将他们留下的痕迹拓印下来,摆好或者挂好。

3.助教带孩子们去洗手,洗完手后老师带领孩子们参观,欣赏自己和别人的创举,并引导孩子们讲出今天的感受,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4.老师总结性发言:画画没有固定的方法,今天我们既创造了艺术,也享受了艺术,愿小朋友们天天都像今天一样开心!(结束活动)。

幼儿园小班美术课题随笔

本学期我班美术继续以线描画为特色,围饶这一特色,我们小班开展了一系列的美术活动,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这个学期我们主要是通过美术欣赏、美术创作活动等方式丰富幼儿对线描画的经验,提高幼儿画线描画的技能技巧,以鼓励孩子大胆画为重点,营造良好的美术氛围。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幼儿对线描画不但有了较深的认识而且在技能技巧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还画出了自己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孩子们有了一个学期画线描画的基础,这个学期画起来显得轻车熟路,我引导他们想象各种各样的点、线、面,鼓励他们自己动手画,并创造一切的机会让孩子们画,动员家长为孩子准备各种线描画工具在家也画,一次次的作画和练习,孩子们对线描画的`理解也越来越深,画画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了,他们的技能技巧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努力为孩子们创设自由、宽松的作画环境,鼓励和引导他们想象出各种独特的点、线、形来装饰画面,在每次美术课的评价环节,我都注意让孩子们相互欣赏作品并且进行评价,一次次经验的积累,他们的画面越来越丰富,绘画技法也越来越细腻了。我还鼓励幼儿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画线描画,体验创作的快乐。在全园的美术观摩活动中,各班的老师都惊叹孩子们的落笔大胆和想象力的丰富。

有了画线描画的基础,孩子们画起其他种类的画显得容易多了,再也不用挖尽脑汁去想怎么装饰了,画面也更丰富了:画小朋友时,他们会给他们穿上各种图案的衣服;画房子、汽车、轮船、大树、动物时也有了漂亮的图案,作品的质量越来越高了。孩子们的小画册有了让我们惊喜的内容,小画廊的作品也让家长们竖起了大拇指。

孩子们画画有了较大的进步,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孩子们的绘画技能两极分化比较大。

二、幼儿的评价能力有待加强。

希望孩子们在艺术的世界里更加自由地翱翔,接受美的熏陶,走上艺术的人生。

幼儿园美术教案

1、使用油画棒和水彩颜料,运用排水画的技法,五颜六色的菊花形象。

2、在观赏、讨论的基础上,能通过绘画表现菊花的基本形象和基本特征。

3、感受排水画与其他绘画的不同风格效果。

1、菊花一盆。

2、幼儿用书,操作纸,油画棒。

3、黑色、深蓝色、红色的水粉颜料各两盘,底纹笔若干。

1、出示实物菊花,引导幼儿观赏菊花,了解菊花的主要特征。

教师:你看见的秋天的菊花是什么样子的?

2、欣赏幼儿用书上的排水画《美丽的菊花》。

画面上有什么?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一步一步完成的?

3、师生共同探索用排水画的手法表现菊花的形态。

请幼儿讲述菊花的外形特征,教师示范制作排水画的基本方法。

a)用油画棒直接在纸上画彩色的菊花,还可以采用先勾线画出花瓶、花朵、叶子的形状,再给花瓶、花朵涂色。

b)示范用水粉有序地刷出底色:

画好后,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水粉颜色,把画放在报纸上,从左到右一排一排刷上颜色,一定要按一个方向有序的刷。

4、幼儿创作活动。

教师提醒幼儿尽量把菊花画得大些。鼓励幼儿用浅色和鲜艳的颜色表现菊花和花瓶,且涂色要有力,颜色要深一些。

5、组织幼儿有序地涂颜色:

图画画好后,可以到前面来涂底色,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提醒幼儿有序地刷底色,尽量保持桌面或画面整洁。

6、展览幼儿作品。

幼儿相互欣赏,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1.幼儿欣赏邮票,尝试用鲜明、柔和的色彩装饰邮票。 2.增进幼儿装饰美和色彩美的感受和经验。

1.剪好花边的铅画纸 2.记号笔、油画棒。(人手一份) 3.集邮册3本。

幼儿学会用鲜明、柔和的色彩装饰邮票。

1.引起兴趣

2.前两天老师去邮局寄一封信,可是邮局的叔叔说这封信少了一样东西不能寄,请你们帮我看看到底少了什么?(出示信封)

3.这封信到底少了什么?(邮票)

4.你们知道邮票有什么用途吗?(寄信)

5.有的人喜欢把一些用过的和没用过的邮票收集起来,有空的时候拿出来看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邮票很美可以欣赏)

6.老师今天也带来一些邮票,我们也来欣赏一下好吗?

7.师生讨论

8.你看到邮票是怎样的?(有花边、有币值、有美丽的图案……)

9.刚才有小朋友看见邮票上有美丽的图案,和表示邮票价钱的币值,在邮票的旁边有白色花边。

10.这是邮票设计师们设计。如果你是邮票设计师,你准备设计怎样的邮票图案?

11.邮票的旁边有一条白边,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也要留下一条白边,然后在邮票上写上中国邮政4个字,这样就像邮票了。

12.谁愿意将你心里想的邮票图案画给小朋友看呢?

13.幼儿示范

14.幼儿作画

15.你们想不想也设计一张邮票?

16.请你们先想想你想设计一张怎样的邮票,然后再画到纸上。

17.幼儿作画,教师指导。提醒幼儿要在设计好的图案旁留下一条白边。

18.活动评价

19.谁愿意将你设计的邮票介绍给大家听听。

20.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幼儿园美术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背景:

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其性质是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即由教育价值的角度看待美术教。“儿童是天生画家”,儿童创作是自由的、自主的,其思维方式不同于成人,内容能反映出他们的喜、怒、哀、乐。美术是一种教育工具,它能陶冶人的感性,培养合作精神,减少自私自利,最为重要的是它能够发展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二、课题依据: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要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课题目标:

学生目标: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在实验中达到不同目标。

2、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学会利用不的同材料、不同的手法、不同的形式表达根据自己的想法,结合自己的知识理解的创作作品,引导学生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大胆创作。

教师目标:

1、通过学习一些理论知识,能够把自身的美术知识通过一定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转化为学生的方法并进行再创造。

2、边实验,边积累,边总结,定期完成阶段性实验小结。

四、课题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10月—11月)。

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研究并制定课题方案。本阶段主要调查各教师教学现状,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及家庭的情况,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明确各教师的研究任务,根据实际适当改变教学方法,结合部分欣赏课探索激发学生想象创造性思维训练方法,并对学生进行了初步训练。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1月)。

收集整理资料、分析理论体系对想象力的培养的方法以及方式要点进行研究;课堂教学活动、想象创作技法的研究。这一阶段,各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及美术创作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掌握了基本的科研方法,主要开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作针对性的训练,师生共同探索美术想象创作的新技法。根据课程对美术教学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课堂教学结合课外美术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创作热情,营造良好的想象学习氛围。

第三阶段:个案跟踪及反馈(2013年2月—6月)。

撰写个案记录。

第四阶段:整理个案(2013年7月—9月)。

研究报告、撰写个案总结。

第五阶段:结题(2013年10月)。

开展学生美术创作的综合练习;建学生画廊;开展美术与各学科互相渗透初步尝试;撰写论文,推广经验。

1、集体研究备课、写方案。

2、确定本学期研究目标及安排、制定好研究计划。

1、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2、基本情况调查。

1、收集整理资料。

2、课堂教学研究,互听互评。

1、课堂教学研究。

2、课堂教学活动、想象创作技法的研究。

3、作针对性的训练。

1、撰写案例、反思。

2、根据情况,具体修改、制定下一步具体内容。

3、开展个案调查活动。

1、课堂教学研究,互听互评。

2、开展个案调查活动。

1、课堂教学研究。

2、搜集学生优秀作品。

1、集体研究备课。

2、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3、撰写个案调查表。

做好课题个案调查表。

撰写个案反思。

撰写个案总结。

搜集教师教学设计、学生优秀作品等资料。

1、整理、完成课题报告。

2、建学生画廊。

六、课题特点:

1、培养学生主动地学习,以兴趣培养和启发思维为主。

2、注重倡导学生相互合作,提高创造力。

3、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灵活运用。

4、通过让学生回忆、联想等方法,并运用感观刺激,从多角度进行专门的创造思维训练。

5、推迟对学生不太成熟成果的判断,鼓励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去实践完成,并让学生能自己独立评价自己与他人的想法与成果。

6、训练学生的感觉敏锐性,让学生对自身的周围有一个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与表现力。

7、创造多种条件,让学生尽可能作大量大胆的新鲜思考尝试。比如不同要领与观点的借鉴、材料工具的运用等。